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病毒變異有多快,疫苗開發有多難

文|張弦

來源|金微觀察


新冠病毒快速變異,這對開發藥物和疫苗有什麼影響?


先來看看新聞:新冠病毒已經在全球各地持續擴散,多國研究人員稱發現本國新冠病例已出現變異。發生變異後,不同的新冠病毒的致病特點會有所不同,比如在中國的病毒的致死率是2%,而在歐洲則可能會導致更高的死亡率。


3月3日,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科學評論》發表《關於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一文,通過對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103個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分子進化分析發現,新冠病毒已於近期產生了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了L和S兩個亞型。


其中 S 型是相對更古老的版本,而 L 亞型更具侵略性,傳染力更強。從佔比上看,L 亞型更為普遍,達到 70% ,S 亞型佔 30% 。論文作者特別強調,新冠病毒不是新近發生變異而分化成 L 和 S 型,而是這兩個突變型在病毒爆發的早期可能就已經存在,是現在的隔離和醫療措施把可能更有害的 L 型頻率給降低了。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衛生部2日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巴西有2例確診病例。巴研究人員發現首個病例與在德國發現的病毒更加相似,而第二個病例則與在英國發現的病毒更加相似。據介紹,這兩名患者都是今年2月在意大利感染後回到巴西的。


聖保羅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表示,病毒出現的變異是疫情在相關地區傳播留下的印記,可被研究人員用於追蹤病毒傳播路徑。不過,專家表示二者與在中國發現的病例也有所不同。


在澳大利亞,同樣有研究人員聲稱發現病毒正在發生變異。據《印度教徒報》3日報道,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表示,這種被稱為SARS-CoV-2的病毒正在發生變異。


也就是說,全球各地研究不約而同地發現:病毒正在加速變異。


病毒變異有多快,疫苗開發有多難

事實上,這在預料之中,新冠屬於RNA病毒,這類RNA病毒是非常容易變異的。 除了新冠,RNA病毒還包括: 埃博拉病毒、 SARS 病毒、MERS病毒、艾滋病病毒... 這類RNA 病毒與我們所熟知的天花病毒,乙肝病毒性質是完全不同的,天花病毒、乙肝病毒是DNA病毒,能夠產生比較穩定的抗體,它開發的疫苗是穩定的、有效的。但是,RNA病毒變異性快,抗體不穩定,這決定了新冠病毒疫苗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最近,關於新冠疫苗的消息,就像是興奮劑,讓朋友圈一輪輪刷屏。


1月23日,斯微生物宣佈與中國疾控中心、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展開合作,應用mRNA技術投入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到2月7日,進入動物試驗階段。

2月23日,浙江疾控中心:第一批疫苗已產生抗體,進入動物實驗階段;

2月25日,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金海教授團隊已經成功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口服新型防治製劑。很快闢謠說未經過臨床試驗。

3月3日晚上,網上流傳“陳薇院士注射了全球第一支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圖文消息,但很快闢謠,事實是陳薇出征武漢前,注射的是提高免疫力藥物……”


病毒變異有多快,疫苗開發有多難

回望17年前,2003年,SARS猖獗時,各種SARS疫苗的消息不斷,多少專家學者,多少科研機構要到了項目,高調投入疫苗研製,喜訊就像大年夜的煙花,一個接一個。


當時媒體還報道了盛況:一場有200餘家國內科研機構參與的SARS疫苗研製競賽正在悄悄上演,並形成了北京、武漢、廣州、上海幾大中心,而香港和臺灣也不甘人後。


在北京主要以6個研究機構分成兩組進行。在武漢,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聯合武漢大學醫學院和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形成了SARS疫苗研製的中部據點。在廣州,主要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實驗研究部和廣州醫學院為兩支主要力量。上海主要有三支SARS疫苗研製小組。上海市政府已先期投入了約200萬元人民幣給這3個研製小組。


這些地方SARS疫苗實驗室都在夜以繼日地上馬各類SARS疫苗的研製。即使在週末通過電話採訪這些實驗室或專家時,也能感覺到緊張的氣氛。各種研討會、實驗項目和合作工程都在進行當中。


現在到網上搜一搜這些報道不斷。但後來,非典結束了,疫苗也就沒影了。據當時的說法是,非典結束時,終於到了可以大規模做實驗時,疫情卻已快結束,沒有病人可以做實驗。疫苗成果“胎死腹中”。


且不說研發投入的問題 ,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SARS疫苗的難度。


SARS也屬於RNA病毒,疫苗開發並不成功,主要是沒有穩定的抗體。以SARS為例,其疫苗的動物試驗表明:它只對曾經那株特定的SARS 病毒有效果,而與此同時對於任何變異後的病毒,特別是普通流感病毒的抵抗力會大大削弱。而原先那株特定的薩斯病毒,其實已經不會再來,你再遇到的是不同的病毒株。


過去幾十年裡,艾滋病疫苗、伊博拉疫苗、SARS疫苗等,曾經被許多個公司研發出來,只不過都沒有通過人體試驗,也沒有一個都批准應用。


這一次,新冠病毒發生快速的變異,也預示著藥物及疫苗的研發和試驗的難度。


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學研究所教授楊佔秋4日也向《環球時報》表示,新冠病毒發生的突變,對疫苗設計和疫情診斷都具有很大意義,如果不同病例身上的病毒基因序列有別,那麼同樣的診斷工具和疫苗可能就無法起效,在設計上必須更加精準。


專家說的比較委婉,事實上就是病毒速度變異快,疫苗開發更難了,很可能疫苗肯定跟不上病毒變異,這也是新冠RNA病毒的本質所決定的。


我們對付細菌可以用抗生素,但對付RNA類病毒,是目前醫學為難的一個領域,但好在,疫苗並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中國有中醫等方法控制疫情,所以,對於疫苗,別那麼興奮了,病毒變異有多快,疫苗開發有多難。


金微觀察,由財經媒體人、科技工作者打造的財經+科技平臺,關注我們生活的世界。有事可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