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中元節烏蒙山人傳統的祭祀“寫包”很講究

農曆七月十三到十五,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祭祀節日“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據傳說,七月十三日,是地獄裡的法官地藏王的生日,地獄裡要放假三天,在這三天裡,整個地獄裡的鬼魂都會走出地獄自由活動,到處閒逛,因此,陽間的人們在這三天要準備紙錢燒給鬼魂,因為人們認為,這些鬼魂中會有自己死去的親人。

中元節烏蒙山人傳統的祭祀“寫包”很講究

在東北,人們燒紙的方式很簡單,就是在天黑後,抱著一堆紙到十字路口點燃,嘴裡喊著自己已逝親人的名字,說已經給他們送錢去了,希望他們來領,而地處西南地區的雲貴川人,在祭祀節日裡卻很講究,就是要“寫包”,放到堂屋的神龕供奉,到了夜晚才將“包”焚燒,以了卻心願。

中元節烏蒙山人傳統的祭祀“寫包”很講究

在我的故鄉雲貴高原的烏蒙山區,逢年過節都要寫包供奉,人們認為,逝去的親人畢竟是在另一世界,就如活人在中國,逝者在美國,相隔遙遠,人們就設計了一種類似於包裹的紙錢,寫上逝者的名字在夜晚焚燒,就等於向逝者匯款了。

中元節烏蒙山人傳統的祭祀“寫包”很講究

“寫包”的具體做法是,用白紙將一沓一沓的紙錢封上,在正面寫上燒紙人的名字和逝者的名字,相當於人間的寄信或匯款人,在節日到來之前將寫好的“包”擺放在堂屋神龕前的供桌上,到節日的夜晚將之焚化,也就OK了。

中元節是一個特殊的祭日,當然就要更加重視寫包了。首先用白紙將事先準備好的紙錢按沓封好,先在紙錢包的封口處寫一個封字,然後在正面從右至左豎寫。第一行寫“中元化財孝男xxx具備”,第二行豎寫“冥錢多少封奉”,第三行直接寫一個“上”字,第四行寫收件人名字(逝者名字),是寫給父親的,寫故顯考xxx正魂收用,父母雙亡的寫故顯考妣xxx正魂收用,最後一行寫年月日火花,這叫“麵包”。接下來的紙錢包,稱為“串包”,中間寫故顯考妣xxx正魂收用,右邊寫同日,左邊寫火花即可。寫包最好寫繁體字,因為陰間可能沒漢字簡化運動,而從右至左豎寫,是遵循傳統竹簡寫法,因為陰間沒有改朝換代,永遠停留在上古。

中元節烏蒙山人傳統的祭祀“寫包”很講究

以上是以寫給父母作為例子,若寫給爺爺奶奶,就把第一行孝男改為孝孫,把第四行故顯考妣改為“故祖考妣”,寫給太爺的稱呼改為孝曾孫,故曾祖考妣,寫給外公外婆的,改為孝外孫故外租考妣,寫給岳父母的,改為孝婿故嶽考妣。如果要寫給爺爺的爺爺,就是孝玄孫和高祖考妣,寫給伯伯的改為孝侄,故伯考,寫給叔叔改為孝侄故叔考,。

其實,現在寫包,最高也就寫到曾祖,也就是太爺那輩,烏蒙山人稱為祖祖,是爺爺的爹,爸爸的爺爺。年三十燒的叫“年盡化財”,大年初一燒的叫“新春化財”,清明燒的叫“清明化財”,自己生日寫給父母的叫“生辰化財”。由於篇幅原因,牽扯太遠也就不一一介紹了,知道以上這些,若以此類推,寫再多也能舉一反三,知道相應稱呼和稱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