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下的儿童乐园何去何从?即便解禁,还有家长放心来吗?

火狐商业


疫情肯定会过去,目前可以侧重社群养粉!

要不是这场疫情 ,我们的儿童行业的经营虽然越来越不好干,至少还能干下去。象培训机构啊,儿童母婴店啊,游乐园,摄影店等估计早开业了。

疫情来了,全民隔离,居民宅在家。导致传统经营受到冲击最大,我们儿童产业从业者也是如此!除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生鲜,水果要到线下买,其他商品都可以通过线上购买。一些可需要,可不需要的消费,或者需要人接触的消费,大家都尽可能的减少,甚至取消。餐饮,休闲茶饮,娱乐,逛街,旅游,美容,健康调理,儿童教育这些都变的很难做。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干,就等于坐以待毙,如果我们去干什么,就需要付出代价,要么是金钱,要么是时间精力,要么是别人异样的看法。创业入行这么久,面对过无数的压力,但这次真的有很强烈的危机感。不知道有没有和顾导一样的感觉呢?

就算疫情过去了,顾客有恐慌心理,什么时候彻底恢复可能需要很久。那么我们传统儿童领域经营者的未来在哪里?我就用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和大家分享分享吧。

在经营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遇到这些状况?

1,开发客户的难度越来越大。

2,成本越来越高。

3,利润越来越低。

4,人越来越难管难调动,现在都是哄着干的。

5,想转型转行,一转就赔钱。

顾导以前以为,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我们的经营水平下滑,能力不够造成的。经历了多了以后,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时代趋势的变化,我们没有跟上时代,用过时的思维,模式,方法在经营。这点我承认自己也过时过!大部分的人,在用传统的方式经营,赚钱的模式就是赚差价,招代理。

互联网的冲击,同行的冲击,让价格越来越透明,招了道理,代理卖不出去货砸手里,导致长期生意变成了一次性的生意。所有都在拼命的努力,苦熬,越干越没有前途,因为万人在过独木桥。没有疫情的时候,大家都在挺,都在坚持,一场疫情 ,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放下了。所以一直都想学习互联网营销,想把生意和互联网结合起来。但是闭门思索后,近期才真正明白,真正的互联网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我们以前觉得互联网营销,就是在线上做宣传打广告,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因为所有人对广告有排斥心理,喜欢看自己感兴趣的,而不是广告。实际上是我们没有真正理解他的精髓和内涵,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揣测,当然不能成功。

我们很多做线下的,肯定玩不过专门做线上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聚焦儿童产业,链接其它行业先进思路,一起跨界交流可能才有出路



顾导儿童圈


首先分析一下疫情结束后,宝妈们会带孩子去哪里玩:

1.首选野外。郊外农庄等地方空气清新,视野开阔,有助于孩子接触大自然。特别是在家隔离这么久长期没得到阳光照晒的情况下。

2.各大公园。

3.露天游乐场。

4.室内游乐场。

我不知道你的儿童乐园是室内的还是户外的,有以下建议,供君参考:

1.做好严格消毒工作。

2.如果平时积累有很多会员客户,可以将本乐园采取的消毒防护措施通过发短信的形式告知会员,增强会员对乐园的信赖感。

3.疫情解禁初期,可以主动实行“戴口罩限流入园”,会员可通过电话预约入园时间和人数。散客可做预约登记。

4.将以上措施制成醒目的公示牌立在乐园进口处。

以上措施会在家长心中产生好感,特殊时期指望业绩暴涨不太现实,不如借机树立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稳固长期客户,细水长流,安心迎接暑假的黄金时代。





海绵爱宝宝


乐观估计,到六一前室内游乐场肯定是寥寥无几,更多的家长会选择户外,人群不会聚集且通风良好的场所。而且因为迟迟没开学,今年小学中学的周末和暑假一定会缩减,所以到年底前客流跟往年比也达不到持平。这个特殊时期,什么也不好做,怎么也得扛到年底吧。


Mia爸爸爱跳舞


儿童游乐行业肯定会死掉一大批,商场里高租金高管理费,员工数量又多,每个月的成本绝对不是小数,很多做游乐的都是贷款做的装修和购买设备,对现金依赖很强,基本是一个月的收入用来还贷款付租金发工资的,利润有限,原本的春节假期旺季,能带来一点可观收入,此波疫情估计要让很多老板血本无归,关店止损肯定不会少

关键是国家不允许此行业复工,等复工到恢复正常估计还要持续3个月以上,有几家能熬过这波疫情


巧丫鸭


即使解禁,大部分还是会有防范意思,毕竟小孩子免疫力方面比大人差点,而且儿童乐园基本在封闭的空间里面,不会马上去儿童乐园玩,正常应该会有1个月到3个月的暂缓期,作为儿童乐园的老板,要有个解除疫情后3个月没人来玩的心理准备。


蒋蒋大神


做好长期隔离的思想准备,才能打赢这场阻击战。为了公众与个人的健康,人与人之间继续保持一定距离,等到确诊病人与疑似病人的数据明显下降,然后再隔离24天,最后才恢复正常生活。


自然顺心336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在疫情过去之前,我是不会带孩子去儿童乐园的,门都不会出。更不用说疫情下了,即使疫情过去了,短时间内我也不会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保险起见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