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別讓“創業”害了你——你的創業成本太高了

在國家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我寫過很多關於創業方面的文章,但大多都是在國家政策倡導的方向而作,內容大多是一些技巧、方法類的乾貨。但是,我今天想說的是創業人群的問題,尤其是哪些剛畢業的大學生以及沒有經驗的青年,你們到底該不該創業?你們適不適合創業?你們的創業成功率大嗎?對自己及社會的影響是什麼?

別讓“創業”害了你——你的創業成本太高了

不要讓“創業”矇蔽了你的雙眼

其實,這個話題我很早都想說兩句,只是在國家鼓勵提倡萬眾創業的背景下,怕說出這樣的話會被人攻擊,認為我在阻礙社會經濟發展,往大了說是在破壞經濟。但是,在我看到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在創業中出現的一些社會及生活問題後,我覺得應該道出自己的觀點。

所謂創業,就是起爐灶自己幹,也就是自己當老闆。這對那些創業者來說是非常美好的事情,如:什麼事情都是自己說了算,自己想怎麼幹就怎麼幹;出門被人稱張總、李總、王總,倍有面子;年收入百萬千萬,賺到錢了買豪車豪宅,這簡直太美好了。我想,這是很多創業者在創業之前都曾幻想過的場景。

然而,現實情況是,很多人因為被錯誤的引導,都掉入了人生陷阱之中。

我有一個朋友,原先是做機械銷售工作的,後來看到一些同學都在開店,而且時間自由,收益高,心想:“在這兒幹一個月幾千塊,吃不飽餓不死,不如自己幹吧。”

於是,運用這幾年上班的積蓄,辭職開了一家汽車美容店。剛開始一年生意還可以,每個月也能賺幾千塊。可能是新店招人氣,自己也不懂什麼經營管理,後來生意越來越淡,每月的收入只夠交房租,甚至有時候還得往裡面貼錢。

怎麼辦呢?幹吧,沒生意賺不到錢;不幹吧,又心不幹,而且可能會被周圍的同學笑話。

但生活是現實的,孩子要上學、房貸要還、一家子要吃飯,這些問題總是要解決的。最後,在老婆的勸說下,只能放棄。

按說既然創業失敗了,本錢也沒有了,重新創業是不可能的。那麼,找個工作重新開始,這一頁就算翻過去了。

然而,問題並沒有就這樣結束。關了店門之後,可能是由於受到創業失敗的打擊,在家待了有半年時間,全靠老婆的工資養活著一家,老婆剛開始想,可能是創業失敗心情不好,調整一段時間也好。後來,老婆勸他出去找個工作,可老婆一說起這個話題,他就沉默不語,家庭矛盾開始凸顯……

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當看到一些人坐在電腦前寫寫文章就可以月入過萬、做個微商躺著就可以賺錢時,羨慕不已。當聽到身邊的人說“自己幹吧,輕鬆自在還賺錢!”就寵寵欲動。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哪些做自媒體寫文章月入萬元的有幾個?你知道他們背後付出的艱辛是什麼嗎?做微商發財的是你身邊真實存在的人嗎?哪些慫恿你創業“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是真話嗎?

的確,創業是一個人勇氣膽識的體現,但是,創業不是意氣用事,不是你幻想能夠成功就能成功。成功的創業者需要具備一定的要素,如:技術(管理技術、運營技術等)、資源(客戶資源、人脈資源等)、資金。如果你沒有這些,你就是創業中的炮灰,別人的嫁衣。而放眼目前的創業者,不是大學剛畢業就是上班沒兩年,沒有經驗,沒有資源,沒有技術,不懂管理,資金還是東平西湊來的,你覺得你們是在創業還是在玩呢?

別讓“創業”害了你——你的創業成本太高了

創業倡導盲目,創業教育跑偏

國家大力提倡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講這沒有錯,經濟要發展,需要創新,需要發揮個人的能動性,特別是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鼓勵他們創業,讓他們積極投入到創業大軍中,一方面提升了就業率,另一方面,避免了閒散人員對社會造成的不穩定因素。

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

從企業的角度講,大家都去創業了,誰來上班?現有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從哪裡來?人才怎麼培養?如同一條小河,源頭截流了,下游的水還會流動嗎?隨後出現的便是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企業發展速度減緩,企業運轉困難重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從創業者個人角度講,倡導沒有運營管理經驗或剛畢業的大學生去創業,他們的成功率會高嗎?和一些運營多年、具有技術、市場運營經驗積累的企業相比,他們創造的社會價值能有多大呢?

再來說說創業教育問題,我經常會聽到一些人這樣教育我們的青年:“你看馬雲,身價千億,那就是你的目標”、“你看誰家孩子,自己開公司,住的別墅,開的幾百萬的豪車。”

而,很少甚至從來沒有人告訴他們:“馬雲身上具有哪些優秀品質、管理技能是需要我們學習的,該如何才能快速的掌握這些品質及技能”、“那誰家的孩子當初如何在公司奮鬥才有今天成就的。”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僅僅是事物的表面,傳遞給他人的也是一種表面。卻不知獲得這些表面榮耀的背後,他們付出了多少艱辛。在這樣的教育引導下,很多人開始想“我要當老闆”、“我要自己幹”。認為只要肯創業,就一定能夠成功,這可能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體會到,這樣的創業教育是不是有些虛無,和哪些某某學、傳銷講義有什麼區別呢?只不過是一時熱烘托了氣氛,至於是否能夠成功,完全不在乎,對實質的社會經濟發展沒有任何的意義。

別讓“創業”害了你——你的創業成本太高了

“創業者”的悲哀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就不要攬瓷器活。”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而在大力倡導大眾創業的浪潮下,很多創業者忘記了自己到底有沒有金剛鑽,不管自己幹不幹了這瓷器活,都赤膊上陣,虛話、假話、大話充斥著整個社會。

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這樣的人,前幾年微商剛剛興起,打開互聯網,到處都是“自主創業,輕鬆月入過萬”、“我們一起來創業,年入百萬就是這麼容易”等,而且還附有月入百萬的流水記錄,這些非常具有誘惑力的創業信息,讓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以及社會青年寵寵欲動。

為此,有一位朋友便辭職去做微商了,做了半年,發現每月賺的錢連上班的一半都沒有,上家(微商代理都有上家)說:“這行需要堅持,而且堅持每天發信息,越做會越容易。”

於是,他又做了半年,發現不但沒有像上家說的越做越容易,而且朋友圈很多朋友將自己屏蔽了……

最終,不了了之,浪費了一年時間,又回去上班了。

類似的“創業者”有很多,有些激情過後,能夠放得下面子,便又上班了;有些放不下面子,要麼無所事事,要麼還在無頭緒的折騰。

這使得大批的“創業者”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卻沒有得到該有的回報。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事情都講究一個“水到渠成”,沒有資本、沒有技術、沒有資源。讓一個“三無”人員去創業,只會讓其付出巨大的創業成本,而且還不一定能成功,這是每一個盲目創業者的悲哀。

別讓“創業”害了你——你的創業成本太高了

倡導創業對不對

倡導創業沒有錯,但是盲目倡導就有問題。

對於一些具備一定條件的創業者來說,比如有一定的技術,或者有資金,或者有管理運營經驗,三項佔兩項,應該鼓勵他們去創業,一方面,他們的創業可以激發社會經濟的活力,提升社會就業率;另一方面,可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而對於哪些“三無”人員(無技術、無資金、無資源)來說,倡導他們去創業,就是給社會添亂,給經濟添堵。

如同下面這張圖,路上有開車,有騎自行車,誰也別想走的快!

別讓“創業”害了你——你的創業成本太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