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林格倫和她的《長襪子皮皮》:放飛兒童的自由天性


林格倫和她的《長襪子皮皮》:放飛兒童的自由天性

“這裡來了一個瑞典的小姑娘,你們聽說過瑞典這個國家嗎?它離中國很遠,在世界的另一邊。這個瑞典小姑娘的名字叫做長襪子皮皮,她很願意成為你的和其他中國小朋友的好朋友。”

這是《長襪子皮皮》的作者阿斯特里德·林格倫為這本書的出版給中國小朋友寫的序言中的一段話。

林格倫是當代國際上最有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她岀生在瑞典斯莫藍省的一個農民家裡。上世紀二十年代到斯得哥爾摩求學,畢業後做過兩年秘書工作,當過老師, 還當過兒童讀物的編輯。1944年,她以《布麗特——馬麗心情舒暢了》這部作品,參加了拉本和舍格倫出版公司舉辦的為女孩子創作的比賽,獲得二等獎;同年她以《長襪子皮皮》參加比賽,獲得一等獎;1946年她還以《大偵探小卡萊》參加比賽,又獲得一等獎。 此後,她創作了三十多部作品,一大批連環畫和劇本。1958年,她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章。

林格倫和她的《長襪子皮皮》:放飛兒童的自由天性

“長襪子皮皮”是林格倫創造的第一個童話人物。1941年, 她七歲的小女兒因肺炎住進醫院,有一天,女兒要她講故事, 她問女兒:“講點什麼好呢?”女兒回答:“講長襪子皮皮!”於是, 她就按著女兒這一瞬間想出的名字,講了一個奇怪的小姑娘的故事。長襪子皮皮是一個十分善良的小姑娘,她長著紅頭髮, 兩根小辮向兩邊翹起,滿臉雀斑,穿一雙顏色不同的襪子,有驚人的力氣和愛吹牛的毛病。

皮皮剛生下不久,母親就去世了,她跟著父親在輪船上長大,九歲那年,她回到父親很早以前買的一所小房子獨立生活,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了。皮皮沒讀過書,不會做算術,字也寫得很糟糕,並且還不懂禮貌,但是她力大無窮——能舉起一匹馬來。她打敗過目空一切的大力士,制服過強盜,教訓過欺負人的流氓。皮皮對小朋友卻十分熱情、關心。父親找到她後,她帶著小朋友隨父親來到南海的一個島上,跟那裡的黑人孩子交上了朋友,又戲弄了吃人的鯊魚和搶珍珠的壞人……

《長襪子皮皮》發表後,在瑞典社會引起很大反響,不僅孩子們非常歡迎,很多成年人也認為皮皮是一個可喜的形象。作品同時也遭到一些人的反對,他們認為皮皮的很多惡作劇會在 孩子中間造成不良後果。於是,一場“皮皮論戰”便爆發了。

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對戰前那種古老的專制主義的教育方法,人們開始提出疑問。兒童的最大本能特徵是什麼? 就是渴望自己快快地長大,希望能自立,能不受大人管束。不僅是那些教育家和心理學家,而且很多家長也這麼認為,學校和成年人總是有意無意地管束孩子們,限制他們的活動範圍, 甚至限制他們的想象世界,人們開始認識到,兒童應有自己的意志,成年人要尊重他們的意志。讓孩子們從小就參加對家庭裡各種問題的討論和決定。還有些人指出,在人類的文明史上, 沒有一個偉大人物,是完全按照父母的教育成長起來的。皮皮正是體現了兒童的(也是人類的)自主、力量、自由和快樂的夢想。

瑞典首相約朗•佩爾松評價道:“林格倫用長襪子皮皮這個人物形象再某種程度上把兒童和兒童文學從傳統、迷信權威和道德主義中解放出來……皮皮變成了自由的象徵。”

林格倫和她的《長襪子皮皮》:放飛兒童的自由天性

一、皮皮的自由精神

在故事最初,皮皮剛出場不久,是這樣回答新朋友“為什麼倒著走路”的:“我為什麼倒著走?”皮皮說,“我們難道不是生活在一個自由的國度裡嗎?人們不是想怎麼走就怎麼走嗎? ”宣告其合理性後,她又開始滿嘴跑火車“我還可以告訴你,在埃及,人人都這樣走,沒有人覺得有什麼奇怪。” 讓人捧腹之餘,作者借皮皮之口說出了自由之於兒童的重要性。

從作品整體來看,自由精神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 具有自由精神的人物形象作者賦予皮皮儘可能自由的環境:

形象自由——自己決定怎麼穿衣打扮:“兩條梳得硬邦邦的小辮子直挺挺地豎著……一雙長襪子,一隻是棕色的,另一隻是黑色的……”

她有作息自由。“……在她玩得最開心的時候不會有人叫她去睡覺,在她想吃糖果的時候,不會有人硬要她去吃魚肝油。”以及言行和財務自由。

其他角色也不乏自由精神。皮皮最好的朋友杜米和阿妮卡懂事又聽話 ,但乖孩子並非不需要無拘無束的自由環境,當皮皮提議爬樹時,幾乎沒爬過樹的兩個孩子都先後坐上樹幹,想到捉弄人的小詭計時,三個人都很得意。

故而童年之所以幸福,不是因它對現實的無知與忽略,而是因它生活在一種更適合它的意識到現實中。理想主義的生活不是無法觸及的未來,而是簡單、即刻、被握在手中的幸福。

2、充滿自由力量的情節

皮皮的“皮”是頑皮的“皮”,她從未受過規範教化,體現著看似破壞性的原始天性。“既然這些內在天性是善良的或中性的而非惡性的,我們最好釋放出它們,鼓勵它們而不是壓制它們。如果允許它們引導我們的生活,那麼我們會健康快樂且有成就地成長。”

皮皮似乎時刻準備好去顛覆一種秩序,並在舊秩序被打破的混亂中建立新秩序。在學校組織問答比賽,答不出的窮苦孩子因為拿不到任何獎品回家而難過哭泣,“皮皮在哭泣的孩子們中間看了看,她有一兩次強忍著眼淚沒有哭出來。她說:‘我們組織一次純屬自己的問答比賽!’”接著她制定了所有孩子都能得獎品的規則,給每個孩子金幣和糖果,孩子們帶著笑容回家了。

這是善的力量,也是自由的力量。兒童人格的內在本質很脆弱,並不堅強,很容易被不愉快的經驗破壞。與其壓制,不如幫助兒童正確的表達,看似頑童的孩子們或許會給我們來。

3、散發自由魅力的語言

不自由的語言難以表達真正的自由。林格倫用誇張、想象、聯想多種手法,在兒童文學作品裡注入更高級的幽默感。

當好友疑惑皮皮如何照料自己時,她說:“我自己照料自己,”皮皮說,“第一次我很禮貌地提醒我,如果我不聽,我就口氣嚴厲地地再說一遍,如果我還不聽,我就打我自己……”

可愛的林格倫總是能站在兒童的立場說話,她似乎在暗示,如由大人來管教,似乎不會有太大差別。

皮皮對其他上學的孩子們這樣描述阿根廷的學校“在阿根廷以後三天就開始放復活節假, 而復活節結束以後三天就放暑假……在阿根廷嚴格禁止做作業。”

幾乎所有孩子都在為贏得未來的機遇而努力,同時也承受著本不該他們承受的壓力,當一個從課業王國短暫脫身投入兒童文學懷抱的孩子讀到這一段時,不知會發出怎樣開心又會心的笑。

正如李利安• H •史密斯所說:“創造性的書籍會給予兒童眼界與意識,美與成長。只有跟比自身更寬廣宏大的事物接觸以後,只有當心智被它們‘拉伸’得更寬闊,逐步走向想象的方向,人才有可能成長。”

林格倫和她的《長襪子皮皮》:放飛兒童的自由天性

二、皮皮的遊戲精神

1、皮皮的外貌體現出遊戲精神。

皮皮“頭髮的顏色像紅蘿蔔一樣,兩條梳得硬邦邦的小辮子在挺挺地豎著。她的鼻子長得像一個小土豆,上邊佈滿了雀斑。……她的又細又長的腿上穿著一雙長襪子,一隻是棕色的,另一隻是黑色的,她穿一雙黑色的鞋,正好比她的腳大一倍。”

皮皮的形象極具遊戲精神,透過這形象表現出兒童內心渴望自由、想要盡情玩耍的願望。

2、皮皮的語言體現出遊戲精神。

皮皮說:“聖涎節結朿以後三天就開始放復活假,而復活節假結朿以後三天就放暑假。暑假一直放到十一月一日,然後當然要辛苦一陣,到十一月十一日聖誕假又開始了。”這體現出兒童的天性,他們不應上學,只想遊戲,期盼過沒有拘束的生活。“

附近的糖果廠有一根很長的管子直接通到教室裡,糖果整天往下掉, 所以孩子們一直在吃糖,女教師則給孩子們剝糖紙,這體現出兒童不僅渴望自由, 還做著不切實際的美夢,他們嚮往好吃、好玩的生活。這些天真、充滿孩子氣的話語,給兒童帶來了快樂,符合童年期兒童的年齡階段的特徵。他們天真、活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沒有任何約束。 林格倫通過幽默、喜劇、滑稽、活潑的語言展現出兒童的天性,對自由、快樂的嚮往。

3、皮皮的行為也體現出遊戲精神。

這種行為上的遊戲精神就是玩得熱鬧、玩得盡興、玩得痛快,如,皮皮輕而易舉的舉起“世界上最強壯”的大力士阿道爾夫;兩個小偷光顧皮皮家,皮皮用兩根指頭便制服了他們,他們還陪皮皮跳了一整晚的舞;皮皮帶著杜米、阿妮卡去航海,到島上後他們盡情地玩耍、冒險,這反映了兒童特有的遊戲天性一好動、荒誕不經的幻想和稀奇古怪的念頭。在皮皮身上釋放了兒童心理那些被社會、文化、歷史所壓抑的情緒、願望和幻想,張揚了童心和個性,激發了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顯示出了強烈的遊戲精神。

林格倫和她的《長襪子皮皮》:放飛兒童的自由天性

三、皮皮的創新精神

在《長襪子皮皮》中出現了兩類截然相反的兒童形象:頑童——皮皮;“好孩子”——杜米、安妮卡。杜米、阿妮卡聽話, 知道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情不應該做,他們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好孩子”。但是他們受到許多成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的約束,所以,在皮皮的陪襯下,總是顯得思維呆板,沒有跳躍性,不敢嘗試新事物,缺乏想象力、創造力。而皮皮不受任何規矩的束縛,思維活躍,奇思妙想層出不窮。

通過林格倫對杜米、阿妮卡的行為描述,我們可以看出條條框框的約朿壓制了他們的個性發展,變得沒有個性;對皮皮的行為描述,我們又可以看出獲取快樂是兒童進行遊戲的目的。在二者的強烈對比中,體現出作者兒童本位的創作思想。

面對難題時,杜米、阿妮卡這樣的 “好孩子”還小心膽怯、不敢也沒有能力去解決難題,表現出兒童懦弱的心理。而皮皮遇見難題,十分鎮定,具有分析問題的能力,敢於解決難題。如《皮皮玩海上遇險》皮皮、杜米、阿妮卡來到荒島玩海上沉船遇險遊戲。在玩耍過程中,阿妮卡突然發現自己的船不見了,杜米、阿妮卡十分驚慌,想立刻回家,毫無辦法。但皮皮卻懂得來荒島之前要帶上一個空罐頭盒,在遇險時可以寫求助信放在裡面,讓它漂流去向別人求救。

從這一章中,我們不難發現,林格倫塑造的皮皮看似是一個貪玩、頑皮、令老師頭痛的形象,但她在玩耍、遊戲中所學的知識遠遠大於成人所灌輸的知識。

通過二者比較,我們可以看到皮皮身上的“那種創造意識,自由精神和快樂氣質”;杜米、阿妮卡的嬌弱無力,突顯出傳統教育觀念壓制兒童天性的弊病,表達出作者與眾不同的教育觀。

現代社會需要培養的不是循規蹈矩的人,而是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創造性進行工作的人,兒童是未來的花朵,就應該“以快樂為原則,以遊戲為生活”,成人要相信兒童有自我教育和自我約束的能力,要給予他們應有的空間,讓他們在一個充滿自由、營養、快樂與便利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學會尊重,茁壯成長。

林格倫和她的《長襪子皮皮》:放飛兒童的自由天性

四、結語

回到現實社會,我們的孩子整天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物裡,缺乏玩耍的朋友,也不能盡情地親近大自然,學習上是填鴨式教育,行為上是父母安排,最終培養的是一個個媽寶和啃老一族,這樣的教育是我們想要的嗎?

黑格爾的藝術觀認為藝術美是高於自然美的,或許正是由於人們在藝術中將現實的缺憾從中彌補,將現實生活無法實現的投射到藝術中。

林格倫給皮皮現實中孩童無法全然具備的自由和勇敢、善良的自由精神,從書中結識皮皮的孩子們,將被這些精神引領,成長為更像自己的人;而從書中結識長襪子皮皮的家長們,也希望你們被這些精神感動,從而為兒童創造更廣闊的自由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