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軍望上海!4個大球,8000平方米

雷達電子系統堪比遼寧艦!075八千平米甲板堪比世界最大美國級。

雷達、電子系統堪比遼寧艦

如今大艦不頂幾個球,都不好意思出海,圖中看到075兩棲攻擊艦的三個球形的天線整流罩,主桅杆的前面應該還有一座衛星通信天線。(遼寧艦是的四個球是2個搜索、2個衛通)

軍望上海!4個大球,8000平方米

圖,再看前臉,4個球了!

軍望上海!4個大球,8000平方米

根據衛星圖中船塢長290米來推測,075型兩攻的艦長245~250米;以HQ-10發射裝置長3.15米為參照物,推測075的後升降機寬14.8米(可用一次升降2架直-18)、飛行甲板寬36米(水線寬33米),艦島及外側的過道的寬度8.6米,長約佔艦長三分之一(82米),因此,075可用的飛行甲板面積(含升降機)約8000平方米,與美國級、黃蜂級(8100平方米)相當。

圖 美國的美國級兩棲攻擊艦

軍望上海!4個大球,8000平方米

後桅頂部的那個雙面相控陣天線,如果它僅僅是用於近距攔截(HQ-10+1130),那麼還在試航的002航母,同樣有HQ-10和1130,為什麼沒有該雷達呢?所以它應該是空中目標搜索指示雷達,主要為左舷垂髮的中短程防空導彈指示目標,同時兼職為1130高速炮 和 被動射頻+紅外成像複合尋的HQ-10,提供目標的大致方向。

新型垂髮的中近程防空導彈,採用發射箱3.3米的一坑四彈,彈長3米、直徑約0.3米,射程50Km。防空導彈主要採用兩種制導方式:(1)全程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像個盲人,靠艦上雷達分別測出導彈與目標的方位,經過計算併發出指令來引導。(2)中段指令導引 + 末段主動雷達導引。

新型導彈可能採用與類似HQ-16G主動、半主動雙模導引,廣義上還是屬於上述的(2),只是不再需要"中段指令"。由於技術進步,導彈頭部的信號接收機已經能捕獲艦上雷達照射目標的微弱回波,導彈垂直髮射之後,指控系統只需要給出指令引導導彈飛向目標方向,之後導彈通過彈上的接收機接收目標的回波進行制導,不需要來自軍艦指控系統的指令,後半段改為通過接收彈上主動雷達對目標的回波進行制導。這樣的好處一是導彈反應更迅速,二是一套指示雷達可同時攔截多個目標。

美國追求的是全甲板攻擊,這是軍種決定,即使是兩棲攻擊艦,海軍陸戰隊要求能獨立支撐防空與打擊的任務,升降區跟航母起降跑道盡量分開互不干擾,這樣在高強度對戰時,垂直起降機能攜帶更多彈藥油料起飛,因垂直起飛重量限制,推比大於1導致戰力很差,為此,一開始就採用的是類似二戰航母的平直甲板設計。(能滿足一般強度的航母戰機短距起降作業,美國海軍陸戰隊也知道他們不可能在一線死頂,也不用採用類似瓦良格的滑躍甲板與應急跑道和降落區分開的斜角甲板佈置。)

側舷用於快速放出與收回飛機。

一般任務,就是直接甲板垂直起降罷了。

另外,兩棲攻擊艦的升降機利用率其實不高,無敵級航母,阿斯圖里亞斯親王,加里波第,甚至泰國的迷你航母這些,一天起降10個架次的任務都是罕見的。內甲板升降機依然可以滿足一天40架次左右的強度作業。

實際上,海灣戰爭美國大型航母每天平均起降也不過20個架次左右。(有說12個架次),美國航母最大起降作業可達到120次(試驗)以上。連續數日高強度作業達到80次以上無壓力。

側舷升降機和內側升降機哪個好?

而中國的075兩棲攻擊艦,在目前沒有固定翼垂直\\短距戰鬥機的情況下,一般任務直升機部隊高強度作業如能達到一天80次甚至100以上沒有問題,理論上甚至120都沒問題,直升機甲板起降影響不是什麼側舷升降機,而是裝備的整備率,燃料保障能力,還有兵力或者火力投放的航程,海洋環境對裝備的整備率要求更高。

同樣,影響大型航母的出動率依然是整機數,甲板調動效率外的整備率。)就算連續高強度登陸作戰,直升機速度較慢,而且不需要清降落區,戰區連續投放兵力效率內、外側升降機沒有大的區別,整體下操作各有優勢,而在某些情況下,內側升降機效率會更高一點。內側升降機雖然減少空間一點,但更有利於複雜海況的投放與收回維護。而且對於艦體強度好處多,尤其在於兩棲攻一般的標準要求因成本較低的情況下,封閉機庫也有利於機庫內保障要求低,用更低的成本維護機群的完好率。

最重要的是,高海況的情況下如果橫搖發生,舷外升降機會產生"滑梯效應",飛機無法上甲板,恐怕也無法收進內艙。

碰上高海況,艦身側傾大,飛機搞不好就"出溜"到海里去了,那個管推拉的牽引車可拽不住飛機。

這個情況下內側升降機的優點就顯示出來了,內側升降機靠近艦身縱向的中軸線,橫搖對內側升降機影響要比側舷升降機小得多。內側升降機不僅安全的多,高海況情況下出勤率也高的多。

下圖 我們可以看看這個雜技中的晃球就知道側舷升降機和內側升降機哪個晃動的角度大了

軍望上海!4個大球,8000平方米

再看看實際圖

軍望上海!4個大球,8000平方米

應該說側舷升降機和內側升降機各有優缺點,比較起來內側升降機在安全性,可靠性、維修的簡便性、高海況出勤率等優勢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