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在基層醫院開展肝臟硬度檢測的意義和必要性

要實現WHO消除丙型肝炎威脅的目標,非專科的初級保健醫不僅僅需要參加進來,更需要承擔起主力軍的重要職責。在基層醫院,如何及時發現那些需要專科醫生干預和需要篩查肝細胞癌的患者是一個挑戰。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學者近期完成的一項前瞻性研究提示,在基層醫院進行肝臟硬度(LSM)檢測,有助於發現嚴重肝纖維化的患者並預測肝臟相關事件。

在澳大利亞,隨著篩查指南的實施,75%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已被發現,而其中50%~70%只在基層醫院接受診療管理。研究者從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21所基層醫院招募了1134例成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最終有780例資料完整,被納入分析。這些患者在入組前1年半內不曾到專科就診,無肝癌,研究期間的臨床評估、LSM檢測和採血都在基層醫院進行。

研究結果顯示,這些患者的中位LSM值為6.9 kPa,16.5%的患者LSM≥12.5 kPa(提示重度肝纖維化),這部分患者中8.5%沒有門靜脈高壓或活動性肝病的實驗室表現(如血小板降低、白蛋白降低、肝功能異常等)。

研究者還招募了一個醫院隊列(272例)來與這個社區隊列比較。兩個隊列的中位LSM無差異(6.9 kPa vs. 6.8 kPa,P=0.409),LSM≥12.5 kPa的患者比例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16.5% vs. 20.2%,P=0.169),如圖1。

在基层医院开展肝脏硬度检测的意义和必要性

圖1. 社區隊列和醫院隊列的LSM檢測情況比較

分析顯示,飲酒過度(每週酒精攝入量超過140 g)、年紀較大、BMI升高和ALT≥2×ULN,是LSM升高的獨立預測因素,OR分別為2.13(P<0.001)、1.07(P<0.001)、1.13(P=0.001)和3.06(P<0.001)。不同年齡段人群中,年齡增加,LSM升高的比例也明顯增加。

中位隨訪15.2個月,LSM≥12.5 kPa的患者中有9.3%發生了肝臟相關事件。LSM≥12.5 kPa,患者發生肝臟相關事件的風險增加了56倍,另外,LSM≥24 kPa對發生肝臟相關事件有著最大的預測能力(風險增加152倍,P<0.001)。

由於肝硬化在發展到晚期前,常沒有明顯臨床表現,因此基層醫院中肝硬化的發生率是被低估的。根據這項研究,社區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重度肝纖維化的比例很高(16.5%),並且與醫院隊列持平,但他們中間很多未被發現和診斷。研究支持在基層醫院開展LSM篩查,這樣也有助於預測肝臟相關事件。

原文鏈接:Bloom S, Kemp W, Nicoll A, et al. 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 in the primary care setting detects high rates of advanced fibrosis and predicts liver related events in hepatitis C. J Hepatol. 2018, Apr 13,在線提前發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