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私募的力量系列專題】外資機構緊抓中國歷史性機遇 期待市場進一步開放

【私募的力量系列專題】外資機構緊抓中國歷史性機遇 期待市場進一步開放

【編者按】私募基金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科技創新,服務實體經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去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下,擴大金融開放已經成為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私募基金行業以“開放市場、引進技術、促進競爭”為原則,立足國情,兼容幷蓄,穩步推進各項對外開放政策,不斷引入成熟市場基本制度和運行機制,借鑑境外有益的經驗與技術。

2月10日開始,《中國基金報》將每週刊發專版,從不同角度剖析私募基金如何支持創新,為實體經濟服務。中國市場逐漸成為了國際知名外資機構的佈局重點,在深耕數載後,外資巨頭紛紛表示中國市場符合期待,並對中國市場進一步開放和完善提出了建議。第七版就此刊發專題文章《外資機構緊抓中國歷史性機遇 期待市場進一步開放》。


外資機構緊抓中國歷史性機遇 期待市場進一步開放

中國基金報 趙婷

近年來,中國市場成了國際知名資管機構佈局重點,監管環境持續改善、價值投資深入人心、股市風格利於績優企業等亮點讓外資對中國市場的未來充滿信心。深耕中國市場的過程充滿了欣喜,也面臨挑戰。外資在市場進一步開放、衍生品的使用、投資者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議。

價值投資深入人心

中國市場迎來歷史性機遇

橋水、貝萊德、富達、瑞銀等國際知名機構紛紛落戶中國,在深耕數載之後,不少外資巨頭由衷感慨中國市場正如他們所期待。

野村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吳海鋒直言,中國資本市場監管環境的持續改善符合期待。吳海鋒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認為中國宏觀政策的調整更為成熟,金融條件持續優化也能夠支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同時,經濟結構調整依然沒有過於放鬆,值得期待的經濟發展也會帶來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元盛也對中國市場的發展持積極樂觀態度,認為未來中國市場參與者主體越來越多元化,可運用的金融工具會越來越豐富,投資人的理念也會越來越成熟,監管環境也會更透明。

貝萊德中國區主管湯曉東認為,中國股市風格越來越有利於績優企業,同時,科技、消費服務和醫療健康等新經濟行業持續增長,這符合貝萊德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向消費和高端製造業轉型的預期,這將有利於全球大型資管公司增加對中國市場的戰略配置。湯曉東認為,未來全球貿易格局將發生結構性變化,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產業鏈和科技創新中的地位將顯著提高。同時,全球資本市場對ESG(環保、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的注重,將帶來數以萬億美元計的資金轉向可持續性投資。鑑於中國和發達國家差異化的政策週期和產業佈局,全球投資者將不僅意識到中國資本市場分散風險的作用,並且受益於中國獨有的增長機會和消費潛力,加大投資中國的優質和綠色資產。

惠理基金投資董事兼中國業務總裁餘小波表示,近幾年價值投資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外資開始加速瞭解中國,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機遇。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資本市場具備容納大型資金的基礎,這對於全球投資者而言都是不能忽視的機會。

從市場層面看,外資亦對未來樂觀。吳海鋒表示,中國股票市場的投資最近幾年逐漸趨於理性並呈現出價值投資的一些特點,這也印證了高質量增長的公司能夠帶來超額收益的規律。中國股票市場繼續擴大開放,相信外資機構的投資方式會逐步融入中國市場。“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苗頭,預計這種趨勢會是長期的,而且將深刻影響中國市場以及外資機構的佈局。”

正是基於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信心,惠理在近期將不低於一億港幣的自有資金投資於集團旗下的基金,這些基金主要的投資方向正是A股和港股市場中的中國企業。

期待市場進一步開放

推進投資者教育發展

在拓展中國市場的過程中,外資機構也遭遇“成長的煩惱”,並對市場的進一步完善充滿期待。

有外資私募對市場進一步開放和衍生工具的使用充滿期待。

橋水中國區總裁王沿表示,一是希望中國市場在知識產權保護上更完善,避免外資在註冊公司、產品名稱時遇到困擾;二是在合理使用槓桿、合理使用衍生工具方面有所突破。

吳海鋒稱,希望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能夠進一步得到加強,同時與其他國際市場進一步接軌。進一步開放跨境資本的流動,增強政策透明度,是建立一個開放的資本市場的重要環節。

也有外資私募認為,品牌推廣和投資者教育是需要突破的問題。

餘小波認為,和中國資本市場的歷史相比,外資開始投資中國市場的時間仍然較短,內地投資者瞭解不足,目前仍然把團隊建設和品牌建設作為主要的工作重點。“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日益成熟,相信更多的投資者會向機構化轉變,也會有更多的優秀金融機構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專業的服務,使得投資更為專業,市場更為有序。”

元盛表示,目前市場歷史數據相對有限,市場本身在不斷變化,規則也多有演化,研究路徑和基礎設施的搭建也必然隨之本土化,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市場特性,耐心並謹慎地前進。從市場拓展的角度來看,打破剛兌後,很多投資人的理念轉變仍需要一定時間,對於各種不同策略的理解和配置的目的仍有偏差,希望能推進中國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理念和投資者教育更健康地發展。

對於未來資本市場的變化,湯曉東提出三點建議:第一,政策的穩定性和連貫性對公司戰略定位和運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二,促進形成統一的監管標準,營造透明高效的政策環境。第三,進一步加強渠道溝通,確保外資機構在華順利開展業務,有助於提升政府國際公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