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我好想去朝鮮


我好想去朝鮮


去過朝鮮,一晃過去近二十年了。還想去,一直沒有去成。

那年在哈爾濱開單位年會,兩天半的會議結束後,一幫人轟轟烈烈移動到了丹東。丹東不大,但比較有名,因為靠朝鮮的緣故。

也是第一次到丹東,這裡的城市建設,那時非常有東北傳統和朝鮮的特點。還沒有過鴨綠江,從岸邊望遠鏡看朝鮮,丹東的城市許多與朝鮮大同小異,大多數平房,多是方方正正,坡頂,外牆壁多油成土黃色,有的年代久了,斑駁陸離,很多蒼桑。我們住的酒店就是這樣,一個大方框子,走廊圍著房間轉,可能為了避寒。房間門都是雙層,看誰在不在房間,外面的門要是開著,說明就在。因為一個走廊有幾十個房間,我一轉過來就看見外門在風的吹動下,晃晃悠悠,這個關上,那個開開。我喜歡這個格局,沒事就繞著飯店走廊走一圈。丹東比朝鮮多的,就是蓋上了一些豪華型的高樓。但丹東的朝鮮味兒也是很久很久就已經濃厚了。比如狗肉泡菜隨處可見可吃,館子一個挨著一個。

我好想去朝鮮


丹東最著名的景就是被轟炸過的那個橋,中國這邊還保留挺好,但只能看出,這是個不能用的鋼鐵大橋。如果不講解,不看牌匾,根本看不出一點戰火紛飛的抗美援朝痕跡。大橋的旁邊,看小販子攤位上的書報,才能感受到當年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瀰漫硝煙。

第二天,我們就跨過了鴨綠江,在新義州回望祖國,似乎也有了雄赳赳氣昂昂的一點感覺。等火車時,看到車站貨運排列的鐵道上,停滿了平板車皮,上面整整齊齊垛著印有中國字樣的麻袋,還標明瞭大米玉米還有小麥等字體。一會兒就看見一整列如此列車,往朝鮮深處走。一列列就這樣排隊,又等待拉走,幾乎沒有停止。據說,這都是我國無償援助朝鮮的。多少年過去了,就這樣源源不斷。

我好想去朝鮮


我好想去朝鮮


朝鮮的拉人火車很豪華,可能專門接待旅遊的。據導遊說,列車從歐洲國家進口。上車看到車上全部包廂,每一個包廂裡面坐六個人,大靠背座椅,大玻璃窗,頭上靠車頂兩邊還有玻璃窗,能看天空上的白雲和星星。

外面的報道是報道,朝鮮人普遍快樂和滿足,這是我在朝鮮幾天裡親自感受最深的。平壤的大街上,隔幾步就有一個食品供應點,花不多的錢,就能領到全家夠吃的每個月食品和糧食。醫療免費,醫院裡沒有什麼病人,空空蕩蕩。朝鮮人不怎麼得病,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食品安全。朝鮮沒有專門的技術監督和食品藥品監督部門,也基本沒有貪汙腐敗,官兒的享受都是明的。不像有的國家,國家已經給官兒許多待遇了,但官兒們還是不滿足。朝鮮老百姓雖然日子普普通通,但不急不躁,不用為了利益去拼命,甚至也不用為了蠅頭小利去煩惱。朝鮮老百姓住房都是國家分配,包括農村農民。住房都配備傢俱,你離開了,只有隨身用品帶走,到了另外一個地方,政府又給你分了房,對誰都一樣。朝鮮上學免費,即使是大學,只要你能考上。學校沒有這個那個補習班,社會上也沒有。政府也輕鬆,不用層層強調,檢查和嚴肅處理等。我想有上面這三大項,普惠了老百姓,老百姓還有什麼可以愁的呢?我記得我小時候經常得病,經常去醫院。當時我們的醫院也是沒有多少人,空空蕩蕩。那時人也不少啊,全國起碼有七八億人吧。看現在,我們醫療走向市場化了,醫療費用很高,可醫院竟然越來越像菜市場了,每天都是人聲鼎沸,車水馬龍。病從口入,我看我們很大程度上與食品、空氣和水息息相關。雖然我們的醫院的樓越蓋越高,越蓋越像星級賓館。但依舊滿足不了去看病的滾滾人流。我父親在鐵路工作,鐵路有自己的醫院,那時就是一個小二樓,冷冷清清沒什麼患者,直到九十年代初,還是如此。朝鮮醫院也是,很小,但更是門可羅雀。再說住房,過去我們雖然不是純粹國家分配,除了行政事業單位以外,每個單位都自己蓋自己的房,給職工分配。現在儘管住房商品化了,但並不公平。有人依舊享受著福利分房,有人兩眼乾看,只能進入商品模式。有人低價能夠享受好幾套住房。而老百姓,只能盼望拆遷,還有一絲希望。如今,面對一套房動不動就是大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與朝鮮人比,我們浮躁急躁,並不奇怪。

我好想去朝鮮


這次疫情,暴露了許多駭人聽聞的的現實故事。韓紅還在辛辛苦苦的組織幾百輛救護車往武漢趕去,說她貪汙善款三個億。大衣哥剛剛捐了一百多萬元,有知名人士就罵他一個農民唱的再好,也不能是藝術家。有統計說,湖北此次收到捐款不算物資,大約有300個億。其中有多少是體育影視等明星們捐的?應該有個數字。

網上前段有說,有個養蜂人,因為誤工而自殺了。近又聽說同樣原因跳樓的。還說湖北(主要是武漢)因新冠肺炎離世2830多人。我要說的是,所有這些,當初我們是能夠避免和防住的。

我想去朝鮮,儘管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甚至窮的叮噹亂響,但我心如靜水。

你看我窮,我還坐著呢。

我好想去朝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