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奧匈帝國國旗▲)


(匈牙利語:Osztrák–Magyar Monarchia),又名雙元帝國,十三世紀後成為哈布斯堡帝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哈布斯堡帝國實施聯合統治,其內部的奧地利、西班牙、匈牙利、勃艮第諸國在法理上和實質上均為獨立國家,但同奉一位君主作為國家元首。神聖羅馬帝國解體後,奧地利改組為帝國,半個世紀後,弗蘭茨一世將匈牙利由王國提升為帝國,二元帝國正式建立。奧匈帝國與英、法、德、俄並列為歐洲傳統五大強國,是當時世界列強之一,其國土面積之遼闊、在當時歐洲排名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總人口數量之眾多、稍遜於俄羅斯和德意志帝國,位於歐洲第三;機械儀器製造業之繁榮和鋼鐵軍火工業之雄厚,排位世界第四,僅次於德國、英國和美國之後;其資源總儲備之廣泛和動員總兵力之龐大,亦是歐洲第四,只少於俄羅斯、德國和法國;而農產品種類之繁多和原油產量之豐富,則是超越擁有精緻農業的法國和以糧食出口為導向的俄羅斯,位居全歐之冠;斯柯達兵工廠生產的重炮武器雄踞世界第一。


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成立了以奧為首的德意志邦聯。此時的德國基本上屬於奧地利的一個組成部分;1866年在普奧戰爭中失敗,德意志邦聯解散,德國獨立出去;翌年奧地利與匈牙利簽訂協議,成立二元制的奧匈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匈帝國戰敗,隨即瓦解。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奧匈帝國版圖▲)


金屬章,是“金屬紀念章”的簡稱。由於材質均為金屬(金、銀、銅、鐵、鋅等)且多為紀念某一事物或事件而發行並具有紀念意義而得名。中國章友親切而又隨意的稱其為“大銅章”;西方人稱“MEDAL”(英語漢譯“麥朵爾”);由於多為名家設計或名家雕刻並常被人們把玩於手中,其內容包羅萬象,因此人們又形象的稱其為“掌上雕塑”或“掌上乾坤”。


其起源有兩種說法,一說起源於中國漢代民俗錢,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一說出自於古希臘手工打製幣,至今也相隔兩千多個春秋。源於古代中國的採用模鑄工藝鑄造,簡稱生鑄,形成民俗錢(俗稱花錢)形制的東方風格;出自古希臘人之手的則採用錘制工藝,簡稱熟鑄,形成目前幣章形制的西方風格。一支來源於絲綢之路,一支出自於歐羅巴人,歷史均悠久,只是發源地不同。製造形式不拘一格,發行背景不受束縛,表達內容應有盡有,發行渠道官民皆通。東方風格也好,西方風格也罷,總之這門藝術形式已被全世界所接受,深受熱愛藝術人們的青睞,同屬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金屬章的黃金時代應為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之後。文藝復興造就了一批如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文藝先驅,之後又有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等傑出的藝術家出現,為歐洲後期的金屬章設計、雕刻和製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工業革命的成功和傳統手工業的發展,成就了一大批藝術巨匠,出現了十八、十九世紀一大批優秀的金屬章作品。這批作品,多出自歐洲王宮和教廷,正面多為君王頭像,背面常見宗教神祇,王權意識和宗教思想始終是這一時期的主題,已成為金屬章作品中的精華。


隨著古代絲綢之路的開通和世界航海技術的發展及國際貿易的繁榮,東西方幣章文化不斷交流、交織和交匯,形成全球幣章文化的大融合,進而呈現出目前統而不同的全球性幣章文化。


1、奧地利帝國於1745年為紀念與巴伐利亞簽訂《菲森條約》而發行的銅章(下圖)。


直徑54.70毫米,重90.20克。正面為奧地利女皇瑪麗婭·特蕾莎(1740-1780年在位)側面半身像,背面為女神坐像和發行時間。


《菲森條約》為1745年奧地利與巴伐利亞簽定的一項和平條約。協議內容是: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連三世承認了國本詔書,並同意選舉瑪利亞.特蕾莎的丈夫弗蘭茨(弗蘭茨一世)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帝國為此發行了紀念章以資紀念。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瑪麗婭·特蕾莎(Maria Theresia,1717-1780),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亞女王(1740-1780在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一世的皇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之女。她是十八世紀歐洲最重要人物之一。生於維也納。1740年10月20日查理六世去世,隨即暴發王位繼承戰爭。瑪麗亞.特蕾西亞能夠取得王位繼承權,使歐洲的政治家們大吃一驚。她因出席匈牙利三級會議取得成功,而在歐洲博得外交家的聲譽。


1745年她幫助自己的丈夫弗蘭茨取得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她獨斷專行,努力建立龐大的常備軍,削減各莊主的許多權利,取消大地主的賦稅豁免權,培養政府工作人員和法官,對大學教育進行改革。她下決心收復西里西亞,甚至企圖摧毀普魯士。她拋棄哈布斯堡王朝的老盟友英國,而同宿敵法國結盟,另外還同巴伐利亞簽訂條約。




2.奧匈帝國於1888年為紀念瑪麗亞.特蕾莎紀念碑落成而發行的銅章(下圖)。


直徑63.80毫米,重88.00克。正面為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蕾莎(1740-1780年在位)側面半身像,背面為她的紀念碑和發行背景及落成時間(也是該章的發行時間)。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3.奧地利帝國於1833年為紀念弗蘭茨一世與皇后伉儷視察波西米亞而發行的紀念章(下圖)


直徑58.00毫米,重76.00克。正面為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一世與王后瑪麗雙人側面頭像,背面為被譽為“百塔之城”布拉格的城市雕塑。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弗蘭茨一世(Franz I,1768-1835),奧地利皇帝(1804-1835年在位)、神聖羅馬帝國末代皇帝(1792-1806在位)。1792年繼承父親利奧波德二世的神聖羅馬帝國皇位。他是一個專制者,憎惡任何形式的立憲制度。他支持奧地利發動的第一次反法聯盟戰爭(1792-1797)。1797年被迫接受坎波福米奧條約,根據這一條約,帝國喪失了倫巴第和萊茵河左岸。1799-1801年他再次對拿破崙作戰,被法國打敗。1805年第三次對拿破崙作戰,亦以失敗而告終。次年,弗蘭茨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歷時800多年的神聖羅馬帝國就此告終。1809年奧地利對拿破崙發動第四次戰爭失利。儘管弗蘭茨瞧不起拿破崙,但由於考慮到國家利益,他不敢拒絕拿破崙對他的女兒瑪麗亞.路易絲的求婚(1810年結婚)。




4.奧地利帝國於1835年為紀念皇帝弗蘭茨一世逝世而發行的銅章(下圖)。


直徑45.00毫米,重55.50克。正面為弗蘭茨一世(1804-1835年在位)的側面頭像及他的生率時間,背面為花環和發行時間。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5.奧地利帝國於1846年為紀念弗蘭茨一世紀念碑落成而發行的銅章(下圖)。


直徑49.00毫米,重66.00克。正面為奧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1835-1848年在位)側面頭像,背面為神聖羅馬帝國末代皇帝(1792-1806年在位)、奧地利帝國皇帝(1804-1835年在位)弗蘭茨一世紀念碑。下邊為落成時間。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 1793-1875),奧地利皇帝(1835-1848年在位)。弗蘭茨一世長子。1830年加冕為匈牙利國王。1835年3月2日繼承奧地利皇位,朝政由一群顧問組成的“國務會議”掌管,首相梅特涅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1836年加冕為波希米亞國王,1838年又加冕為倫巴第和威尼斯國王。1848年革命期間遜位,由其侄弗蘭西斯.約瑟夫繼位。




6.奧地利帝國於1838年為紀念斐迪南一世加冕為倫巴第和威尼斯國王而發行的銅章(下圖)。


直徑52.00毫米,重59.50克。正面為奧地利皇帝(1835--1848年在位)兼倫巴第和威尼斯國王(1838--1848年在位)斐迪南一世的側面頭像,背面為梵蒂岡教皇格林高列十六世(1831--1846年在位)為斐迪南一世加冕儀式圖和採用羅馬字母書寫的發行時間。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7.奧地利帝國於1854年為紀念皇帝大婚而發行的銅章(下圖)。


直徑55.00毫米,重74.50克。正面為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與皇后茜茜公主(以後的匈牙利女王伊麗莎白)雙人側面頭像,背面為教皇為兩位新人的主婚圖和採用羅馬字母拼寫的發行時間。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1830-1916),奧地利皇帝(1848-1916年在位),匈牙利國王(1867-1916年在位)。伯父斐迪南一世無嗣,讓他以皇帝假定繼承人的身份接受教育。1848年,當革命蔓延到奧地利時,斐迪南遜位,12月弗朗茨登基稱帝。1851年政府宣佈撒銷在1849年革命形勢下頒佈的憲法,自由主義者對國王不再信任。1854年4月24日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同茜茜公主(後為匈牙利女王)結婚。1835年維也納行刺國王事件和米蘭暴動,表明人民對帝國政府的極端反感。1914年7月,弗蘭西斯.約瑟夫一世在外交大臣貝爾希托爾德慫恿下貿然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以致暴發第一次世界大戰,他在戰爭中期病逝。




8、奧地利帝國於1879年為紀念皇帝銀婚而發行的銅章(下圖)。


直徑50毫米,重70克。正面為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與皇后茜茜公主(匈牙利女王伊麗莎白)雙人側面頭像,背面為皇室成員及發行背景和發行時間。(圖案來自谷文煒先生)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9.奧匈帝國於1869年為紀念弗蘭茨·約瑟夫一世訪問埃及並參加蘇伊士運河開通儀式而發行的銅章(下圖)。


直徑70.00毫米,重137.00克。正面為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1867-1916年在位)側面頭像,背面主圖為女神,背景為金字塔和帆船,下沿為發行背景和發行時間。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10.奧匈帝國於1890年為紀念維也納城市擴建工程初具規模而發行的銅章(下圖)。


直徑76.00毫米,重157.30克。正面為帝國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1867-1916年在位)正面半身像及城市擴建時間,背面為維也納城市重要建築。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11.奧匈帝國於1914年為紀念與德意志帝國結盟而發行的銀章(下圖)。


直徑34.60毫米,重17.90克。正面為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1867-1916年在位)頭像,背面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戴冠頭像。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12.奧匈帝國於1914年為紀念向塞爾維亞宣戰而發行的銅章(下圖)。


直徑83.00毫米,重178.50克。正面為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1867—1916年在位)的側面頭像及發行時間,背面為將要起飛的雙頭鷹及發行背景。該章的發行預示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開始。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13.德意志帝國於1916年為紀念與奧地利結盟兩週年而發行的德皇威廉二世、奧皇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銅章(下圖)。


直徑60.60毫米,重95.00克,正面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二世(右1888-1918年在位)與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1848-1916年在位)雙人側面頭像,背面為德奧兩國國徽及發行時間。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14.奧地利帝國於1909年發行的銀章(下圖)。


直徑45.00毫米,重40.00克。正面為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一世(1804-1835年在位)和時任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1848-1916年在位)雙人側面頭像。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15.奧匈帝國於1873年為紀念維也納世博會(第五屆)而發行的銅章(下圖)。


直徑70.00毫米,重137.50克。正面為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1867-1916年在位)側面頭像,背面為女神及和平使者。此屆世博會歷時106天,參觀人數125萬,主題為:空前建築設計。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16.奧匈帝國於1873年為紀念維也納世博會(第五屆)而發行的銅章(下圖)。


直徑70.00毫米,重138.00克。該章除背面圖案外,其他內容及發行背景同前品。與前品組成套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17.奧匈帝國於1873年為紀念維也納世博會(第五屆)而發行的銅章(下圖)。


直徑70.00毫米,重130.00克。該章除背面圖案外,其他內容及發行背景同前品。與前品組成套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18.奧匈帝國於1873年為紀念維也納世博會(第五屆)而發行的銅章(下圖)。


直徑70.00毫米,重138.00克。該章一組五枚,正面圖案相同,背面略有不同。章友們親切的稱其為“五朵金花”。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19.奧匈帝國於1873年為紀念皇帝加冕25週年而發行的銅章(下圖)。


直徑71.50毫米,重122.80克。正面為諸神簇擁下的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1848--1916年在位)圖。背面為帝國國徽和發行背景及發行時間。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20.奧匈帝國於1908年為紀念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登基60週年而發行的銅章(下圖)。


直徑84.50毫米,重189.00克。正面為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雕像和人群,背景為皇宮,背面主圖為女神,背景為首都維也納建築。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21.奧匈帝國於1910年為紀念維也納高山泉水管道開通而發行的銅質樣章(下圖)。


直徑90.00毫米,重257.00克。正面主圖左側為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與皇室成員,右側為維也納市長卡爾·魯伊格及政府官員,整個正面共有九人在維也納市政廳舉行供水管道開通慶典。背面為歐羅巴女神及發行背景。


據說該章在發行過程中,有人提出正面圖案有損皇帝形象而被迫叫停,僅有少數外流傳世。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22.奧匈帝國於1883年為紀念維也納國際電力博覽會召開而發行的鍍金銅章(下圖)。


直徑54.00毫米,重67.60克。正面為奧匈帝國皇儲也是博覽會組委會主席魯道夫的側面半身像 背面為展館立面圖及發行時間。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魯道夫( Rudolf ,1858—1889),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獨生子。因精神崩潰,與女友一同殉情自殺。死後,其堂弟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成為皇儲。



23.奧匈帝國於1881年發行的王儲魯道夫大婚銀章(下圖)。


直徑55.00毫米,重82.40克。正面為奧地利王儲魯道夫與王儲妃斯蒂芬妮公主的雙人側面頭像,背面為天使及發行背景和採用羅馬字母書寫的發行時間。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24.奧匈帝國於1916年發行的國王卡洛伊四世加冕鋅白銅紀念章(下圖)。


直徑65.00毫米,重84.30克。正面為匈牙利國王卡洛伊四世與王后伉儷雙人側面頭像,背面為卡洛伊四世紀念碑及落成時間。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卡爾一世(Karl I,1887-1922),是哈布斯堡王朝與奧匈帝國的末代皇帝(1916—1918年在位)。作為奧地利皇帝,稱卡爾一世;作為匈牙利國王,稱卡洛伊四世( KárolyIV.);作為波希米亞國王,稱卡萊爾五世(Karel V)。





25.奧地利帝國於1915年發行的卡爾一世銅章(下圖)。


直徑60.00毫米,重92.60克。正面為奧地利末代國王卡爾一世(1916-1918年在位)側面半身像,背面為軍艦和發行時間。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26.奧地利帝國於1866年發行的威廉王子銅章(下圖)。


直徑62.00毫米,重102.20克。正面為奧地利威廉王子的戎裝側面半身像,背面為勝利女神坐在“龍馬神”身上的雕像及發行時間。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27.奧匈帝國於1849年為紀念海因裡希·亨特斯將軍紀念碑在布達佩斯落成而發行的銅章(下圖)。


直徑67.00毫米,重142.50克。正面為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1848-1916年在位)青年時期側面頭像,背面為海因裡希·亨特斯紀念碑及發行背景和發行時間。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28.奧地利帝國於1856年為紀念自然科學及醫藥衛生大會的召開而發行的銅章(下圖)。


直徑69.00毫米,重113.40克。正面中心主圖為女神坐像,外圈為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頭像及奧地利三位科學家頭像,背面中心為發行背景,外圈為十二種動物圖案。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29.奧地利帝國於1859年為紀念著名軍事家拉德斯基元帥紀念碑落成而發行的紀念章(下圖)。


直徑80.00毫米,重145.60克,紅銅質。正面中心圖案為拉德斯基側面頭像,背面為拉德斯基紀念碑和他的生平。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拉德斯基(1766.11.2-1858.1.5),奧地利陸軍元帥,生於特熱布尼采〔今屬捷克)。1784年加入陸軍。參加過奧土戰爭和第二次同盟反法戰爭。1805年以少將軍銜在意大利指揮作戰,1809年起作為參謀長輔佐卡爾大公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戰役擊退拿破崙,1814年作為聯軍總司令施瓦岑貝格親王的參謀長策劃了萊比錫戰役、發展了重兵集團大規模圍攻戰術。1831-1847年任駐北意大利奧軍總司令。1836年晉升陸軍元帥。1848-1849年的年奧意戰爭中,率部在庫斯托扎和諾瓦拉兩地擊敗意軍,並鎮壓了1848年意大利革命,後任倫巴第一威尼斯總督。1858年死於米蘭。著名的《拉德斯基進行曲》即為頌揚他而作。與約西普·耶拉契奇總督和溫迪施格雷茨親王並稱拯救奧地利帝國三元勳。




30.奧地利帝國於1883年為紀念阿爾貝格鐵路隧道開通而發行的紀念章(下圖)。


直徑:70.00毫米,重:129.80克,青銅質。正面主圖為歐羅巴女神守護的阿爾貝格鐵路隧道入口,最上部為奧地利國微及隧道開工和開通時間。背面為橄欖枝環繞的發行背景。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阿爾貝格鐵路隧道(Arlberg Railway Tunnel),是奧地利西部阿爾貝格鐵路全程中最長的一條隧道,全程10,248.7米。阿爾貝格鐵路的起始站分別為蒂羅爾州因斯布魯克和福拉爾貝格州布魯登茨,隧道貫穿雷蒂亞阿爾卑斯山(Rhaetian Alps),東北端為阿爾貝格山巒。隧道於1880年開工建設至1883年12月21日開通曆時三年,為一條單線軌道。由於隧道的交通發展較快,第二條軌道於1885年7月15日開通。隧道距離聖安東站99.5公里。


31.奧地利帝國於1858年為紀念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開建而發行的銅章(下圖)。


直徑:57.12毫米,重:80.00毫米。正面為皇冠及帝國國徽,背面為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正立面圖及發行背景和發行時間。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是一座專為展出經典藏品而設計的宏偉建築,由哈布斯堡建設而成。1848年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登基,計劃將維也納改造成美麗的城市。1858年計劃建造藝術史博物館,併為此專門發行了紀念章以資紀念。1871年開始建造,1891年竣工並對民眾開放。




32、奧地利帝國於1847年發行的紀念章(下圖)。


直徑62.00毫米,重116.20克。正面為奧地利首相剋萊門斯·梅特烈側面高浮雕頭像,背面為他的簡歷。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克萊門斯·梅特涅(Klemens von Metternich;1773年5月15日—1859年6月11日),是十九世紀著名奧地利外交家。從1809年開始任奧地利帝國的外交大臣,1821年起兼任奧地利帝國首相。任內成為“神聖同盟”和“四國同盟”的核心人物,反對一切民族主義、自由主義和革命運動,在歐洲形成以“正統主義”和“大國均勢”為核心的梅特涅體系。1848年,奧地利爆發三月革命,梅特涅被迫辭職,流亡倫敦。1851年回國,1859年在維也納病逝。




33、奧匈帝國於1892年發行的中國文化銀章(下圖)。


直徑45.00毫米,重1昂斯。正面一條張牙舞爪的巨龍和一頭雄獅,上方似漢字非漢字的文字(不識),發行時間“1892”豎讀,背面為中國京劇人物。方穿圓錢。是維也納著名藝術家沙夫的作品。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泉耕:奧匈帝國時期金屬章

(幣章收藏家趙輝藏品▲)


這枚來自歐洲1892年(相當於中國清代晚期)的銀章,雖然人物形象表達不太準確,但製作卻很精美,中國元素突出。不管發行者是什麼動機,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瞭解中國文化,並以中國民俗錢的形制發行的這枚金屬章,說明東方幣章文化已進入歐洲。




圖文由作者提供

感謝泉耕藏公號支持

特別鳴謝泉耕藏泉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