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日本的建筑风格附沈阳部分建筑

日本近代建筑风格略说

日本的建筑风格附沈阳部分建筑


日本的建筑风格附沈阳部分建筑

日本的建筑风格附沈阳部分建筑​​附注:这是一篇讨论记录,是对日本近代(1904-1945年)建筑风格的一点思考和总结。有幸,在喜爱的建筑学领域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可以看建筑,查历史,讨论建筑与建筑之后的历史。以下是讨论的正文。日本近代建筑大致可以从明治维新起算。日本明治维新就是他们的洋务运动,首先是学习当时世界霸主的英国,法德次之。美国还属于刚脱离英国殖民不久,其建筑风格和思想也是从英国传统上转型出来的,可以借鉴的不多。所以,从日本这个国家整体上看,全面西化,特别是英国化是一个主要的方向。所以,在那时候的日本建新派建筑,必须是偶像英国款式的。这样才会有江田岛海军学校从建校舍的红砖到水泥沙子都是从英国购买的传奇。随着西化学习的深入,学习的范围也从单一的学英国,变成英法德以及西欧诸国,由此形成了博采众长,吸收包涵,融汇再造的阶段。这样建筑款式就出现了,纯英国风,英法杂合风,新派日本风等类型。我认为,现在所说的和风自由式,就是新派日本风。将英法经典建筑的繁杂多装饰与日式建筑的简洁素雅结合起来,产生了全新的日本本土化的建筑思想。从老建筑的历史年代来看,明显可以看到1904-1931年,是英国化法国化为主,这两个独立的建筑体系风格并存交融的现象。1934-1945年战败,特别是伪满洲国时代,日本主导的建筑,外立面基本是西方的廊柱结构和日本传统的大平面。有少许装饰,但建筑整体的外立面观感为素雅规整,不再繁复装饰的现象。这个时期的建筑,在公用建筑上体现最明显。他们体量大,造型投影为西方宫殿式,但是外立面却十分整洁,传承了日本传统的建筑味道,几乎没看不到早期英式的尖顶舷窗,法式坡屋顶,以及明显的木梁等剪力结构墙等等,是建筑思想成熟的反应。其实,这个两大时段划分不是很严格,还可以有几个小时间段的划分,建筑风格也不是绝对的,偶尔会有异类的出现。在伪满洲国时代的建筑,大量使用中式建筑的设计元素。其中原因,我认为一是历史传统,唐风早已成为日本最经典的建筑思想,在殖民时代必然会表现出来。二是对于中国文化的接近。日本思想里,一直想要占领东三省后入主中原。他们对华夏文明的向往是所谓大河民族思想里很重要的一部分。研究过日本军事思想的都知道,与中国精英决战是他们军人的梦想,这个梦从明中期一直做到1945年战败。

这个梦想也似乎是这个民族的梦想之一。使用大量的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可以说是日本传统建筑思想的延续,也可以说是新入国土的一种心里回归。日本占领发展沈阳的几个原因从1907年到1945年,日本努力的把沈阳站(奉天驿)建设成全亚洲最重要的日本管控的车站,我想原因是这样的。第一,日本从韩国釜山登陆,乘火车到达新义州,跨过鸭绿江第一站是丹东。他们在丹东经营了十几年后,借助日俄战争的胜利,占领了南满铁路及其附属地,在沈阳修建奉天驿,之后沿着中东铁路北上,宽城子(现在的长春)为据点,开始建设。日本在1934年前没有到哈尔滨,哈尔滨属于北满,俄国人占着,后来日本是花钱从苏俄手里买下来的北满。日本在南满的发展路径,是一步步并有跳跃性的。他们在东北修建了丹东,沈阳,长春,哈尔滨四个发展基点,沈阳自然就成了最大的节点枢纽城市。另外,沈阳关系南北通途,是进入中原和后撤朝鲜,以及北上北满的关键,所以也必须大力投入建设。同时,从1905年在沙俄手里夺取了旅顺口后,北上发展了大连,从而控制力辽东半岛,和入海口。结合陆路运输的沈阳南下,使得东三省从旅顺口到哈尔滨,西至山海关内蒙一线,形成了闭合的环路运输交通体系。而这个体系的中心就是沈阳。201801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