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奥匈帝国国旗▲)


(匈牙利语:Osztrák–Magyar Monarchia),又名双元帝国,十三世纪后成为哈布斯堡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布斯堡帝国实施联合统治,其内部的奥地利、西班牙、匈牙利、勃艮第诸国在法理上和实质上均为独立国家,但同奉一位君主作为国家元首。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后,奥地利改组为帝国,半个世纪后,弗兰茨一世将匈牙利由王国提升为帝国,二元帝国正式建立。奥匈帝国与英、法、德、俄并列为欧洲传统五大强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其国土面积之辽阔、在当时欧洲排名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总人口数量之众多、稍逊于俄罗斯和德意志帝国,位于欧洲第三;机械仪器制造业之繁荣和钢铁军火工业之雄厚,排位世界第四,仅次于德国、英国和美国之后;其资源总储备之广泛和动员总兵力之庞大,亦是欧洲第四,只少于俄罗斯、德国和法国;而农产品种类之繁多和原油产量之丰富,则是超越拥有精致农业的法国和以粮食出口为导向的俄罗斯,位居全欧之冠;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重炮武器雄踞世界第一。


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立了以奥为首的德意志邦联。此时的德国基本上属于奥地利的一个组成部分;1866年在普奥战争中失败,德意志邦联解散,德国独立出去;翌年奥地利与匈牙利签订协议,成立二元制的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战败,随即瓦解。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奥匈帝国版图▲)


金属章,是“金属纪念章”的简称。由于材质均为金属(金、银、铜、铁、锌等)且多为纪念某一事物或事件而发行并具有纪念意义而得名。中国章友亲切而又随意的称其为“大铜章”;西方人称“MEDAL”(英语汉译“麦朵尔”);由于多为名家设计或名家雕刻并常被人们把玩于手中,其内容包罗万象,因此人们又形象的称其为“掌上雕塑”或“掌上乾坤”。


其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中国汉代民俗钱,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说出自于古希腊手工打制币,至今也相隔两千多个春秋。源于古代中国的采用模铸工艺铸造,简称生铸,形成民俗钱(俗称花钱)形制的东方风格;出自古希腊人之手的则采用锤制工艺,简称熟铸,形成目前币章形制的西方风格。一支来源于丝绸之路,一支出自于欧罗巴人,历史均悠久,只是发源地不同。制造形式不拘一格,发行背景不受束缚,表达内容应有尽有,发行渠道官民皆通。东方风格也好,西方风格也罢,总之这门艺术形式已被全世界所接受,深受热爱艺术人们的青睐,同属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金属章的黄金时代应为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之后。文艺复兴造就了一批如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文艺先驱,之后又有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杰出的艺术家出现,为欧洲后期的金属章设计、雕刻和制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业革命的成功和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成就了一大批艺术巨匠,出现了十八、十九世纪一大批优秀的金属章作品。这批作品,多出自欧洲王宫和教廷,正面多为君王头像,背面常见宗教神祇,王权意识和宗教思想始终是这一时期的主题,已成为金属章作品中的精华。


随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及国际贸易的繁荣,东西方币章文化不断交流、交织和交汇,形成全球币章文化的大融合,进而呈现出目前统而不同的全球性币章文化。


1、奥地利帝国于1745年为纪念与巴伐利亚签订《菲森条约》而发行的铜章(下图)。


直径54.70毫米,重90.20克。正面为奥地利女皇玛丽娅·特蕾莎(1740-1780年在位)侧面半身像,背面为女神坐像和发行时间。


《菲森条约》为1745年奥地利与巴伐利亚签定的一项和平条约。协议内容是: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连三世承认了国本诏书,并同意选举玛利亚.特蕾莎的丈夫弗兰茨(弗兰茨一世)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帝国为此发行了纪念章以资纪念。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玛丽娅·特蕾莎(Maria Theresia,1717-1780),奥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波希米亚女王(1740-1780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一世的皇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她是十八世纪欧洲最重要人物之一。生于维也纳。1740年10月20日查理六世去世,随即暴发王位继承战争。玛丽亚.特蕾西亚能够取得王位继承权,使欧洲的政治家们大吃一惊。她因出席匈牙利三级会议取得成功,而在欧洲博得外交家的声誉。


1745年她帮助自己的丈夫弗兰茨取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她独断专行,努力建立庞大的常备军,削减各庄主的许多权利,取消大地主的赋税豁免权,培养政府工作人员和法官,对大学教育进行改革。她下决心收复西里西亚,甚至企图摧毁普鲁士。她抛弃哈布斯堡王朝的老盟友英国,而同宿敌法国结盟,另外还同巴伐利亚签订条约。




2.奥匈帝国于1888年为纪念玛丽亚.特蕾莎纪念碑落成而发行的铜章(下图)。


直径63.80毫米,重88.00克。正面为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莎(1740-1780年在位)侧面半身像,背面为她的纪念碑和发行背景及落成时间(也是该章的发行时间)。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3.奥地利帝国于1833年为纪念弗兰茨一世与皇后伉俪视察波西米亚而发行的纪念章(下图)


直径58.00毫米,重76.00克。正面为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与王后玛丽双人侧面头像,背面为被誉为“百塔之城”布拉格的城市雕塑。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弗兰茨一世(Franz I,1768-1835),奥地利皇帝(1804-1835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1792-1806在位)。1792年继承父亲利奥波德二世的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他是一个专制者,憎恶任何形式的立宪制度。他支持奥地利发动的第一次反法联盟战争(1792-1797)。1797年被迫接受坎波福米奥条约,根据这一条约,帝国丧失了伦巴第和莱茵河左岸。1799-1801年他再次对拿破仑作战,被法国打败。1805年第三次对拿破仑作战,亦以失败而告终。次年,弗兰茨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历时800多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就此告终。1809年奥地利对拿破仑发动第四次战争失利。尽管弗兰茨瞧不起拿破仑,但由于考虑到国家利益,他不敢拒绝拿破仑对他的女儿玛丽亚.路易丝的求婚(1810年结婚)。




4.奥地利帝国于1835年为纪念皇帝弗兰茨一世逝世而发行的铜章(下图)。


直径45.00毫米,重55.50克。正面为弗兰茨一世(1804-1835年在位)的侧面头像及他的生率时间,背面为花环和发行时间。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5.奥地利帝国于1846年为纪念弗兰茨一世纪念碑落成而发行的铜章(下图)。


直径49.00毫米,重66.00克。正面为奥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1835-1848年在位)侧面头像,背面为神圣罗马帝国末代皇帝(1792-1806年在位)、奥地利帝国皇帝(1804-1835年在位)弗兰茨一世纪念碑。下边为落成时间。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 1793-1875),奥地利皇帝(1835-1848年在位)。弗兰茨一世长子。1830年加冕为匈牙利国王。1835年3月2日继承奥地利皇位,朝政由一群顾问组成的“国务会议”掌管,首相梅特涅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1836年加冕为波希米亚国王,1838年又加冕为伦巴第和威尼斯国王。1848年革命期间逊位,由其侄弗兰西斯.约瑟夫继位。




6.奥地利帝国于1838年为纪念斐迪南一世加冕为伦巴第和威尼斯国王而发行的铜章(下图)。


直径52.00毫米,重59.50克。正面为奥地利皇帝(1835--1848年在位)兼伦巴第和威尼斯国王(1838--1848年在位)斐迪南一世的侧面头像,背面为梵蒂冈教皇格林高列十六世(1831--1846年在位)为斐迪南一世加冕仪式图和采用罗马字母书写的发行时间。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7.奥地利帝国于1854年为纪念皇帝大婚而发行的铜章(下图)。


直径55.00毫米,重74.50克。正面为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与皇后茜茜公主(以后的匈牙利女王伊丽莎白)双人侧面头像,背面为教皇为两位新人的主婚图和采用罗马字母拼写的发行时间。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1830-1916),奥地利皇帝(1848-1916年在位),匈牙利国王(1867-1916年在位)。伯父斐迪南一世无嗣,让他以皇帝假定继承人的身份接受教育。1848年,当革命蔓延到奥地利时,斐迪南逊位,12月弗朗茨登基称帝。1851年政府宣布撒销在1849年革命形势下颁布的宪法,自由主义者对国王不再信任。1854年4月24日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同茜茜公主(后为匈牙利女王)结婚。1835年维也纳行刺国王事件和米兰暴动,表明人民对帝国政府的极端反感。1914年7月,弗兰西斯.约瑟夫一世在外交大臣贝尔希托尔德怂恿下贸然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以致暴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战争中期病逝。




8、奥地利帝国于1879年为纪念皇帝银婚而发行的铜章(下图)。


直径50毫米,重70克。正面为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与皇后茜茜公主(匈牙利女王伊丽莎白)双人侧面头像,背面为皇室成员及发行背景和发行时间。(图案来自谷文炜先生)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9.奥匈帝国于1869年为纪念弗兰茨·约瑟夫一世访问埃及并参加苏伊士运河开通仪式而发行的铜章(下图)。


直径70.00毫米,重137.00克。正面为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1867-1916年在位)侧面头像,背面主图为女神,背景为金字塔和帆船,下沿为发行背景和发行时间。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10.奥匈帝国于1890年为纪念维也纳城市扩建工程初具规模而发行的铜章(下图)。


直径76.00毫米,重157.30克。正面为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1867-1916年在位)正面半身像及城市扩建时间,背面为维也纳城市重要建筑。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11.奥匈帝国于1914年为纪念与德意志帝国结盟而发行的银章(下图)。


直径34.60毫米,重17.90克。正面为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1867-1916年在位)头像,背面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戴冠头像。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12.奥匈帝国于1914年为纪念向塞尔维亚宣战而发行的铜章(下图)。


直径83.00毫米,重178.50克。正面为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1867—1916年在位)的侧面头像及发行时间,背面为将要起飞的双头鹰及发行背景。该章的发行预示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13.德意志帝国于1916年为纪念与奥地利结盟两周年而发行的德皇威廉二世、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铜章(下图)。


直径60.60毫米,重95.00克,正面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右1888-1918年在位)与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1848-1916年在位)双人侧面头像,背面为德奥两国国徽及发行时间。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14.奥地利帝国于1909年发行的银章(下图)。


直径45.00毫米,重40.00克。正面为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1804-1835年在位)和时任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1848-1916年在位)双人侧面头像。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15.奥匈帝国于1873年为纪念维也纳世博会(第五届)而发行的铜章(下图)。


直径70.00毫米,重137.50克。正面为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1867-1916年在位)侧面头像,背面为女神及和平使者。此届世博会历时106天,参观人数125万,主题为:空前建筑设计。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16.奥匈帝国于1873年为纪念维也纳世博会(第五届)而发行的铜章(下图)。


直径70.00毫米,重138.00克。该章除背面图案外,其他内容及发行背景同前品。与前品组成套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17.奥匈帝国于1873年为纪念维也纳世博会(第五届)而发行的铜章(下图)。


直径70.00毫米,重130.00克。该章除背面图案外,其他内容及发行背景同前品。与前品组成套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18.奥匈帝国于1873年为纪念维也纳世博会(第五届)而发行的铜章(下图)。


直径70.00毫米,重138.00克。该章一组五枚,正面图案相同,背面略有不同。章友们亲切的称其为“五朵金花”。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19.奥匈帝国于1873年为纪念皇帝加冕25周年而发行的铜章(下图)。


直径71.50毫米,重122.80克。正面为诸神簇拥下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1848--1916年在位)图。背面为帝国国徽和发行背景及发行时间。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20.奥匈帝国于1908年为纪念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登基60周年而发行的铜章(下图)。


直径84.50毫米,重189.00克。正面为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雕像和人群,背景为皇宫,背面主图为女神,背景为首都维也纳建筑。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21.奥匈帝国于1910年为纪念维也纳高山泉水管道开通而发行的铜质样章(下图)。


直径90.00毫米,重257.00克。正面主图左侧为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与皇室成员,右侧为维也纳市长卡尔·鲁伊格及政府官员,整个正面共有九人在维也纳市政厅举行供水管道开通庆典。背面为欧罗巴女神及发行背景。


据说该章在发行过程中,有人提出正面图案有损皇帝形象而被迫叫停,仅有少数外流传世。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22.奥匈帝国于1883年为纪念维也纳国际电力博览会召开而发行的镀金铜章(下图)。


直径54.00毫米,重67.60克。正面为奥匈帝国皇储也是博览会组委会主席鲁道夫的侧面半身像 背面为展馆立面图及发行时间。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鲁道夫( Rudolf ,1858—1889),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独生子。因精神崩溃,与女友一同殉情自杀。死后,其堂弟弗朗茨·斐迪南大公成为皇储。



23.奥匈帝国于1881年发行的王储鲁道夫大婚银章(下图)。


直径55.00毫米,重82.40克。正面为奥地利王储鲁道夫与王储妃斯蒂芬妮公主的双人侧面头像,背面为天使及发行背景和采用罗马字母书写的发行时间。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24.奥匈帝国于1916年发行的国王卡洛伊四世加冕锌白铜纪念章(下图)。


直径65.00毫米,重84.30克。正面为匈牙利国王卡洛伊四世与王后伉俪双人侧面头像,背面为卡洛伊四世纪念碑及落成时间。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卡尔一世(Karl I,1887-1922),是哈布斯堡王朝与奥匈帝国的末代皇帝(1916—1918年在位)。作为奥地利皇帝,称卡尔一世;作为匈牙利国王,称卡洛伊四世( KárolyIV.);作为波希米亚国王,称卡莱尔五世(Karel V)。





25.奥地利帝国于1915年发行的卡尔一世铜章(下图)。


直径60.00毫米,重92.60克。正面为奥地利末代国王卡尔一世(1916-1918年在位)侧面半身像,背面为军舰和发行时间。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26.奥地利帝国于1866年发行的威廉王子铜章(下图)。


直径62.00毫米,重102.20克。正面为奥地利威廉王子的戎装侧面半身像,背面为胜利女神坐在“龙马神”身上的雕像及发行时间。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27.奥匈帝国于1849年为纪念海因里希·亨特斯将军纪念碑在布达佩斯落成而发行的铜章(下图)。


直径67.00毫米,重142.50克。正面为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1848-1916年在位)青年时期侧面头像,背面为海因里希·亨特斯纪念碑及发行背景和发行时间。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28.奥地利帝国于1856年为纪念自然科学及医药卫生大会的召开而发行的铜章(下图)。


直径69.00毫米,重113.40克。正面中心主图为女神坐像,外圈为奥地利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头像及奥地利三位科学家头像,背面中心为发行背景,外圈为十二种动物图案。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29.奥地利帝国于1859年为纪念著名军事家拉德斯基元帅纪念碑落成而发行的纪念章(下图)。


直径80.00毫米,重145.60克,红铜质。正面中心图案为拉德斯基侧面头像,背面为拉德斯基纪念碑和他的生平。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拉德斯基(1766.11.2-1858.1.5),奥地利陆军元帅,生于特热布尼采〔今属捷克)。1784年加入陆军。参加过奥土战争和第二次同盟反法战争。1805年以少将军衔在意大利指挥作战,1809年起作为参谋长辅佐卡尔大公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击退拿破仑,1814年作为联军总司令施瓦岑贝格亲王的参谋长策划了莱比锡战役、发展了重兵集团大规模围攻战术。1831-1847年任驻北意大利奥军总司令。1836年晋升陆军元帅。1848-1849年的年奥意战争中,率部在库斯托扎和诺瓦拉两地击败意军,并镇压了1848年意大利革命,后任伦巴第一威尼斯总督。1858年死于米兰。著名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即为颂扬他而作。与约西普·耶拉契奇总督和温迪施格雷茨亲王并称拯救奥地利帝国三元勋。




30.奥地利帝国于1883年为纪念阿尔贝格铁路隧道开通而发行的纪念章(下图)。


直径:70.00毫米,重:129.80克,青铜质。正面主图为欧罗巴女神守护的阿尔贝格铁路隧道入口,最上部为奥地利国微及隧道开工和开通时间。背面为橄榄枝环绕的发行背景。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阿尔贝格铁路隧道(Arlberg Railway Tunnel),是奥地利西部阿尔贝格铁路全程中最长的一条隧道,全程10,248.7米。阿尔贝格铁路的起始站分别为蒂罗尔州因斯布鲁克和福拉尔贝格州布鲁登茨,隧道贯穿雷蒂亚阿尔卑斯山(Rhaetian Alps),东北端为阿尔贝格山峦。隧道于1880年开工建设至1883年12月21日开通历时三年,为一条单线轨道。由于隧道的交通发展较快,第二条轨道于1885年7月15日开通。隧道距离圣安东站99.5公里。


31.奥地利帝国于1858年为纪念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开建而发行的铜章(下图)。


直径:57.12毫米,重:80.00毫米。正面为皇冠及帝国国徽,背面为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正立面图及发行背景和发行时间。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是一座专为展出经典藏品而设计的宏伟建筑,由哈布斯堡建设而成。1848年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登基,计划将维也纳改造成美丽的城市。1858年计划建造艺术史博物馆,并为此专门发行了纪念章以资纪念。1871年开始建造,1891年竣工并对民众开放。




32、奥地利帝国于1847年发行的纪念章(下图)。


直径62.00毫米,重116.20克。正面为奥地利首相克莱门斯·梅特烈侧面高浮雕头像,背面为他的简历。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克莱门斯·梅特涅(Klemens von Metternich;1773年5月15日—1859年6月11日),是十九世纪著名奥地利外交家。从1809年开始任奥地利帝国的外交大臣,1821年起兼任奥地利帝国首相。任内成为“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的核心人物,反对一切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革命运动,在欧洲形成以“正统主义”和“大国均势”为核心的梅特涅体系。1848年,奥地利爆发三月革命,梅特涅被迫辞职,流亡伦敦。1851年回国,1859年在维也纳病逝。




33、奥匈帝国于1892年发行的中国文化银章(下图)。


直径45.00毫米,重1昂斯。正面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和一头雄狮,上方似汉字非汉字的文字(不识),发行时间“1892”竖读,背面为中国京剧人物。方穿圆钱。是维也纳著名艺术家沙夫的作品。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泉耕:奥匈帝国时期金属章

(币章收藏家赵辉藏品▲)


这枚来自欧洲1892年(相当于中国清代晚期)的银章,虽然人物形象表达不太准确,但制作却很精美,中国元素突出。不管发行者是什么动机,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并以中国民俗钱的形制发行的这枚金属章,说明东方币章文化已进入欧洲。




图文由作者提供

感谢泉耕藏公号支持

特别鸣谢泉耕藏泉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