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文人畫的核心—畫中有詩

文人畫自從誕生的那天起,就與詩結下了不解之緣,畫中有詩,成了文人畫尤其是文人山水畫追求的最高境界。

文人畫的核心—畫中有詩


唐代的大詩人丶大畫家王維,是詩丶畫合一的奠基人。王維精詩善畫,又通音樂,是一位具有多方面藝術修養的文人。他的詩歌留存於世的有400多首,其中以描寫自然景物的山水田園詩,藝術成就也最高,這些山水詩,以著墨不多,意境高遠,色彩淡雅,景象明朗的獨特風格,將晉丶宋以來的山水詩藝術,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文學史上,把他與李白丶杜甫丶孟浩然,稱作盛唐"詩壇四傑"。王維在山水詩方面的非凡成就,為他的山水畫創作,鑑定了基礎。

文人畫的核心—畫中有詩


王維在他的山水畫創作中,將詩畫揉合為一,融化到自己的作品裡。蘇軾曾這樣評價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詩為有聲之畫,畫為無聲之詩,詩與畫徹底結合的產物,就是“文人畫”。自從文人畫出現以後,沒有文學性,沒有深刻內涵的繪,給被人稱為"畫工”和“畫匠”,可見詩對於畫的重要性。現代繪畫大師傅抱石先生,對"文人畫”的內涵,提出了三個原則。要有文學修養,要有高尚的人格,要有熟練的技巧。他同樣認為"文學修養”,為文人畫的首要條件。

文人畫的核心—畫中有詩


詩畫結合的發展,在宋代被推向高峰。在宋代,專門設立了畫院,並且規模很大,在宋徽宗趙佶時代,由於皇帝的喜愛,推波助瀾,特設國家畫院—— 翰林圖畫院,面向全國選拔人才,在招收新人時,都是以詩命題作畫。比如:“萬綠叢中一點紅”。當時的畫家有很多種表現方法,有的畫樹頂上站了一隻丹頂鶴;有的畫了一片叢林,叢林邊一處樓角,上面站著一位紅妝女子,但他們都落選了。有一位畫家,畫千頃碧波的海面上,一輪紅日升起。結果被選中,其中的原因,是作者將詩意融入繪畫中。還有一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像“踏花歸去馬蹄香”,"竹鎖橋邊賣酒家"等,都是以詩命題作畫的故事,以詩入畫的典型,強調的是“畫中有詩”。

文人畫的核心—畫中有詩


文人畫與詩意的結合,剛開始畫家們注重的是畫面具有詩意,但並沒有在畫面上直接題詩,直至宋丶元時代,逐漸演變成在畫面上直接題詩,作為款識,並將詩書畫合為一體。自元代大畫家趙孟頫丶倪瓚,到明代畫家唐寅丶沈周丶徐渭等,他們直接將題詩,作為繪畫的一部分,使畫不掩詩,詩不礙畫,同時延伸了畫意,詩不僅以此意趣,成為中國畫的靈魂,更直接的以形式感介入,將“畫中有詩”推向了更高境界。

文人畫的核心—畫中有詩


現代山水畫大師黃賓,曾這樣說過,中國畫有三不朽:一,用墨不朽也,二,詩丶書丶畫合一不朽也,三,能遠取其勢,近取其質不朽也。可見,詩丶書丶畫合一,在中國畫中的地位。清代的畫家鄭板橋,他是畫竹名家,當人們看到他畫的竹子時,隱隱約約,似曾聽到:“疑是民間疾苦聲”。他畫的竹,即使每一根枝幹,每片葉子:“一枝一葉總關情”。鄭板橋將詩書畫結合得完美無瑕。

文人畫的核心—畫中有詩


在近現代畫家中,詩丶書丶畫結合較好的畫家,為數不多,其中花鳥畫大師,齊白石和潘天壽最引人注目,“十里蛙聲出山泉”,便是齊白石“畫中有詩”的典範。

文人畫的核心—畫中有詩


"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是文人畫的核心所在,也是文人畫精神的靈魂所在。今天,我們在繼承祖國傳統文化時,應取其精華,只有繼承,才能發展, 丟掉民族性,就失去世界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