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南方同胞如何度过端午节?

梵行高远


转眼间又快到端午节了,家在湖南浏阳,算个南方人。小时候过端午节还挺隆重的,现在就随意一些了。



说到端午节,粽子是绝对的主角,每到端午节家人都围在一起包粽子也算一种乐趣吧。老家的粽子是用箬竹叶包成的,包好之后放到碱水中煮,煮熟之后整个粽子变成黄黄的蘸糖吃。属于甜粽子的一种。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包成饼状,煮熟之后剥开粽叶,在锅里放点油和白糖,然后放入粽叶粑粑煎成金黄色,非常美味。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大家都会在门口挂上菖蒲和艾草,具体来历已不可考,据说是为了避瘟疫,镇邪魔。据说还有端午挂葛藤的,不过不是主流。

端午节还会在房屋周围撒上雄黄,据说可以放蛇虫蚂蚁,但貌似没有什么用,不过作为一个习俗还是被传了下来。不过这些年屋前屋后撒雄黄的人比较少了。


端午节还有一些官方或非官方的龙舟比赛,不过规模比较小,但还是能吸引众多吃瓜群众的目光。

你家乡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呢,大家一起聊聊吧。


养花家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在安徽安庆仍然保留着划龙舟、插艾蒿、插菖蒲、吃新打下来小麦粑,还有吃粽子、咸鸭蛋和绿豆糕的习俗。

我们当地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早餐才算是真正的过端午节,蒸上一锅小麦粉粑,热上粽子,煮上咸鸭蛋,早上一家人在一起品尝这些。吃过早餐,家人将采摘下来的艾蒿、菖蒲用红毛线三四根扎一下,悬于大门楼子上,或插在大门两边。

吃过早餐,带上新炒的蚕豆,去河边看划龙舟。据老人们讲,旧社会,划龙舟还闹出人命来了,过去划龙舟有“采青”活动,沿河两岸居民会将“彩头”悬于竹竿上,插在河水中,让龙舟相互竞技,抢“彩头”,为了“采青”,龙舟之间相互竞争,不择手段,故意弄翻他人龙舟,用桨将他人打伤,打落水中,致人死亡。现在划龙舟没有了“采青”活动,沿河居民燃放鞭炮迎接龙舟经过,并派发红包、烟酒礼品,也很热闹。

中午新姑爷、老姑爷都会上门送礼,绿豆糕是送节礼的必须品,午餐当然要丰盛一些,招待上门客人,吃完午餐,再品尝一下绿豆糕,端午节算过完了。

端午节我们当地还用五彩丝线搓成绳,系在婴幼儿手腕上、脚腕子上,给婴幼儿穿上红布兜兜,上面绣上老虎,穿老虎鞋,戴老虎帽,用于驱凶化吉,避都祛病。其实插艾蒿菖蒲也是驱蚊虫避邪气,化瘴魔的意思。

端午节,饮食要健康,不能暴食暴饮。记得十几年前我在一家养鸭场打工,早上老板分发给我们每人一盒绿豆糕、一瓶啤酒、十枚鸭蛋,吃完之后,不得消化,胃部不适,胃口也不好,见到饭菜就恶心,三天不想吃饭,所以,特别提醒一下大家。









长江三农


对于我这半个广东人来说端午节通常是这样过的,吹着空调吃着西瓜看着外面暴雨操纵者手中的大哥大~~~哈哈哈这样端午节就有点无聊了,其实端午节在广东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吃肉粽子~~这也是我来到广东这边长的见识,当然在广东这边还有各种各样的粽子,可以说是上百种口味啦~广东的小吃本来就非常丰盛,记得高中的时候吃过的第一个肉粽子是鸡肉的,他们叫“糯米鸡”,当时我和我的小伙伴简直上瘾了,一天大部分的生活费买了这个吃了,特别好吃~而且是一年四季天天供应,除了鸡肉的粽子我还吃过腊肉的、蜜枣的、蛋黄的、叉烧的、豆沙的、鲍鱼的!!!等等等等....哈喇子都要流下来了。在这边女孩们通常都会在腰上系挂香包,里面各种花香的都有特别的香,端午节嘛少不了的当然就是赛龙舟啦,这也是广东人这边端午节比较热闹的项目,在这边叫~扒龙船还有顺口溜:“初一龙船起,初二龙船忍,初三初四游各地,初五龙船比,初七初八黄竹岐,初九初十龙船打崩鼻。”时间就三天,可以说是吃一天玩一天歇一天,当然初三的学生就没有这么幸福啦,端午节通常赶着这边的中考左右,还记得我当时中考那天就是端午节,在广东这个时间也迎来了多雨高温天气,很多小伙伴都喜欢在家里待着,毕竟这边的太阳太热!太热!太热啦!


用户3458005037944


楚国大夫屈原,被国王流放到汨罗江畔,屈原写出不朽爱国文章并投汨罗江自尽,两岸群众为了鱼儿不食屈原遗体,向江中投入用糯米棕叶包着的棕子,将屈原的遗体打捞上岸,建庙塑身以纪念屈原,并以龙舟赛纪念屈原。吃咸鸭蛋,挂艾草,吃棕子,过端午节,后人以示纪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