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央視《經濟半小時》探訪生鮮電商供應戰:京東全渠道措施力保民生


全國抗擊疫情閉門不出的時候,民生需求該如何實現?

3月2日晚,央視財經節目《經濟半小時》深度隨訪報道,以京東全渠道為例,包括京東生鮮、七鮮超市,揭秘了生鮮電商行業在突然爆發的訂單面前,保民生,穩供應的應對措施。

對於京東來說,這場"大考"不僅僅關乎線上,在其線下業態佈局也同樣值得關注。可以說,為了讓老百姓都能吃上新鮮菜,線上京東生鮮、線下門店七鮮超市和七鮮生活、社區團購友家鋪子等諸多業態多項舉措組合出擊,打了一場全渠道保民生的"漂亮戰"。


線下門店:將"菜籃子"送到居民"家門口"

隨著全國多地社區實行封閉管理,居民出行受限,民生需求難以實現,京東7FRESH七鮮超市、七鮮生活、七範兒等線下門店主動出擊,及時調整供應和配送方式,解決的就是"人"和"菜"無法互通的難題。

央視《經濟半小時》探訪生鮮電商供應戰:京東全渠道措施力保民生

在供應方面,正如《經濟半小時》所報道,"通過產地直採基地,訂單化種植基地為主要貨源,抗疫情況下,甚至比平時更要多出8-10個蔬菜品類,為消費者提供豐富的品類選擇。"京東七鮮超市蔬菜採銷經理熊浪浪介紹。他還通過視頻與天津的蔬菜供應商連線,實時查驗觀察蔬菜採摘、加工、裝運等採收細節,保障消費者吃上新鮮蔬菜。

在購買方式上,七鮮生活在疫情期間堅持24小時不打烊的社區服務,並支持線上訂單、到店自提等多種購買方式;七鮮超市開展"小七拼"集單配送服務,同小區用戶一起下單,再通過專車、定時、無接觸方式配送至小區指定地點。據統計,"小七拼"上線後,已服務接近1200個社區,覆蓋近50萬的人群。

不僅如此。在西安,七鮮超市先後收到多個小區物業"求助"上門賣菜,即刻迅速抽調門店員工,將店內果蔬定量獨立包裝,把"菜籃子"搬到了市民"家門口";

央視《經濟半小時》探訪生鮮電商供應戰:京東全渠道措施力保民生

在北京,京東7FRESH在社區設立了多臺"24小時營業"的無人智能售賣櫃,居民自助購物,減少接觸而且方便智能,受到了周圍居民的一致稱讚。

在疫區中心的武漢,深耕社區團購業務的友家鋪子開啟了多輪集單團購,並聯合武漢當地便利店Today,將配送範圍擴大至武漢三環內200個小區,每週可解決10多萬家庭買菜難的問題。


線上主站:京東生鮮賣出了超近8.8萬噸生鮮產品

春節以來,隨著商超陸續關門,更多的民生需求從線下大量轉到線上。

據京東生鮮負責人唐詣深介紹,1月20日至2月18日,京東生鮮主站賣出了超近8.8萬噸生鮮產品,同比增長226%。站內牛肉、雞肉增長迅速,銷售額同比增長分別達到329%、424%;蔬菜銷售額同比增長近300%;蘋果總銷量同比增長310%。

央視《經濟半小時》探訪生鮮電商供應戰:京東全渠道措施力保民生

在這個數字背後,面臨"爆單"壓力的京東生鮮團隊,不僅第一時間成立了"生鮮商品保民生應急小組",24小時全天無休協調工作,涉及到業務、物流、倉庫超5萬員工,並緊急聯動超300家供應商,超30個倉庫,確保線上的供應和價格穩定。

特殊時期,京東生鮮特產館創新打造了"供應鏈+政府+社區"模式的"移動菜籃子",首先在湖北 襄陽落地。居民在線選購菜品或向社區集單,京東物流配送到物業的指定取貨地點實現購買。"移動菜籃子"既解決了民生問題,又實現了當地採銷,迅速在湖北、江西、河南、陝西、貴州等國內超過20個省落地執行。

依託自有供應鏈、物流、技術能力,京東有效地保證了用戶的民生需求。"在疫情期間還能實現次日達的,除了京東沒誰了"、"我家每天的口糧都靠京東了",在京東官方微信的相關推送下,這樣的評論比比皆是。


3月2日,京東發佈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財報電話會議上,京東零售CEO徐雷談及疫情對電商行業的影響時提到:"生鮮品類在疫情期間增長表現非常好,通過此次疫情,讓中國的消費者、行業、政府都更加重視通過互聯網模式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商品及服務的價值。"

據統計,1月20日至2月28日京東累計向社會供應米麵雜糧及生鮮產品2.2億件,總重量超29萬噸。這些數字代表京東全平臺、供應鏈和合作夥伴日夜而戰的辛苦,也是過去這段時間全國上億家庭的日常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