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雷軍來信:厚道的餐飲人運氣都不會差!

導讀

很多進入餐飲行業的朋友都會說這麼一句話來總結自己進入餐飲行業裡面的心得:一入餐飲深似海!

這也是真正的餐飲行業的寫照,也是餐飲創業者甚至是所有各行各業創業者們內心最想吐槽的一句話:創業同樣深似海!

每天都要為今天餐廳的營業額膽戰心驚,夠不夠明天的買菜錢?夠不夠發工資?夠不夠付房租?這幾個問題每天都在我們餐飲創業者心中盤繞!

作為餐飲創業者的我們最近朋友圈估計被“小米上市”的新聞刷屏了,今天我們也一起來看看雷軍是如何創業的?他的創業故事又能夠帶給我們餐飲人哪些啟示呢?

雷軍來信:厚道的餐飲人運氣都不會差!

一、公司上市前還在做推銷員

5月3日(昨天),雷軍在香港提交完招股說明書之後,馬上去見了首富李嘉誠,一個馬上要成為中國新首富的雷軍和前首富李嘉誠老爺子要密談什麼呢?難道BAT 格局要變成傳說中的“ATM”機了?

原來是雷軍想讓李嘉誠先生幫助小米在歐洲市場賣手機和生態鏈產品。

李嘉誠旗下長和集團與小米達成戰略合作,合作內容包括在長和17700家門店銷售小米設備等。值得一提的是,長和方面稱,這次聯盟將大大擴闊長江和記旗下3集團與屈臣氏集團的產品類別,並有助小米加速擴展其國際銷售網。

雷軍來信:厚道的餐飲人運氣都不會差!

雷軍、李嘉誠、長子李澤鉅

目前,長江和記旗下全球零售及電訊店鋪超過17700間,擁有接近1.3億活躍流動電訊客戶及零售的忠實客戶共1.4億。小米的產品初期將在奧地利、丹麥、香港、愛爾蘭、意大利、瑞典和英國的3集團店舖以及分別在香港、愛爾蘭、英國和荷蘭的豐澤、Superdrug和Kruidvat店舖推出。

雷軍今年50歲了

在商業世界,一家“厚道”的公司會有怎樣的結果?

今天,小米給出了答案:赴港上市,市值或超過1000億美元,雷軍或成為中國新首富。

在中國,小米的商業模式只此一家。它以超低價格出售手機,並建立了智能硬件生態。它以驚人坪效運營門店,維持低成本的銷售渠道。它以互聯網服務變現流量,至今尚未盈利。

但廣袤土地上的許多人,可能不懂這些。他們知道的是,小米是他們能買到最好的智能手機。

曾幾何時,人們被店員忽悠,因複雜指標而炫目,拿辛苦錢買了遠高於成本價的手機。某種程度上,中國手機是帶有“原罪”的產業。而小米救贖了它。

在招股說明書的公開信中,雷軍說:消費商品應該主動控制合理的利潤,任何貪戀高毛利的舉措都將走向一條不歸之路。

這與2011年雷軍創業時所言何其相似。如今,小米前上千工號的員工都將兌現鉅額財富。也有兩位創始人周光平和黃江吉黯然離場。這成為小米7年道路的一個寫照。

在7年前,雷軍疲倦卻富有的那個夜晚,他為什麼沒退休?他如何帶小米渡過難關,並改變了中國?

這篇文章想解釋清楚這些。在中國,在世界,小米的成功可能都是絕無僅有的。

雷軍來信:厚道的餐飲人運氣都不會差!

二、不願休息的人

雷軍前半生的成功,幾乎都是在等待一個時刻:他心灰意冷,不願撒手,決定做手機的那一刻。

在幾乎所有人口中,他都是個願意拼、很聰明的好學生:兩年修完四年學分、武大彙編語言唯二考滿分、開發殺毒軟件“免疫90”。多年後,有人去採訪雷軍的同學,對方不知道小米,卻說:早就覺得他不屬於這裡,他一直很拼。

大四,他花兩塊錢買了本《硅谷之火》,被裡面喬布斯的故事吸引,跟王全國、李儒雄合夥開了家公司“三色”,專門仿製漢卡。開發完成後卻被他人盜用,他在困境中畢了業。

後來的故事人所共知。他在中關村見到求伯君,被對方筆挺的西裝、“香港金山副總裁”的名片所吸引。“大丈夫生當如此。”當時,金山最重要的業務是WPS。很快雷軍受到重託,組建了北京開發部。

面對傳統漢卡,WPS很有優勢。面對Windows平臺的Word,國內計算機根本跑不起來。後來,等計算機配置提高,Word有競爭力時,WPS已佔盡半壁江山。

但隨後,金山做了錯誤決策,相傳與雷軍有關:重新開發WPS,使之兼容Windows平臺。這抹平了軟件置換的成本。1996年,金山的“盤古”被微軟應用取代。

相傳那時,雷軍十分消沉,整日去蹦迪麻痺自己。求伯君見狀,給了他6個月假期,他就天天在論壇上灌水。這是他一生少有的消沉時刻。

後來,雷軍開竅,認為融資上市是金山的出路。金山開始進入遊戲業務,並接受聯想的注資。等上市時,金山市值不過6.26億元港幣。2007年12月,雷軍離開了金山。

此後三年,雷軍幾乎專注投資。其實在金山時,他就見過不少互聯網大佬。他拒絕馬雲,因為他“獐頭鼠目,看著像傳銷的”。他拒絕馬化騰,因為自己忙,“有功夫見你就不錯了”。他還指點過丁磊,被他感激地承諾:做遊戲,我永遠不挖你的人。

如今,這幾人身價遠高於他。而他曾創辦的卓越,也早賣給亞馬遜,賺了7500萬美元。似乎到了蓋棺定論的時刻了。

三、小米:雷軍的第二次人生

民間謠傳,這時他想起了自己買的那本《硅谷之火》:我當初的夢想,現在實現了嗎?雷軍認為,他距離喬布斯依然遙遠。

當時,主流智能手機都賣到600美元以上。國內的手機價格虛高,質量低劣,而商品賣到美國價格反而降到1/3。雷軍認為,這個世界依然有待改造。“我一定要去試一下,看能不能創辦一家世界級的技術公司,做一件造富世界上每一個人的事情。”

2010年,他拉上幾個聯合創始人,一起喝了鍋小米粥,決定開始做手機。“中國人認為,以小米+步槍也能打敗擁有更好裝備的敵人。”後來《連線》雜誌在訪談中這樣說。

雷軍則自己解釋道,“Mi代表的是移動網絡(Mobile Internet)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

這個定義並不誇張。即便有前半生光環加身,他在手機行業仍是個新兵蛋子。供應商優先供給大廠,無人搭理他。傳言雷軍飛往日本去找供應商,正趕上2011年福島核洩漏,飛機上幾乎是空的。這感動了一些日本供應商。至於組裝,雷軍說自己從第一家談到第四家,都沒人理他,直到英華達的南京總經理願意一試。至今,小米只有兩家供應商,即英華達和富士康。

在運營策略上,小米也開創了先河:用ROM積累粉絲,完成冷啟動。雷軍使社區為用戶反饋的來源,並按照建議,給小米加上了“只接通訊錄電話”等功能。後來,羅永浩做錘子時照葫蘆畫瓢,也從ROM開始做起,儘管對“粉絲文化”理解並不同。

可以說,跟粉絲混在一起的雷軍,會拿“are you ok”自嘲並不奇怪。但人們很難想象柳傳志、黃章會這麼做。對國外媒體,這成為理解雷軍的一個入口。

2011年8月,小米第一款手機發布了。

當時,國產手機仍走低端路線,經常是幾百元定價。雷軍懷疑,沒人會買2000元的國產手機(成本也是2000元),決定每臺虧500元發售。後來他熬了一夜,覺得自己瘋了,好手機一定會賣出去的。最終定價1999元,在國產手機中絕無僅有。

好在,手機發售那天,他穿著黑T恤和深藍牛仔褲,站在臺上好像個巨星。一則視頻中,他投過的李學凌、陳年等人,紛紛摔掉自己的蘋果手機,高呼“我們要小米!”最終,小米的40萬臺手機在37小時內售賣一空。

雷軍成功了。

後來,國外《連線》雜誌視之為中國手機的崛起:“抄襲中國的時刻到了。”它用一串數字說明小米的成功:

2011年8月,3小時賣了10萬部手機。2012年4月,15分鐘賣了15萬部手機。2012年9月,4分鐘賣了30萬部手機。2013年,全年賣了1870萬部。2014年,全年賣了6100萬部,成為中國銷量最大的手機公司。2015年,手機銷量超過7000萬臺。

可惜,這組數字在2016年戛然而止了。

據IDC統計,2016年全年,小米手機銷量同比下跌36%,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15.1%下跌到8.9%。中國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變成了:三星、蘋果、華為、oppo和vivo,而小米被歸類為others的一部分。小米迎來了自己的至暗時刻。媒體開始一片質疑小米模式,雷軍和他的小米跌落在了低谷。

四、相信自己,光明必然會來

從2017年第二季度開始小米反彈至今,小米手機出貨量逐漸上升。根據IDC近日公佈的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數據顯示,小米排名全球第四,出貨量為2800萬,市場份額為8.4%,去年同期出貨量為1480萬,市場份額為4.3%,同比增長87.8%。

招股書顯示,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 ,分別產生虧損76億元、淨利潤491.6百萬元、虧損439億元。需要注意的是,之所以去年出現439億元的鉅額虧損,與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產生的大額公允價值虧損有關。

今天,小米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鑑於港交所4月30日開始實施新修訂版本的《上市規則》條文,小米或將成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第一股,並且將會是2014年以來全球最大的IPO。

據此前《第一財經》報道,目前保薦人、投行等認為小米的估值在700億美金左右,上市後或將大概率突破1000億美金市值。

雷軍來信:厚道的餐飲人運氣都不會差!

五、雷軍來信!

以下為雷軍的公開信《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全文:

您好!感謝您對小米的關注和支持。當您打開這份文件時,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家風華正茂、勃勃向上的公司,更是一份由勇氣和信任所支撐的新商業藍圖。

在此,我想向您說明,小米是誰,小米為什麼而奮鬥。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

具體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 IoT 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我們的使命是,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8年來的每一天裡,“和用戶交朋友,做用戶心中最酷的公司”的願景都在驅動著我們努力創新,不斷追求極致的產品和效率,成就了一個不斷締造成長奇蹟的小米。

2010年4月成立小米時,我和我的合夥人們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做一款讓我們自己喜歡、覺得夠酷的智能手機。我們8個聯合創始人中,6人是工程師,另外2人是設計師,都是消費電子設備狂熱的“發燒友”。

“感動人心,價格厚道”這八個字是一體兩面、密不可分的整體,遠超用戶預期的極致產品,還能做到“價格厚道”,才能真正“感動人心”。創新科技和頂尖設計是小米基因中的追求,我們的工程師們醉心於探究前人從未嘗試的技術與產品,在每一處細節都反覆雕琢,立志拿出的每一款產品都遠超用戶預期 。我們相信打破陳規的勇氣和精益求精的信念才是我們能一直贏得用戶欣賞、擁戴的關鍵 。

不止於技術,我們推崇大膽創新的文化。從手機工藝、屏幕和芯片等技術的前沿探索,到數年贏得的200多項全球設計大獎;從“鐵人三項”商業模式,到通過“生態鏈”公司集群;從“用戶參與的互聯網開發模式”,到小米線上線下一體的高效新零售…… 創新精神在小米蓬勃發展並滲透到每個角落,並推動我們不斷加快探索的步伐。

目前,我們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制造商,並且創造出眾多智能硬件產品,其中多個品類銷量第一。我們還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費類 IoT平臺,連接超過1億臺智能設備。與此同時,我們還擁有1.9億 MIUI月活躍用戶,併為他們提供一系列創新的互聯網服務。

真正讓我們更加自豪的並非是這些數字,中國智能手機和智能設備等一系列行業的面貌因為我們的出現而徹底改變。

我們推動了智能手機在中國的快速普及和品質提升,這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爆發打下堅實基礎。移動支付、電商、社交網絡、短視頻等行業在中國的蓬勃發展都有賴於移動互聯網湧入了數以億計的龐大人口。中國這一全球最大市場中,移動互聯網行業的跨越式發展、成熟的背後,我們也被公認作出了不少貢獻。

優秀的公司賺的是利潤,卓越的公司贏的是人心。更讓我們自豪的是,我們是一家少見的擁有“粉絲文化”的高科技公司。被稱為“米粉”的熱情的用戶不但遍及全球、數量巨大,而且非常忠誠於我們的品牌、並積極參與我們產品的開發和改進。

浴火重生,小米商業模式被充分驗證

作為一家年輕的互聯網公司,小米的發展並非一路坦途。2016年,我們的市場佔有率曾有過下滑。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早先幾年過於迅猛的發展背後還有很多基礎沒有夯實,因此我們主動減速、積極補課。2017年,小米順利完成“創新+質量+交付”的三大補課任務,迅速重回世界前列。

據我們瞭解,除了小米,還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銷量下滑之後能夠成功逆轉。

浴火重生,小米經歷了一家能夠長期穩定發展的公司所必需的修煉。我們的管理更加有序,我們的人才儲備更加充實,我們的技術積累更加深厚,我們的供應鏈能力和產能管理能力更加強大。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商業模式經歷了考驗,得到了充分驗證。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儘管硬件是我們重要的用戶入口,但我們並不期望它成為我們利潤的主要來源。我們把設計精良、性能品質出眾的產品緊貼硬件成本定價,通過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線上線下新零售渠道直接交付到用戶手中,然後持續為用戶提供豐富的互聯網服務。

這就是我們獨創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硬件+新零售+互聯網服務 。小米至今的成就說明了這一模式強大的生命力。創業僅7年時間,我們年收入就突破了千億元人民幣,這一成長速度是許多傳統公司無法企及的。

效率的提升來自於運營成本,尤其是交付產品給用戶時的交易成本的極大降低。小米獨特的商業模式使得商品既好又便宜得以實現,造就了用戶信任的基礎。

永遠堅持硬件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

小米創辦之初,我們就有一個宏大的理想:要改變商業世界中普遍低下的效率。

一件成本15美元的襯衣在中國的商店裡要賣到150美元,定倍率有驚人的10倍。一雙鞋要加5到10倍,一條領帶加20多倍,這樣的例子舉不勝數。

但我始終難以理解,為什麼生產和流通的效率長期不能提高?為什麼商業運轉中間環節的巨大耗損要讓用戶買單?為什麼所有“cost down”的努力都只在那10%的生產成本里摳索,而從不向無謂耗損的那90% 運營、交易成本開刀?

小米有勇氣、有決心推動一場深刻的商業效率革命。在2011年初,小米迎來第一次年會時,我向在場的全公司100多名員工和他們的家屬們說,我們要做出性能、體驗都最好的智能手機,只售300美元——當時主流的智能手機售價普遍在600美元以上。

偉大的公司都是把好東西越做越便宜,把每一份精力都專心投入做好產品,讓用戶付出的每一分錢都足有所值。

用戶是我們一切業務運轉考量的核心。小米前進的路上,我們一直在思考:從古至今,商業世界變化紛繁,跳出形形色色的商業模式話題之外,始終不變的是什麼?

用戶對“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的期待,這就是小米的答案。

有很多我們的用戶說,進入小米之家或者登錄小米商城,可以放心地“閉著眼睛買”,因為品質、價格一定都是最優的。這是對我們最大的肯定,也是我們的終極追求。

沒有用戶的信任,就沒有我們追求的高效。用戶的信任,就是小米模式的基石。效率,就是小米模式的靈魂。持續贏得用戶的信任,我們的任何業務都將無往不利。而一家真正實現世界級效率的公司,將擁有穿越經濟週期、持續抓住行業湧現的新機會和長久保持優秀運營表現的能力。

“感動人心、價格厚道”不是一句空話,這八個字是我們的價值觀和精神信條。在此,我要向所有現有和潛在的用戶承諾:從2018年起,小米每年整體硬件業務的綜合淨利率不會超過5%。如有超出部分,我們都將回饋給用戶。

因為,我們始終堅信,相比追求一次性硬件銷售利潤,追求產品體驗更有前途;相比渠道層層加價,真材實料、定價厚道終究更得人心。

我們始終堅信,我們的信念——大眾消費商品應該主動控制合理的利潤——將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任何貪戀高毛利的舉措都將走向一條不歸之路。

所以,我想向您說明,我們會更看重長期用戶價值的維護,小米的商業價值和您的投資價值,也將來源且僅來源於用戶價值的不斷放大實現。

硬件綜合淨利率永不超過5%就是小米高效的證明。我們深知,小米的理念最終成為社會的共識尚需時日,但時間會是小米的朋友,我們固執的堅持、持續的投入、堅決的執行終將換來理想的實現。

建設全球化開放生態,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今天,小米走到了歷史性的重要節點。面向未來,小米建立的全球化商業生態有著極具想象力的遠大前景。

小米要構建的絕不是一個封閉的商業帝國。小米也不僅是一家創新的科技公司,更是數字時代的生活方式的創立和推動者。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要實現這一目標,1家小米遠遠不夠,需要100家甚至更多的“小米”,一起建立起豐富而繁榮的新商業生態。

“德不孤,必有鄰”,通過獨特的“生態鏈模式”,小米投資、帶動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創業者,圍繞手機業務構建起手機配件、智能硬件、生活消費產品三層產品矩陣。現在,小米已經投資了90多家生態鏈企業,改變了上百個行業,未來這個數字會更加龐大。

這樣的改變不僅發生在中國。以智能手機業務為例,在全球已進入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中,我們已經在印度取得份額第一,並在15個國家名列前茅。我們正在並將繼續證明,小米模式在全球都具有可快速複製的普適性 。

建立全球化的開放生態,讓小米長期發展的機遇更多、邊界更廣闊、根基更穩健。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時代就在眼前,我們相信我們全球生態平臺所生成的大量獨特的消費和行為數據,能讓我們更為敏銳、精準地洞察用戶的需求,為我們在未來贏得巨大優勢。

小米是一家工程師文化主導的公司。工程師們的夢想就是持續探索先進技術,並惠及儘可能多的用戶,做用戶心中最酷的公司是我們的願景。我們堅信,科技創新進步帶來的利益應該能被大眾輕易共享,互聯網精神的本質是透明、高效以及平等普惠。

最大的平等,莫過於日常生活體驗的平等:讓所有人,不論他/她是什麼膚色、什麼信仰,來自什麼地方,受過什麼教育,都能一樣輕鬆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這就是我和小米所有員工夜以繼日持續奮鬥的目標。

感謝您關注小米,和我們並肩投身於創造商業效率新典範,用科技改善人類生活的壯麗事業。許商業以敦厚,許科技以溫暖,許大眾以幸福,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現在才剛剛走出了第一步,我們已經改變了幾億人的生活,未來我們將成為全球幾十億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請和我們一起,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雷軍

2018年5月3日

本文完END……

你還在為管理員工煩惱?還在深夜為餐廳操碎了心?做餐飲的你還是感覺很孤單很迷茫?那還等什麼,馬上加入全國餐飲微信群,與大家一起討論交流餐廳經營中遇到的問題,做餐飲,你不是一個人,你並不孤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