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抗战片里的狙击枪真的是这样的吗?

大家看抗战片有注意其中的狙击枪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哪些是真实哪些是不可能存在抗日战争中的。

比较有名的有《金陵十三钗》里,国军教导团的连长,使用的是德毛瑟98K狙击步枪,或国产(中正式)加装狙击镜。

毛瑟98K

抗战片里的狙击枪真的是这样的吗?

Kar 98k毛瑟步枪,Gew 98毛瑟步枪短版,供骑兵、装甲兵、掷弹兵、空降兵使用。Kar,Karabiner简写, 也译作卡宾,k,kurz的简写,也译作短。Kar 98k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军装备的制式步枪。从1935年开始服役,直到二战结束,是二战期间产量最多的轻武器之一。

98K继承了98系列毛瑟步枪经典的毛瑟式旋转后拉枪机,枪机尾部是拉栓联动的保险装置。设双排交错排列的内置式弹仓,使用5发弹夹,从机匣上方压入弹仓的方式装弹,也可以单发照填。采用了下弯式的拉机柄,便于携行和安装瞄准镜。采用弧形表尺,“V”形缺口式照门,倒“V”形准星,准星带有圆形护罩。

抗战片里的狙击枪真的是这样的吗?

5发弹夹图示。

毛瑟98k不是最结实,最便宜,最精准的步枪,但是各方面水平都较高,并且其很多开创性设计广泛的被后人借鉴,因此二战中在欧洲战场风靡一时,几乎每个德军都必须会用的武器就是98K。加装ZF41或 ZF42瞄准镜之后的Kar 98k步枪就可以作为狙击枪使用。98k的有效射程为800米,对有经验的狙击手来说,使用配4倍瞄准镜的Kar 98K狙击枪可精确射杀400米处的目标,若选择6倍瞄准镜则可射杀1000米处的目标。

抗战片里的狙击枪真的是这样的吗?

电影《兵临城下》里德军狙击学校校长康尼格上校。

抗战片里的狙击枪真的是这样的吗?

实战中的德军山地部队狙击手。

二战期间,共有129468只毛瑟Kar 98K狙击枪装备部队。但是毛瑟狙击型在德国士兵中也算是高配,枪倒是不贵,狙击镜贵以及培养成本高。当然德国和民国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德国从老蒋手里进口稀有金属,出口点高端武器给国军,不是没有可能。

中正式步枪

抗战片里的狙击枪真的是这样的吗?

抗战中国军制式装备,中正式。

抗战片里的狙击枪真的是这样的吗?

国军教导团,清一色的98K、捷克造、中正式。

抗战片里的狙击枪真的是这样的吗?

《建国大业》剧照,中正式步枪。

1934年1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兵器制式化会议,决定将德M1924式7.92毫米毛瑟步骑枪定为制式步枪。1934年,孔祥熙向毛瑟兵工厂订购了一万支M1924步骑枪装备税警总团,兵工署技术司向毛瑟厂索取该枪的全套图纸,以及料表、检验样板一套,交给河南巩县兵工厂筹备仿制M1924步骑枪。经勘毛瑟厂提供的图纸及检验样板有误,兵工署技术司又委派曾就学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巩县兵工厂厂长毛毅可向德有关部门正式商洽购买M1924步骑枪及检验样板、图纸事宜。几经周折,1935年7月,巩县兵工厂终于开始试生产。1935年是民国二十四年,所以此枪定名为“二四式”步枪。也可能是纪念1911年辛亥GM24周年,或者直接援引其原型毛瑟1924中公元1924年的年号。

“二四式”步枪筹备、试生产过程中,受到蒋介石的重视,蒋认为毛瑟枪的枪长是根据欧洲人身体设计的,而中国士兵比欧洲士兵要矮小一些,建议将枪托略微缩短、而为了白刃战更有利,还将刺刀加长。为表示对蒋的尊重,1935年8月,将新枪定名为“中正式”步骑枪,枪匣上的印记也改为“中正式”三字。

抗战片里的狙击枪真的是这样的吗?

所以电影里出现国军端着毛瑟或者很像毛瑟的中正式的场景,是情有可原的。再加上

《金陵十三钗》中教导团连长只身打掩护那场戏,如果没有狙击枪的目距和射距,还真没法拍点手雷,打电线这些情节,或者无法拍精彩。

《我的兄弟叫顺溜》、《集结号》里面用的是同一把枪——

M1941

抗战片里的狙击枪真的是这样的吗?

感觉是军迷导演异常喜欢这支枪,硬是要这支枪上荧幕,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M1941不应该出现在抗战剧集中,因为时间上不具备这个条件。有可能出现在解放战争辽沈、平津战役或者朝鲜战争剧集中。

M1941半自动步枪,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约翰逊上尉所发明,所以也叫约翰逊步枪。

约翰逊的设计思想是:采用枪管短后坐原理的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这样的结构无需活塞筒和开闭锁杠杆,容易实现轻型化和变换枪管。相比之下,加兰德步枪式的导气式轻武器,需要配备与枪管平行的活塞筒和开闭锁杠杆,因此不容易变换枪管,而且质量较大。

二战中后期时用于取代美军正在使用的M1903春田步枪有两种方案,一种是M1941,一种是M1加兰德,M1加兰德凭借其连发,结实耐用,方便操作的特点,得到了军方的青睐,而M1941略逊一筹。

1940年12月,美陆军对约翰逊试制的半自动步枪进行试验,试验后作出以下评价:"约翰逊半自动步枪,无论结构、功能或从生产容易程度看,均不具备替换M1步枪的条件"。可见陆军几乎抛弃了M1941而选择了M1。

抗战片里的狙击枪真的是这样的吗?

M1加兰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上,(注:1931年-1945年)无论是国军,还是八路的狙击手,手里实在不应该端M1941。因为M1941只生产了少数,配给美海军陆战队和伞兵尚且供应不足,只有极少可能性到过中国,严重违反史实。而且即使端着,弹药供应也是一个问题。当时亚洲战场上98K和中正式使用的是7.92×57mm步枪弹,三八大盖用的是6.5×50mm 步枪弹,这两个枪型号较为普遍,恩菲尔德用的是7.7×56mm步枪弹,这个已经很少见,电影《集结号》里有一个情节是战争结束以后解放军在清理枪支,发现一只不认识的枪,谷子地走上去告诉他们那是恩菲尔德,可见是老八路才见过的武器了。而M1941的7.62×63mm步枪弹几乎是找不到补给。

另外,这支枪,从设计结构上来说,也是不便于安装狙击镜和刺刀的。

一把没有充足供弹、零件更换困难、容易损坏、不便于安装刺刀进行搏杀、不便于安装狙击镜的枪,除了其畸形的外表看上去很炫酷之外,严重违反战场规律。八路军和国军稍微有点脑子的指挥官和军需官,都不会给自己手下杰出的枪手配这样的武器的,这属于是严重坑队友。

最大的硬伤是,M1941是41-44年投产装备的,加上其流传的过程,再怎么也不可能穿越到三几年,所以八路军打鬼子的普通士兵手上有一把这样的枪,而且还用得得心应手,实在应该打一个偌大的问号。

李-恩菲尔德短步枪(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SMLE”)由恩菲尔德兵工厂在“李氏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正式命名为“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1903年投产。是一战、二战、韩战中所有英联邦国家的制式装备。

李·恩菲尔德首创了“短步枪”的概念(全枪长度介于传统长步枪与卡宾枪之间),全枪长度由李氏步枪全长1257毫米缩短为1130毫米。它的特点在于,为满足英军但凡点射的战术指导思想的需要,采用由詹姆斯·帕里斯·李(James P. Lee)发明的,后端闭锁的旋转后拉式枪机,装填子弹速度比较快;安装固定式盒型弹匣,双排弹夹装弹(在使用中弹匣不拆卸,子弹由两个5发弹夹通过机匣顶部填装),这样就有10发子弹提高持续火力。是实战中射速最快的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之一,而且具有可靠、操作方便的优点。

因为英国长期在中国和东南亚纠缠不清,所以这种步枪早就普及。老牌国军手里有这样的枪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该枪使用7.7×56mm步枪弹,所以被我军称作

英七七

一些涉及远征军题材的剧集里,使用了这只步枪,例如《我的团长我的团》——

抗战片里的狙击枪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的团长我的团》剧照,这里面是一只在二战中已经面临淘汰的恩菲尔德NO1短步枪,特点是枪口和木制枪身齐平,木制枪身延伸至枪口,刺刀座超出枪口。

抗战片里的狙击枪真的是这样的吗?

抗战片里的狙击枪真的是这样的吗?

《集结号》剧照。

谷子地说的平西游击战是指抗战时期,而这支枪是枪口靠上的二战中后期出现的NO3,或者NO4。但是这里却没有用错,冀东八路军确实曾装备过不少的英七七,而且比英军更早地装备了第四代“英七七”。

当时被英国占有的开滦煤矿,是亚洲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煤矿,因此英国矿主为加强对煤矿的保护,是专门从国内兵工厂购买新式武器,当时恩菲尔德NO4刚刚研发出来就被用于装备护矿队。

1939年,德国对英法宣战后迅速击败了英法联军,英国人在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怕民间企业持有武器会给日军造成出兵借口,于是将矿警队装备的武器暂时封存。一位有正义感的华人矿司预感日军终将出兵占领开滦煤矿,不愿做汉奸伪军,于是提前逃跑,并将封存在他所管理矿点的三百余支Mk.4型恩菲尔德步枪全部送给了煤矿附近的抗日武装。因此冀东的八路得以比英军还早的装备了当时最新型的Mk.NO4型恩菲尔德步枪。

再来说《我的团长我的团》,因为当时帮老美打日本人,还要救英国人,我国军远征军用的却是如假包换的最最正宗美式装备,起码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M1加兰德、汤姆森等。即使是根据剧情,他们和英军混在一起,左方演员手里端的是弯弹夹的布伦机枪,正宗英国货,没有问题,右方演员端恩菲尔德也没有问题,只是,他端的是一只恩菲尔德NO1,特点是枪口靠下。远征军出国作战是1942年,已经是二战中后期,英军已广泛使用改为觇孔式照门,前枪托不再延伸与枪口端面的NO3或者NO4,所以,这里值得商榷。

美国在抗战时期,除了援助我远征军一些先进武器之外,还把一些自己已经淘汰,但是尚且堪用的武器装备赠送给了老蒋,其中就有M1903,也叫花旗中正式

整个二战中美军制式步枪是早期的M1903,和后期的M1加兰德,但是由于加兰德是从正上方抛壳,不便安装狙击镜,所以制式的狙击枪一直是M1903春田(斯普林菲尔德)《拯救大兵瑞恩》当中的游骑兵部队狙击手杰克森使用的就是一只加装了M73B1狙击镜,削掉了瞄准镜的M1903A4春田狙击步枪。

抗战片里的狙击枪真的是这样的吗?

《拯救大兵瑞恩》剧照

抗战片里的狙击枪真的是这样的吗?

M1903春田步枪

三八大盖系列

抗战片里的狙击枪真的是这样的吗?

抗战片里的狙击枪真的是这样的吗?

97式狙击步枪

九七式狙击步枪是日本于1937年(昭和12年、皇纪2597年)设计制造并服役的手动枪机式狙击步枪。因为是在三八大盖的基础上研发成功的,因此采用相同的6.5mm 有阪(Arisaka)弹药。相比三八大盖,九七式改用了较轻的枪托、加长的弯拉机柄(减少拉柄在操作时与瞄准镜产生干扰)以及加装2.5倍或九九式四倍光学瞄准镜及加装由粗铁丝制成的单脚架。

97式口径和枪管长度有近乎完美的搭配——6.5mm小口径的弹头经过约24寸的枪管,火药充分或者几乎燃尽,枪口在射击时的闪焰近乎没有,因此狙击总是能在黑暗中得到掩护与隐匿。

在抗日战场上,九七式狙击步枪得到广泛应用,装备九七式狙击步枪的日军狙击手通常被用于狙杀我方高级指挥官、炮班以及机枪组,由于正面战场的国军缺乏训练有素的狙击手,日军狙击手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

而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官兵夜间看不见97式开火时的火舌,白天看不见硝烟,遇到的是当之无愧的冷枪,很难准确的进行还击。

97式装备极少,而且就是这些少量的装备也几乎全部投入到了太平洋战场。在国内战场上是十分罕见了,能够到总指挥手上研究研究,士兵就望尘莫及了。

最后做一个总结:

应该出现在我国产神剧中的狙击步枪,合情合理的有以下型号——

抗战时期:

俄国产莫辛纳甘

德国产毛瑟98K搭配狙击镜

中国产中正式步枪搭配狙击镜

英国产恩菲尔德短步枪NO2、3搭配狙击镜

日本产97式狙击步枪

美国产M1903春田步枪A1、A4型。

值得说一句的是,我国影视剧里大量出现狙击枪,以及各种疯狂的YY,无论是处于艺术夸张也好,还是处于道具疏忽大意也好,非但不能凸显我军神勇,反而属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自黑,是一种对历史上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的极大侮辱和肆意践踏。

试问,如果我们有装配到班一级的狙击步枪,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一匣子弹消灭一个班,一背包子弹消灭一个连,怎么抗战还打了八年?

过度的YY不但不能如实反映战争的残酷,反而是对庄重严肃的历史进行任意的扭曲和戏弄。这些导演这样YY,然后大把大把挣票子,真的对得起睁大眼睛问我们历史的后人,对得起九泉之下,为了换取我们今天和平生活而牺牲的上千万英烈的亡灵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