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数学老师布置数一亿颗米的作业,如果家长不知情,不及时制止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广州明仔


这个问题,就是地地道道的炒作,唯恐天下不乱,想把黑老师进行到底!

关于这个数学题,本来是一道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题,只是因为老师没有吃透题目,把题目“搞砸了”,致使根本无法完成。

这道题,老师本身就是要求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其目的是为了找到数出一亿粒米的方法,体会到“亿”的概念。家长不可能不知情。

退一步说,就是家长不知情,大多数学生不过是一粒一粒数,而一些思维发展好的学生,会想出方法,把一亿粒给“数”出来。数不出来的,又能有什么后果呢,总不会数出事故来吧?

学生数着数着,很快就会认识到,一粒一粒数,是不可能达到作业要求的,这种情况下,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放弃这次作业,二是想方设法“数”出来。如果家长真的没有参与,我觉得“数”出来的学生也许并不会少。

我们不要小看了学生,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很多时候比我们成人的强得多,他们会想出很多巧妙的办法,把一亿粒米“数”出来。

不管怎么孩子们怎么走,也不会出任何问题,这一点是肯定的。


当代师说


孩子毕竟是孩子,你觉得孩子会按你们的算数法则去推理么?去年老师布置孩子走一千步然后统计时间,我儿子直接要求饭后陪他出去一千步,那天刚好又是瓢泼大雨,我直接告诉孩子这个作业不做了!孩子班上好多家长打着伞陪孩子出去走一千步的第二天还感冒发烧了三个[我想静静]我们大人也知道推理计算问题是你觉得孩子会听你的还是老师的?孩子真敢数一亿颗米的!这老师确实有点扯淡。

这个老师低估了孩子的诚实和善良以及辜负了孩子对他的信任!在孩子眼里老师就是个天!所以我一直给儿子灌输合理,如果老师的做法不合理他可以跟我沟通,我是会允许他不按照老师的要求做的,所以现在我是老师的眼中钉……


刘小拉专治钓鱼网球肘


这个数学老师以前一定是个做粮食生意的,也有可能上辈子就是一个粮商。竟然布置学生数一亿颗米,不知道数这些粒米有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能够数完?

学生接受这项作业后,一定回到家里把所有米袋子里面的米全倒出来。开始数呀数,数了一个晚上,能数七、八万粒就不错了。这要是一亿粒米,该数到什么时候啊?



如果家长不知情、不制止的话,那么学生这辈子可就有活干了。学生整天在家数着这些米,该教师就不用上课了。就他布置的这一项作业,如果学生能够数完也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像这样的老师,不但是误人子弟,而且是累人子弟啊!

我们不妨让这位老师先数个试试?


法重情深


究竟是四年级还是二年级?这是问题的第一个错误。另外,提问者黑老师的用心也太明显,这是第二点。

如果某个四年级的数学老师,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那他设计的这道作业题,也明显是高斯从一加到一百的翻版。因为高斯从一加到一百的故事实在才有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反正我在小学是也做过这样的数学题,因为已经听过高斯的故事,所以直接在作业本上写下5050,就当完成作业。

一道四年级的数学题,要数出一亿颗大米,只有傻子才去一颗一颗数!

学生只要先数出50或者一百颗大米,然后称量一下这些米的重量,接着做个乘除法,就可以搞定了。这样的问题。本身就简单得很,那里会有什么危害和后果。除非学生自己听课不认真,家长自己水平又不够,也不来看看我写的答案。 当然就觉得难、做不出!

如果没读过德国的高斯加一百,就算了,可连中国的曹冲称象也不知道?竟然被问题吓住了,觉得怕了,该!


圆窗观点




西门观点:这个题主是在教师节里来刻意黑教师的。其实,这并非是一个纯粹的数学作业,而应该是老师对学生的智力考查。

昨天是教师节,在亿万大众为教师亮灯的教师节里,这位题主却杜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和问题来黑教师,实在是可恶至极!

先不说题主的描述让四年级数学老师给二年级学生布置数学作业,也可能是笔误,但这绝不是一道纯粹的数学作业,而是一个考察学生智力的作业题目。

所以,题主的问题应该是杜撰,描述中所讲的故事也应该是想象出来的。

如果真有老师为学生布置这样一道数学作业,那么,这是一个优秀教师,而非有些网友评论的故意坑孩子和家长的不称职数学教师。

一亿颗大米至少也有2吨重,一秒钟数两颗,需要差不多100年,显然,数数肯定不是老师布置这道作业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考察学生的智力。



我想,即便学生不明白老师的用意,一般家长都应该明白,应该帮助孩子完成这道作业。

如何完成这道作业,其实很简单。数一千颗大米,然后称一下准确重量,告诉老师,再同样称一万个同样重量的大米就是一亿颗。

题主说,如果家长不知情,不及时制止的话,会有什么后果,我想,题主多虑了。即便有这样不聪明的家长,孩子数半小时后,也会发现这是一个完成不了的作业,会打电话质问老师,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一直数下去的。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门白甫


在头条见过这个新闻,也见到评论里一位老师的辩护。这位老师认为,出题的老师初衷是让学生理解10,100,100……直到亿之间的数量级关系,只不过方法不大对。家长们质疑老师就不好了。

由于这位老师用“不懂教育”来形容质疑的家长,让我很有些不大舒服。因为我认为,恰恰是这位出题的老师和这位辩护的老师不懂教育。我理解的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正确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这一点,连这位辩护的老师都承认,出题老师的方法不好;第二点则更重要,我认为好的老师应该实事求是,自己一时犯蒙了不要紧,更正一下要求就行了,但显然,这位出题的老师和辩护的老师都为了“老师”的面子而强行解释、强行辩护,硬是不肯承认自己思考不周,也要强词夺理说是家长不懂得理解。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树立怎样的榜样?

因此,我当时在这条评论下面回复了一下,假如我是家长,我会怎么做。

首先,我会自己先了解一亿米大概是多少。知道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后,会婉转地跟出题老师沟通。但如果老师态度生硬地坚持“一粒一粒数”(就像爆出来的家长群里的老师原话),我也只能用别的方法告诉老师,这要求很荒谬。

我会准备好录像设备,拿出一袋米,叫孩子来做作业。先让孩子一粒一粒地数出10粒米,排成一行,再一粒一粒地数出10粒米,排成一行……这样数完100粒米,堆成一堆,再让孩子用同样的办法数出200粒、300粒米……然后告诉孩子,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再一粒一粒地数了,我们已经知道100粒米是这样的一堆,那么这样的10堆就是1000粒米。

把1000粒米又堆成一堆,告诉孩子,这样的10堆米就是10000粒米。

以此类推,要得到10万粒米,得把10000粒米一堆的弄10堆。要得到100万粒米,得把10万粒米一堆的弄10堆……

最后是一边比划一边告诉孩子,1亿粒米大概是多少。我们家没有这么多的米,也没有这么大的地方来装,所以这个作业就只能做到这里了。

关键是,整个过程要录像录音,还要发到群里。目的有几个:

1.让老师知道,家长已经很认真配合老师完成作业了。只是家里条件有限,太穷,买不起那么多米和装米的容器,没法彻底完成一粒一粒数到1亿粒的任务,情有可原;

2.让老师知道,家长已经努力去理解老师的出题意图。在没法一粒一粒数到1亿粒米的情况下,整个过程也在努力向孩子解释10进制之间数字的数量级关系,算是认真配合教学了吧;

3.让老师知道,出这样的作业是相当不专业的表现!虽然家长在过程中不会跟孩子说这个作业根本不可能完成,但是会用时间不够,还要做其他科目老师布置的作业为由让孩子中止,但大人一看录像就知道老师“一粒一粒数”的要求有多不靠谱。

第三个目的才是我作为家长的真正目的,也是我对题主这个题目的回答。孩子一般都认为老师是神圣的,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只会机械执行。如果碰到一个专业水平不过硬,还特爱面子特爱死撑的老师就麻烦了,孩子以后不得累死?家长要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也要关心孩子遇到怎样的老师。在我看来,老师专业水平一般还可以弥补,但老师品质有问题的话,影响就大了。

所以,如果发现这样的苗头,家长应该第一时间处理。往往死要面子的老师也是欺软怕硬的老师,家长如果太过逢迎,反而会助长这类老师的骄傲。孩子不对,老师管教是应该的。但如果是老师不对,还要孩子一味服从,那就不是帮孩子,是害孩子了。

现在的学校,往往是老师和家长的博弈。老师怕家长护短霸道,处处防着家长无理取闹。家长也怕老师趾高气扬,怕自己孩子被特别对待。这种互不信任的源头就不分析了,就事论事,作为家长,如果发现有老师不靠谱,沟通无效的话,就有必要让老师知道,家长也不是好打发的。

就这件事而言,之所以会用录像交作业的方法,就是故意“小题大作”地提醒老师。表面上,家长是在努力配合老师,实际上,你说是打脸老师我也不反对。因为我个人非常反感死要面子的“教育者”。我可以在孩子面前维护老师的尊严,但老师在家长面前也要摆谱、死鸭子嘴硬(我个人认为,有些老师潜意识里把家长都当成自己的教育对象,当成水准不如自己的人,这本身就陷进了盲目自大的误区),那我就觉得对这样的老师不必看重。如果用录像的方式,让这位老师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后出题会谨慎一点,或者意识到家长不是“善茬”,以后对待家长的询问时会考虑仔细一点,不那么简单粗暴,那么我觉得就解决问题了。而且,发在群里,别的家长也会看到,也能领会到录像的意图,以后再碰到类似不靠谱的要求,估计联合起来提醒老师不妥当的家长就会更多。老师压力大了,应该也会更快反省。

可能我的回答会让很多老师不舒服。在这里声明我不是针对所有老师,我只是针对不靠谱的老师,特指专业水平不过硬还死鸭子嘴硬,为了自己的面子将错就错到底的那种。

我自己的父母都是老师。母亲是对待顽劣学生特有办法的那种,她教过的“差生”往往毕业后都会念着她的好。父亲数理化都教过,数学教得特别好。我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由于成绩好,又听话,曾经被老师当成教学小助手(当然我自己是不清楚这个定位的)。有一段时间,老师甚至把班里同学的作业让我带回家批改。

我自己是完全不懂这个行为的含义的,只知道老师的命令就要执行。于是每天自己做完作业以后,还要给同学们改作业,往往熬到深夜。记得父亲好几次叫我别改了,我不敢不改(在我心里老师是天一样的存在)。

然后有一天,很冷,夜深了,我在改作业。父亲几次叫我停止,我没停止。忽然,父亲就像疯了一样,抢过我手里的作业本,在上面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勾,写上100!然后打开第二本,看都不看又是一个红勾,100!一本又一本,就这样在我眼皮底下,把我所有同学的作业都打了100分。

我当时吓坏了,站在一旁哭个不停。我只觉得天塌了,怎么向老师交代?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不是自己完成,是家长代劳,老师要责备的吧?代劳也就罢了,还全部不分青红皂白打个100分,分明是胡来啊,老师这下该怎么处罚我?我完了完了,我是个好学生啊,这下怎么办怎么办?

我哭了半天,依稀记得父亲撂下一句话,如果怎样怎样,叫你老师来找我。

第二天我惴惴不安把作业带回学校,嘟哝着跟老师说昨晚作业本被爸爸拿去改了……

忘了更多的细节。唯一记得的是,很奇怪,老师当时没有说什么,过后也没有为难我。当然,从那天开始,老师再也没有叫过我改作业或者做其他超出学生范围的事,而我在学习上好像也没有被区别对待,我一直都是第一名的成绩,直到毕业……

这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了,现在想来,父亲肯定跟老师有沟通的,结果显然是老师被“震慑”住了。其实到现在我也不知道父亲当时的行为算不算过激,但在我生活的那个小镇,应该算是熟人社会的。父亲跟我的老师,应该都是一个教育系统的人,父亲可以这样不顾同行情面,自然也是有他的理由的。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查看除了问答之外的其他文章和视频。


海阔天空诗酒花


这条新闻我看了,这里很多人替这老师辩解说是要教“亿”的概念什么的,但记得其中有个家长问这老师怎么办?这老师居然回答:一颗一颗的数。我想就是这样的回答触怒了很多人。

几乎可以肯定这种题除了估算不可能有可行的解决方法,正常人脑子没进水都会想到。可这老师居然说要孩子一颗一颗的数,而且作业里还有一条:第二天要带去学校!从方法上来说是粗暴的无理的,从结果上来说是可怕的黑色幽默的。

一颗一颗数大量的东西,是在磨灭人的精神意志。曾经有个故事说古代有个女的守寡终身,后来获得了贞节牌坊,有人问她这每天长夜漫漫是怎么熬过来的,她说的方法和这老师有的一比:拿一百颗豆子(之类的小玩意儿)撒在房间地板上,然后摸着黑一颗一颗的捡起来,就这么熬过一个个夜晚。看看,当年寡妇用来转移自己性欲的方法,如今成了咱们的学生作业!

如果真的按这老师说的做了呢?我建议过,家长联合起来包一集装箱的大米,拉到学校门口卸下,然后告诉这老师这是全班数好的大米,请老师当场批改,改完的作业就当是教师节礼物送给学校所有老师了。批改的方法么,必须一颗一颗批改!

如果不知道如何布置开放性的思维题目,学一学谷歌等互联网公司的面试题,给你目标,不限手段,自己寻找解决办法。相似的一道题目就是一辆公交车能装多少颗高尔夫球?考的就是估算的方法和能力。试想如果有被面试的人回答一颗一颗的装,他会得到这份工作吗?


江南渔夫


一粒米或许非常好数,但是一亿粒米,无论对于谁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不小的数目,更何况在小学我们就知道,一亿为10000 0000,倘若属于一粒米,需要花费两秒的时间,那么我们来算一下,如果真的有人有这样的能力,他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真正的把它数完,(首先假设这个人不吃不喝,并且每次数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就像一个真正的机器人)

首先需要20000 0000秒/60等于多少分钟

然后÷60等于多少小时

然后÷24等于多少天
然后÷365天等于多少年


原来数上六年左右就数完了,小学都毕业了呢!



再过六年,这个人就可能会,精神崩溃,两眼发呆,眼睛失明,腰酸背痛。然而一个人不吃不喝,他活着的日子不会超过10天,甚至更短,更何况一个小学生呢?
欢迎关注评论哦!


喜马小弟


遇事不要总是责怪老师,也反思一下家长和学生。

首先,事情发生后,有家长及时跟老师做了沟通,老师已经不让学生带米到学校了;

其次,老师让家长督促,家长自然就会教给孩子更为简单的办法,如果只是一粒一粒的数,那么家长本身就很愚蠢。作为成人,难道不知道这样的问题如果用常规办法,即便是大人也都难以完成?

第三,孩子连数五天五夜,家长干嘛去了?家长不知道要帮助孩子寻找更快捷的方法么?家长的智慧呢?难道只是玩手机、喝酒打麻将?

遇事不要总是责怪老师,也反思一下家长。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家长就没有想到万能的朋友圈,没有想到百度?没有自己动脑子想一下先数一百粒米称一下重量,而后再按照一百粒米的重量去称取一亿粒米,并把这种方法教给孩子?

诚然,老师的做法看上去显得笨拙,留这样的作业给孩子,好像是太过难为人。可是,孩子如果自己不去思考就一粒一粒的数下来,岂不成了呆子?要是在重玩一次给大象称重,难道他们要杀死大象一块一块地称?学东西就是为了能够活用,不能够活用学了干嘛?


老春开聊


就在很多中小学都在忙期中考试的时候,突然一条“南京减负”的热搜杀出重围。

减负?对每天熬作业、奔波补习班的孩子们来说,确实是好事!

但对“九年义务教育协管员”——家长这个“命运共同体”来说:减负,是不可能减负的。

一个普普通通的家长群,就能让你看遍人生百态……

入了家长群,重新做一遍人


家长群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不管你名片上印的是XX公司老板/CEO、总监/经理,还是“陆家嘴吴彦祖”、“五道口高圆圆”,进了家长群,就像进了“新手村”——必须统一改名XX妈妈,XX爸爸。

一视同仁,重新修炼!

这里没有季度KPI,却有通报批评会!

你在家长群的地位,完全由你孩子在班里的表现决定:

你做梦也不会想到,不管孩子是上课开小差、作业没做完、还是放学没倒垃圾,在家长群”挂名“的,永远是你,还是你!

工作犯困?老师一个@,保证神清气爽!

夫妻吵架?老师一个@,保证枪口对外!

我同事老李就感慨:

😂二十年前,我最怕老师叫家长;二十年后,我最怕的,还是老师叫家长……


能让你7*24h秒回微信的,永远是家长群


刚入职一个月的同事跟我抱怨,加的工作群太多,每天信息都看不过来。

我默默地扫了一眼置顶+设置强提醒的十数个家长群、升学交流群、鸡血打卡群、课外辅导群、冬令营群、资料分享群……默默给手机插上了充电宝。

能让一个人7*24h秒回微信的,不是老板,而是孩子的老师!

老板的邮件可以晚点再回,老师的通知,必须即刻“收到”!

不然,不仅会显得我这当爹当妈的对孩子不够重视,万一错过了展现自身才华与修养的高光时刻,就是给孩子丢人啊!

当然,早晨问好、睡前晚安,时刻跟老师道一声“辛苦了”,这只是家长群成员的最基本修养!

能时不时创作一首小诗或者小作文,这才是加分项!

自己实在跟不上节奏,也没关系;

最重要的,孩子得在关键时候顶上!

快让老师看看,

是谁家的孩子,被老师教的这么优秀?


家长群的信息量,大到超乎你想象


当然,以上这些,还不是加入家长群后,你可能面临的最惨状况。

我一交大硕士,公司高管,自从进了家长群,时刻感觉自己像个白痴!

作为孩子的妈妈,经常刷手机,了解教育升学信息已成习惯。

可进了家长群,你才知道,你掌握的永远是“二手资料”。

你还在刷学校的招生简章,人家早就拿到了一梯队的面试真题!

你还在打听附近哪所英语机构靠谱,人家早都试听比较了线上线下、直播录播、一对一、一对多、鸡血式蹦跳式小班孰优孰劣!

你还在发愁怎么教会孩子12-8=4,人家早就总结出了全套幼小衔接数学思维培养的方法和推荐书目……

而且混迹家长群出不了俩月,你就能掌握一个全新语系!

在家长群,你可以不知道区块链、VC、PE、量子力学,但绝对不能不知道素鸡、小红花、何秋光、raz……

承认自己的普通,努力吸收知识,才是打开家长群的正确姿势!


比“别人家孩子”更可怕的,是“别人的家长”


进入家长群后,我还发现另一个扎心真相:

就是孩子的优秀程度,永远跟家长的努力程度成正比!

就连奇葩说BBking陈铭老师,面对家长群也不得不承认自身的平庸。

老师让家长“协助”孩子做手工展板,全家加了一周夜班勉强凑出一副“得意之作”,结果无论创意、设计还是美工,都妥妥被“碾压”。

在家长群,老师看似随意地发布一个任务,都能在短时间造就几个该领域的专家!

我老公,自问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五岁读唐诗十岁通散文,商学哲学心理学都广泛涉猎,被我拉进家长群,硬是插不上嘴。

终于有一天老师发来一道数学题求解,这个200斤的前奥数牛娃摩拳擦掌,可憋了半天也没答上来。

倒是其他家长陆续发来了从数学、哲学、玄学各个维度思考的答案……

现在他也已经认清了现实,不要试图在知识技能方面“碾压”家长群任何一个被称作“XX妈”、“XX爸”的中年人!

为了孩子,他们可以重修九年义务教育、搞懂傅里叶变换、熟背100多篇古诗文、玩转scratch,python,c++、自学《未成年人保护法》、精通儿童流行传染病护理……

中年人有了娃,都会走向“终身学习”的大统一!

尾声


虽然吐槽了这么多,但我还是十分感谢家长群的!

很多成年人在得到金钱、地位的满足后,免不了就会有点飘,感谢家长群,又让大家重新找回了自我!

XX爸爸,虽然上个月拿到了100万的大单,但解二次元方程,你还不行啊!

XX妈妈,虽然上次的手抄报比赛,你勇夺班级NO.1,但这次的豆子画,创意还是不够啊!

都说,生娃是人生最大的转折点;

但真正进了家长群,你才能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李岫云说过:父母是孩子们启蒙教师,孩子是母亲的一面镜子。

在家长群积极点赞、热心互吹,就能慢慢变成更好的自己,不挺好?


互动

您所在的家长群,

又有哪些趣事或者奇葩经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