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多地啟動網貸整改驗收 P2P投資者如何瞭解平臺備案進展?

多地啟動網貸整改驗收 P2P投資者如何瞭解平臺備案進展?

隨著全國網貸整改工作的逐步深入,網貸行業備案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進入2018年4月,各地網貸整改驗收工作開始推進。廣東作為P2P網貸平臺較為集中的地區已率先啟動整改驗收工作。其中,廣州的網貸機構從即日起可向註冊地所在區金融工作部門申請驗收,最遲的申請驗收時間不能晚於4月25日,逾期未提交的將視為放棄申請驗收及備案資格。廣州市金融局就省、市網貸整改驗收相關政策要求以及平臺備案的關鍵事項進行了宣講。隨後,深圳市金融辦在4月2日開始約談P2P公司,首批約談對象約10家平臺,談話內容涉及何時整改完成,何時進場驗收,何時接受驗收申請等。

就在廣深兩地傳來整改驗收進展消息的同時,其它地區關於網貸平臺備案標準的猜想層出不窮。此前,有傳言稱北京地區的備案名額為170家,消息一出業內和投資者議論紛紛。很快關於指標控制的傳言被闢謠,北京市金融局迅速回應表示,“驗收備案只求質量,不求數量,通過一家備案一家,沒有數量額度等限制”。

除“指標說”外,還有說法稱“各地只會給大平臺備案,小平臺備案的可能性不大”。相比於其它傳言,該說法對P2P投資者的誤導性更高。目前關於平臺規模能否作為備案標準的說法,監管部門並沒有予以明確,但按照當前金融體系從嚴監管的思路,平臺規模不可能成為金融辦備案的選擇標準。業內普遍認為,當下多地監管要求網貸平臺壓縮存量違規業務,一些成立時間較久、規模較大的平臺由於歷史遺留問題複雜、業務標的超限情況普遍,甚至存在顯著的資金池問題,短時間內很難做出相應的調整;而一些小而美的平臺由於業務專一,在特定的資產端深耕,反而更容易通過整改獲得備案。

多地啟動網貸整改驗收 P2P投資者如何瞭解平臺備案進展?

備案期限臨近,各地具體的驗收標準和進度又存在差別,這給了一些真偽難辨的信息發酵和擴散的空間。由於普通投資者對於信息的專業識別和判斷能力有限,一旦被謠言誤導或被別有用心的平臺利用,很有可能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造成不菲的經濟損失。因此業內人士更建議P2P投資者通過可信賴的第三方機構對平臺備案信息進行了解。目前,專業能力得到業內普遍認可的第三方機構風車理財已對入駐平臺的備案相關信息進行披露更新,投資者可通過平臺“檔案”等服務查看平臺在金融辦備案事項上的狀態及其在銀行存管等合規事項上的進展,作為自身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

此外,在投資過程中,P2P投資者也應當重視網貸平臺自身實力相關的重要信息,避免因過度信賴備案而忽略了平臺因經營不善等原因導致的破產、倒閉等風險,備案並非確保P2P平臺安全健康運營的“護身符”,僅可視為行業的准入門檻。在具體的考察事項上,投資者仍可參考風車理財專業的第三方評估方法和結果。作為第三方評估機構,風車理財獨創的FRAS風險評估體系以“線上+實地”的方式對網貸平臺進行6大角度、32個維度、100餘個評估點的評估考察,包括但不限於背景實力、風控體系、業務模式、產品特性、運營能力和IT技術等多個方面。依據FRAS風險評估的結果,風車理財只允許綜合評級在B級以上的平臺入駐,而風險較大的C/D/E級平臺均無法入駐。投資者可通過風車理財提供的入駐平臺“綜合評級”、“評級簡報”等服務獲取重要參考信息,在專業評估資料的基礎上選擇綜合實力較強的P2P平臺進行投資。

針對現階段的P2P投資環境,有業內專家表示,目前網貸行業正處於衝刺備案的關鍵期,相關消息紛雜難辨,在這樣的環境下,投資者更應重視和把握與平臺相關的核心信息,如備案狀態、背景實力、風控水平等。為剔除錯誤信息對決策造成的干擾,合理利用第三方機構的深度服務顯得十分必要,投資者應加以重視,以便平穩渡過P2P行業的特殊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