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食用油的10個小細節要注意,因為關乎全家人的健康

所謂美味佳餚,就是味道鮮美的食品,精緻可口的飯菜。但是,這些美味自然是離不開食用油的,只是在使用食用油的過程中,我們要避免一些陋習帶來的不良影響。

01

品種儘可能多元化

食用油的10個小細節要注意,因為關乎全家人的健康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推薦成年人膳食脂肪攝入中,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總攝入比例應接近1:1:1。

食用油的10個小細節要注意,因為關乎全家人的健康

不過,自然界沒有任何一種植物油能夠達到這個比例,因此我們吃油的品種應該儘可能多元化,不能“太專一”,不要長期食用同一種食用油。因為各種油裡脂肪酸的構成、膽固醇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均不相同,只有定期更換食用油種類,才能使營養吸收更為均衡。食用油可以配合不同的烹飪方式混搭使用。或者購買質量有保證的調和油。

02

將油分類使用

① 涼拌或熟食拌油:橄欖油、麻油、花生油、芝麻油、核桃油、山茶籽油、濃香花生油等;

② 一般煎炒: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

③ 大量煎炸:烤酥油、棕櫚油、豬油等。

不是所有油適合炒菜,比如特級初榨橄欖油香味濃,價格最貴,外國人買它基本上用來涼拌蔬菜。你要是拿它來炒菜,不僅是浪費錢,而且還不如用一般普通的橄欖油,產生的油煙少。

03

存放時間過長的油最好別用

買油時一定要記得看保質期,保質期,保質期。有的油保質期是一年半,有的是兩年;但並不代表1、2年內不會變質,這和你的保存、使用有關。油的質量有幾個衡量指標,一個是酸價,一個是過氧化值,還有黃麴黴。如果存放時間過長,酸價和黃麴黴素會超標,而且化學元素也會超標,有害健康。

04

別將油放在灶臺邊

食用油保存有四大原則:乾燥、避光、低溫、密封。但是,很多家庭炒菜時為了方便,都會把大瓶食用油直接放在灶臺旁,或陽臺、窗臺上,但這樣存放食用油,食用油酸敗的速度越快,會更容易產生渾濁或哈喇味。建議使用小油壺進行分裝,將大瓶油桶的外面套一個黑塑料袋,加強避光性,放在乾燥、低溫的地方保存。

05

大瓶油,分小瓶裝

家庭裝的食用油一般都很大瓶。未開封的塑料瓶裝食用油有充氮保護,油的品質不會受到氧化影響,可一旦開封后,就要儘快食用,否則很容易產生“哈喇味”。所以要使用小瓶油壺,油壺建議使用玻璃器皿,玻璃的溶出物少,密封性好。

06

用完油壺的油後,再添新油

一般油壺裡添加一週所需要的量就好。在油壺裡的油全部用完之後,再添加新油。最好不要在油壺沒用完油就又開始添加新油。因為油脂的氧化會“傳染”,舊油沒用完加新油,會加速油脂氧化。

07

經常清洗油壺

食用油的10個小細節要注意,因為關乎全家人的健康

每三個月至少要把油壺徹底清洗一次。因為油壺用久了會非常油膩,壺蓋、壺壁上會粘著很多細菌,也會有“哈喇”味。如果可以,最好每次用完油壺的油,都清洗一次。

08

油不可循環使用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冰箱,方便存放多餘的飯菜。油也一樣,經常煎炸過的油,不捨得倒掉,但是當天又用不了,就放到冰箱中,隔日加熱反覆使用。

但是,食用油經“一冷一熱”後容易變質,且反覆高溫加熱,會產生很多對人體有害的脂肪酸聚合物。特別是食用油接觸過食物中的水分後,會發生水解作用,如出現油色變黑、油品異味,就不能繼續使用。

09

先熱鍋 再放油

一些食用植物油如:菜籽油、豆油、麻油、葵花油、花生油等在高溫加熱到煙點時,產生的油煙霧凝聚物內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苯並芘等,對人體有較強的致癌作用。所以,在烹調時,最好先將鍋燒熱,再放油。然後趁油滾燙還沒冒煙時,加入調料或菜餚燉炒,以免產生對人體有害物質。

10

控制每天的用油量

食用油的10個小細節要注意,因為關乎全家人的健康

專家建議,正常人一天對油的攝入量最好別超過25克,如果是運動量較大的人可控制在30克以內;而高血脂、心臟病特別是老年人,每日的攝入量則要降到20克。不過我們日常炒菜都是根據自己的判斷隨意用油,所以建議用刻度的油壺,根據標準控制用油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