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不分裂,秦国有一统天下的可能吗?

Chen006


历史没有如果,只有因果。影响一个国家兴衰成败的因素太多,又岂能预料得到。

倘若非要说个答案,我认为晋国若不分裂,秦国根本就没戏。

我用史实来分析一下:

1、在晋国未分裂之前,是压着秦国打。

在战国之前,秦国最后一进挺进中原是在秦穆公时代,回师路上在崤山被晋国全歼了。此后两国时不时互殴,双方各有胜负,总的来说,晋国是占上风的。为了遏制秦国人无休止的骚扰,晋国屯兵于桃林要塞。桃林要塞是晋国防御秦国的核心堡垒,这一要塞位于潼关至函谷关一带,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乃是秦国通向东方的咽喉要塞。在整个春秋时代,秦国人死死地被压制在桃林要塞以西,无法越雷池一步。

在春秋时代,晋国对外扩张的重心在中原,因为中原文化先进,物产富饶,有利可图。而秦国地处落后贫瘠的西部,就算占有秦国,没有多少油水可捞。因此晋国对秦国的打击,都没有使用全力。也正因为如此,秦国虽屡屡战败,却能很快恢复元气。

2、晋国分裂初期,魏国压着秦国打。

战国初期,晋国一分为三:魏、赵、韩,老大是魏国。分裂后的三晋,地盘就显得小了,对外扩张就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魏国把矛头对秦国。

公元前419年,魏军渡过黄河,在西岸修筑起一座城堡,名为少梁城。秦魏战争爆发。公元前409年,魏国在河西又筑临晋城与元里城。三个堡垒遥相呼应,全面夺取秦国河西之地的时机已成熟。

公元前408年,魏斯亲自率领大军,渡过黄河,入侵秦国。在三座城池的策应下,把秦国势力完全驱逐,尽占河西之地,而后又筑洛阴、郃阳两城。秦简公颜面扫地,只得全面退守洛水,并沿着洛水修筑防御工程。

还是贫穷拯救了秦国。魏斯夺取河西后,对继续深入秦国不感兴趣,于是把进攻的矛头转向北方与东方。在随后几年,魏文侯灭掉中山国,大破齐国,威震海内。魏国只是晋国分离出来的一个诸侯国,就足以把秦国打趴下了。可见晋国若没分裂,实力是何等可怕。

3、魏武侯时代,三晋仍然足以对付秦国

一代雄君魏文侯去世后,魏、赵、韩这三国仍然能联合对外,此时秦国依然不是三晋的对手。在吴起镇守河西时,率魏军与秦国多次血战,从未败绩。

三晋历史的转折点,是在公元前386年(吴起离魏后第二年),由于魏国干涉赵国内政,两国关系出现了裂痕。之后,魏、赵爆发战争,三晋联合体遭到彻底破坏。

在三晋战争之初,秦国仍然打不赢三晋。

秦献公想乘三晋战争之机混水摸鱼,他把目标锁定在三晋中实力稍弱的韩国。公元前374年,秦国派胡苏为大将,率大军进攻韩国。不料秦国竟连韩国也打不过,韩军在统帅韩襄的指挥下,在酸水与秦军展开决战,秦军大败。

既然打不赢魏国,打不赢韩国,索性打打赵国。

三年后(公元前371年),秦、赵开战。你猜结果怎样,秦军在高安一战中,又被赵国打败了。

当年秦国打不赢晋国,现在晋国一分为三了,三个独立出来的国家,秦国连一个也打不赢。看来秦国与三晋军事力量上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所幸的是,三晋都没有把精力放在对付秦国上,魏、赵为争夺卫国而大打出手,韩国则乘机吞并郑国。倘若三晋联手,纵令秦献公有三头六臂,恐怕也阻止不了国破家亡的命运。

4、三晋的衰落

很多年以后,当魏、赵、韩三国一一被秦国吞并时,他们定会痛心疾首:上天给了我们机会消灭秦国,我们却没有好好珍惜,倘若时光可以倒转,过去可以重来,我们一定会把秦国灭掉一万次。.

只是追悔从来无济于事。

正当秦献公在战场上连连受辱而灰心丧气之时,机会不期而至了:魏国内战爆发,继而演变成三晋大血战。

公元前370年,魏武侯去世。魏武侯没有立太子,他死后,公子魏罃与公子魏缓两人为争夺君位,大打出手,内战全面爆发。韩、赵两国为了争夺三晋老大的地位,卷入战争,魏国内战很快成了一场国际大战。

这场大战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魏国内战之初,魏罃占据绝对的优势,屡战屡胜,眼看毫无悬念之时,韩、赵两国突然参战。

韩、赵两军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进军,夹击魏罃。双方在浊泽展开大战,魏军大败。魏罃被韩、赵联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他就象案板上的鱼肉一样,只能等待别人的宰割了。

可是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发生了。

韩、赵两国君主在如何处置魏国的意见上不和,最后竟不欢而散,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地撤军了。大难不死的魏罃乘机重振旗鼓,一举消灭公子魏缓,自立为君主,他便是魏惠王。魏惠王很快还以颜色,先是在马陵击败了韩国军队,继而又在平阳之战中力挫韩、赵联军。

三晋战争,令参战三方都元气大伤,精锐部队损失殆尽。

在这种背景下,秦国开始出击了。

公元前366年,秦军在武都击败魏、韩两国联军。公元前364年,秦国兵团在大将章峤的统领下,杀入魏国。在石门一战中,秦军震惊天下。章峤指挥秦国兵团大败魏师,取得斩首六万的空前胜利。这是战国时代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奠定秦国超级军事强国的地位。

石门一战,是秦国军事力量反超三晋的标志性一役。说实话,并非秦国比以前强大许多,而是三晋经历旷日持久的战争后,魏、赵、韩的军事实力都大大下滑了。

从历史的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晋国不分裂 ,秦国就没机会;晋国即便分裂了,只要三晋团结,秦国仍然没有机会。可惜的是,晋国不但分裂了,三晋还缠斗不休,鹤蚌相争,最终还是让秦国得利。


君山话史


三家分晋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是春秋走向战国、奴隶制走向封建制的标志性事件,影响深远。而如果晋国没有一分为三,则秦国一统天下的格局实难实现。

晋国是春秋时代第一强国,是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久的国家,也是春秋时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如果晋国能够持续存在,则秦国一统天下的各项条件都很难实现,自然也难以取得在战国时期的各种成就了。

晋国是“礼”的维持者,是旧有国际格局的坚决捍卫者。

晋国是周朝姬姓封国之一,是周王朝姬姓宗亲中最强大的国家,尊周奉礼,尊王攘夷,是当时国际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和维持者。秦国以兼并、灭亡他国而壮大的扩张轨迹,必将受到晋国的极大牵制和打击。

晋国是传统强国,秦国不一定是晋国对手

晋国疆域广大,国力强盛,与中原各国、北方夷狄、南方蛮楚等各方势力均有交集,且国内据山险、临中原、扼齐秦,天时地利无有不占。尤其晋文公以来,晋国即稳居强国之列。彼时秦国与齐国一样,不过东西两方地区性强国而已。即便秦穆公在位时,秦国在春秋时代国力达到最盛,但对于晋楚依然相当忌惮。

而等到战国三家分晋以后,由晋国分裂而出的魏国与赵国,都曾是战国时代首屈一指的强国,均曾在一定时期内压制过秦国,更不用说没有分家前的晋国了,其长期压制秦国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晋国若存在,秦国不存在往东扩张的条件

看春秋战国时代的各国格局可以知道,晋国横卧于秦国东部,基本阻断了秦国与东方各国的交往条件。若晋国不分,则秦国往东扩张寸步难行。一个晋国必然就足以将秦国封堵在函谷关以西,秦国染指东方各国相当困难,由楚而下也风险重重。

而三家分晋以后,秦国东部的天然屏障自然就分崩离析了,秦国也才有连横东进、各个击破并最终一统天下的可能。

因此,如果晋国没有一分为三,则秦国一统天下基本不可能实现。


苏绽


就算晋国不分裂,秦国还是会一统天下的 只不过时间问题。纵观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可真正成功的只有秦国,六国的变法轰轰烈烈却没有在根本上撼动贵族宗室的根基,常常一代雄主明君去世,变法者就会被诛杀,贵族势力重新复辟旧封建制度,这就是人治的劣根性。可秦国不一样,商鞅变法推崇霸道法治而并非王道人治,观其行则不观其心,其最大的优势是即是后代出现昏庸的君主,只要商君的战时秦律在,秦国这辆大马车就不会侧翻。这就是秦国和六国本质上的不同。多说一句,商君书固然是坚不可摧,但也有其巨大的缺点,弹性不足只是一味的严法酷律,所以秦朝才会如此短命。

其实六国中最有可能翻盘打败秦国 一统天下的是楚国。楚怀王时期,任用屈原进行变法,屈原真乃千古大才,他的楚律甚至比商鞅的秦律还要高明,屈原不是一味的用重典,而且还加入楚国独有的人道精神,包容性,创造性和水善万物,休养生息的退让性。如果说秦国变法是拿着血淋淋的斧头逼着秦国人民成为战争机器,则楚国的屈原变法是让人民心甘情愿去保护这个八百年的水之国。可惜啊可惜,屈原没有碰到楚庄王、楚悼王而是天真的楚怀王。屈原被流放的那一刻起,秦国就已经一统天下了


顺遂喜乐


如果晋国没有一分为三,而是重新振作,削除卿大夫兵权和统治,秦国很难再统一天下。



大家都知道,战国初期,三晋之一的魏国率先改革,变法图强,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而赵国胡服骑射后,有成为战国后期唯一可以和秦国在军事上单独较量的国家,一分为三的三晋先后出现了两个强国,如果晋国是整体,其力量势必会更加的强大,统一天下的很可能就是晋国了。



晋国拥有肥沃的耕地,韩地又出产强弓劲弩和锋利的宝剑,又有山川之险,带着春秋后期霸主的强劲,披着姬姓荣耀的光环,向西继续不断打压秦国,联合同为姬姓诸侯国的燕国向东攻灭齐国,中原小国不足为虑,仅剩下南蛮楚国,根本就不是统一了北方的晋国的对手,统一天下的势必是晋国。


津城沐雨


晋国分裂还是不分裂并不重要,只要秦国有了商鞅变法,秦国依然可以统一天下!秦国、晋国、楚国、齐国是春秋时代的四个大国,除了晋国一分为三外,秦,齐、楚三国都没有分裂。那么是齐国还是楚国阻止了秦国的统一步伐呢?齐楚两国都没有能力阻止秦国的统一步伐!反到是三晋之一的魏国在前期遏制住了秦国,中期赵国可以与秦国一较高下。

事实表明三晋之一的魏国在战国初期可以吊打秦国,也可胖揍楚国,还可以海扁齐国,因此国力的强弱不能以国土面积多少来定论,也不能以人口多少来定论。老晋国其实没有魏国强,三虽比一大,但是不一定比一强。论国土面积,楚国是最大的;论人口数量,楚国是最多的;论经济发达,齐国是最强的。但是齐国、楚国也只能跟在魏国屁股后面玩耍,要知道春秋时期楚国战胜过晋国,齐国也打败过晋国。

根据史料记载来看,三晋中的魏、赵两国在鼎盛时期,实力是超过晋国的鼎盛时期的。三晋也联合过共同对抗秦国,当然结果是失败而归;三晋又联合楚、齐、燕三国组成六国联军数次攻伐秦国,也是胜少败多。六国合力尚不能击败秦国,晋文公复生又能如何?因此国家的强盛无二途,内在变法富国,外在强军扩张,依靠联合作战并非强国之道。

秦国能统一天下的关键因素是有了商鞅变法,此次变法使得秦国浴火重生:国家虽小,但是生产力高;人数虽少,但是众志成城。商鞅身死之后,其法不废,历代秦王以商君之法治国,恪守法治,重农重军重人才,所以秦国才能以一国之力平定六国之暴,完成统一天下的历史使命。晋国是分裂成三晋也好,是统一成晋国也好,跟秦国能否统一天下无必然联系。


大秦铁鹰剑士


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秦,而在晋!其命题的本质、晋不分裂的最大效用,无非是想通过国家实力和地理位置阻挡秦国东出。

而真正的问题是:晋,能否挡的住?

当时的晋国统治阶层存在两种不可调和矛盾:政治矛盾和土地利益。政治利益和主张的根本矛盾,导致各方利益集团不惜刀兵相见。几经血腥较量之后,晋室公族几乎被屠杀殆尽,已经找不到可以继位的血统嫡亲,国家权力和资源实际掌握在韩、赵、魏、范、中行、知六家手中。之后这六家之间亦迅即展开相互竞争,实力相对较弱的范、中行两家最先被灭,剩下的四家中,又以知氏势力最强。

而知氏宗主知伯,为人狂妄自大且又贪婪无度。在其出任知氏宗主时,在晋国地位如日中天,大有并三卿而独代晋宗之势。为了进一步打压对手巩固利益,知伯趁机发难,向韩赵魏三家索要土地,由此揭开政治博弈后的土地争夺,进而引发韩赵魏奋起反击,以致最终导致三家分晋。

吴起曾言:邦国安危在德不在险,一个失德失义的知伯,一群唯利是图、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宗室公亲,又怎能让百姓安居国家富强?这样一个山川广袤、身处要地而心力分散的腐化政权,只能是勾起“天下分食而后快”的欲望!而秦自穆公称霸伊始,“强军、争霸”的种子便根植于秦国内心。

三家分晋时正是秦厉共公在位,算到秦孝公时期刚好七代,而从秦孝公的商鞅变法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亦刚好是七代,这是不是很巧合?冥冥之中难道不是天命大秦?

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秦国连续六位雄主当政,六位秦君个个以富国强兵、东出争霸为己任,个个揽得当时天下顶尖大才辅政,个个取得在位期间最大战果,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中都是绝无仅有的!难道不是天纵大秦?

而极具讽刺的是,与秦对应的其他六国,或庙堂昏暗、或权臣当道,或内耗猛烈、或腐朽无能,或战略短视,或国策失误,六国的重大错误接连不断,而每一次错误,都是对秦的最好奖励!难道不是天助大秦?

一个目光短浅、私欲膨胀、血腥内耗的晋国,对应一个上下同欲众志成城、闻战则喜全民奋争的秦国,凭什么阻挡大秦统一的战车?痴人说梦矣!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大相无形


写秦国可以统一天下的,估计就是看了点秦国的电视剧,然后知道了秦穆公这个人。春秋有个秦穆公,战国结局是秦国统一天下。所以没错,秦国一定赢。

呵呵😊

秦国直到战国中期才具备了,争霸天下,群雄崛起的资格。其标志性国运特点就是拿下在魏国手中的河西五郡,夺取函谷关。至此秦国进可攻,退可守。每次折兵损将后,退回函谷关,舔舐伤口,下次再来。反观其他六国,在不断内耗中,耗尽国本。

回到标题,晋国不分裂。晋国有可能不分裂吗?首先介绍晋国体制。晋国是以国君为首,士大夫为国本的“议会总统制”。国君只有协调权,而6-8个家族具有决定权。坏处就是家族实力过大,一旦家族开始并吞成3-4个。国家就会开始分裂。根据我读的春秋历史,只有1个半时期有可能。1个就是晋文公执政期间,如果他大力发展自己家族势力,也许可以控制朝堂。但就是在他在位期间,家族势力做大,各大公卿权势滔天。也只有重耳一个人压得住。半个就是晋悼公时期。悼公时期各大公卿异常强大,而悼公却是孤家寡人。但悼公凭着自己强大的个人魅力硬是压服了8大家族。10年天下无敌。如果再给十年熬死老一辈的各大族长,加上如日中天的战绩。他也有可能收回权力。

假设悼公成功。那么天下就没有别的国家什么事了。魏氏灭秦国,赵氏灭中山,代国,韩,智灭齐国后,举北方之兵,联合吴国灭楚。天下大定。


斗天斗地斗自己


这个不好说,如果晋国不分裂,秦国很难有作为,晋国是不会给秦国改革机会的,大家想想在战国与秦国对抗的魏国齐国赵国,其中魏赵都是从晋国分离出来的,都能单独与秦齐分庭抗礼,试想当初如果魏国不招惹赵齐两国,全力攻秦国,秦国早就亡了,何况魏赵韩变成一个拳头,秦齐都难以与之抗衡,这一点,秦国无法与晋国抗衡


天府之旅17123667259


秦国统一不了天下。

晋国山河表里,人口几百万是春秋列国第一,经济发达生产力也高于别国,战略资源有盐井,铁矿,如果遵循赵国北上灭代国中山,就有了养马地和大量牛羊(生产工具)和无数引弓骑马的武士,逼迫燕国联盟,就可以从西面和北面压迫齐国,北击胡人。效仿魏国变法就可以吞并曹卫,就可以在东面拒绝齐国的攻击掌控大河以西的土地统治上地翟人,就可以越过函谷关从高向低消灭秦国,。效仿韩国,就可以吞并郑国,侵蚀周室,发展制铁业,在南方控制陈蔡窥视楚国。

在宗室上,晋国是姬姓之后,几百年的伯长,历史渊久,有很大的号召力,可以打起尊王的旗号可以打击不服势力。

在人才方面,楚材晋用,外加晋国本就文化发展较高于他国。

在国内晋国的卿大夫的好处在于人尽其用,任人唯才,公族势力小,利于改革,郡县制度使得国内可以高度总和力量。没有封土这种对内分化力量,放纵不服势力。

春秋大国在末期,楚国和越吴相爱相杀,无力北顾,楚国被吴国打败,实力大损,而且国内县公割据,任人亲亲,复兴周礼古法,不足为虑,吴国穷兵黩武也是灭亡了,越国后期发生了公子夺嫡。

齐国发生了田氏代齐,国内诸卿乱作一团,战国初期几无作为,还可以借尊王旗号进攻齐国,削弱它,在两个方向包围他。

这样不用一百年就可以统一天下了。


伦敦中西二区2


这个问题的确值得讨论,几乎所有历史学者研究秦国为何能够统一这个问题时,都会把晋国分裂作为必要前提。

晋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原最大,最强的国家。而且它刚好处在秦国东进的必经之路,如果晋国不被消灭掉,那么秦国就永远都没有出关的可能。

在没有分裂之前,只有齐国和楚国能够与晋国扳手腕,但即便是这两个国家也只能在鼎盛时期才能与晋国作战,大部分情况下齐楚两国都不是晋国的对手。晋国拥有当时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处于四战之地,因此整体军事实力非常强大,秦国在同晋国的战争中只捞到了一次好处。

三家分晋之后,魏国能够凭借一己之力迎战四个方向的进攻,一个魏国尚且如此,那么一个统一的晋国是秦国绝对无法战胜的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