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共有多少个诸侯国?

龙乾之父


“战国七雄”的概念让人觉得似乎战国时期就只有齐、楚、秦、燕、赵、魏、韩这几个诸侯国。而实际上除了七雄之外,战国时期的诸侯国远不止于这几个。再说六个在后世比较有名气的诸侯国。

第一,在《诗经》里很有名气的卫国。

西周初年获封的姬姓诸侯国,始封君是武王的弟弟康叔。非常长命的诸侯国,经历了西周、春秋,公元前209年被秦所灭。

春秋第一美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庄姜就是从齐国嫁到卫国,嫁给卫庄公。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也出自于卫国的一场内乱,大夫石厚联合陈侯杀了弑君自立的卫前废公州吁以及帮着州吁作乱的自己的儿子石碏。

《论语》里“子见南子”,孔子见的南子就是卫灵公的夫人。

《诗经》里的名作《淇奥》,赞美一位才华出众的男子也是出自于《卫风》。“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晅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此诗中的名句,脍炙人口,用来形容一位男子文采匪然、容貌美丽、气质威严又宽容,让人难忘。

第二,鲁国。

鲁国是所有诸侯国里最特殊的一个。姬姓诸侯国,武王弟弟周公姬旦的封国,但是因为周公要在成周辅佐年幼的成王,所以周公之子伯禽就国,是鲁国的始封君。鲁国经历了西周、春秋,到了战国时期于公元前256年被楚国所灭。

西周初年殷商纣王之子武庚叛乱,导致周的三监之乱,东夷奄国也随之作乱,周公东征平其患,故成王封周公于鲁,太公望于齐震慑东夷。因为周公的辅佐之功,周王特许鲁国世代以天子礼祭祀周公。《礼记*明堂位》“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

春秋时期,鲁国国势衰弱,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大夫专权。“祸起萧墙”这个成语就出自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季孙氏把持鲁国国政,想攻打鲁国的附庸国颛臾(山东费县)以瓦解鲁国的支持势力,被孔子一言揭穿“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指的是古代国君在宫门内所设的屏风。臣子来见国君,至此屏风而肃然起敬。在这里以萧墙之内而指代鲁国国君。

还有那句著名的“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也是出自于此的典故。季孙氏的季平子,作为一个鲁国的大夫在祭宗庙的时候用八佾起舞。八佾就是八列跳舞的队伍,一列八人,用了佾列,按周代礼仪这是天子祭宗庙的礼仪。季孙氏作为大夫只能用四佾,所以季平子这是僭越之举,于是召来了孔子忍无可忍的斥责。

第三,大邑商的后裔宋国。

如果以公元前453年晋国智氏被三家所灭作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的话,宋国也算是战国时期七雄之外的小国。

宋国是子姓国,殷商后裔。西周初建分封前代,纣王之子武庚被封于殷商旧地以安抚殷民。武王死后武庚叛乱,周公平叛后把商的旧都及周围地区封给了纣王庶兄微子,就是宋国,建都商丘。宋国地位也比较特殊,被尊为“三恪”就是前三代王朝的子孙后裔,允许用天子礼乐奉商宗祀。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家灭宋而瓜分宋国领土。

第四,蔡国。

上图蔡侯申鼎,蔡昭侯时青铜器。

如果以公元前453年晋国智氏被三家所灭作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的话,蔡国也算是曾经走上过战国时期的历史舞台,虽然也没几年。公元前447年蔡国就被楚国灭了。

蔡国也是西周初年的封国。蔡国最早被封给武王的弟弟叔度。蔡叔度随武庚叛乱而被周公放逐,重封其子蔡仲为国君,都于上蔡。春秋时期因为蔡国常常受到楚国的逼迫而迁于新蔡。蔡昭侯时期迁到下蔡(州来,安徽凤凰台)。

第五,越国。

越国是姒姓国,传说始祖是夏后少康的庶子无余,建都于会稽,又称为于越。春秋时期经历了吴越争霸,于公元前473年灭吴,疆域一时达到江苏北部运河以东、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部和浙江北部。灭吴的越王勾践虽然偏霸一时,但也种观点认为越王勾践是春秋五霸之一。战国时越国国力渐衰,公元前306年被楚所灭。

第六,郑国。

姬姓诸侯国,西周宣王时期封其弟姬友于郑,后称郑桓公。初封的郑国在陕西华县。郑桓公比较能审时度势,见幽王时西周将亡,就把部族、财产等转移到了东虢和郐之间。桓公死后郑武公继位,武公灭了郐和东虢,重建郑国,都于新郑。郑武公及其子郑庄公父子两代都是周平王的卿士,代为掌管周室。在春秋初年郑国也是千乘之国,郑庄公更是一代小霸。

郑庄公清除弟弟共叔段势力的故事是《左传》名篇,脍炙人口。《诗经*郑风》里也有两首诗《叔于田》和《太叔于田》写到庄公的弟弟共叔段,不过用的是赞美的语气。


沅汰


方圆论坛观点!

首先给大家普及一下,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期。虽然彼此之间存在相互承接的关系。但是春秋和战国还是分属两个不同的时期。历史上把东周前半段也就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段时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历时295年。而战国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476年到公元前221年。期间历经了周朝灭亡和秦统一六国。历时255年。后来为了统称该时期方便就称为“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开始,这个时候的周王室已经衰弱到了极点。天下诸侯割据一方各自为战。周王室就好像一个傀儡一般名义上整个天下都是周王室的。实际上周王室封地越发见少,诸侯也不在朝拜周王室独立自主性越来越高。在春秋时期已经历经过诸侯国的更迭了,此时天下诸侯大大小小共有一百四十多个。大一些的“万乘之国”“千乘之国”比如我们熟知的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燕国等。小一些的可能就是“百乘之国”甚至连这个规模都达不到的,比如什么霍国,耿国,虞国之类的小国。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有三十六个大大小小的国君被臣下或者敌国击杀。有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共有四百八十多起。可以说这段时间实际上诸侯国实际上已经在开始互相吞并壮大自身了。而春秋时期走向战国时期的转折点就是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家击败了晋国最大的权臣智家,然后三家瓜分晋国,建立了韩国,赵国,魏国。由此也初步奠定了七雄争霸的格局。春秋时期进入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虽然诸侯国数量相比于春秋时期锐减了很多,但是还有具有二十多家诸侯国。其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有七家,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汉代史学家刘向在《战国策》中记载,“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也就是说当时最强大的万乘之国有七个,势力稍弱的千乘之国有五个,大家互相之间征伐杀伐争夺天下。

战国时期可以说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关键时期。最以七大国为主,他们分别吞并一些势力不强的小国准备迎接最后的七雄争霸。秦国吞并了巴国和蜀国以及义渠国,而楚国也吞并灭亡了曾经的霸主国越国,从而势力大增。当时号称七雄之下的最强国家中山国也被赵国所灭。而后齐国楚国和魏国连手吞并瓜分了宋国和鲁国。后来剩下的一些小诸侯国也都在夹缝中求生陆续被灭。最后只剩下七雄争霸。最后强秦一统六国征服了天下。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


方圆论坛


需要说明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大多是西周时期分封而来。为此小编整理了一些已经证实的封国都城遗址以及诸侯国墓地,用以说明当时存在的诸侯国。

一、都城

1.燕国

燕自周初召公受封到被秦所灭,约历四十余代,大约存在800余年,他是诸封国中最北最远的一个封国。关于西周时燕国的封邑,文献中记载很少,现在明确可知的燕都是今易县之燕下都,属战国时期。

1962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发现城址,发现燕侯墓地及带字甲骨文,学界一般推测遗址为西周时期燕国都城所在地。

2.鲁国

鲁和燕一样,也是周初主要封国之一。《史记·周本纪》、《鲁周公世家》中都有记载,目前考古也证实曲阜为鲁国的都城。鲁国从周初受封到被楚(前249年)所灭,共历近800年(778)年。在这近800年中都城始终在曲阜而未迁它地

3.齐国

齐是周初封国中最东边的封国,到春秋时成为五霸之一。齐自太公始封营丘以来,曾两次迁都,第一次是胡公徒都薄姑,第二次是献公迁都临淄。依文献记载,临淄自献公始都到被秦攻占(前221年),长达6百余年,历经西周晚期和整个东周。是东周时期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在淄博进行过普遍勘探和重点发掘,探明临淄城包括大城和小城两部分。

4.郢都紀南城

东周时期楚国多次迁都,但郢都时间最长,是楚国势力最强盛时期的都城。自楚文王由丹阳“始都郢”(前689年),到前278年为秦所攻占,长达400余年 。几乎整个东周时期楚均以此为都。郢都因在紀山之南,故又称紀郢。后人称之为紀南城,其地在湖北荆州城北5公里处。这是我国南方先秦时期最大的一座古城。

(注:上述城址图来源于社科院主编《中国考古学两周卷》)

二、墓地

主要有三门峡虢国墓地、山西侯马晋侯墓地、平顶山应国墓地、浚县辛村卫国墓地、山西翼城霸国墓地、河北邢台南小汪——葛家庄邢国遗址、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以及中山国墓地等。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存在上述已经得到考古证实的诸侯国外,可能部分诸侯国尚未被考古发掘证实,但也可能存在永久无法证实的情况,原因有三:

一、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吞并小国是时常发生的事情,这点史料中已经有所记载。

二、近年不断发现的东周时期的城址数量很多,军事防御性很强,一般有壕沟围绕,部分还有城墙遗存发现,可以佐证战争之多。所以很可能造成那些存在时间很短的诸侯国就此消失不见。

三、以往史籍中记载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或存在谬误。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阅读时间博物馆


春秋时,有国数百.

战国时,除秦、楚、齐、燕、赵、魏、韩七国之外,卫国其实也一直存在,直到秦二世时才被取消

春秋时,有秦、晋、齐、燕、楚、吴、越、申、卫、郑、许、曹、鲁、邓、郯、蔡、蒋、随、罗、鱼、蓼、陶、虢、莒、庸等.

战国时,有秦、楚、齐、燕、赵、魏、韩、中山、卫、宋、郯、费、越、薛、莒、陶、蓟、代、蜀、苴等 楚国 赵国 齐国 秦国 韩国

燕国 魏国 越国 宋国 鲁国 郑国 卫国 莒国

邹国 杞国 蔡国 郯国 任国 腾国 薛国 费国 倪国 曾国 缯国 邳国 虞国 虢国 滑国


鼎鲤子


根据吴稼祥在他的《公天下·多中心治理与双主体法权》一书中分析,西周建立后,先后进行过三次分封。

第一次分封意在“安殷”,就是把殷族移民极其所居的土地,授予纣王的儿子武庚治理,并让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监国,名为辅助,实为监视。

第二次分封意在“武成”(偃武修文),先封三皇五帝之后:封神农之后于焦、皇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次封宗族功臣之后,如封周公但于鲁,姜尚于齐等,但基本上大家都没有就国。

第三次分封在武王去世后,由周公旦主持,意在“长治”。重要举措是:1、未就国的诸侯就国;2、将未封出的土地分掉;3、武庚因造反失败,土地被收回,又将这些土地重新分配。

综上,西周先后共分出了75个诸侯国(吴稼祥列了一张表),其中44个为姬姓,比如我们熟知的晋国、鲁国、郑国燕国都是姬姓。这是西周至春秋前期的诸侯国数量。后来几百年,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诸侯国自然越来越少,到了战国后期,基本只剩下战国七雄以及宋国等少数国家了。


老罗侃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大大小小一百多个。不过国家都是诸侯国,和现在的国家区别较大。春秋时期比较强大的国家有“春秋五霸”,战国时期比较强大的有“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

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 中学历史教科书主要介绍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这些君主在位时期,国家也是非常强盛的。以《荀子·王霸》简介如下:

1、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裕,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2、晋国:因为晋文公而强大,成就百年霸业,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3、楚国:楚庄王是在楚国大力推行华夏文明的第一人。楚国是当时能够与晋国南北分庭抗礼的大国。

4、吴国:吴王阖闾执政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使国势日益强盛。

5、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后成就一带霸业,雄踞东南,并向北扩张。

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1、齐国:经过春秋时期的洗礼,战国时期还是保持着强国地位;

2、楚国:春秋后期势衰,经过战国前期的发展,还是南方大国;

3、燕国: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

4、韩国:“三晋”同盟之时,韩国随之瓜分中原,获利颇多,国势达到鼎盛。

5、赵国:至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晋为诸侯,赵氏正式建国,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而鼎盛。

6、魏国:魏文侯时期,魏国独占中原。军事上,以吴起、乐羊为将,灭中山(魏文侯死后复国),联韩赵,败嬴秦,弱芈楚,攻姜齐,中原地区魏氏独大。

7、秦国:秦孝公即位后,下求贤令,卫鞅入秦,见用于孝公,孝公委之以国政实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

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秦王嬴政 即位,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史记中记录的诸侯国

大国:齐、晋、秦、陈、吴、楚、越、韩、赵、魏、宋、鲁、卫、郑,以上算是比较大一些的国家

小国:曹、钜、邾、杞、杨、蔡、剡、任、滕、费、倪、曾、缯、邳、巢、随、钟吾、刘、六、召、周、道、房、沈、申、苏、温、廖、舒、舒鸠、舒庸、舒廖、燕、南燕、许、徐、虞、虢、黎、无终等。

以上总共105国,另有义渠、大荔、孤竹、山戎,共计一百零九国。


孤独的流浪汉51032899


春秋时期诸侯共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在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期间,有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发生战事四百八十多起。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结束、战国开始的分界点。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建立东周。但此时周已经衰弱至极,统治范围不足600里,对各个诸侯国也失去了威慑力和掌控力。各诸侯纷纷割据称雄,周王名存实亡。

春秋战国时期全国最多时分为大小诸侯国140多个,而有影响力的大国屈指可数,无非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当然还有一些二等小霸,这里不一一描述。

因此,春秋战国时期,最多时有140多个诸侯国,最后当然是秦王扫六合,一匡天下啦。


李翔kingl


春秋时期有100多个诸侯国,不过实力比较强的也只有,晋,齐,楚,秦,燕,郑,鲁,卫,宋,吴,越等,其中晋,齐,楚,秦,被列为春秋四强,基本上霸主就被这几个国家占据,晋楚两国是争霸的主角。吴,越在春秋后期异军突起,相继称霸,只不过后来吴国被越国吞并,战国中期越国被楚国所灭,楚国统一了长江流域。

战国时代,晋国被韩赵魏瓜分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因此此时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除了这七个国家外还有越,宋,中山三个实力较强的诸侯以及鲁,卫,郑等小国,不过除了七雄外这些国家都没能坚持到最后相继被楚,齐,韩,魏,赵等国所灭。

最后,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商鞅变法迅速崛起,称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最终灭掉六国统一了中国,中国历史开始进入秦汉辉煌的时代。


我觉得我认为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大概就是最多的考点了。但是,其中一个存在过的诸侯国真的太多了。西周分封制的时候,有许许多多的诸侯国。到了东周分裂时期,征战,侵蚀……等等一切的战乱,造成许多的诸侯国更替。而且,由于战乱,由于久远不可考等原因……这可真没法子统计。因为,小诸侯国太多,史料记载也没那么明确。想想看,我们第一部编年体世纪谁写的?司马光……汉武帝时期的啊……春秋战国距离汉武帝时期,那又是长久的间隔了


日向奈叶


说法不一。多般认为二百多,仅河南就有近百。都人查到的,对上号的河南有近八十个,山东五十多个,湖北、山西、河北、安微、陕西也沁较多,也查证了近三十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