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搶佔萬億市場“蛋糕”,文旅綜合體如何在競爭中突圍?

搶佔萬億市場“蛋糕”,文旅綜合體如何在競爭中突圍?

文旅產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越來越重要的支柱產業,尤其是進入2018年,隨著文化部與旅遊部的深度融合,市場對文旅項目空前追捧,這個萬億級市場已炙手可熱,迎來全面爆發的關鍵節點。

在文旅項目開發的過程中,大型文旅綜合體由於整合了休閒、度假、娛樂、餐飲、購物、住宿等多種功能,已成為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方向和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眾多企業在進軍文旅的道路上,紛紛開發文旅綜合體項目,試圖在風口中分一杯羹。

一直以來,文旅綜合體項目多與地產結合。這類項目往往投資額巨大、建設週期長,且對內容運營整合要求極高。對於各方來說,如何規避投資風險,如何避免“借旅遊之名,做地產之實”,如何在項目中裝入好的內容並加以創新避免同質化,是開發文旅綜合體項目面臨的一道難題。

SMART度假產業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王旭認為,優質的文旅項目並不是由我們通常認為的硬件或者是資金來決定的,而是看它裡面是否有IP,是否有非常優質的稀缺性人才。他認為,文旅領域好的項目內容很難複製也不宜複製,項目開發應著重在IP、人才、內容和社群四個方面進行升級。把強勢的旅遊IP導入,是項目運營的關鍵。

1、文旅產業迎“黃金時代”

隨著我國改革和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旅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增強。

根據原國家旅遊局披露的數據,2017年國內旅遊人數50.01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8%;入出境旅遊總人數2.7億人次,同比增長3.7%;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40萬億元,增長15.1%。全年全國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13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4%。旅遊直接就業2825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90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8%。國內旅遊市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3月17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正式通過國家旅遊局與文化部合併,文化和旅遊部正式誕生。文化是旅遊之魂,旅遊又是展示和傳承文化的一種重要形式,兩者結合即文旅運營。文旅融合觀念和文旅運營思維已成為國家層面的戰略思維。文旅部的組建無疑為文旅融合發展帶來新機遇。

搶佔萬億市場“蛋糕”,文旅綜合體如何在競爭中突圍?

事實上,近年來國家已經出臺一系列政策促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其中,《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要求,到“十三五”末,文化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2017年全國旅遊工作報告》中指出,國家要狠抓“旅遊+”發展,鼓勵旅遊產業主動和其他產業融合,為國民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其中“旅遊+金融”、“旅遊+資本”就是文旅產業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日前,國務院《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發佈,為指導各地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繪就藍圖。

潛力巨大、飛速發展的文旅產業吸引了眾多資本的目光,金融、投資、基金企業競相進入文旅市場進行深入佈局。

原國家旅遊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我國旅遊直接投資超過1.5萬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全國已有144支旅遊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超過8000億元。未來我國旅遊度假產業規模將達10萬億級,成為支柱產業,文旅產業依然是最值得投資的產業之一。我國旅遊從小眾走向大眾,正進入旅遊消費市場與旅遊投資要素市場雙向互動、良性循環新階段,蘊含著巨量的投資空間和潛力。

其中,大型文旅綜合體項目由於整合了休閒、度假、娛樂、餐飲、購物、住宿等多種功能,成為各路資本競相開發的重點。尤其是各大房地產企業,紛紛利用自身拿地優勢開發文旅綜合體項目,通過生態度假、高端酒店、大型秀場等多元產品,打造一站式旅遊度假複合型目的地。

然而,文旅綜合體的打造並非易事,市場前景廣闊的同時仍面臨諸多挑戰。

2、打造文旅綜合體,風險與挑戰並存

近年來,在房地產行業一系列調控政策持續作用下,傳統的盈利模式正在改變,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謀求“泛地產化”等多元化方式轉型。而旅遊地產兼具房地產開發和旅遊項目開發運營,成為國內眾多房企創新發展的方向,包括恆大、萬達、華僑城等多家房企開始尋求多元發展戰略,加碼文旅地產,開發大型文旅綜合體項目。

這些企業在文旅綜合體上的運作方式、打法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即投資規模龐大,這就極其考驗當事企業的融資能力、重資產運營能力、內容IP規劃能力,甚至是政策把握能力,多項能力缺一不可。

而目前能將這些集於一身的房企並不多,一旦能力不足,風險即刻顯現。

以華僑城為例。2015年,華僑城在其原有的“旅遊+地產”模式上提出了“文化+旅遊+城鎮化”、“旅遊+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模式,開始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旅遊業態明顯擴大。自2016年起,華僑城迅速在全國佈局,具體表現在文化旅遊古鎮開發和運營、大型自然和人文景區管理以及全域旅遊開發三個方面的落地執行。

去年6月,華僑城更是提出了“100個美麗鄉村計劃”,擬通過PPP模式等進行開發投資,建設一百座具有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特色小鎮。

在投資規模上,華僑城動輒就是數百、上千億,大手筆的項目不在少數。 2017年6月19日,華僑城集團與西安市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未來5年,華僑城集團將在西安市投資2380億元,圍繞西安本地歷史文化資源和現代化城市建設需要,通過一系列項目的打造,將公司“文化+旅遊+城鎮化”的發展模式移植於西安。項目覆蓋了西安的“西鹹”、“未央”、“碑林”、“蓮湖”、“曲江”等多個區域。

據執惠不完全統計,

自去年6月以來,華僑城集團累計在文旅項目佈局的概算投資已超4000億!

搶佔萬億市場“蛋糕”,文旅綜合體如何在競爭中突圍?

華僑城文旅項目佈局情況一覽

高速擴張背後是對資金需求量的上升。華僑城通過文旅產業獲取價格相對低廉的優質土地,再進行房地產開發銷售以快速回籠資金。2017年華僑城相繼在深圳、北京、天津、武漢、重慶、成都、西安、昆明等城市獲取16個新增項目,且其中10幅地塊為商業或綜合用地,共新增土地面積269萬平米,新增規劃建築面積580萬平米。

大規模拿地後,華僑城資金壓力凸顯。2017年華僑城A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77億元,同比下降274.85%。

作為老牌央企,華僑城整合資源的能力並不弱,但關鍵在於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整體運營能力。文旅綜合體項目投資規模大、建設週期長,項目運營極其考驗操盤者對內容的打造能力。如何在項目中裝入好的內容、創新運營模式是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

文旅業內有言:得IP者得天下。如今IP成為文旅項目開發的一個制高點和戰略性因素,但華僑城可持續產出內容的IP數量並不足。在IP方面,華僑城目前的世界之窗、錦繡中華以及各個歡樂谷主題樂園中幾乎不存在知名IP。2016年,歡樂谷簽約國產原創動漫IP“餅乾警長”,稱未來將以“餅乾警長”為起點,打造本土IP。然而,熟悉“餅乾警長”這個IP的人並不多,其離成為真正的IP還很遠。沒有充足的IP儲備,華僑城很難撐起數千億級別分散多地的文旅綜合體項目。

日前,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規範主題公園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嚴禁以主題公園建設名義佔用各類保護區或破壞生態,嚴格控制主題公園周邊的房地產開發,不得與主題公園捆綁供地和審批,從嚴限制主題公園周邊住宅用地比例和建設規模,不得通過調整規劃為主題公園項目配套房地產開發用地等。

這無疑考驗著華僑城等眾多房企文旅項目的運營模式。

搶佔萬億市場“蛋糕”,文旅綜合體如何在競爭中突圍?

華僑城只是眾多房企中的一隅,但反映出的卻是當下文旅綜合體開發普遍存在的問題。即便是萬達這樣的行業巨頭,在文旅轉型中也遭遇陣痛——去年不僅退出長白山度假區項目,而且還拋售13個文旅項目給融創。

在文旅綜合體項目打造上,如何突破傳統思維,以創新形成差異化優勢,把“文化+旅遊”通過創意加以活化,轉化為文旅的強勢品牌,是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

3、文旅綜合體項目運營之道

國內大型文旅綜合體項目,成功者寥寥。從投資者、開發商到運營管理方,都不可避免地深陷投資巨大、同質化嚴重、運營管理模式薄弱、盈利模式缺乏等問題。如何將文旅完美融合,並對項目內容加以創新以避免同質化,這對各方來說仍是挑戰。尤其對項目運營者,內容或產品的研發、迭代更新,整體業態的佈局規劃等,都至關重要,能否深挖並保持持續後勁,決定著一個文旅項目的生死存亡。

SMART度假產業專家委員會秘書長王旭認為,文旅產業發展的四個趨勢是IP、人才、內容和社群四個升級。優質的文旅項目並不是由我們通常認為的硬件或者是資金來決定的,首先要看它裡面是否有IP。把強勢的旅遊IP導入,是項目運營的關鍵。

的確,縱觀目前成效明顯的文旅項目,多在IP方面有所突破,構成持續吸客、留客的關鍵元素。以華強方特為例,其在全國運營20餘個主題樂園,遊客量位列全球第五,2017年度遊客量達到了3800萬人次。IP的導入、文化的提煉、科技的融合是其長青不敗的關鍵要素。

IP方面,華強方特動漫打造了“熊出沒”、“生肖傳奇”、“小雞不好惹”等10餘個動漫品牌,原創出品30餘動畫作品。其中,“熊出沒”作為華強方特的強勢IP,衍生價值極為龐大,五部“熊出沒”系列動畫電影總票房近20億,打破多項行業紀錄。IP在文旅項目運營中的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搶佔萬億市場“蛋糕”,文旅綜合體如何在競爭中突圍?

目前,旅遊業已開始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轉變,整個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呈斜坡式上升,特別是對於新媒體營銷、個性化定製、智慧景區建設與管理、跨界複合型等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

在眾多文旅項目接連佈局時,充足的人才儲備,尤其是項目操盤者等高端人才的挖掘儲備顯得尤為重要。

王旭認為,人才密度決定了旅遊產業生態的發展道路,有了人才之後才會形成差異化的內容,因為有了好的內容才能形成社群的升級。如果這四個問題(IP、人才、內容、社群)都解決了,再去做硬件才會比較精準。如果只是拼硬件、拼資金,結果只會收效甚微。

在文旅綜合體項目開發中,特色小鎮興建如火如荼,一些地方追求特色小鎮建設數量而忽視質量,建設過程中盲目跟風、急於求成,缺少周密嚴謹的規劃,這讓許多特色小鎮建設陷入無“特色”的窘境。

王旭認為,文旅領域好的內容很難複製,當你去複製另外一個好內容的時,你很難成為NO.1,這個時候就很難有導流的作用。而同質化的問題,主要是基於是否能夠打造IP。能夠打造獨特IP和獨特內容的團隊非常重要。不管是創意總監也好還是操盤手也好,需要有多元的跨界的能力,才能將IP進行深度挖掘和打造。

可見,個性化、差異化的項目打造是引流的關鍵,而IP的運作則是項目開發的一大關鍵戰略。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在打造文旅綜合體項目時,需要充分結合自身IP,創新運作思維,深入挖掘文旅項目的歷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將項目與文化完美融合,形成自身獨特的差異化優勢,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