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谢逸枫:非常佩服丁祖昱先生屡预屡错的敢测精神

每年现场看丁祖昱楼市预测,结果一对照数据与预测,90%-100%都是错的。笔者非常佩服丁祖昱先生屡预屡错的敢测精神,这就是真正的地产人。说实话,楼市预测要全部对,非常难,即使是最懂房地产的木匠,都不可能百分百预测正确。因为预测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城市多且区域大、统计数据的滞后性、政策变化性、市场不稳定性、不可远见性的事情。因此,楼市预测错误遭遇打脸,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请不要嘲笑。


谢逸枫:非常佩服丁祖昱先生屡预屡错的敢测精神

年年的丁祖昱楼市预测现场都是人山人海,全国各地的人都有。今年也不例外的超过4000名听众,聚集在一起聆听丁祖昱楼市预测。今年的发布会与往年不同,除了对全年的总结与明年的预测之外,丁祖昱还为大家总结了2010-2019年十年的行业发展与变化,在这告别“10”年代的最后一天。


谢逸枫:非常佩服丁祖昱先生屡预屡错的敢测精神

作为中国地产圈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丁祖昱评楼市」年度发布会从「预见未来」到「相信未来」,从「奔向未来」,再到今年的「拥抱未来」,已经走到第四届。“丁祖昱评楼市”年度发布会作为中国地产圈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我们一直在这里,迎风而立,不确定的大时代,确定的大数据,与丁祖昱一起拥抱未来。


其一是总结2019年楼市

第一是20万/平方米以上商品住宅全国仅售16套

顶豪北京占比全国半壁江山,很多也还是前年网签转移到2019年的,20万\\平米的全国16套。上海6个。目前中国顶豪产品数量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毕竟中国顶豪阶层数量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丰厚。


据克而瑞数据,2019年度,单价超20万元以上的商品住宅全国成交仅16套,其中上海售出10套(2018年8套)、深圳售出4套(2018年1套)、北京售出2套(2018年1套)。


其中,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5万-10万元/一平的商品住宅分析来看,其中上海售出21249套(2018年17337套)、北京售出18581套(2018年14085套)、深圳售出17441套(2018年15144套)、广州售出5272套(2018年2521套)。


其中,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10万-20万元/一平的商品住宅分析来看,其中上海售出2983套(2018年1999套)、深圳售出1740套(2018年706套)、北京售出693套(2018年352套)、广州售出48套(2018年61套)。另外是杭州售出44套(2018年18套)。


第二是人均住房十年提升7.4平米

过去十年,在促进就业、推动城市化、改善居住水平方面,房地产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十年过去了,人均住房面积提升不过7.4个平方,差不多一间书房的大小,平米数可能被拥有好几套房的人平均了。


第三是常规手段失效,渠道占房地产营销的比重高达50%

场竞争加剧之下,2019年的房地产营销已经演变成渠道为王,其占比也已经超出我们的预期。从数据来看,渠道在房地产营销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到2019年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2018年前,渠道占房地产营销的比重低于5%,此后逐渐攀升,到2019年底该比例高达50%。不仅比重加大,渠道佣金也在不断增加。2018年左右,渠道佣金为1-2%,但 2019年佣金已经超过2.5%,个别项目的佣金甚至高于10%,甚至超过10%,不满归不满,年末去化档口还得靠渠道带客。


第四是约四成豪宅项目购置者为“90后客群”。

随着消费群体的变化,豪宅购置年龄层也呈现新的变化。以“2019年上海部分千万元级豪宅项目购房者年龄分布”情况为例,“90后”占比超过“80后”位列购买力榜首,约四成豪宅项目购置者为“90后客群”。


第五是商办市场骤冷,一线城市仅剩广州幸存

克而瑞数据监测显示,2019年办公租赁市场呈现颓势,超八成重点城市租金下降。其中,北上深租金、出租率均出现了双降的情况,一线城市中仅广州实现了同比上升。


第六是人才政策效应快速递减。 人才政策效应也在快速递减。郑州、武汉、宁波等城市在出台相关人才新政后,对商品住宅成交量的刺激并不明显。除此之外,在众多数据的支撑下,丁祖昱给了2019年房地产一个关键词,“南”。具体体现在:投资难、融资更难;买房难、卖房更难;企业难、政府更难;交付难、维权更难;长租难、商办更难。


第七是2019年销售额会超过16万亿

2019年土地成交面积先起后落,商品房成交面积也是经历了春夏秋冬趋势向下,而二手房也是先起后落……三大关键数据都显示,2020年之后行业下行压力较大。


第八是2019年“地王”不太贵。

单价上来说TOP10强的单价都没有突破7万\\平米,对比过去1、2年,上海土地拍卖超过10万\\平米。


第九是面积看重庆,金额看上海。

重庆成交面积第一,但成交量下滑,上海成交金额上升了20%,厦门北京成交涨了60%。北京成交上涨有60%原因是因为双限房,限价房,真正市场化的房子也就成交了30%。


第十是深圳的房价真的没涨吗?答案是未必

广州(应该是深圳)的销售均价涨了20%,以前房价和装修价格是分开的,现在是合并在一起了。所以上涨了20%。


第十一是销售均价,涨幅榜而言长三角占一半

倒挂是短期机会,但目前一二手房价倒挂将全面收窄。苏州、上海新房与二手房比0.79,目前很多城市倒挂项目数量正在减少。成都有5个城市新房相当于周边二手房73折扣。


第十二是百亿神盘10个创新高。比如济南,重庆、昆明的融创文旅盘三个都超过100亿


第十三是手房崛起,上海、厦门的成交量比新房成交量超过了2倍。


第十四是全年二手房价格涨不动,基本都是跌多涨少,2019年各大城市二手房房价下降压力很大

第十五是2019年房地产产品成交结构中,刚需仍然主导,改善需求有提升。


第十六是2019年百强房企增长失速。因为从2016年开始就在50%,而今年是6.5%左右。

从去年到今年是跳水式的失速。如果百强增速回归到10%以下,那么这个房地产行业的增长还是很不乐观的

第十七是投资日益谨慎,9月开始踩刹车。拿地整体回归二线,二线供应土地非常有限。去年二线拿地占比38%,今年二线占比超过45%。


第十八是2019年上半年借钱,下半年没钱。整个融资额从上半年4600亿大幅降到2800亿左右。今年房企整体资金压力巨大。


第十九是百强房企开始清算重组。

2018年破产文书申请458个,而2019年破产申请文书上涨到520个。今天清算重组赶早不赶晚。因为早一点还能清算一定的价值,晚了可能会面临非常被动的局面。


第二十是单盘产能下降,竞争加剧。典型房企在售数量开始增加,单盘产能从过去2016年10亿降低到如今的5.9亿。


第二十一是三房四房面积取消,现在三房越做越小,四房的面积也在去下滑,四房持续增多,95后开始买豪宅。95后上海购买千万以上豪宅的占比11.7%。


第二十二是2019年房企产品户型创新是非常有限。比如可变户型、极小户型的出现。270度广角边厅,方厅都是微微改善,产品开始关注场景,从改造场景到制造场景转变。


第二十三是要注意,租赁市场一线城市是核心之核心。

一线租金贵3倍,北京的租金坪效是重庆、合肥的4倍。北京的套均租金是重庆合肥等城市的4倍。而北京上海市场规模长沙合肥的20倍。所以租赁市场一线城市是核心之核心。另外今天租赁都不愿意去远郊。上海在中心区域的租赁大约占据了68%。所以长租公寓一定要聚焦中心区域和地段。


第二十四是长租寓估值回归起点。从起步期的10到泡沫期的30到如今冷却期的低于10。


第二十五是商办物业北上深同时出现租金、出租率双降,这是值得政府和市场警惕的,压力的确非常大

其实住宅刚刚感受到凉意,那么商业则是寒意。商办销售市场同样萎缩。目前全国大宗资产交易基本集中在一线城市,而上海大宗资产交易基本占据全国的高达50%。


第二十六是物业股表现超出大家预期。

今年物业股平均上涨了56%,最高一家物业股价上涨超过200%,物业公司11家IPO创新高,而且今年物业收并购非常多。物业股票表现与公司规模出现正相关,因为开发商规模大意味着交付的物业面积更大。


第二十七是产业地产供地最多的城市是青岛。

价格上来说,深圳产业地产的地价最高,是超过600万\\亩,而对比南昌是15万\\亩。大概时候40多倍。


其二是2019年预测结果


谢逸枫:非常佩服丁祖昱先生屡预屡错的敢测精神


谢逸枫:非常佩服丁祖昱先生屡预屡错的敢测精神


不论是2018年、2019年的预测,还是过去历史上的预测,具体到投资方面的预测,市场宗成交、海南,租赁,拿地上,都错的离谱。严格来说,丁博士在2019年1月份预测2019年的10条内容,比以前的预测靠谱多了,少了定量多了定性预测。最经典的一条: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这句话非常靠谱,就导致了这一条预测永远利于不败之地。


谢逸枫:非常佩服丁祖昱先生屡预屡错的敢测精神


在开启新时代大门前,我们先来看看丁丁在2019年年初是怎么预测的。2019年1月,丁祖昱同做出过10大预测,时间最终给出了答案。总得来说,对了8个半。“四限”放松、地价下降、租赁行业大洗牌、物业管理潜力凸显等预判,都一一得到验证。


预测一:房地产在2019年仍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和稳定剂√

预测二:货币“放水”难解楼市之渴√

预测三:中央放权到地方,“四限”放松有希望√

预测四:13万亿,地产行业规模下降10% ×

预测五:继续看好海南 乄(半对)

预测六:购买力下降,刚需房要警惕√

预测七:地价还会降,房企可抄底√

预测八:租赁行业面临大洗牌,“背靠大树”能活下√

预测九:看好物业管理,不看好养老地产√

预测十:看好地产股:碧桂园、万科、融创、佳兆业、金茂、招商蛇口、旭辉


其三是2020年楼市预测


谢逸枫:非常佩服丁祖昱先生屡预屡错的敢测精神


2019年的市场不如想象中景气,未来十年我们还会遇到更大的压力:购房主力人口将减少6100万。人口、需求的变化将是房地产面临的最大挑战。在2030年,以青壮年为购房主力的人群数量将显著减少,购房主力人口将下降6100万左右。


谢逸枫:非常佩服丁祖昱先生屡预屡错的敢测精神


预测一:既要“防上涨”又要“防下跌”。

从2019年两会表态“防止房市大起大落”,到中政局首提“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再到12月份,中经会重申“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机制”,这些都侧面映证未来楼市预期的转变。


可以预见的是,“稳定”将是2020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主基调,大涨肯定不是稳定,大跌也同样不是稳定。在市场压力较大的一二线热点城市,将继续维持严厉的调控政策不放松,防范房地产价格泡沫。而在三四线城市则将维持房地产市场稳定,防范房地产市场价格下跌过快作为首要任务。


预测二:继续“放水”楼市不是受益者。

近期,题为《坚守币值稳定目标,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文章,提出: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对房地产融资进行逆周期调节,前提是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宏观审慎管理。虽然金融层面要进行逆周期调节,但绝不等于对房地产放水,防范金融风险仍是一贯坚持的方向。


预计2020年的货币政策将松紧适度,避免大水漫灌。即使继续“放水”,也不会马上传导到房地产,楼市不是受益者,房地产短期不会被重启复苏。房地产未来,应该会走完他自身的调整期,所以房企不要对短期市场有所侥幸,依旧做最坏的打算,才是最好的安排。


预测三:行业规模、企业规模双见顶。

2019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金额累计同比增速虽保持着小幅微增态势,但增速明显放缓,上涨动力略有不足,市场降温征兆已然显现。正基于此,2020年这样的趋势还将延续,随着增量天花板的逼近,地产行业规模将见顶。


而对于房企而言,2020年随着政策调控持续、行业增速放缓、市场不确定性延续,房企总体战略以谨慎、求稳为主,目标增长率进一步放缓,企业规模也将见顶。


2019年预计全年销售额会突破16万亿,但2020年会整体比较有压力。2019年已经出现负现金流房企,2020年会更多。很多房企可能需要重新考虑制定2020年销售目标,是否一定要增长也未必。稳定也是可以的。


2020年行业规模会稳住,企业规模会稳定。

部分房企2020年规模甚至会出现下跌

为何每一年房企销售增长就是好?这不一定对。

规模不增长但赚钱,其实在2020年也是可以的。


预测四:深圳不会涨,长三角空间大。

从市场角度,深圳房价已经高位,而且很多楼盘经过一轮上涨需要2020年一段时间的消化。2020年长三角有很多国家战略,但长三角一体化出台政策以及一体化落地速度最快,所以机会会更多。

克而瑞数据显示,在2019年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涨幅TOP10中,长三角占了一半的名额。其中,位于长三角三四线城市的盐城同比涨幅39%、南通涨31%、江阴涨28%、台州涨26%、泰州涨22%。


预测五:加速去库存,销售依赖渠道。

数据显示,常规手段失效,卖房就靠渠道。2018年以前,渠道占比还小于5%,而到了2019年底,渠道已占比50%。在渠道佣金方面,2018年为1-2%左右,2019年已大于2.5%,个别项目佣金甚至超过10%。


预测六:拿地不急全年都是“窗口期”。

不一定抢在年初3、4月去拿地。因为全年可能都是机会。


预测七:兼并收购“大鱼开始吃大鱼”。

销售端和融资端双重施压,致使房企不得不“断臂求生”。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房企各主要渠道有息负债余额为20.3万亿元,将于2019~2021年集中到期,其中2019年到期规模更是高达6.8万亿元。


预测八:仍看好物业但企业开始分化。

近期,同一天上市的两家物业公司,背靠保利集团的保利物业,在上市当日收盘时较发行价大涨近30%,而脱胎于时代中国的时代邻里则在同一时间跌破了发行价。反观整个行业,已登陆港股的17家物业公司也正呈现两极化走势。


中海物业、绿城服务、新城悦服务等当前股价相对昔日发行价均有较大的涨幅,而其它几家公司则都处在破发状态。17家港股物业公司的表现表明,分化格局正在形成。而在这种分化之前,物业行业呈现分散的局势。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门槛低、利润率低是此前物业管理行业极度分散的主要原因。


预测九:租赁变天,还需要寻找新模式。 未来的空间会更大,但租赁不是问题,而核心是找准细分市场,找更加符合不同细分市场的新模式。租赁更需要精细化的管理。


预测十:荐股:万科、融创、金茂、世茂、美的、佳兆业、绿城服务、碧桂园服务。

每年发布会最让人期待的,便是丁祖昱会对房企股票的点评和推荐。在去年的发布会上,他预测碧桂园、万科、融创、佳兆业、金茂、招商蛇口、旭辉,都可能在2019年有新的发展空间。


其四是过10年楼市总结


谢逸枫:非常佩服丁祖昱先生屡预屡错的敢测精神


第一是土地出让金贡献了五分之一的广义财政收入,房地产税收贡献六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房地产对GDP贡献超过七分之一。房地产为中国提供了5000万个就业岗位。


第二是过去10年,十大房企进驻城市数量翻了2倍,今年达到1249个。


第三是短短10年,城镇人口新增1.62亿人口,房地产发挥巨大贡献


第四是10年时间,人均居住面从20910年的31平米增长到39.8平米


第五是10年间,中国房地产销售均价从4700元\\平米上涨到9000多元\\平米。近期三年卖房子赚钱效应减弱,一个观察样本楼盘是这3年间的投资买房51%赚了,12%维稳,剩下37%的亏损。


第六是过去10年,房地产企业的住宅开发依旧是主流,住宅成交占据了84%,商办占据仅仅16%。主打的模式就是三高模式,即高增长,高杠杆,高周转。


第七是过去10年有6家房企稳居前10,有碧桂园恒大万科,保利中海绿地。榜首十年增长超7000亿。


第八是过去10年房企多元化方向逐步明确,基本做了三步走。即从跨界多元到全面布局,再到逐步聚焦。目前基本围绕房地产上下游,围绕房地产不动产的相关行业布局,而后逐步聚焦。目前三个方向是相对走通了,即商业物业和公寓租赁。


第九是多元化之路欧房企已经开始全面入局商业,但差距拉开。前20%的商业地产布局的投资规模超过后面80%布局商业的投资综合。从物业看营收开始从千亿时代进入万亿时代。即从10年前2500亿到如今突破10000亿。


租赁行业,目前龙头房企都进入租赁领域。文旅地产,养老地产、产业地产、写字楼市场来看,未来只有少数企业能够活下来,未来洗牌还会加剧。


其五是未来十年楼市预测


谢逸枫:非常佩服丁祖昱先生屡预屡错的敢测精神


第一是房地产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

未来十年,房地产的投资属性逐渐减弱,消费属性增强,房地产将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国商品房总量预计将达到150亿平米,总市场规模达到150万亿元。

第二是人口需求的变化,是房地产面临的最大变化。

按照目前的趋势,未来十年出生人口至少还会减少4000万。结婚人数预计会减少3400万对,下降约30%,“丈母娘效应”对房地产的拉动效应会减弱。此外,基于对人口结构的分析,未来十年购房主力人口将减少6100万,20、30、40年代的老人养老地产需求弱。


50后、60后已经基本退出买房行列,数据是82%的50后、60后不打算买房。70后、80后购房核心看二孩。但事实上,71.4%的认为一个小孩也够了,愿意生2个小孩的自由17.4%。90后购房仍然是刚需,目前已经自有住房大概占据46%。90后依旧是未来很多年的购房主力。95后养猫的比重超过养娃的比重,很多95后更愿意去做养老。

未来十年,房地产行业产品适应需求变化,将加速创新。比如,如何去做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二孩房、更适合小家庭居住的小户型产品,以及针对90、95后需求,阳台、厨房等功能空间怎样配置,甚至车位的配置规范可能都需要修改。


第三是未来城市将聚焦这50个城市。

资源禀赋:北上广深杭州占据最强优势人口发展:北上广深依旧值得看好。地产交易:上海一二手房交易总量依旧高居前三。新经济:在以宠物、咖啡、外卖经济等为特点的新经济领域,成都杭州天津将紧随一线城市。综合评价:长三角城市走在前列,TOP50榜单占据4成。

第四是未来10年房企面对行业洗牌的全面升级。

从一枝独秀到十项全能这10项核心表现为三大领域的专业能力。

其一,核心能力:融资。

房企融资分化很严重,仅仅4.3%,最高15.6%。未来十年,房企最核心的还是要看融资能力,在行业利润有限的环境下,相对于融资能力,对融资成本的把控更为重要。


其二,专业能力,投资产品开发营销服务。投资能力追求零库存,类似制造业。再过三年,比土储规模意义不大,土储结构更重要;未来不比土储,而是比土储年限。产品趋势是按需定制,开发的趋势是降本提质,类似家电行业目前品质越来越高,但价格并没有上涨;营销的目标是精准高效服务的趋势是创造价值。

其三整个管理能力,核心表现为组织人力激励文化。组织架构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为去佳。人力资源:现在不是到处挖挖,而核心是80%变成内部培养。激励:跟投面临瓶颈期。文化:整个企业内在外在的差异化标签。

第五是不动产时代已经来临。

未来十年全国不动产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平米,让不动产动起来将成为不动产市场价值最大的释放。

不动产价值释放:从100亿平米到300亿平米再到500亿的价值释放。大物管直冲3万亿。目前从基础物业和增值物业的扩充,未来100+上市的物业房企,目前仅仅23家,但是物企也开始出现分化。商办供应过剩,资管时代开启。目前办公空置率超安全线的城市近8成。

租赁市场巨大,聚焦细分领域:中国婚育和购房时间推迟显著,租赁需求就会增加。目前结婚年龄从25岁到28.5岁,国内500强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租赁需求提升。蓝领群体基础庞大,市场潜力大。

未来10年,90、95后、00后将成为租赁需求主力。老龄社会已经到了,养老地产靠运营。2030年养老产业的规模将达到22万亿,一个巨大的蓝海。养老地产一旦运营之后赚钱,就意味着今后能持续赚钱。

第六是数字化将全面赋能房地产。

房企与其要被数字化,不如主动数字化。中国地产科技市场潜力巨大,重点地产科技技术无一例外获得国家级支持。信息化基础已经搭建,未来10年是持续纵深优化,管控颗粒度更精细化,数字化深度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