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英国小学校长的一封信让众多家长泪目:请不要用成绩定义你的孩子

英国的北英格兰一间名为Barrowford Primary School的小学校长瑞秋·汤姆林森(Rachel Tomlinson)和小学老师艾米·伯基特向六年级学生发放成绩单时,附上了一封鼓励的信,告诉孩子“分数并不意味着一切”。

英国小学校长的一封信让众多家长泪目:请不要用成绩定义你的孩子

可这封信经过BBC报道并由网友上传至社交网络后,引起广泛强烈的关注。小编查看了一些相关报道,《独立报》称这封信是“beautiful letter ”,而有些网友则戏称这封信为“新任教育大臣上任后应该阅读的第一份信”。话不多说,让我们先来看下这封信的内容:

Dear

你的小学结业成绩已经附在本信。我们为你感到骄傲,相信你做了最大的努力........

Please find enclosed your end of KS2 test results. We are very proud of you as youdemonstrated huge amounts of commitment and tried your very best during thistricky week.

考试成绩并不能反应你有多么独特。出题的大人并不像你的老师和父母一样了解你。

However, we are concerned that these tests do not always assess all of what itis that make each of you special and unique. The people who create these testsand score them do not know each of you- the way your teachers do, the way Ihope to, and certainly not the way your families do.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们中有些人已经会说两种语言。你们精通乐器演奏,能歌善舞。你能给小伙伴带来欢乐,成为他们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They do not know that many of you speak two languages. They do not know thatyou can play a musical instrument or that you can dance or paint a picture.They do not know that your friends count on you to be there for them or that your laughter can brighten the dreariest day.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能写诗作曲,球也踢的好。你把家里的弟弟妹妹照顾的很好。

They do not know that you write poetry or songs, play or participate in sports,wonder about the future, or that sometimes you take care of your little brotheror sister after school.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去过多少不同的国度,能说出多少美妙的经历。你是一个善良和有思想的孩子。

They do not know that you have travelled to a really neat place or that you know how to tell a great story or that you really love spending time with special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考试不会告诉他们,你是一个善良和有思想的孩子。你每天都在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你自己。你的分数只能告诉大家你的一面,但是它不能代表你的每一面。

They do not know that you can be trustworthy, kind or thoughtful, and that you try, every day, to be your very best… the scores you get will tell yousomething, but they will not tell you everything.

所以,分数只是分数,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分数而自豪,但是请永远记住,人可以有很多种伟大的方式,考试绝对不是唯一的一种。

So enjoy your results and be very proud of these but remember there are manyways of being smart.

小编有次和很久没见的同学聊天,从过去的校园生活、学业历程到如今的情感家庭,谈论着往昔那些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发现印刻在我们心中的是他们熠熠闪光的特点,是那些他们身上独特的东西,唯独想不起来聊的是他们在“考试分数”上的辉煌。

那些独特的东西,包括创意、独立性、对同学的关怀、热情如火的性情以及他们令人羡艳的才华……也正是这一封信上所涉及的零零总总。

英国小学校长的一封信让众多家长泪目:请不要用成绩定义你的孩子

这么一想分数除了“功利”地满足进取心之外,是不是更多的是“愉悦”着虚荣心。虚荣心用这么“硬”的分数来证明,似乎我们的智慧与人生的厚度只能放在“分数称”上才能度量。似乎一切可以被衡量才使得我们有章可循。

其实很多家长希望帮助孩子挣脱这样单一的评判体系。用“挣脱”似乎太过激进。分数这种框架似乎是一种既定的规则,依旧需要让孩子适应。但可以想想是否需要让孩子也拓宽一下规则框架的外沿,让孩子的能力增加一些更为丰满的变量。

为了让孩子获得更美好的人生,除了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去考虑,增加各种人生变量,并验证各种变量的相关性。另外是否可以换个思路,从教学者的角度思考一下什么是我们更应该“习得”的。

对此,纪伯伦在《先知》这本书中有很精彩的讨论。全文不长,由冰心翻译,全文如下:

于是一位教师说:请给我们讲教授。

他说:

除了那已经半睡着、躺卧在你知识的晓光里的东西之外,没有人能向你启示什么。

那在殿宇的阴影里,在弟子群中散步的教师,他不是在传授他的智慧,而是在传授他的忠信与仁慈。

假如他真是大智,他就不命令你进入他的智慧之堂,却要引导你到你自己心灵的门口。

天文家能给你讲述他对于太空的了解,他却不能把他的了解给你。

音乐家能给你唱出那充满太空的韵调,他却不能给你那聆听受韵调的耳朵和应和韵调的声音。

精通数学的人能说出度量衡的方位,他却不能引导你到那方位上去。

因为一个人不能把他理想的翅翼借给别人。

正如上帝对于你们每个人的了解都是不相同的,所以你们对于上帝和大地的见解也应当是不同的。”

其实虽然一位老师只能讲授相同的知识,但是每个学生所获得的却不尽相同。知识的魅力在于不同灵性的人使用相同的知识创造出更多元的世界。

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是无限的,所以才有好书不厌百回读,常读常新一说。可考试的答案是相对单一的。

姑且把更多的人生变量放在一边,单纯从知识本身来看,有厚度的知识亦绝不可能被统一的模式度量。这才有了做学问的必要。“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因此,不论从更多的人生变量来看,还是知识本身来看,是否应当让孩子以一种更轻松的心态看待“分数”。这时候,作为家长不禁反思,这么死板的评判工具怎么可以测试这么有灵性这么独特丰富又可爱的孩子呢?

英国小学校长的一封信让众多家长泪目:请不要用成绩定义你的孩子

最后再来看这位写信的小学校长汤姆林森,她道出了教育的本质,那就是对每一个孩子个性的尊重与鼓励,以及身体力行的努力。她希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而教师的最终目标应当是“教导学生提高个人的能力的同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而不是被分数给束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