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历代皇帝们帽子里的秘密

“最早的时候,皇帝戴的帽子叫“冕”,继承皇位叫“加冕”,士大夫戴的叫“冠”,士以下的平民百姓(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中》说,“士”可以看作是最低级的贵族),是没有戴帽子的权利的。那老百姓戴什么呢?戴头巾,因为经常流汗嘛,头巾擦汗比较方便”

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国就被称为“衣冠之国”,说明帽子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中国人在6000年前就开始戴帽子了,据说帽子是华夏始祖黄帝发明的。

远在奴隶社会时期,帽子就不仅只具有通常意义上的功用性,而是通过样式、质地等方面的差别,标志不同的社会地位。

最早的时候,皇帝戴的帽子叫“冕”,继承皇位叫“加冕”,士大夫戴的叫“冠”,士以下的平民百姓(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中》说,“士”可以看作是最低级的贵族),是没有戴帽子的权利的。

那老百姓戴什么呢?戴头巾,因为经常流汗嘛,头巾擦汗比较方便(《释名》:“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所有的帽子中,自然是皇帝的帽子最讲究。

历代皇帝们帽子里的秘密

明代冕旒


图片上这种皇帝帽子,叫冕旒,这是皇帝在重大的正式场合带的礼帽。上面那块板状物叫冕綎,前高后低,象征的是威严,收获的是恭敬。

前后像门帘的串子,是用玉珠串起来的,叫旒。

两边的丝绳不只起到系带的作用,它和系在耳朵位置的一块美玉(叫“充耳”)一起,还寓意替皇帝挡住谗言,忠言则闻,谗言则挡,有所闻有所不闻,这也是成语“充耳不闻”的来历。

上面那种帽子,一般在重大场合使用,戴起来也不方便。

历代皇帝们帽子里的秘密

明代的通天冠

皇帝平时戴的是“通天冠”,也叫“卷云冠”,这个比较正常一点,也比较像个帽子。

通天冠除了元代和清代异族统治时期,尽管样式上有些变化,但自秦至明代,历朝都有的。

到了唐代,唐太宗经过改进,制成翼善冠。到了明朝,上面以乌纱覆之,又叫乌纱翼善冠。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种金灿灿的金丝翼善冠,采用金丝制成,是皇帝死后下葬戴的,属于冥器,平时皇帝们是不戴这个的。

有些历史剧里的皇帝,神气活现地戴着这种死人帽子,自然是编导缺乏相关历史知识闹的笑话了。

历代皇帝们帽子里的秘密

金丝翼善冠

现在说说清朝皇帝们的帽子。

到了清朝,皇帝的帽子无论是样式还是质地,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清朝皇帝的帽子(冠),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和行服冠,朝冠是皇帝在朝会、祭祀时戴的礼帽,分夏朝冠和冬朝冠。

我们在有关清朝的影视剧里常看到,无论是冬朝冠还是夏朝冠,前方正中都有一个牌子样的东西,那其实是个镶有东珠(产于东北的野生淡水珍珠)的金佛像。

历代皇帝们帽子里的秘密

清代夏朝冠

我国古代的帝王里,敬神礼佛的也不在少数,也有在帽子上戴佛像的先例,比如宋仁宗曾顶戴观音像,明朝皇帝的头盔上也有真武大帝和护法神的金像。

不过这些大多都属皇帝的个人行为,并无定制。

而清朝就不一样了,它是唯一通过制度规定,在皇帝的朝冠上加戴佛像的王朝。

清朝在《大清会典》、《皇朝礼器图式》中明确规定,在皇帝御用的朝冠上,前面缀以金佛,周围用十五颗东珠加以装饰。

历代皇帝们帽子里的秘密

佛像周围缀以东珠

清代冠冕上戴佛像的最早记载,是朝鲜人申中一在《建州纪程图记》里对努尔哈赤帽子的详尽描述:“头戴貂皮,上防耳掩,防上钉像毛如拳许,又以人造莲花台,台上作人形,亦饰于像毛前。”

这说明早在努尔哈赤时代,在其冠冕上就有一尊坐于莲花台上的神佛像了,并且从努尔哈赤戴的帽子上看,已粗具满清入关后皇帝们朝冠的雏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