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中學生出題考父母,角色互換體會對方的感受,學校這麼做意義何在

近日,江蘇常州教科院附中,有一場奇怪的考試。參加考試的都是學生的家長,而出題的正是這些家長的孩子,這些中學生把一學期的各科知識綜合起來出了一張試卷來考家長。

考試結束後,還由學生來批改試卷,給家長寫評語。學校的目的非常清楚,希望通過這類角色互換的方法,讓家長體會到孩子的辛苦。

然而很多家長對此卻極為反感,認為這種活動除了博眼球之外,毫無任何價值,如果自己孩子學校搞這類無聊的活動,將會堅決抵制,絕不會去參加這類的所謂考試。


中學生出題考父母,角色互換體會對方的感受,學校這麼做意義何在

l 術業有專攻

學生辛苦嗎?當然辛苦,極少有父母完全不體諒孩子的辛苦。不說別的,每天的作業量就足以讓父母認識到孩子的艱辛。

但學生的主要工作就是學習,這是學生的本職工作。不能說因為學習辛苦,就可以逃避或者說偷工減料,隨便應付。

家長主要的工作是上班,當然也有照顧家庭和督促孩子的義務。家長也需要學習,但一般都趨向於專業知識的學習,對中學生的那些基礎知識下功夫完全沒有必要。

就算是老師,面對其他科目的試卷,有幾個老師信誓旦旦地保證一定能拿到高分?既然整天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都不行,讓家長來考試,意義何在?


中學生出題考父母,角色互換體會對方的感受,學校這麼做意義何在

l 難倒家長就能讓學生體會到什麼

這類的試卷大概率家長是不可能拿高分的,即使你理科底子強悍,英語也流利,語文功底也相當不錯,想考高分依然是痴人說夢。

中學的知識點,生物,地理,化學,物理家長不可能每門都精通,即使是當年的學霸,很多記憶性的東西也早就忘記了,不可能考到高分。

這類考試唯一的作用就是讓孩子教育一下家長,平時總說我,看看,你自己也不行吧!讓孩子產生這類想法有什麼好處?父母考得不好以後孩子就有考不好的理由了?


中學生出題考父母,角色互換體會對方的感受,學校這麼做意義何在

恰恰相反的是,現在父母基本上都能體會到孩子的辛苦,倒是學生根本理解不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沉重的負擔。如果真要體驗生活,顯然應該讓孩子來體會一下父母的艱辛才對!

任何一種活動,都應該顯示其背後的教育意義。這種換位活動的意義在哪裡?讓家長體會孩子的辛苦?現在有幾個家長不知道孩子學習辛苦?

而相反,很少有孩子體會到家長的艱辛。揹著沉重的房貸,還要為孩子學習,各種補習班支付昂貴的費用,家長自己可以節省到極限,但在孩子學習上的花費從來就不會節省。


中學生出題考父母,角色互換體會對方的感受,學校這麼做意義何在

與其讓父母參與孩子的考試,遠不如讓孩子跟著父母上一天班,體會一下父母工作的辛苦來得更有意義。

學習是艱苦的,這個沒人會否認。但現在不吃學習的苦,將來勢必要吃社會的苦。

曾經有個高二的孩子,在暑假離家出走,取南方打工。他當時覺得打工遠比學習要輕鬆得多。結果去了南方某城市,流水線工廠,一天10個小時高強度工作,薪資不超過5000元,下班了哪兒都不想去,連手機都不想玩,只想睡覺。


中學生出題考父母,角色互換體會對方的感受,學校這麼做意義何在

一個多月後,老老實實回家了,從此再也不抱怨學習辛苦了,這就是最好的例子。只有瞭解到工作的辛苦,生活的不易,才會知道學習的苦根本算不了什麼。

換位思考確實需要,但對於學生來說,無論是家長和老師都能體會到學習的艱辛,畢竟他們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完全有類似的體會。

因此,學校搞這類活動除了讓學生有一個吐槽的機會以外,實在看不出其他的積極意義。相反,反而會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給家庭教育帶來隱患。


中學生出題考父母,角色互換體會對方的感受,學校這麼做意義何在

學校的這類活動實在沒有必要,除了博眼球以外,並沒有多少積極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