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历史上,曹操真的不知道谁是杀害曹冲的凶手吗?

茶与饮者


《得知曹冲被害后,曹操哭着说了这八个字,曹丕在一旁吓出冷汗》:

三国时期要说谁的儿子最争气,那非曹操莫属,仅仅是一个曹丕就足够力压阿斗、孙登之流。而曹操对于这个儿子其实不是满意的,否则曹操也不会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并且最受曹操喜爱的儿子应该是曹冲,史料记载曹冲天资非常高,可以说是少见的神童,曹冲称象的故事更是被广为传颂。

曹操对于曹冲这个儿子,更是抱有非常大的期望,认为曹冲远比他那些哥哥要强的多,朝中大臣也对这位小公子非常敬佩和拥戴。可就是一个这样的神人,一个足以改变三国历史的神人,却没能活到成年。曹操更是还经历了老年丧子的悲痛,曹冲一死自然影响十分重大,曹操立储的事情又闹得沸沸扬扬。

但是曹冲之死存在非常多的疑点,可以说曹冲的死涉及了非常多人的利益,而曹操自然是知道的。曹操在曹冲死后,曾经逐个召见了自己的那一帮儿子,曹操最怀疑的是曹丕,不过曹操更希望的是曹丕能够好好的处理,这样曹操才能安心的把位置交给曹丕。

曹操召见曹丕的时候,首先便哭着说:“华佗若在,吾儿不死。”这时候曹丕心里一惊,因为华佗是曹操处死的,也就是说曹操借华佗来叩问曹丕。这玄妙就在于曹丕不好回答,一旦曹丕回答不好,曹操就抓住曹丕的破绽。情急之下的曹丕立马放声痛哭起来,曹操惊讶的问曹丕为何如此悲伤,曹丕说道:“恨不得替弟而死。”然后便哭的不能自已。

曹操一见曹丕这反应,立马化悲为喜,说道:“吾儿实在了不起。”因为曹丕也巧妙的把这个问题给回避了,只是用哭来回应。不过其实曹操在这一刻开始就知道曹丕有问题,曹丕极有可能是杀害曹冲的凶手,何况当时也只有曹丕又这个胆子。曹操内心则是欣慰大于责备,认为曹丕日后定能成大事。


公元220年,曹丕接下曹操魏王后,立刻要求汉献帝禅让给自己,而且还弄出了个三不受,最后曹丕完成了曹操的遗愿,建立了曹魏政权。而曹丕也没有让曹操失望,曹丕极有主见,精通于权术,为曹魏的过渡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司马懿在曹丕手中也是安安分分,只可惜曹丕英年早逝,否则曹魏政权必定不会被司马懿取代。


小司马迁论史


曹冲是三国时期里的神童,才智非凡,据说五六岁时的智商就和成人一样了,曹冲救库吏、曹冲称象的典故更是流传至今,要不是早逝的话很有可能就没有曹丕什么事了,去世的时候只有13岁,那么曹冲究竟是怎么死的?曹操有没有可能知道?

(曹冲称象)

首先:其实很多人以为是曹丕害了弟弟曹冲,据《三国演义》里的情节来看,是因为曹丕放了好多毒蛇,曹冲在游玩的时候不小心被咬才致命的,究竟是不是如此历史上并没有记载;还有一个说法是曹丕挟持了曹冲的母亲,说只要曹冲自己自杀就放过他的母亲环夫人,曹冲于是喝了毒药身亡,但是这些都没有得到任何认证,空口无凭。

其次:还有说曹操知不知道是谁害了曹冲?答案应该是不知道的,因为他觉得儿子就是病死的,在曹冲死后曹操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嘴里还说着:“如华佗不死,我儿定不会早逝”,这下可真的就是“悔不该杀那华佗哟”!由此可见曹操对曹冲的死从很大程度上是不存在任何疑虑的。

曹冲剧照

最后:要说曹操还是疑心病很重,都这样了还不忘套路一下曹丕,他说曹冲的死对自己来说是不幸,可是对于你(曹丕)来说就是幸事啊!曹丕一下给说蒙圈了,但也有可能是他真是的想法,因为曹操直到死的时候都还在犹豫继承人的事情,他说这话心里想的肯定是要是曹冲不死,继承人百分之九十就是曹冲了。

我们还是按照《三国志》记载来说吧,曹冲是病死的。


猫眼观史


历史上是这么记载曹冲死的事情的。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冲十三岁时,曹冲得了重病,曹操亲自为他向天请求保全生命。到了曹冲死去时,曹操极为哀痛。曹丕宽解安慰曹操,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啊。”一说就流下眼泪,为曹冲聘了甄氏已经死去的女儿与他合葬,追赠给他骑都尉的官印绶带,命宛侯曹据的儿子曹琮做曹冲的后代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封曹琮为邓侯。公元221年(黄初二年),曹丕追赠谥号给曹冲为邓哀侯,又追加称号为邓公。公元232年(太和五年),加给曹冲谥号为邓哀王。

从这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曹冲不死,史书将被改写。曹冲成为世子将成必然。曹冲不死,周不疑这帮新班底也不会死。自然司马懿出得了头出不了头也就难说了。按曹冲的性格自然也不会逼汉献帝禅让。三国格局即便有实也不会有其名。

但历史不可以假设。曹操选储,目光有其毒辣之处,对曹冲的感情也是区别于其他任何一子嗣。更何况,那一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还发生了几件大事,赤壁之战,司马懿被强辟入仕。司马懿一被征辟入仕就去教曹冲读书。所以才有了高希希版《新三国》中情理之中,事实之外的,曹丕害死曹冲的说法。

从曹操后来的很多做法,包括之后在曹丕和曹植之间犹豫不决,和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都可以看出曹操想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来继承自己的事业。有才有德,能在文人中有影响力,笼络得住手握兵权的将领,守得住半辈子打拼下来的江山。曹冲其实是一个兼具曹丕曹植之能的不二人选。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想郭嘉辅助后世,郭嘉死得早。想一举荡平东吴,把统一全国的事情替后世做掉,最后却惨败。于是曹冲死后,他拼命地考察曹丕和曹植。最后,都不如人意。曹丕有谋却无量,心胸狭隘。曹植有才却放荡不羁,无法笼络人心。但他生命的最后,他看到了曹叡。所以做出了最后的抉择。


炒米视角


曹操真的不知道谁是杀害曹冲的凶手吗?

曹操当然知道是谁害死了曹聪,曹丕啊,只是没有点破他,如果曹操发怒把曹丕也处死了,那魏国就再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了,曹植只会吟诗作对,曹洪等人有勇无谋,皆不适合当君主,唯有曹丕可担此大任,若连曹丕也死了,魏国灭亡指日可待。

那曹丕为什么那么残忍要害死自己年幼的弟弟?另一个弟弟曹植说过“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只因曹聪锋芒太盛,如果任由曹聪这样成长下去,曹操之后的魏国君主必然是曹聪,野心勃勃的曹丕肯定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曹聪自小聪明,曹聪称象的典故更是载入教科书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流传至今,而且曹聪是曹操最喜欢且最看重的一个儿子,有心将曹聪培养成继承人。曹聪被害后,曹操心痛不已,一直在追查凶手是谁,后来秘密得知是曹丕后,曹操惊怒交加,恨不得立刻掐死曹丕,因为曹丕本身就不太得曹操喜爱。

但是曹操既然能做到令东汉朝廷重臣及皇帝都惧怕的人物,本身自然是不简单,也不会就这样草草莽莽的就杀死曹丕,考虑到魏国的将来和自己的子女,曹聪死后好像也就只有曹丕够担继承人的资格了,但一想到曹聪被害死了,曹操又气的立刻想掐死曹丕,所以直接将曹丕作为继承人也是不可能的。

后来有一天,曹操找曹丕过来谈话,此时曹丕的内心有一万只羊驼在奔腾,恐惧、紧张、焦虑于一身,害怕父亲曹操得知了真相而处死他,但是曹丕既然连自己的弟弟都能弄死,自然也不是吃素的,调整好心态便赶往曹操处,其实这次曹操找曹丕过来也正是因为曹聪的事,曹操打算考验一下曹丕,如果曹丕通过这次考验,那将直接获任为继承人。如果曹丕不能通过这次考验,曹操将直接处死他。

结果可想而知,曹丕的一番言论彻底将曹操折服,从这次谈话中,曹操得知了曹丕是个阴险狡诈且心狠手辣的人,完美的继承了曹操所有的特点,可谓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曹操要的就是这种人,只有这种人才能够将魏国发展强大,后来也是,曹丕做了曹操不敢做的事,称帝,曹操生前是不敢称帝的,曹丕称帝后,刘备孙权接连效仿。


鹿角大仙啊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曹冲死于谋杀,所以也就没所有所谓的曹操知不知道谁杀害了曹冲的疑问了。至于历史演义、小说、电视剧中将曹丕编为谋害曹冲的凶手,纯属无稽之谈,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一是曹冲根本威胁不到曹丕。首先,

在身份上,曹丕不仅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后就成了实际上的长子),还是曹操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在传统继承制度拥有绝对继承资格;其次,曹丕最大对手是曹植,曹植在士人中影响非常大,身份又是曹丕胞弟,继承资格绝对比曹冲强;最后,曹丕本身就是一位政治家,文武双全,拥有成熟的政治头脑和手段,个人在文学修养上也不低,非常符合曹操继承人的条件。

二是曹冲年龄太小,不可能获得曹操的传位。曹冲病死时十三岁,是在建安十三年,而曹操逝世是建安二十五年,此时的曹丕已经33岁,无论是身体、心理、性格,还是政治手腕、身后势力,曹丕都已经成熟,若曹冲未早夭,也只有25岁,既非嫡非长,又没有势力扶持,曹操有什么理由将偌大的基业交给他。

三是曹丕称帝后对曹冲哀荣很多,不仅追谥,还加封。要知道,曹冲死时只有十三岁,几乎对国家和家族没有什么贡献,能有个追谥就不错了。另外,曹丕对曹冲评价多有美评,如果是曹丕谋害了曹冲,他根本没必要这样做,因为这样做了反而成了心里有鬼,作为成熟政治家的曹丕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最后一点就是古代小孩夭折非常普高。别说是三国时期,就是到了满清时期,小孩(包括皇室子弟)的夭折率也非常高,所以个人认为,曹冲早夭就是一个正常的古代孩子夭折的例子,没有那么多的臆想。

谢谢观看,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的头条号:三多学历史,只聊与三国有关的人和事~


三多学历史


如果电视剧可以当成史料来解读的话,《新三国》的编剧朱苏进可以当历史学教授了。

在他的三国故事里充斥着各种对史料、演义故事的低级解读,甚至干脆发明新历史。

究其原因,朱苏进可能根本没看过《三国志》,靠的是一篇篇漏洞百出的网文来汲取的“历史知识”。


题主既然说是“历史上”,显然不知道“电视剧《新三国》”不是按照历史上(史书记载)来拍的,这事连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里都编不出来,偏偏让朱苏进编出来了。

朱编剧的立足点可能就是曹操在曹冲死后那一句话吧: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阴谋论出现在电视剧里,有噱头,能吸引观众开脑洞,增加收视率,曝光率,增加话题热点。——可以的。

但是,真要谈历史,《曹冲传》就是说曹冲是病死的,没有任何疑点。曹操那句话也是感慨一下而已。曹冲真要是曹丕毒害的,“汝曹”(你们这些人)明显是一群人的指代,曹丕何德何能一个人背了这锅?

你们这群坏人,就是欺负曹子桓(曹丕)是万能背锅侠是么?


浔阳咸鱼


曹操有个小儿子,曹冲。这曹冲从小天资聪慧,心地善良。

有一次,老鼠把放在仓库了曹操专属的马鞍咬坏了。看管的小吏害怕极了。曹冲知道后,把自己的衣服撕碎,看起来像是老鼠咬过的样子,可怜巴巴的走到了曹操的跟前,说:衣服被老鼠咬坏了,听说被咬的人不吉利。曹操一看到儿子这样说,便开口劝说,这都是不可信的。后来应曹冲的要求,小吏去向曹操请罪,结果曹操不仅没有责罚,反而很高兴。

曹冲拥有聪明的头脑和仁心,是继承曹操位子的最佳人选。在曹操南征北战的时候,曹冲病倒了,在曹操紧急回来后,更是日夜为曹冲祈祷。但是无济于事,还是在十三岁的时候逝世了。

曹冲死后,曹操痛心不已,后悔当初把华佗给杀了。更声称曹冲的去世是他最大的不幸。曹操还给曹冲安排与一名女子进行阴婚。有人在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是他的哥哥曹丕下毒杀害曹冲的,但是实际上是曹冲跟着曹操长时间征战奔波落下的病。

曹冲是病死的。


历史留白


关于曹操的神童儿子曹冲的死,历史上有明确记载,说他是在十三岁时病死的。不过,后世对此有不少怀疑,甚至有人认为曹冲是被害死的(比如下毒之类)。

(曹冲剧照)

是谁害死曹冲的呢?有人认为嫌疑集中在两个人身上:一是曹丕,二是周不疑。

怀疑曹丕,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三国志》曾有记载:“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二是《三国志》中还记载,曹操曾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也就是说,因为曹操多次在群臣面前称赞曹冲,有传位给他的想法,也很想得到世子之位的曹丕心生不满,因此悄悄毒死了弟弟。

怀疑周不疑,也有两个原因:一是周不疑的舅舅刘先是刘表的大臣(别驾),曹操灭了刘表,周不疑为刘表报仇。二是曹冲去世后,曹操每次看到周不疑心里就不舒服,执意要杀死周不疑。曹丕劝说曹操别这样做,但是曹操说:“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意思是这个人将来你驾驭不了,我提早给你杀了,减少你的麻烦。

不过,我觉得这样的猜想是无稽之谈。为什么这样说呢?

先说曹丕杀弟弟曹冲的事。

确实,当曹操的长子曹昂去世后,作为第二个儿子的曹丕,应该是最有机会获得世子之位的人。曹操多次称赞曹冲,曹丕心里肯定不爽。不过,就算不爽,曹丕也不会杀曹冲,为什么呢?

(曹丕剧照)

第一,曹操并不一定传位给曹冲。《三国志》中记载“有欲传后意”,是群臣猜想的,并不一定是曹操的真实想法。实际上,曹操在权衡再三后,不一定传位为曹冲。因为曹冲这个人,太仁厚。《三国志》记载:“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就是说,曹操有数十次想杀人,都是因为曹冲在一边帮助,把这些人救了下来。这就可以看出,曹操和曹冲的性格很不相符,曹操认为当君王需要恩威并施,而曹冲一意讲“恩”,无“威”,因此,曹操称赞曹冲,很可能只是对聪明儿子的喜爱。所谓“传位”,只是群臣的猜测罢了。

第二,曹丕后来多次写诗赞扬怀念曹冲,比如“於惟淑弟,懿矣纯良。诞丰令质,荷天之光。既哲且仁,爰柔克刚。彼德之容,兹义肇行”这样的诗,而且曹丕还说,如果曹昂和曹冲在,自己是得不到世子之位的。如果曹丕毒害了曹冲,那么曹丕对此事肯定讳莫如深,他不大可能多次怀念。

第三,曹丕曾劝曹操别杀周不疑。如果曹冲果真是曹丕毒害的,那么曹操杀周不疑,对曹丕来说是大好事。因为这样,正好转移人们的视线,让周不疑背锅,他为什么还阻止曹操呢?

再说周不疑毒害曹冲的事。

周不疑和曹冲一样,都是神童,曹操破荆州以后,把周不疑和曹冲放在一起养,让他们互相促进成长。我觉得,周不疑暗害曹冲,也是没有可能的。

(曹操剧照)

第一,周不疑不存在为刘表报仇一说。刘表并不是周不疑的直亲,只不过周不疑的舅舅刘先是刘表的别驾。刘先作为刘表的使者在出使许昌见汉献帝的时候,曾在大庭广众之下大骂曹操。但曹操破荆州,抓到刘先后,并没有为难刘先,还给他官做。曹丕继位后,还升他为尚书令。因此,周不疑不存在报仇一说,因为他无仇可报。

第二,周不疑既然是神童,他就知道曹冲活着对他有多么好。因为他和曹冲一起长大,一旦曹冲将来继位,他会得到怎样的好处!他保护好曹冲的生命还来不及,怎么会杀曹冲呢。

第三,曹操之所以杀周不疑,并非怀疑他杀了曹冲。我觉得有三个原因:一是嫉妒。同是神童,自己的儿子早夭,而另外一个神童欢蹦乱跳活着,曹操心里肯定很不舒服。二是曹操曾要把女儿嫁给周不疑,周不疑拒绝了,曹操不高兴。三是上面说过的,曹丕不能驾驭周不疑的话。就像他杀了杨修一样,他因此暗杀了周不疑。


张生全精彩历史


公元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战爆发的那一年,曹操失去了三个十分重要的人才。一个是出谋划策的郭嘉,一个是妙手回春的华佗,另一个就是他的第八个儿子曹冲。关于曹冲的死因,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曹丕为了自己的利益谋害了曹冲,不过我认为是曹操间接害死了曹冲。

曹冲的死因。按史书记载,曹冲于建安十三年(208年)感染疾病,病情十分严重,并最终不治身亡。虽然史书没有写明曹冲的病因,但可以推断出曹冲感染的是瘟疫。因为整个建安年间,瘟疫曾大规模流行,208年是爆发之年,疫情甚至扩散到了长江流域,曹操南征的许多士兵因此丧命,而曹冲年仅十三岁,抵抗力较差,所以感染瘟疫去世是很合理的。

曹冲是被曹丕谋害的么?因为《三国志》没有相关记载,所以无法做出推断。如果推断成立,那么最有可能的“凶手”就是曹丕。因为当时曹丕年纪最大,而曹操却多次透露出想要曹冲接班的想法,所以曹丕为了自己的利益,有可能谋害自己的弟弟。而据史书记载,曹丕在曹冲去世后曾宽慰曹操,曹操却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所以在高希希版《三国》中加入了曹丕毒害曹冲的桥段。

而后来曹操为曹冲破例举办了冥婚、为曹冲过继后人、在立嗣问题上犹豫不决,也可以间接证明曹冲当是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选,所以曹冲的去世对曹操是不幸的,而对曹丕、曹植等其他人来说确实是幸运的。而对曹魏宗亲态度冷淡的曹丕和曹叡父子也破例为曹冲多次加封爵位(太和年间,封曹冲为邓哀王),为他的后人加赐封邑,或许正是心存愧疚的表现。不过即便事实如此,曹丕继位后也会被抹去这段历史,所以我们永远无法了解真相。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曹冲的死和曹操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曹冲染病之前,曹操亲手处死了神医华佗,所以曹冲病重之时,曹操也无奈感叹“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而曹操多次在群臣面前透露想要曹冲接班的意图也给曹冲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石头说历史


诚邀,如题。曹冲是曹操心爱的小儿子,聪慧无双三国无人能比,却年仅十三岁就突染重病离开人世,那么如果曹冲是被人杀死的,曹操真的不知道谁是杀害曹冲的凶手吗?

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也许知道了说不知道,大家知道曹冲最得曹操喜爱,如果曹冲活到成年,定会是曹操权势的继承者,所以曹冲的“染病”对谁最有利呢?

当然是隐忍的曹丕和文采飞扬的曹植了!

所以曹操也许猜到了什么,或者是以他多疑的性子定会去查探什么,然而人死不能复生,无论曹操查到或者没有查到,其实他都已经不能白发人送黑发人。所以他什么也没说,也许心中已经有数了,最后他将王位传给了曹丕,我们只能通过多方典籍去完善历史,却不可能完整推演历史。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