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行走印度——探秘佛陀的顿悟之地(七)


行走印度——探秘佛陀的顿悟之地(七)

山有同学所画的摩柯菩提寺速写


我和山有一行四人从大吉岭乘坐火车至Patna再辗转汽车来到了菩提迦耶(bodhgaya)。其实第一次来印之际没有计划这一站,回去之后觉得颇为遗憾,于是第二次再行之际还是来到了这。

菩提迦耶位于印度北部,往东是加尔各答,往西不远就是瓦拉纳西。公元前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悟道云游到此,在菩提迦耶的一棵大菩提树下打坐静思,苦思冥想了七天七夜,觉悟到“万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从此菩提迦耶便成为全球佛教徒心目中的圣地。大部分人如果走印度北线的话都会路过此处,进行短暂的停留。而我两次来印都赶上此地作大型法会,真不知作何感想。


行走印度——探秘佛陀的顿悟之地(七)


行走印度——探秘佛陀的顿悟之地(七)


第一印象并不好,虽然前期通过很多渠道都了解到这儿会在此时期举办大型活动,但是到达之后面对高温、满天灰土、难以下咽的餐馆以及无处落脚的住宿,我当时的想法就是立刻走人,去车站买票去瓦拉纳西。

由于大型活动的缘故,住宿几乎被订满,甚至延后几天都处于满房状态。穿过拥挤不堪的人潮,在边边角角处花了比在印度其他地方贵许多的价格定了个性价比极低的房间。

来菩提迦耶的人都抱有不同的心思,特别是在这种敏感时期。首先触目可及的都是一些挂着胸牌的信徒,以藏族人居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手里拿着转经轮,嘴里念叨着佛经,也有少量的南亚裔的信徒;其次就是从全世界各地云集于此的穿着褚红色衣服的喇嘛了;再者就是当地的一些商贩、乘着法会之余乞讨的一些印度百姓;当然少不了不知名的眼线和游客(反正我没碰上,因为我俩一不参加法会,二来白天就没出过摩柯菩提寺)。


行走印度——探秘佛陀的顿悟之地(七)

小贩售卖的小风车,主要是吸引小朋友的,不要问我们为什么要买 ;)


去往主会场的路旁总是有许多小贩在吆喝、贩卖,也会有喇嘛不停的向过路上劝捐,但同时也不得不提防不怀好意的人。大部分路都已经不让汽车行进,甚至人力车所到范围也极其有限。道路坑坑洼洼、参差不齐,一到下雨天总会有泥泞溅到身上。

旅馆的帮工是个矮小的印度妇女,只能简单听懂几句英文,全程交流都是靠蹦关键词加比划手势,并且十分地不靠谱,主要是体现在放热水上。旅店的热水是太阳能供应的,放水时间大约在晚上6点到10点,平时就惯关着蓄热。回房间大约过了十分钟,门“咚咚咚”的被敲开了,帮工告诉我们可以热水开关已经打开,可以洗澡了,于是我和山有极其开心的跑去了厕所开始放水。本以为很快就能洗个澡出门,没想到过了十分钟后水还是一如既往的冷,不论龙头是往右边向hot打开,还是往左向cold打开,依旧是老样子。帮工也来帮我们看了下情况,无辜的晃了晃头,一脸“我也不清楚”的模样,弄得我们哭笑不得(可以脑补下《摔跤吧爸爸》里面姐妹俩不想训练摇头晃脑的动作)。但其实来帮工放下手中的衣服来帮我们处理热水已经很不错了,我吐槽归吐槽,并没有别的坏的意思。所以最后我俩就着冷水清洗了一番便出了门。

也许是修行之人对于食物的要求并不高,所以这儿的餐馆普遍都不太尽人意。即使是在TripAdvisor(类似国内的大众点评)的推荐上找到评分最高的Tibet restaurant,也只能说比其他餐馆好一点。这家餐厅是位于一个庭院内,进门右拐走到头。会有排队,也有很多人在此交流,中国人,藏族人也有,喇嘛也不少。其它此地我们吃过的餐厅都不如这家,也有餐厅也许可以,但我们也没尝试,所以不做推荐。

整个菩提迦耶占地面积并不是很大,但是汽车站却在菩提迦耶的城外,大约3~5公里处,一般乘坐人力车或者小突突车就可以抵达。

还想提一句,这儿的手机信号并不是太好,不管是airtel和vodafone都不是很好。

坦白地说,菩提迦耶整体环境不如国内二三线城市,但也不能撼动它乃佛教徒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