12.26 月入60万,深扒「黄牛」十年变迁

几年前,我和朋友去浦东滴水湖,参观音乐节。

音乐声嘈杂人也多,只能记个大概。


除了我两躺在外场的草地上聊人生,我还记得一位卖票的中年人。

进门时,他走过来低声说:妹子,票子要伐?

他四十岁上下,正从腰间挎包抽出一叠门票。

我们拒绝了他,他随即扭头寻找下一个目标。


背影消失在人群里。

在那之后,我再也没见过线下黄牛。

.1.

十年前的黄牛风光无限。

过年买火车票,黄牛党深谙哪条线最火爆,凌晨刚开放售票口,他早已秒光所有车票并转身加价一百两百抛出。

后来赶春运的人纳闷:怎么刚刚放票,我的车票瞬间就没了?

2015年,电影《预告犯》上映,黄金位置被黄牛炒到400元,原价只要60。

有人说:好贵啊,明天再来看看。

他们说:明天你也买不到,因为明天好位置已经在我们手上了,而且我们手上票不少,只卖给“想看和有经济实力的消费者”。

那时的黄牛处于巅峰期,一度嚣张跋扈。

老黄牛喜欢欺负新人,几位男黄牛围着一位女黄牛,让她交几千元保护费,不然不准在这里卖票。

有的黄牛和影城沆瀣一气,先沟通好再放票;有黑道背景的黄牛,恐吓威胁影院,让影院默默接受霸王条款。

“我们也没法跟他们抗衡”一家影院经理说。

春节,国庆,电影节这样特殊档期,一票难求,当场电影可以净赚2万,还是10年前的2万,也是那些年催生了许多月入十万的黄牛大拿。

近几年,互联网时代崛起。


老黄牛群体面临着迅速衰败。

.2.

你现在已经很少看到线下黄牛,因为那属于“夕阳行业”。

当然,任何行业都遵循黑暗的丛林法则:


优胜劣汰。

猫眼电影,淘宝电影,微影时代兴起,烧钱补贴占领市场份额,老黄牛退路被切断。

公平,透明,可视化,步步紧逼。


老黄牛眼睁睁的被打的节节败退。

抢票软件也开始入场收割。


加速包大家都知道吧。

从不花钱的低速,到中速,到高速,极速,VIP光速,价格从10元到上百不等,分享给好友,还能获得更快的加速包。

眼看着成功率从20%慢慢提速到99%,好像离买到票了眼见就差一点点了,有没有很兴奋?

事实上提速只是安慰剂,P用没有。

网友吐槽“我他妈用了50个加速包也没抢到一张票,结果在12306上抢到了”

去年,有人做过实验,断网的情况下,某程序仍然显示加速,刷票次数也再不断刷新,这说明数字是预先写在程序里的,不是真实的。

磨刀嚯嚯向用户,提速只是一种新型镰刀。

不管怎么说,线上票务平台赚钱模式,本质和黄牛没有什么差别。


一样加价,一样的拼手速,只是由线下转战线上。

也有一部分掌握黑科技的黄牛,利用12306的漏洞,针对性的编写爬虫程序,使用稳定的千兆宽带,用更快速度帮你秒到价格更低的票。

新黄牛的野心不再局限于旧产业。


他们开始涉猎抢车位,抢房摇号,幼儿园学位,HPV疫苗等等。

黄牛说“只要是拼速度的,都可以抢”

镇压中产的三座大山:房子,教育,医疗,全都可以充费开挂,有钱都不是事儿。

5月到10月,是幼儿园报名旺季。

“小县城的幼儿园,一般收2000,有的收3000,北上广收费高一些,他们条件比较好,出得起这个价格”

学区房,车位也OK,淘宝上搜代抢就有。

月入60万,深扒「黄牛」十年变迁

好评如潮,可以看到这类黑产多受欢迎。


月入60万,深扒「黄牛」十年变迁


这家微信代抢,月销6500+,一单100块,合算下来月收入65万…

在你想不到的角落,新黄牛产业正在恣意生长。

.3.

一名94年的黄牛说:


现在黄牛都是线上化,同行基本95后,在她们那买票,比团购还要便宜5~30元不等。

在年轻的黄牛那,你可以拿到更低的价格,迅速培养用户。

而老一辈的黄牛,月收入锐减到2000上下。

业内人说“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老黄牛赚不到什么钱。

今年5月《复联》上映,票房当天达到4.4亿,一位黄牛说赚了500块。


对他来说,500块日收入,已经不多见了。

时代变了,同样的岗位,需要有不同的技能。

一个隐形行业的命运,正在被互联网改写。


月入60万,深扒「黄牛」十年变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