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这6大类药物要知道

心肌梗死号称心血管病中“第一杀手”,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管腔狭窄,血栓形成,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缺血,造成部分心肌损伤一种疾病。它具有起病隐匿、并发症多及死亡率高等特点。

就心肌梗死的预后而言,临床医生要给予患者规范化用药,患者要提高自身依从性,按时遵守医嘱服药,才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能够有效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6类药物是哪些?

1、降低胆固醇药物

胆固醇含量增高可以诱发冠状动脉狭窄,进而促使血管闭塞,导致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胆固醇指标,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所以此类药物主要是从冠心病发病的根源上来治疗。冠心病患者即便胆固醇不高,也要服用此类药物。此类药物的代表药物是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2、使用血管扩张剂

此类药物主要是减轻左心室前负荷,常用药是口服消心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等。本品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特别是小血管平滑肌,使全身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少,静脉回流减少,降低心肌耗氧量、解除心肌缺氧。

3、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冠状动脉内形成了血栓,导致动脉血管堵塞,从而形成了急性心肌梗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以有效对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患者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以有效改善临床预后,预防再次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代表药有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现有的临床指南建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坚持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1年左右。然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仅是降压药物中强适应症最广泛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而且是冠心病患者的基础治疗药物。它能够有效改善心肌重构,降低心肌梗死并发症。此类药物的代表药物有依那普利、卡托普利、贝那普利及福辛普利等。

5、血管紧张素ll受体拮抗剂

由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诱发干咳的副作用,如果患者出现此类副作用,可以选择其替代药物血管紧张素ll受体拮抗剂,其作用机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似,同属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

虽然这类药物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它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心肌重构,预防并发症,即使患者血压指标正常也需要长期服用。

6、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减慢心率来降低体循环血压和减弱心肌收缩力,进而降低心肌耗氧,减少其心肌梗死面积,不仅能够为患者带来直接获益,还能够预防不良心室重构和心衰。

临床医生应该根据心梗后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管理策略,建议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尽早应用此类药物,前壁心梗急性期易于发生室早、室速、乃至室颤,β-受体阻滞剂是预防和治疗此情况效果最佳的选择。

此类药代表药物是普奈洛尔、美托洛尔、噻吗洛尔、醋丁洛尔及卡维地洛等。β受体阻滞剂在心肌梗死药物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正确合理使用该类药物不仅可有效控制症状,更重要的是积极改善病人预后。

心肌梗死后要服用上述六种药物,能够有效的调脂、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心肌氧耗,预防心肌重构,在最大程度上防止心肌发生再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和远期预后才会得到显著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