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聰明”的清朝對氾濫的鴉片以毒攻毒:自己製造 取得了“勝利”

鴉片, 歷史悠久, 古人作為藥材醫治疾病。

可到了清朝,他又多了幾個兄弟,比如:罌粟、阿片、阿芙蓉、大煙、福壽膏等別稱。

“聰明”的清朝對氾濫的鴉片以毒攻毒:自己製造 取得了“勝利”

清朝,鴉片它作為一種洋貨,已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直到清道光年間,鴉片才成為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問題,富人變成了窮人,胖子變成了瘦子,於是才有了禁菸運動,進而引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聰明”的清朝對氾濫的鴉片以毒攻毒:自己製造 取得了“勝利”

由於政府的腐敗,戰爭的結果使鴉片貿易合法化。於是,白銀嘩嘩的往外流。清政府很“聰明”, 對付洋貨的對策是:以毒攻毒!鼓勵內地百姓種煙,以“土煙”抵制“洋菸”,奪回本土市場。

當時的“有識之士”,喊出了提倡國貨(土煙),抵制洋貨(洋菸)的偉大口號。

“聰明”的清朝對氾濫的鴉片以毒攻毒:自己製造 取得了“勝利”

提倡國貨自然是好事,可似乎很難從口號落實到實際。菸民們偏偏不肯愛國,因為土煙實在不入口,他們就好抽一口洋菸。贊同在內地種煙的林則徐就說:“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如果菸民吸食土煙,“(土煙)在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土煙也能滿足國內廣大煙民的迫切需求!

放著土煙不嗜,偏偏貪嗜洋菸,這是愛我大清?

“聰明”的清朝對氾濫的鴉片以毒攻毒:自己製造 取得了“勝利”

昔日首倡禁菸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在一封寫於1847年的信裡,還提到兩個“國產品牌”:紹興美醍和湖廣錠煙,醍醐為美漿,使國人以啟發,以此來為大煙取名,簡單平實,得國貨之神。林則徐對這兩種“國煙”品牌大為推崇,頗責食煙之人“不知味”,不曉得國貨已自強,卻“無不捨近圖遠,不能使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

林則徐擔心的是:食煙之人不肯愛國,卻向著價廉質優(其實是價廉質次)的國產品牌,胳膊肘往外拐,一心只認洋菸。

林大人迫切希望菸民回心轉意。

“聰明”的清朝對氾濫的鴉片以毒攻毒:自己製造 取得了“勝利”

為了忽悠百姓買土煙,當時宣傳:西洋進口的鴉片有毒,中國土地肥沃,產出的鴉片更佳,吸食也不會上癮。

鴉片之害人人痛恨,因為打不過人家,所以它變成了一種合法的商品。於是國人就有了東亞病夫之稱。

“聰明”的清朝對氾濫的鴉片以毒攻毒:自己製造 取得了“勝利”

直到1909年,美國等14國在受煙毒最深的中國上海召開會議,共同譴責國際鴉片貿易。三年後,1912年1月23日,第一份國際禁毒條約《國際鴉片公約》在荷蘭海牙籤署。中國於1915年簽署加入該條約,但在分裂動亂的國內,禁菸基本空有實名,每一派“救國救民”的軍閥勢力,沒有不私種、走私或從鴉片貿易中獲利的。

可喜的是,洋菸是越來越少了,洋貨滾出了中國市場,土煙開始全面收復失地,國貨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