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般鍼灸時間要多長為宜,是否時間越長越好?

Latsu


確定針灸時間的長短是以“氣至病所”為準的,通常大約10-15分鐘為宜,並非越長時間越好,對於特殊病情和特殊情況也會有例外,整體仍然要遵從“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總原則。

對於一般病痛,或者僅僅是為了日常保健,艾灸的時間都不宜太久,應該根據臨床診斷,確定穴位配方之後,順序依次完成針刺或者艾灸,每穴位留針或者艾灸時間通常以10-15分鐘為度。但是對於特殊病人或者有特殊反應的,則需要時間具體情況而定。例如針刺得氣強烈的穴位大約在留針的同時,間斷行針數分鐘即可出針。而對於腫瘤病人的艾灸,每天最長可以選擇不同穴位持續灸滿12小時。

總體來說需要根據具體的病情,患者對針刺或者艾灸的反應等多因素綜合判斷,以“氣至病所”和安全舒適為度。


作者小傳:吳周強,中醫藥研究員,高級健康管理師。薈聚48年生物醫藥全崗位工作經驗,專注生命健康,聚焦創新創意。原創分享健康乾貨,敬請大家點贊、關注,評論必回覆!


老吳艾國潮


扎針一般來說,有的扎針馬上就拔出來,大多數針紮上要留針15分鐘到30分鐘不等。

我作為病人,自然是被扎針,不同的醫生留針時間不同,道理也不同。

我在顧德風老中醫那裡扎針的時候,一般規定20分鐘留針。我是從他們說話中瞭解到留針時間不能太長的。

有些人會出現暈針現象,所以顧老就縮短留針時間,並囑咐早上一定要吃過飯才能扎針,至於為什麼會暈針,他說扎針後,氣血流通加快,心臟負荷加大,不吃早飯,餓著肚子就容易暈針。

留針時間過長,對心臟不好,損傷心氣。所以顧老扎針基本上20分鐘的留針時間,30分鐘留針時間的極少。

劉金鑾女士留針時間就相對長了,最少30分鐘,有時候40分鐘。她沒有說留針時間太長會傷心氣,可能是扎針時的深度沒有顧老那麼深。我也是憑感覺說的,因為我覺得顧老下針後脹感非常大,有許多病人都會叫出聲來。相對來說,劉大夫下針後,脹感比較輕。

至於留針時間長短不一,我想可能是醫師憑著自己的工作經驗定的,至於我們這些外行人,真的不知道其中的奧妙所在。

我去扎針,主要是腰不好,兩個醫生扎法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

顧老扎針,腰椎兩側下針,然後臀部環跳穴下針,最後在腳後跟往上三寸貼著皮膚往腿肚子方向平刺三針。這個環跳穴下針最為恐怖,一針下去,腳掌心開花!這種麻會讓人害怕,首先想到的是會不會扎壞神經?扎到腰脊兩側,那種脹痛,酸,忍不住讓你就叫出來了。

奇怪的是,顧老治腰,從不扎委中穴。

劉金鑾女士,扎針腰部穴位跟顧老幾乎沒有區別,但是環跳穴不扎,後腳脖子不扎,但是一定要扎委中穴,腰背委中求嘛。

關鍵是腰椎病治不好,只能說治了,好一段時間。我發現雖然倆人取穴不同,卻都能治好,維持一段時間。

至於留針時間,艾灸時間,我想可能就是醫生根據情況定的。

反正顧老說的,留針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否則心臟受不了。


乙丙丁6


就你這些話還自稱“內行”?真是飛機上扔相片一一一丟人不知深淺!

古人早已算出人體自身血氣流動一圈的時間合為現在的28分48秒!這就是留針30分鐘的依據!你沒有這個知識吧?一看你就沒有!

知道你會垂死狡辯,我忙,不會再來看這一個帖子,自然也就不會回覆。勸你謙虛點,多讀書,別當半瓶子醋。


喜放炮仗


這要根據患者的病情,部位,體質等等來決定。這裡問的一般針灸,大概是人們常說的針刺時間,針灸包括針刺和艾灸。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疾病一次針20到30分鐘就足夠了,有條件的話中間醫生要給行針2-3次,以保持得氣感覺,維持療效。曾有實驗對比證明針刺時間長不會增加療效,反而引起患者不舒適,因為針刺要求患者要保持體位不能動。當然對於一些治療過程中需要改變體位的疾病另說。艾灸的話分艾條和艾柱灸。艾條一般20分鐘,部位多的話可適當增加點時間,艾柱灸也分大小,部位,是否起泡,都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用戶7310038369447


書名是新針灸學,作者朱漣


用戶1710465941501


根據古代醫書記載,人的氣血周流全身一圈,摺合現代時間是二十八分鐘多一點,所以,一般現在針灸都會以三十分鐘為限,但是有些特殊的疾病和穴位會根據病情有所加減


風雲隱士


這個古人也其實也無定數,諸如某穴針幾呼灸幾壯,書籍不同記數亦不一,這也就是說各大夫自有心得,所以也就有那麼一句,無問其數以平為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