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食五色之豆,養五臟之道,正在養生的人記得收藏好

俗話說:“每天吃豆三錢,何需服藥連年”。

可見“豆”的營養價值不可小覷。

食五色之豆,養五臟之道,正在養生的人記得收藏好

古人云: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療病,並可充飢;不但充飢,更可適口,用之對症,病自漸愈,即不對症,亦無他患"。即,瞭解了食物的營養價值,就掌握了健康。

那麼,你是否瞭解五穀的真正營養價值呢?

01

綠豆:綠豆養肝

食五色之豆,養五臟之道,正在養生的人記得收藏好

綠色入肝,多食綠色食品兼具有舒肝強肝之功能,是人體“排毒劑”,可以起到調節脾胃消化吸收的作用。

綠豆性寒、味甘,無毒。可消腫通氣,清熱解毒,是不可多得的“濟世良谷”。夏季的綠豆湯可是大眾喜愛的解暑佳品。但是,切忌不可與中藥、西紅柿、狗肉、榧子、鯉魚同食。

綠豆中的蛋白質比雞肉多,鈣是雞肉的7倍,鐵是雞肉的4到5倍,並有豐富的維生素C、B群、胡蘿蔔素等。這些對促進和維持機體的生命發育及各種生理機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02

黃豆:黃色養脾

黃豆也叫“大豆”。每天吃點黃豆、豆製品或喝杯豆漿,黃豆富含多種營養素,對健康的貢獻更是“不可斗量”。

大豆異黃酮是一種結構與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延遲女性細胞衰老、使皮膚保持彈性、養顏、減少骨丟失,促進骨生成、降血脂等作用。

防止血管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保護心臟,大豆中的卵磷脂還具有防止肝臟內積存過多脂肪的作用,每100克黃豆含鉀量高達1503毫克。但黃豆在消化吸收過程中會產生過多的氣體造成脹肚,故消化功能不良、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人應儘量少食

03

紅豆:紅色養心

紅色為火,故紅色食物進入人體後可入心、入血。紅豆既能清心火,也能補心血。其粗纖維物質豐富,臨床上有助降血脂血壓、改善心臟活動功能等功效;同時又富含鐵質,能行氣補血。

李時珍稱紅豆為“心之谷”,強調了紅豆的養心功效,而這裡所說紅豆為“赤小豆”,與紅豆(紅飯豆)卻不是同一品類。

赤小豆兩者顏色相同,但形狀各異:紅豆較圓,赤小豆則細長稍扁。通常而言的“紅豆薏米”亦指的是赤小豆。紅豆久煮粘稠,適合熬粥;赤小豆則久煮不爛,口感較硬,適合煮湯。赤小豆除溼的功效較強供藥用調理,而紅豆主要供食用。紅豆《本草綱目》認為,赤小豆以緊小而赤黯色者入藥,其稍大而鮮紅淡色者,並不治病,因此,在選擇赤小豆時也要有所取捨。

04

黑豆:黑色養腎

食五色之豆,養五臟之道,正在養生的人記得收藏好

黑色主水,入腎,因此,常食黑色食物可補腎。中醫認為黑豆性平、味甘、歸脾、腎經。具有消腫下氣、潤肺燥熱、活血利水、祛風除痺、補血安神、明目健脾、補腎益陰、解毒的作用,同時亦有烏髮、黑髮以及延年益壽的功能。

黑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E族和B族維生素含量最高,我國古人雖不知道黑豆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E,卻從實踐中得知它是一種美容食品。如古代藥典上曾記載黑豆可駐顏、明目、烏髮,使皮膚白嫩等。

05

白豆:白色養肺

食五色之豆,養五臟之道,正在養生的人記得收藏好

白豆即眉豆。白色屬金,入肺,利於益氣。大多數白色食物,如牛奶、大米及雞魚類等,蛋白質成分都較豐富,經常食用能消除身體疲勞。

眉豆味甘,性微溫。能健脾除溼。經常用於脾虛有溼,體倦乏力,少食便溏,或水腫之症,但是患寒熱病者,患冷氣人,患瘧者不可食。眉豆多食則性滯,故氣滯便結者應慎食眉豆

眉豆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還含有毒蛋白、凝集素以及能引發溶血癥的皂素。所以加熱時一定要注意,眉豆一定要煮熟以後才能食用,否則會可能出現食物中毒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