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母親因飢餓,奄奄一息,十五歲兒子捨命救母,讓母親一輩子不愁吃

光緒三年(1877年),北方大旱,赤地千里。饑民四逃,餓殍盈道。據老人講大旱導致“雞犬殺而不留,牛馬食之淨盡。後來,只能以麥秸、榆皮、幹泥、石頭面充飢。”最終,大旱讓人失去了本性,出現了“人食人的慘狀,鄉間婦女販賣殆盡,不少人家賣兒鬻女,居民十室九空。”只要還有一口氣,饑民都會選擇逃荒,因為處在原地就是等死。其中,山東一名叫汪浩的十五歲小夥,和母親與千萬饑民一樣踏上了逃荒之路。父親早已過世,只有母子相依為命。原本以務農為生的母子,生活已經緊巴巴的,遇到罕見的大旱,可以說,已經沒有活頭了。

母親因飢餓,奄奄一息,十五歲兒子捨命救母,讓母親一輩子不愁吃

饑民

母親知道自己死活已無關緊要,但自己死了,才十五歲的兒子,在這樣的環境下也難獨活。為活命,母子倆唯一的選擇就是逃荒,然而,赤地千里,餓殍盈道,哪裡還有一線希望呢?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沒有留給母子倆考慮的餘地。母子倆只能跟從大隊饑民沿著運河逃向通州。在他們的心中,通州彙集了江南六省的漕糧,每年載著漕糧的上千條漕船,沿著運河浩浩蕩蕩駛向通州。所以,那些饑民都認為即使北方赤地千里,顆粒無收,通州也不會缺糧食,畢竟那裡還有儲存糧食的糧倉。

母親因飢餓,奄奄一息,十五歲兒子捨命救母,讓母親一輩子不愁吃

十室九空

然而,當汪浩和母親跟隨著大批饑民沿著運河吃著泥土伴著草根到達通州後,他們再一次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通州的確有糧倉,也有糧,但那是皇糧,並且還是王公貴族,皇親國戚,高層官員的俸米。饑民即使餓死,也不敢明目張膽地搶皇糧,因為一旦被抓住,就不是餓死那麼簡單了。汪浩和母親更沒有那個膽,母子倆只能在通州挨家挨戶地乞討。饑民看到通州也沒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就都向四十里開外的京城逃荒。畢竟京城有錢的人家多,能討一口飯就有一絲活下去的希望。汪浩原本也想跟隨大隊饑民逃亡京城,但就在這時母親已經支撐不住了。

母親因飢餓,奄奄一息,十五歲兒子捨命救母,讓母親一輩子不愁吃

逃亡通州的饑民

當初唯一支撐母親活下去的信念,就是怕自己一旦倒下了,兒子也難以走下去。現在,雖然母親始終堅持著陪伴兒子活下去的信念,但她身體已經達到了“極限”。飢餓早已讓母親只剩下皮包著的一副骨架,四肢乾癟得像秸稈一樣。最終母親的信念敗給了一口飯,她倒下了,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像母親這樣因飢餓,蜷縮在地上,奄奄一息,最後閉上眼睛的饑民,汪浩在與母親乞討的路上,已經看得太多了,有的人就倒在了汪浩的身邊。看多了,汪浩也就漠然了,因為說不定哪一天,自己和母親也會這樣,那時誰又會對自己和母親多看一眼呢。

母親因飢餓,奄奄一息,十五歲兒子捨命救母,讓母親一輩子不愁吃

逃荒的饑民

然而,這一天還是來了,母親在飢餓面前已經無能為力了。母親只有蜷縮著身子,躺在地上一動不動,以免消耗過多的能量,當然母親也再沒有一絲力氣動了。汪浩知道,再這樣下去,即使自己能討來只夠塞牙縫的一點糧食,也難以讓母親再支撐48小時。十五歲的汪浩陷入了絕望,似乎不管自己做什麼,48小時後,母親都會永遠地離開,自己也將會成為孤兒。

母親因飢餓,奄奄一息,十五歲兒子捨命救母,讓母親一輩子不愁吃

飢餓的孩子

正當汪浩在母親身邊絕望地哭泣時,母親似乎聽到兒子的哭泣聲,用力地睜開眼,嘴角抽動,似乎要說什麼。汪浩看到,慌忙垂下頭,把右耳湊到母親微微張開的嘴邊。然而,當他聽到母親說了幾個字後,瞬間泣不成聲。原來,母親知道自己已經不能在陪兒子走下去了,為了讓兒子能繼續活下去,母親讓他跟著其他人走。待在通州,母子倆都活不成,如果逃往京城,可能還有生還的一絲希望。生與死就在一瞬間的選擇,汪浩似乎已經沒有第三種選擇了。

母親因飢餓,奄奄一息,十五歲兒子捨命救母,讓母親一輩子不愁吃

母子倆逃荒

然而,就在這時,他突然想到了什麼。他停止了哭泣,並湊到母親耳邊說了一聲“娘,你不能死,我到外面弄些吃的。”汪浩說完後,轉身向通州的一個糧倉——中倉方向跑去。(當時通州有兩處儲存漕糧的糧倉分別是中倉和西倉)眼看著母親餓得奄奄一息,汪浩已經沒有退路,他要鋌而走險一次。為了母親,他豁出去了。有人可能認為汪浩會去劫糧倉,當然,他沒有那麼傻。他知道,劫糧倉不僅搶不到糧食,自己肯定也是有去無回,那時母親是必死無疑。所以,他不可能去劫糧倉。他要做的是一件比劫糧倉更刺激的一件事。此事如果成功,自己不論是死是活,母親一輩子將衣食無憂,如果不成功,結果是自己和母親任何一人都難活下去。

母親因飢餓,奄奄一息,十五歲兒子捨命救母,讓母親一輩子不愁吃

母親兒子女兒三人逃荒

他跑到了中倉的大門口,看到官兵押著一車車的漕糧運往四十里外的京城。漕糧就在眼前,只要搶兩把,那母親就可能活下來。但他不敢,他知道這些都是皇親國戚、王公貴族,和京師大官的俸米,無人敢劫這些皇糧。為了母親,為了自己,為了以後的生活,他只有鋌而走險賭一把了。

母親因飢餓,奄奄一息,十五歲兒子捨命救母,讓母親一輩子不愁吃

饑民向富人乞討

就在汪浩下定決心之時,一輛運輸漕糧的大車出了糧倉的大門。此時,只見汪浩快速地跑了過去,趁著護衛兵丁和趕車人不注意,直接躺在了漕糧車下。幸虧趕車人是個老手,看見有人突然躺在車下,瞬間叫停了騾馬,此時木車輪已經緊挨著汪浩的腿邊。此時,兵丁和趕車人警告他快起來,但汪浩已經下定決心要“吃倉”。兵丁和車伕警告了汪浩幾次,然而汪浩依然拒絕起來。此時,他們都知道這個小夥是鐵了心要“吃倉”。此時,旁邊圍了很多人,而兵丁卻走到了一邊,只見車伕揮舞鞭子,趕著騾車直接從汪浩的腿上壓了過去。當時,周圍圍觀的人,膽小的雙手捂著眼,膽子大,瞪著眼,上下牙緊咬,似乎在車下的就是自己。周圍人心提到了嗓子眼,靜到落花有聲的氛圍。

母親因飢餓,奄奄一息,十五歲兒子捨命救母,讓母親一輩子不愁吃

乞討的饑民

當然,他們最想知道的就是車下汪浩的反應,因為成敗就在那一瞬間,呼喊聲和唏噓聲也在那一瞬間,自己在周圍人的心中是啥形象也在那一瞬間。當騾車載著一車漕糧從汪浩皮包骨頭的小腿上面壓過去時,除了骨頭的斷裂聲,一切都是那樣的平靜。幾秒過後,膽小的人放下了捂著眼的雙手,膽大的人放鬆了緊咬的牙關,他們齊聲大呼“成功了,好樣的,成功了,好樣的。”

母親因飢餓,奄奄一息,十五歲兒子捨命救母,讓母親一輩子不愁吃

逃荒饑民

就在周圍人的歡呼聲中,汪浩被兵丁迅速送到了最近的醫館醫治。有人“吃庫”的消息也被迅速傳到了四十里外京城中的恭王府。恭王府的長史(真正的大管家)迅速讓皇家上駟院綽班處的蒙古醫師親自去給“吃庫”成功的汪浩接骨。(上駟院綽班處的醫師最拿手的就是骨科)經過上駟院綽班處的醫師治療,已經確定不會留下殘疾。汪浩慶幸自己命大,沒有喪命甚至沒有留下殘廢。當然,令汪浩更興奮的是,母親不僅有救了,以後自己和母親將一輩子衣食無憂了。

母親因飢餓,奄奄一息,十五歲兒子捨命救母,讓母親一輩子不愁吃

恭親王

原來,汪浩之所以能“吃庫”成功,就是因為當時騾車壓過他的小腿時,即使骨裂,他也強忍著沒有吭一聲。當時有不成文約定,如果漕糧車從誰的腿上壓過去,而此人沒有吭一聲,那麼朝廷就要及時派醫師為此人治療和正骨。而這車漕糧也就理所當然地歸此人所有。不僅如此,此後,每次有貢米,都少不了此人一份。同時,此人也會受到其他人另眼相看。所以,當時周圍人向汪浩齊聲呼喊“成功了,好樣的。”

母親因飢餓,奄奄一息,十五歲兒子捨命救母,讓母親一輩子不愁吃

汪浩

當然,如果有人本來理直氣壯,敢於挑戰,但當被車軋過去之後,禁不住,大喊大叫。那此人不僅不會得到一粒糧食,更會被圍觀者看不起。當然,一百個人中可能會有十個人敢於挑戰,但十個人中能成功也最多隻有一個罷了。因為不是人人都經受得住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而汪浩成功,他禁受住了,可能在騾車壓過去的那一刻,他想到了飢餓的已經奄奄一息的母親。他知道那一刻只要他吭一聲,不僅自己將得不到醫治,癱瘓或者死去,母親也必死無疑。而只要他咬緊牙關,不吭一聲,即使自己被醫治後,癱瘓或者死去,母親是可以活下來的。

母親因飢餓,奄奄一息,十五歲兒子捨命救母,讓母親一輩子不愁吃

母親

幸運的是,汪浩不僅得到了那車漕糧,及時地救了母親,自己還沒有癱瘓,一百天後也將痊癒。從此,母子倆也再不用乞討,甚至務農了,因為每年恭王府都會把俸米留一份給汪浩母子。母子倆定居通州,不久又搬到了京城,從此吃上了皇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