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努尔哈赤几次迁都威胁大明王朝,惨遭皇太极阴谋利用排除异己

向敬之

天命十年(1625)三月,努尔哈赤决意迁都新攻下的沈阳。

他的决定,不是没有遭到一些女真贵族的反对。诸贝勒认为,东京辽阳刚建成宫室,大规模建设民居还没完善,加之年成不好,如果再行迁都,势必导致劳民伤财,损耗国力。

这已不是天命汗第一次迁都!

四年前,努尔哈赤曾迁都一次,即由赫图阿拉(兴京)迁至辽阳,就遭到了一批议政大臣的反对。

努尔哈赤几次迁都威胁大明王朝,惨遭皇太极阴谋利用排除异己

努尔哈赤画像

赫图阿拉是努尔哈赤的龙兴之地,毗连抚顺,地近辽阳,但因山河阻隔、关山封闭,成就了努尔哈赤做大做强、建国称汗,但并不利于他雄图大志、一统女真。

尤其是他于天命四年以“七大恨”对明开战后,他不再需向明朝驻辽东的大大小小官员卑躬屈膝,不再需摇尾乞怜地恭请万历皇帝赐予官职和封号,不再需对明朝打击异己势力进行效顺障眼,而是直接同明军较量,加快统一女真的进程。

他的政治主张,很明显是要向辽西汉人地区逼进,但受到了只满足于抢掠奴隶、牲畜、财物和粮草的保守势力强烈抵制。

为此,努尔哈赤及时惩罚了一批议政大臣:

贴身侍卫兼镶黄旗旗主阿敦之死,同此事有关。

明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起兵复仇,攻击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引起家族分裂,形成两派。其三伯祖索长阿四子龙敦挑头,纠集长祖德世库、次祖刘阐、三祖索长阿、五祖宝实子孙,对神立誓,欲杀努尔哈赤以归附尼堪外兰,两次刺杀努尔哈赤未成功。

阿敦不顾家族的反对,毅然加入到族兄努尔哈赤的复仇队伍。万历十四年,龙敦率众偷袭努尔哈赤,情势危急,阿敦果断跳出,与龙敦一伙展开搏杀,将其擒获。

阿敦以忠诚勇武,换得努尔哈赤的绝对信任,成为了近侍侍卫,并在创制八旗时,被安排接管最强大的镶黄旗,同时受命为都堂官,负责军政要务。

天命元年正月,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举行开国大典,进行登基仪式,阿敦与巴克什额尔德尼侍立在旁。

努尔哈赤几次迁都威胁大明王朝,惨遭皇太极阴谋利用排除异己

《独步天下》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剧照

阿敦没料到努尔哈赤的倚重,与大贝勒代善往来密切,被四贝勒皇太极阴谋利用。

天命六年,努尔哈赤意欲迁都,阿敦表态不积极,被皇太极唆使大臣进言,指责他与代善暗结集团。努尔哈赤刚刚因代善与继母有绯闻,又陷害自己的嫡子,废其储位,所以担心阿敦与代善结成攻守同盟,篡夺汗位。努尔哈赤忘了救命之恩、侍卫之情、兄弟之义,不惜处死了忠心耿耿的侍卫长阿敦。

至于阿敦反对迁都,应该是莫须有的罪名。或者说,代善保守,而影响了阿敦不支持。

阿敦被严惩不久,努尔哈赤又将侍卫兼养子扈尔汉投入监狱。扈尔汉为清初五大臣之一,隶属皇太极执掌的正白旗,曾在此前坐实衮代大妃与代善大贝勒的奸情,立下了汗马功劳。皇太极未必会对这位大功臣设计侵害,但五大臣在努尔哈赤草创天命汗权之初,确实有掣肘、制约的力量。

在此前后,五大臣之额亦都、安费扬古、扈尔汉,先后病逝。扈尔汉是否因反对迁都而被努尔哈赤边缘化,抑郁而卒,不无疑点。额亦都死时六十岁、安费扬古寿享六十四岁,而扈尔汉只活了四十八岁,壮年早逝。即便努尔哈赤亲临祭奠,叙其功勋,亦难免是欲盖弥彰。

努尔哈赤力排众议,不惜铁拳出击,实现了迁都辽阳。但让诸贝勒大臣意想不到的是,四年未过,他又要迁都。

诸贝勒大臣不想重蹈阿敦覆辙,而且此时的努尔哈赤虽然推出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但已实现独操生杀予夺大权,让大伙不敢直接与滥施威权的努尔哈赤叫板。

对于诸贝勒大臣的不情愿,努尔哈赤给予了新的解释:“沈阳形胜之地。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以进。且于浑河、苏克苏浒河之上流,伐木顺流下,以之治宫室为薪,不可胜也。时而出猎,山近兽多,河中水族亦可捕而取之。”(《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

努尔哈赤几次迁都威胁大明王朝,惨遭皇太极阴谋利用排除异己

沈阳故宫

努尔哈赤把战斗的旗帜插到战斗前沿,称沈阳为风水宝地,进可攻,退可守,强调新的核心地区,有利于向西进攻明朝、向北征讨蒙古、向南攻击朝鲜,十分便捷,同时,此地物产丰富,照样可以狩猎和捕鱼。

无疑,努尔哈赤对沈阳的军事位置和物产风物,做了一个详细的了解。

所以,他强调:我筹划此事已经成熟了,你们无须多言!

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一战,大胜杨镐,席卷辽东,用兵辽西,再次迁都沈阳,既是一个转折性的战略部署,但也为他轻敌冒进、兵败宁远埋下了伏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