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60秒科普:口罩心臟“熔噴布”到底是什麼?

3月1日,國家發改委發佈數據顯示,截至2月29日,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隻,日產量達到1.16億隻,分別是2月1日的5.2倍、12倍,口罩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緩解。

60秒科普:口罩心臟“熔噴布”到底是什麼?

▲山東濱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如悅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在生產口罩

一隻普通的平面口罩,大概需要1g熔噴布和2g紡粘布;而一隻N95口罩,大概需要3至4g熔噴布和4g紡粘布。

口罩生產快馬加鞭,口罩原料供不應求,尤其是口罩核心層——熔噴布,價格飆升。不過,令人欣喜的是,熔噴布市場將迎來強大“國家隊”的助援。

“心臟層”有多稀缺?

“我們現在是要蒸饅頭沒麵粉!”河北邯鄲某口罩生產企業的經理董華(化名)用急得有些沙啞的聲音告訴小編:“熔噴布庫存馬上就用完了,一時又聯繫不上貨源。”

不僅是邯鄲的小型口罩生產企業面臨熔噴布庫存告急的問題,近日,跨界生產口罩和消毒液的的比亞迪因為發動員工到處尋找熔噴布貨源的事也成為新聞。

據統計,在近期國務院客戶端微信小程序的防控物資對接平臺上,1300多條需求信息中,將近一半是熔噴布的需求信息。

60秒科普:口罩心臟“熔噴布”到底是什麼?


▲醫用一次性口罩分層示意圖 圖源:中石化官微

為什麼口罩企業都在找熔噴布?

熔噴布是醫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生產的重要材料,是口罩的“心臟層”。它具有很好的過濾性、阻隔性、保溫性和吸附性,是生產口罩的重要原料。1噸熔噴專用料大約可生產100萬隻一次性醫用口罩。

據小編調查,因為我國本來就不是熔噴布的生產大國,除了幾家大型龍頭企業,大多為中小企業,產能有限。再加上大批口罩生產企業復工復產,以及服裝、汽車等企業轉產口罩,這就導致作為核心原料的熔噴布“一布難求”。

嚴重的供不應求,導致熔噴布價格從疫情開始前的每噸2萬元左右,到2月中旬的七八萬元,現在有的經銷商的報價高達40萬元。

熔噴布生產企業再迎“國家隊”

值得欣喜的是,供小於求的熔噴布市場將迎來強大“國家隊”的助援。

日前,中國石化黨組作出速上10條熔噴布生產線的決策,其中8條由儀徵化纖建設,2條由燕山石化建設。

60秒科普:口罩心臟“熔噴布”到底是什麼?


▲2月29日,燕山石化新建熔噴無紡布生產線建設項目完成了基礎澆築並開始進行設備安裝 圖源:燕山石化官微

在儀徵化纖,全體聞令而動,打破常規、日夜兼程,迅速推進各項工作。

2月26日,儀徵化纖儲運部組織突出隊,用20個小時,提前1天完成3400多噸聚酯切片產品移庫任務,騰出建設場地。2月28日,設計團隊進駐現場,與設備製造廠家進行商務談判,並派員駐廠協調設備生產加快進度。

據瞭解,8條熔噴布生產線,每天可以生產8噸N95熔噴布,或生產醫用平面口罩原料12噸,這些原料可以生產240萬片N95口罩,或生產醫用平面口罩1200萬片。該項目將於4月中旬陸續建成投產。

隨著更多企業改性轉產,當熔噴布產能跟上口罩生產需求之後,口罩原材料的價格或有望回落。

小編從中石化燕山石化了解到,燕山石化的熔噴布生產項目計劃3月8日投產,全部投產後,每天可生產4噸N95熔噴布或6噸醫用平面口罩熔噴布,這些原料可以生產120萬片(4噸x30萬片/噸) N95口罩,或者600萬片(6噸x100萬片/噸) 醫用平面口罩。

“屆時,將有效緩解國內醫用口罩生產原料供應緊張局面,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充足的醫用物資保障。”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面對熔噴布原料緊缺的情況,國內龍頭企業們一直在奮力生產。

泰達股份旗下的泰達潔淨董事長宋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泰達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採取了上產能的一系列舉措。熔噴布已由正常情況下的日產能7噸提升到了目前的10噸。

據介紹,泰達潔淨生產的勞保防護口罩濾材可達到美國NIOSH42CFR-84標準中N95、N99等級要求,歐盟EN149標準FFP2、FFP3等級要求,以及國標GB2626-2006標準KN、KP系列要求,這些都是N95及以上的標準。

南方某無紡布上市公司高管也向小編表示:“公司近期剛剛調整完生產線,醫用級熔噴布大概以8至10萬每噸的價格向外出售。”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大型廠商的供應、生產、銷售都有政府部門的參與,客戶也以老面孔為主,鏈條中價格相對穩定。

山東某上市公司高管表示:“我們每天的產能約2萬隻(民用口罩),其中2成留庫自用,其餘8成交給政府統籌,政府幫助協調部分熔噴布供應,價格在4萬至10萬不等。”

未來熔噴布市場走向如何?大型熔噴布生產企業的產品基本由政府統一負責收儲、調配。濟南市政府某一線工作人員透露,目前已經有企業反映熔噴布的亂象,現在正在統計轄區熔噴布產能,去約談小型加工企業,穩定市場價格。

“未來熔噴布市場是否可以達到一定的供求平衡,這取決於全球疫情的走向以及政府相關的監管力度。”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