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宋代,是一個備受爭議的朝代。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卻又“積貧積弱”,備受周邊鄰國侵擾。大環境的影響下,宋代的高郵有了城池,城市經濟、文化教育高度發展,又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成為兵家要地,演繹了一段又一段的歷史故事: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公元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趙匡胤為帝,北宋建立。開國之初,趙匡胤收攬兵權,以文官帶軍,將軍權和財政大權集中到中央。同時,大興水利,開荒種植,重視農具改進,並在各地大力發展手工業,高郵縣的沿河口小丁莊(今武安姜莊、丁莊附近)就設有冶坊和手工作坊,鑄造銅錢,製作兵器、農具。北宋定都開封,汴河成為漕運的主渠道,加上與其連通的淮南運河、江南運河,密切了開封與東南地區的聯繫,方便了財貨賦稅的運輸。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位於淮南運河邊的水陸要邑——高郵,兼具郵驛以及淮鹽轉運功能,又為揚(揚州)楚(楚州,今淮安)之脊,乃兵家必爭之地,開寶四年(971年),北宋朝廷即將高郵縣升為高郵軍,直屬京師。當時社會治安不好,境內盜賊猖獗,為解決治安問題以及加強軍事防禦,知軍高凝佑遵行鄰水建城的原則,對前朝的集鎮區域(今高郵老城區)進行測算、劃定,又率眾先在此區域外圍用土夯築城牆,後又外包磚(可能為部分牆體外包磚)。建好的城垣外形接近正方,周長11裡316步(約5879.2米),高2.5丈(約8.25米),面闊1.5丈(約4.95米),東、西、南、北各開城門,四周開挖壕溝,具有軍事城鎮的特點。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圍繞城內區域的功能組織,在原有的基礎上,軍署又對街、巷進一步規劃。東、西門分別延伸出東門大街(今府前街)和西門大街(今西塔街),南、北城門正對,梳理出聯繫兩者的南北門大街(今中山路),長約2公里,作為城內的驛道,也是城市的中軸線。依託這條中軸線,城內街、巷分支展開,共同構成了一個龐大、但脈絡井然的交通體系。署前大街(東門大街),是當時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建有軍署衙門、高沙館(行衙)、文廟等建築。作為城內唯一的寺廟光孝禪寺(鎮國寺),則位處西門大街南面的常平倉。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城內完善的設施、便利的居住環境以及安定的社會治安,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鄉村富戶遷往城內居住,加上軍署官員、衙差、士兵,他們構成了消費的主力軍,極大地促進了高郵城內商業的發展,同時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於是,大量農村富餘人口以及周邊流民湧入城市,成為僱傭勞動力。另外,一部分來往各地的商販也紛紛定居城內,他們面街而居開鋪經營,隨處都有商店、邸店、酒樓、飯店、茶館、香藥鋪;大米、棉花、茶葉、食糖、藥材、絲織品、以及犀牛、象牙、玳瑁等商品琳琅滿目,到了晚上還有夜市交易。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商業繁榮的背景下,娛樂服務行業也得到迅速發展。高郵城內興盛起一股“青樓文藝”熱潮,這是文人達貴的心之所向,他們喜歡這種極快樂又醉生夢死的生活。酒樓、妓院裡,妓女們合眾聚在廊上,吟詩誦詞、彈琴唱曲。詞作為應歌之作,不僅成為一種大眾文藝也是宋代文學的重心,特別是一些市井詞作的通俗美和娛樂功能,深深吸引著高郵的文人,其中就不乏孫覺、秦觀這樣的文豪。而作為平民百姓,自然也有他們的娛樂場所,高郵城內設有瓦肆,裡面有舞蹈、雜技、說書和唱戲。當藝人們在其中表演時,觀眾可以選擇觀看自己感興趣的表演節目,尋求歡愉的人們往往流連忘返,熱鬧了這些演藝場所。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當整個社會都沉浸在安逸享樂時,隱藏在背後的危機,也在日益顯現。北宋建立初期,統治階級通過一些列舉措來緩和階級矛盾,起初收到了良好的效益,政局穩定,經濟繁榮。隨著時間的流逝,集權統治的消極一面開始顯露,階級矛盾加劇,“三冗”、土地兼併以及遼與西夏威脅的局面日益嚴重,時刻動搖著北宋王朝的統治。為了緩解這一系列的危機,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於熙寧二年(1069年)起,發動了一場社會改革運動。熙寧五年(1072年),受新政的影響,高郵廢軍為縣。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其時,朝中有很多反對王安石新政的人,當中就有蘇軾,他是第一個上書反對變法的官員,並在變法中保持了一貫的立場。不久之後,蘇軾便遭到改革派的排擠而請求出京任職,於是開始一段仕途顛簸的人生,因此才與高郵結下五次淵源(時間分別為,熙寧七年、元豐二年、元豐七年、元豐八年、紹聖元年)。而他的第四次高郵行,更被傳為一段文壇佳話:元豐七年(1084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的蘇軾,聽說秦觀落榜,特地繞道高郵給予安慰,這讓秦觀喜出望外。於是,秦觀又邀約孫覺、王鞏在泰山廟(位於高郵城東北角的土山,太平興國年間道士李守堅建)的高臺上為蘇軾接風。四賢相聚,載酒論文,泰山廟從而得名“文遊臺”,也成了後來文人雅集的地方。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四賢相聚的第二年,宋神宗駕崩,趙煦(宋哲宗)繼位,次年(1086年)改國號元祐,舊政復辟,朝廷下詔恢復高郵軍建制。覆軍後不久,為便捷東部鹽場的鹽運和交通,又一條東西向的河道(今北澄子河)開挖,高郵境內呈現“開”字形兩縱兩橫水上交通的嶄新格局。朝廷還下撥一筆款項用於高郵城的改造,其中一部分便用於建造一座數百畝的官方園林——眾樂園(今高郵人民公園內),工程由知軍楊蟠啟動,最終完工於知軍毛漸。主體建築時燕堂,是宴客之所;最高建築為華胥臺,寓意登此臺如在雲霧之中,像神仙華胥一樣自在逍遙。還有搖輝閣、煙客亭、塵外亭、迷春亭,玉水、明珠、塵外、迷春、夢草、序賢、樂聖、煙客、四香等堂,建成的眾樂園成了繼文遊臺之後,又一處文人墨客嚮往的勝地。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北宋末年,已經成為強弩之末的趙家王朝搖搖欲墜。朝廷的腐敗無能,迫使下層民眾起兵反抗,宋江、方臘等人先後起義。緊接著,北方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強大的遼國被金人所滅,金滅遼後,又將矛頭直指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二月,金人以北宋破壞“海上之盟”為名,大舉出兵南侵,北宋軍隊在丞相李綱的指揮下,擊退了金軍,暫時制止了金人的南侵,但宋徽宗、宋欽宗軟弱無能,一心只想求和,不但割地賠款,還罷免了李綱等忠臣。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再次南侵,東京(今開封)淪陷,金兵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宗室皇族、後宮、朝臣等三千餘人,押解北上,北宋滅亡。同年,五月一日,趙構在陪都應天府(今南京)即位,改元建炎,建立南宋。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侵揚州,大肆焚掠,高郵成了抗金前沿的陣地,戰略地位空前提升。次年,南宋朝廷升高郵軍為承州,統領興化、高郵二縣。同年,金左將軍完顏昌先佔揚州後佔承州(今高郵),包圍楚州(今淮安),南宋朝廷驚恐萬分,宋高宗只得重用已被革職的岳飛,接到詔令的第四天,岳飛駐兵三墩(今高郵三垛)。九月,金兀朮率兵5萬人,並聯合偽齊軍,號稱50萬大軍,自楚州(淮安)南下,進擊承州。岳飛在三墩發起突襲,三戰三捷,斬敵3000餘人,俘獲1000餘人。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隨後,因岳飛退守泰州,金兵又多次侵犯高郵。紹興四年(1134年),金朝扶持的“偽齊”皇帝劉豫派其子劉麟糾合金兵南下,騎兵從淮泗直插揚州,步兵從楚州進攻高郵。張浚隨即派韓世忠部隊駐守高郵、楚州,並親自來高郵視察審閱,韓世忠領命,從鎮江進駐揚州,迎戰金兵,令解元固守高郵。解元利用高郵水網密佈的地理優勢,多次打擊金兵,並與成閔在北門合圍大敗金兵,粉碎了敵軍南下的進攻。次年,高郵廢州為縣,韓世忠又令董旼積糧築牆,修造器械,恢復市井,保障民生。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宋軍對金兵雖取得一定的勝利,但宋高宗與秦檜害怕不利於對金議和,解除了張浚、韓世忠、岳飛的兵權,甚至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岳飛,削弱了抗戰派的勢力,最終,在紹興十一年(1141年),南宋與金簽訂《紹興和議》,確定了宋金之間政治上的不平等關係,結束了長達十餘年的戰爭狀態,換來了恥辱性的和平。但依舊存在小規模的衝突,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金兵又從揚州侵擾高郵,進城掠奪後離去。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親自帶兵渡淮,再次攻陷揚州,原本已受重創的揚州城更加殘破不堪。此時的高郵又成了抗金前線,南宋朝廷即將高郵縣復為高郵軍,統領興化、高郵二縣。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趙昚(宋孝宗)正式登基。次年五月,宋孝宗即任命張浚為北伐主帥,展開“隆興北伐”,但終以失敗告終,與金簽訂“隆興和議”,換來兩國和平。“隆興北伐”失敗後宋孝宗在內外政策上都轉向平穩,重視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南宋進入一個興盛時期(“乾淳之治”),受此恩澤,淳熙十二年(1185年),知軍範嗣蠡建高郵四門城樓,併為門、樓命名(東門武寧門,捍海樓;西門建義門,通泗樓;南門望雲門,藩江樓;北門制勝門,屏淮樓)。高郵雖為水鄉,但自高郵建城以來,城裡卻無活水飲用、生產,加上高郵城人口增多,城內用水更加緊缺。於是,知軍範嗣蠡又開通了南、北水門,將高郵城西的運河水從南水關引入中市河(今穿心河),水入城後再向北流,出北水關進運河,形成一個活水循環系統。城內還開挖南、北濯衣河穿過南北門大街(現中山路),引中市河水向東流,緩解了城內用水問題。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與此同時,南北門大街與西側平行相伴的中市河,又共同形成了一條商業中軸線,沿線民居、市肆稠密,並逐漸向南、北門外延伸。南門外形成南門外街(今南門大街),北門外形成太平街(今北門大街)。另外,還有條繁華的商業街與太平街相交錯,這條街被稱作都酒務街(今東臺巷與復興街),當時的迎華驛就坐落在這條商業街上(今復興街部分)。迎華驛建築豪華,設施齊全,環境優美,周邊繁華熱鬧,多設秦樓楚館,是過往官員、商賈尋花問柳,奢侈享樂之處。迎華驛的存在,帶來了都酒務街的繁華,高高飄揚的布幌,粼粼而來的車馬,川流不息的行人,生意的商賈,巡街的官差,看病的郎中,叫賣的小販,坐轎的大家眷屬,問路的外鄉遊客,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茶坊、酒肆、雜貨鋪應有盡有,門庭若市。外加叫賣的小販、雜耍藝人,十分熱鬧。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都酒務街中的多寶樓橋(在今復興西街),更是波斯客商雲集,一番異域情懷。金銀首飾、玉器、珊瑚、水晶、犀牛角、魚骨、象牙、玳瑁、貓眼兒、馬價珠、玉梳、玉帶、琉璃、珍珠……繁華炫目。周邊皮貨商人討價還價,往來不絕。各式皮貨,驢馱的、馬拉的、車推的。牛皮、羊皮、馬皮、獐子皮、鹿皮、熊皮、兔毫、豹尾、鮫魚皮、孔雀毛、雉尾、貂皮、狐狸皮、狨皮……名目繁多。夜幕降臨,都酒務街中的酒樓,燈火通明,奢侈放縱,要這要那,冷的,熱的,溫一下,整治一番,瘦肉澆頭,肥肉澆頭,不一而足。小二,周邊伺候。門簾之外,歌妓彈奏,檀香輕揚,琴聲嫋嫋,廳中迴盪。手捧酒盞,閉目聆聽清心琴聲……一街繁華半城煙,多少世人醉裡仙,便是都酒務街的味道。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禪位,趙惇(宋光宗)登基為帝。宋光宗在位的五年裡,“乾淳之治”的成果漸消,南宋開始由盛轉衰。紹熙五年(1194年),宋光宗被逼退位,趙擴(宋寧宗)在韓侂冑、趙汝愚等大臣的擁戴下繼位。宋光宗當政初期,重用賢能,社會還算繁榮平穩。但此後對外挑起與金國的戰事,禍及淮河兩岸,開禧三年(1207年),為加強防禦,高郵城四周壕溝,引運河水注入形成護城河。百姓流離失所,先是楚州饑民戚椿率逃眾至高郵(1206年),因攻城不克而入運鹽河東下。後又是楚州人胡德、胡海起義,高郵百姓積極響應(1209年)。為給流轉離散的讀書人提供深造的場所,嘉定四年(1211年),龔基先會同地方士紳和教育界人,在眾樂園內創辦了淮海書院。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嘉定七年(1214年),金以南宋不再納歲幣為名,再次出兵南侵,為加強防禦,知軍汪綱督工重修高郵城,並在四面城門外增設庫城(甕城)以加強軍事防禦,因城基較高,四周低下,狀如覆盂,用秦觀“吾鄉如覆盂,地處揚楚脊”詩意,別名高郵“盂城”。紹定六年(1233年),宋理宗實現宋蒙滅金的戰略,次年,金國滅亡。但隨後,蒙古以南宋不講信用為由,舉兵南下。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軍分兵南下,東路部隊直指江淮,同年,高郵守將榮全降蒙古軍,殺害不侍叛臣的官妓毛惜惜。隨後李虎率宋軍攻破高郵城,殺榮全等百餘人。毛惜惜事蹟被上報朝廷,宋理宗封其為“英烈夫人”,建祠紀念。南宋末年,高郵成了蒙宋交戰的重要戰場之一,為保護繁華的市井以及抵抗蒙軍,鹹淳元年(1265年),揚州制置使畢侯在北門外又築新城(土城)。德祐元年(1275年),南宋江淮招討使駐防高郵抗元,高郵成為守護南宋的前哨陣地。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德佑二年(1276年),正月,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被元軍圍困,文天祥與元丞相伯顏進行和談,因惹怒伯顏被拘捕,押送的過程中在鎮江被救。二月,柳嶽帶著軍械、糧草北上降元,路過高郵嵇家莊,統制嵇聳激於義憤,殺死了柳嶽。三月,文天祥被兩個樵夫用簣背到高郵,再僱小船行至嵇家莊。嵇聳熱情接待,又命心腹護送文天祥到泰州塘灣。四月,元軍騎兵將領阿術得知高郵仍向揚州的南宋朝廷交納糧餉,速派元軍苦徹、史弼部隊守管高郵。揚州城中缺糧,通州副都統姜才連夜趕路護送糧草,行至高郵丁莊時被元將史弼、苦徹、陳嚴所敗,劫去大米數千擔。七月,揚州被元軍侵佔,通州(今屬江蘇)、滁州(今屬安徽)、高郵軍等州縣相繼投降。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朝廷升高郵軍為高郵路。為適應廣大領域的統治,便於高郵與中央的聯繫,在高郵城西門外設高郵驛(後改名秦淮驛、秦郵驛),界首鎮西設界首驛。至元十六年(1279年)隨著“崖山海戰”的失敗以及小皇帝的溺亡,南宋覆滅,元朝實現南北統一,高郵進入元朝統治時代……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宋代,高郵的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