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国中,诸葛亮七擒孟获,孟获的地盘今在哪里?

小七的言语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编撰出来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孟获这个人的记载,因此,有没有这样一个人都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很多学者认为,孟获是南中酋长的一个统称而已。



汉初的成都以南,在今天的云南北部,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共设立了四个郡,犍为,益州,越雋和牂柯四郡。到了后来,诸葛亮南征之后才在这一地区设了牂柯、越嶲、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七郡。

其实诸葛亮南征只是一次很小的平叛战争。诸葛亮兵分三路,东路由马忠取牂柯(今贵阳),中路由王恢经毕节取益州(今滇池),西路是他和杨仪取越雋(今西昌)。三路人马进军都很顺利,诸葛亮两万人一到,越雋就投降了。



只不过越雋为首作乱的高定联合了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孟获见高定失败被杀后就一路南逃,渡过了泸水(即金沙江),逃往昆明一带。最终,诸葛亮在滇池击败孟获,班师回朝。



也即是说,蜀汉管辖的所谓南中七郡最南也就到达了今天云南的滇池而已。而孟获的地盘就更小了,也就是今天四川的凉山州到云南的昆明一带。且这些地方到今天都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傅斯鸿


结合史料分析,我所得出的结论是:三国时期孟获所盘踞的地盘主要在现今云南省楚雄,昆明,玉溪北部,曲靖,以及昭通南部这一带,其中曲靖为核心地带。

下面和大家具体谈谈我的观点。不足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点!

有无孟获其人

关于有无孟获其人,一直以来还是有所争议的,主要原因便在于孟获这个人竟然在《三国志》中没有半点记载。

公元223年四月,刘备于白帝城病逝,同年六月,蜀国后方便发生了一场大动乱,史称“南中叛乱”,据《三国志》记载:

“先主薨,高定恣睢于越巂,雍闿跋扈于建宁,朱褒反叛于牂柯。”

这场叛乱持续了两年有余,由于当时刘备刚逝,蜀国内政不稳,直到公元225年春,诸葛亮才亲往南中平叛,于225年秋才彻底平息。

南中叛乱的主要发起者是蜀汉大臣雍闿,后来又带动了高定,朱褒等人,但却并没有提到孟获之名,不过《三国志》中也提到了“雍闿恩信著于南土”,说明当时雍闿确实是策反了南中少数民族与之一同反叛的,至于南方土著人民的领头人是谁呢?《三国志》里却并未明说。

而在史书《汉晋春秋》中则明说了这位蛮族首领便是孟获。那种更可信呢?当然说三国史一般以《三国志》为准,不过《汉晋春秋》是东晋史学家所著,离三国时代也不远。《三国志》中也写到了南蛮土著人,如果要说当时的南方各个少数民族没有各自的首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存在着这么一位蛮族首领,至于是不是叫孟获呢?我觉得这个到没必要去纠结,既然《汉晋春秋》明说了那个首领叫孟获,我们就暂时叫他孟获吧!

探秘孟获的地盘

关于孟获,《汉晋春秋》中记载了他是一位“为夷汉所服”的首领!(这里的‘夷’主要指现今的彝族),现今多认为孟获是彝人,彝族中也有祖先是孟获的传说。

所以要说当年孟获的地盘在现今何处,我们大致可以从现今云南彝族人民的聚居地进行探索。

再有一个我们可以从孟获的姓氏入手,孟姓是南中历史上的大姓,有朱提孟氏和建宁孟氏之分,(虽孟姓本为汉姓,但经过数代与当地民族融合,所以彝人有孟姓也不足为奇),据《三国志》,《汉晋春秋》记载,雍闿便是当时建宁人,他也是联合了当地南方少数民族而发动叛乱的,所以孟获应属于建宁孟氏这一支。

而三国时期的建宁郡便在现今云南省曲靖市内,而现今云南彝族的居住地主要集中在楚雄,玉溪,昆明,曲靖。结合地图分析,我大致得出的结论便是以曲靖为核心地带,包括楚雄,昆明,玉溪北部,以及昭通南部这一带应是当年孟获的活动地盘。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历史上没有孟获这个人。所谓孟获,只是当地蛮族酋长的意思。

三国演义中的孟获,地盘是所谓南中,也就是云南保山昭通以西,昆明以北,迪庆以南,缅甸东部和云南腾冲、瑞丽、怒江一带。

南中名义上属于益州管辖,下属建宁郡、牂柯郡、朱提郡与永昌郡四个行政区。

自从东汉以来,这里天高皇帝远,交通不便,山高水深,当地少数民族就不断叛乱。

这次孟获的叛乱,其实源于建宁郡豪族雍闿起兵反蜀汉,裹挟了除了永昌郡以外其他2郡,一共3郡起兵造反,向东吴示好。

少数民族领袖孟获只是被雍闿拉拢,准备捞一些现成的好处而已。

然而诸葛亮2万大军杀到后,雍闿部下恐惧,将雍闿杀死归降。其他2个郡,也被诸葛亮轻松打垮。

但少数民族领袖孟获不愿意投降,他凭借地形,继续和诸葛亮大军为敌,最终被击溃。

孟获带着兵逃亡,一面要求其他部落参战,继续和诸葛亮对抗。

诸葛亮大军南下追击,连续作战,终于在云南曲靖将孟获彻底打垮,后者投降。

只是南中的少数民族,并没有因此老实。说白了,很多少数民族刀耕火种,生存困难,必须要靠抢劫汉人为生。

所以,直到蜀汉灭亡,南中叛乱不断。

其实,直到雍正时期,南中才废除土司制度,形式上归属中国控制。

真正彻底将这里控制,还是新中国建国以后的事情了。在这之前,红军长征通过这一代,尤其是彝族区,也是极为艰难,频繁遭受袭击。


萨沙


诸葛亮七次擒拿孟获,不得不佩服诸葛先生的能力,当时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点,分别如下:第1次是白崖,第2次是邓赊豪猪洞,第3次是佛光寨,第4次则为治渠山,而剩下三次分别是爱甸、怒江旁和蟠蛇谷。

那么这些地点分别是现如今的哪里呢?而当时孟获的地盘又包括哪些呢?

公元225年,诸葛亮为了进一步稳固汉朝大后方,所以就亲自带领军队进行南征之路,本来刚开始都一切顺利,但是就在他们即将打道回府之时,却突然发生了意外。

当时的孟获作为南方彝族的首领,也是很有气节之人,当然就不肯让诸葛亮等人轻易离开,所以也就纠结了当时被打败的残兵败将,来准备向诸葛亮发起还击。

孟获其实并非莽夫,他不仅有一颗赤子之心,而且作战勇猛的他为人忠厚,在当地具有很高的威望,他的号召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当时诸葛亮顿时就有了私心。面对如此难得的将帅之才,之所以七次抓获他,但每次完事后还能放虎归山,就是为了能够降服孟获,最终能够为自己所用,但是诸葛亮确实低估了此人的倔强。

最关键的是孟获身上还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

号召力并不代表统御力,孟获尽管能够集结大量的兵力,但是他并没有掌控他们并合理运用的能力,而且有点盲目的自信与自我崇拜。当时的蜀国军队知道此人凶猛异常,本来也就没有打算和他正面刚,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政策,仅仅派出一小部分兵力来狙击孟获。

刚开始尝到甜头的孟获,当即就决定乘胜追击,却哪里想到他就这样一步一步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尽管孟获被抓了,但他还是相当嘴硬。看着当时蜀军大多都是老弱病残,很不以为然,诸葛亮好言相劝,但他仍旧认为要不是中了埋伏,一定会把蜀军打个片甲不留。

第一次就这样不了了之了,诸葛亮放走了孟获,当然在孟获临走之前,他也留了个心眼儿,毕竟所有的布防都被孟获看到了,而且蜀军的实力也已经让孟获有了大概的了解,料到孟获会回来偷袭,所以也再一次设下埋伏。孟获回去就告诉了手下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所以当天晚上就带了500将士准备偷袭。

刚开始一切正常,但是等到孟获等人完全进入兵营之中,就立刻感觉到了不对劲,但这一切为时已晚,又被抓了个正着,就这样孟获接连两次被抓,也算是长了教训,就打算暂时按兵不动。

但是诸葛亮哪里会容他逍遥自在,选择了主动出击,越过渡河,利用障眼法兵分两路,把孟获所据守的地方包围了。诸葛亮又是好话说尽,又是盛情款待,但孟获仍旧不为所动,接下来的事情就更有趣了。

养着那么多人的军队,孟获撑不下去了。

就打算想诸葛亮借粮,最终顺利通过诸葛亮的考验,借到了粮食,但是其中也免不了被绊马索绊倒的尴尬,诸葛亮就象征性的把他又抓了一次,通过一次次的较量,孟获是真的服了,不敢去面对自己的兄弟们了,所以也就乖乖待在了蜀军之中。

故事虽然精彩,但终究还是要解决问题,孟获本来在历史上就存在争议,既有人说他是土生土长的彝族,也有人说他是南迁的汉族。

如果真的是彝族,那么孟获的地盘就是现如今的云南地区无疑,而关于最终七擒孟获的地点,分别就是现如今的赵州定西岭,被称之为大理门户邓川县,也位于云南大理浪穹县,指的就是现如今云南洱源县。

总体来看,大部分地区都位于云南省,而最后一次的地点,根据调查发现,是现如今的四川雅安地区的孟获城。所以由此可以推断,当时孟获所在的地盘,实际上就是云南部分地区以及与之相邻的部分四川地区。


大国布衣


七擒孟获在历史上是有疑问的,虽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引用了《汉晋春秋》中关于七擒孟获的记载,一千多年后的《三国演义》则引用了这个故事,实际上七擒孟获在历史上并不存在。

道理很简单,诸葛亮和孟获都不是小孩子,诸葛亮再厉害,孟获再不济,也不可能被诸葛亮当成猴子一样耍了七次,也许有个一两次实属正常,但说七次简直就太夸张了,诸葛亮是来平叛的,如此反反复复,他是没有耐心和时间的。

孟获是彝族人,彝族最早的先民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时,在云南的滇池和四川的西昌有过生存痕迹,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孟获是当时益州南部少数民族的首领之一。

益州南部的叛乱是因为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战败,整个蜀汉处于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四面楚歌的境况,南中叛乱不是孟获引起的,而是在南中的汉族豪强雍闿勾结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数民族头领孟获共同发动叛乱的。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孟获当时是属于益州郡的,益州郡是汉武帝时期平定西南时设置的,属于当时的益州刺史部,其地理位置大概在今天的云南省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市、大理市,核心位置就在滇池周边的昆明西南部地区。

如果记载没错的话,孟获的地盘应该就是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市、大理市其中的一处,当时的孟获虽然在南中少数民族中名气较大,当时南中大多数地区应该是处于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经济衰微、生产力低下,是不可能控制如此广大的地区,有必要根据现有记载来缩小孟获的地盘到底在哪里?

西汉时期,益州郡的治所在滇池县,也就是今天云南省昆明市普宁区,蜀汉时期,益州郡的治所在平夷县,也就是今天贵州省的毕节市,由此可以看出,益州郡是非常大的,横跨贵州省与云南省,那么孟获到底在哪里呢?

先看看诸葛亮是怎么平定南中叛乱的,诸葛亮的进军路线与南中叛乱是息息相关的。

公元225年3月,诸葛亮从成都出发,先经水路来到宜宾市,然后兵分三路,东路的牂牁郡太守马忠率军向牂柯郡进军,牂柯郡就是今天贵州省贵阳市附近,中路的庲降都督李恢率军向益州郡进军,西路的诸葛亮亲率主力向四川屏山县进军。

接着诸葛亮大军进军到卑水(今四川美姑)地区,以便与叛军主力决战,然后越嶲郡叟王高定主力也向卑水集结,同时雍闿和孟获也率军从益州郡北上支援高定,结果叛军内部发生内讧,高定部将杀死了雍闿,而孟获军也停止前进。

从这里也能看出孟获军的地盘就是在益州郡,孟获先是想北上增援高定,结果发生内讧,当前方的诸葛亮击败了高定之后,孟获也率军回到了益州郡的大本营。

高定被灭后,诸葛亮部也率军继续南下,但首先攻入益州郡的是中路军的李恢部,李恢攻入益州郡后,利用计谋及手段击败了孟获留在大本营的其他军队,并占领了孟获的地盘,而这个时候的孟获还在从卑水(今四川美姑)南下的路上。

孟获这个时候处于非常困难的境界,大本营被占,南下路上后面又有诸葛亮的追兵,但孟获没有办法,只得继续南下,不久,诸葛亮渡过泸水,在味县(今云南曲靖)这个地方追上了孟获,两军发生激战,孟获军战败,孟获也被俘虏。

换句话说,孟获被俘虏时,他还没有回到他的大本营,在今云南曲靖这个地方被俘虏了,也就是说孟获的地盘还在更西南边的地方,从诸葛亮后面往西进军来看,孟获的地盘应该就是在云南曲靖的西南方向。

之后诸葛亮就率军到达了滇池,并且分派军队平定了四面的部落,到了滇池,诸葛亮基本上就结束了此次南征的战争,诸葛亮最后平定的地方是滇池,这里也就是孟获最终的大本营和地盘。

为什么是滇池呢?

滇池地区可是当时彝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也是云南著名的水源地,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任何人类的生存都离不开水,无论是原始人,还是古人,都是逐水而居的,你看华夏的核心地区是在黄河与长江流域,同样是水源地。

有了水就有了生存的基本保证,滇池周边生态丰富,非常适宜居住,所以才会是彝族较早的发源地,在公元前200多年的时候,彝族先祖的统治者被称为滇王,可以理解为滇池之王,到了东汉末年,即使彝族也向四处扩散,但其最核心的地区仍然是滇池及周边地区。

流传到了孟获时代,滇池及周边地区也就成了孟获的根据地和大本营,这里也就是今天云南省昆阳市西南普宁区的滇池周边。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孟获的主要盘踞地点是古时的南郡周围,就是现在云南省西部,楚雄、昆明、昭通、曲靖一带!真实历史上有没有孟获还存在争议,但是可以确信的一点是,在正是历史中首先起兵造反、诸葛亮南征的首要目标,并不是孟获,而是雍闿、高定!

真实叛将雍闿、高定

雍闿,建宁(今云南曲靖)人,汉什邡侯雍齿之后,三国时期地方豪族。刚开始的时候,雍闿投刘备。但是在刘备病死之后,雍闿杀蜀太守正昂,投降东吴。吴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本来刘备的死就跟东吴有着密切的关联,雍闿这样做无异于火上浇油。事发之后,诸葛亮毅然决然决定南征。可是在南征途中,雍闿就被高定的部下给杀害了。在《三国演义》中,雍闿在攻打永昌郡是被诸葛亮设下反间计斩首,其部下归顺。

高定,三国时蜀越嶲夷王。建安二十二年时,高定就想要吞并蜀地新道县,结果被蜀将李严打败。刘备逝世后,高定与朱褒、雍闿、高定等叛乱。诸葛亮南征之后平定叛乱。

从《三国志》中关于南中地区作乱的记载,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作乱的方位大致就是现在的云南东部地区。雍闿本人就是云南曲靖人,所以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出当时叛乱地区的势力范围在楚雄、昆明、昭通、曲靖一带!

孟获

正史上有没有孟获上有待计议,但是《三国演义》中关于“七擒孟获”一章节到是写的有滋有味!其实还有一种说法,说诸葛亮南征雍闿等叛将,雍闿也并非等闲之辈,颇有伎俩,他为了在南中广泛区域能能够形成一股势力,便派遣夷人四下挑拨地方大员与蜀国的关系,孟获就是被派遣的挑拨之人。

蜀汉经过长期的对魏战争,好不容易才腾出手,决定在建兴三年征讨南中。此时的蜀军面对南中叛军势如破竹,雍闿也被叛将高定所杀,但是孟获作为新生势力,逐渐拉拢起被击溃的闲散反蜀国势力,继续猖獗。最后,诸葛亮平定高定等人,孟获却揭竿而起,与蜀国作斗争,这也便是“七擒孟获”之初衷。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看官姥爷们大可以当做一处笑谈。


秦风汉韵论古今


孟获是杜撰的人物?

看到一些回答,有些人讲孟获在历史上不存在,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

可是在今天的云南省嵩明县有一条路,叫盟台路,为什么叫盟台路呢?是因为此路上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诸葛亮收服孟获后,双方共同立誓的誓词,字迹清晰可见,而且在四川凉山州雷波县有孟获庙,这些都是当地川滇地区存在孟获的佐证,至于这些石碑,庙宇是不是近代修建的,对于我这个没亲自去考察过的人来讲,有待商榷。

这次我们不纠结有到底有没有孟获这个人,我们只是从《三国演义》上描述的来推测推测孟获的地盘所在。

南中叛乱,孟获崭露头角,诸葛亮南征平乱。

公元223年夏四月,刘备病逝,五月,刘禅即皇帝位,改元建兴。

不久,益州郡的汉族豪强雍闓,趁蜀国在夷陵新败、刘备病逝以及黄元叛乱的混乱时机,策动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数民族头领孟获等一起叛乱。

注意,这里的第一波叛乱者并没有孟获多少戏份,叛乱都是蜀汉旧部,趁着皇位交接兴风作浪,孟获是被庸闿花言巧语哄骗去发动夷人叛乱的。

直到当诸葛亮屯兵卑水时,叛军内讧,夷王高定部曲砍死雍闿,孟获才取代雍闿。

诸葛亮南下分兵三路,亲率大军直驱越巂郡,斩夷王高定;部将马忠击破牂柯郡的朱褒,李恢讨伐益州郡,但是孟获正在益州郡,李恢打不过。


蜀军南下,清除掉主要叛军,整体局势已经很明朗了,只是李恢这边还没有搞定,孟获又带着夷人闹的欢,诸葛亮思考若是把孟获赶尽杀绝,不久还会有一个孟获,南中已久动荡,不如趁机收服孟获,聚拢南中之心,与南中人分享此地的政治权益。

基于此目的,诸葛亮于当年五月分,渡过泸水,进军益州郡(建宁),替“败于南中”的李恢解围,并活捉孟获。

这个益州郡在三国时期地盘最大,包括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擒获孟获的地方是在益州建宁,也就是今云南省。

至于历史上纠结的有没有孟获这个人,我觉着对于我们民间看客来讲不必纠结,有与没有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记忆里能记得有这么个历史人物叫孟获,被诸葛亮抓住七次。


书雄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个好故事,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01

南中七郡

历史上的南中,就是今天的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大渡河以西、缅甸北部。

在三国时期,南中是蜀汉的一部分,包括:

牂柯、越嶲、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等七郡。

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拜唐蒙为都尉,设犍为郡,后从犍为郡分出牂柯郡。

同年,开邛都国,置越嶲郡。

犍为郡,治所在南广(今云南盐津县东),后移治僰道(今四川宜宾市),又移到武阳(今眉山市彭山区凤鸣镇);

牂柯郡,治所故且兰县(今贵州省贵阳市附近,一说在福泉市);

越嶲郡又称越隽郡,治所在邛都县(今四川西昌市东南)。

元封二年(前109年),以滇池为益州郡,分牂柯郡部分并入益州郡,并设置朱提郡。

益州郡是“南蛮”古王国滇国的领地,郡治在滇池县(今昆明市晋宁区);

朱提郡,由犍为郡属国改置,郡治朱提县(今云南昭通市)。

永平十二年(69年),汉明帝置永昌郡,相当于现在云南西部、缅甸克钦邦东部、掸邦东部等地区。郡治开始在嶲唐县,后迁到不韦县(今云南保山县)。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改益州为建宁,分建宁、越嶲置云南郡,郡治在(今云南祥云县云南驿镇)。

后又分建宁、牂柯置兴古郡,郡治宛温县(今云南砚山县西北维摩)。

这就是诸葛亮南征南中时,大致的地域和行政区划。

02

诸葛亮南征南中

《诸葛亮传》记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托孤诸葛亮。南中诸郡由于刘备病逝,全部叛乱。

建兴三年(225年)春,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南征,到了秋天就全部平定了叛乱。

对于平定叛乱的细节,没有更详细的记载。没有说明南中在哪里?孟获又在哪里?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

从诸葛亮的参军马谡的史料中,看到一些细节。

诸葛亮要讨伐雍闿,马谡送出数十里。由于马谡做过越嶲太守熟悉当地的情况,临行前再次征询马谡的建议,马谡就建议诸葛亮“以攻心为主”,希望能够使他们真心归顺。

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斩杀雍闿,赦免孟获,以使南中人心归服。诸葛亮在世之日,南方不再反叛。

从马谡曾做过越嶲太守及诸葛亮平定南中,设置各郡来看,蜀汉对南中地区进行过管理,诸葛亮出征也到过云南地区。

但史学界对于诸葛亮南征的情况,存在很大的争议。特别是孟获其人,及其所在的区域都没有定论,具体说一下相关的情况。

03

孟获其人

关于孟获其人,史学界争议很大。

民国时期云南地方志专家张华灿先生作《孟获辩》就说“无是公”,意思是查无此人。

黄承宗认为,孟获人还是有的,但生卒年不详,籍贯和家世,多与南中大姓有关。

在云南昭通第三中学内,有著名汉代“孟孝琚碑”,是清朝光绪年间出土的,记载着汉代孟姓是当时南中最著名的两个大姓之一。

对于孟获究竟是彝族人还是汉人也有争议。

一派认为孟获是南迁的汉族,一派认为是当地彝族。

认为孟获是汉族的一派认为,孟氏有朱提孟氏和建宁孟氏之分。朱提孟氏在西汉时期就有人在内地为官,而建宁孟氏是朱提孟氏南迁而来。

三国时期,有孟琰(朱提孟氏)、孟获、孟干、孟通等人。

但在彝族中有孟获是其祖先的传说,也有彝族人帮助诸葛亮打孟获的传说。

《三国志》没有记载孟获的事迹,史书《汉晋春秋》、《襄阳记》有记载。

陈寿曾经在蜀国为官,对于诸葛亮平南中,擒孟获,不管是几擒啦,总之这事不算小,何况是诸葛亮一生最出彩的事迹之一,陈寿一字不提,说不过去。

据《汉晋春秋》记载,孟获是“为夷汉所服”的首领,诸葛亮擒了孟获后,就把他带回了成都,任命为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可不是个小官,《三国志》不见孟获的蛛丝马迹,的确说不过去。

由此看来,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事,也别再去计较,就孟获有无其人还存在争议,更谈不上几擒几纵啦。

04

孟获地盘所在

在豹眼看来,孟获应该是有其人。

祭祀孟获的历史很久远,也有具体的实物资料。早在唐、宋时期就建有祠庙。在建国前西南诸省都还有祭祀孟获的祠庙,俗称孟获为“扫坛蛮主”。

这样看来,孟获活动的地盘,应该在彝族地区活动的范围之内。

目前,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越南等地。

其中,广西、越南,在三国时期属于交州,是孙吴的势力范围,自然抛出在外。

孟获最大可能是朱提孟氏南迁建宁,是建宁孟氏的后人。

建宁原是益州郡,郡治在滇池县(今昆明市晋宁区);诸葛亮平定南中改为建宁郡,

朱提郡,由犍为郡属国改置,郡治朱提县(今云南昭通市)。

这就是说,孟获很可能是从朱提(云南昭通)孟氏,迁到建宁(昆明晋宁区)孟氏的后人。

那么,今天昆明附近就是孟获的核心地盘。

由于建宁后来又有部分划给了云南郡(郡治在今云南大理市祥云县云南驿镇)和兴古郡(郡治宛温县,今云南文山州砚山县西北维摩)

由此看来,孟获的地盘最大可能是在昆明附近,延展一下,就是大理祥云附近及文山州的砚山,再扩大一些就是昭通市。

基本上就是云南省彝族分布的地区,这是孟获的地盘。其影响力可能超出云南,辐射到四川、贵州、缅甸等彝族地区,这个没法具体确定。

这只是豹眼的了解和推论,敬请友友们指教。


豹眼看历史


在昆明的嵩明县农机局,有个古盟台,还有几块石碑,其中一块上书:诸葛武侯七擒孟获与诸蛮盟于此。其它的都是假的!红墙后面还有几块石碑,另外这个古盟台也不高,只有七八十公分,方圆几百平方米而已。



手机用户52577967959


研究诸葛亮七擒孟获,离不开汉武帝开发的“蜀身毒道”!何谓“蜀身毒道”?即蜀(成都),身毒,古称之为如今的印度。用今语翻译,就是成都至印度的道路!相当于抗战期间的滇緬公路!

蜀身毒道,是汉武帝听张骞西域归来,之后,梦彩云南现之后,突发奇想之后的开边通西域(身毒国)的重大决策!这在正史中均有记载!

故尔,蜀身毒道,也就是官道之大道!这条道经由成都起点,经西昌,会理,进入云南在姚安大姚,再到云南驿,大理,保山出境,往尼泊尔抵达印度!此道 ,至今的大理境内,尚有残迹可寻!

诸葛亮出征,安古制出兵,也是分左中右的!若安今制,也有主次之分!如此,诸葛亮只能率主力走官道,即蜀身毒道!因为蜀身毒道的指向,才是敌之孟获之所在!

关于诸葛亮的出军路线,以及决战并七擒孟获之所在,明代占领并主理原大理国都的政务官李浩就考查过!加之大理境内若干关于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传说并碑刻铁柱等遗迹和文物。这都是研究诸葛亮与孟获史实的重要依据!

大理境内,离古都云南驿不到五公里的大波那,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战国铜棺,内有王权向征的铜仗,铜箸,铜12畜,铜葫芦笙等文物,加之,大理州的南诏国大理国之所在,那么,大理州境内的王者气象是凭空而来的吗?

诸葛亮在今弥度的红岩有赐姓庄乔后代为张龙右那,并在云南驿设县,在鹤庆树铁柱,后人在下关西洱河立七擒孟获碑!

如此,孟获七次被诸葛亮所获,可能发生在凉山,楚雄或滇池边上吗?结论,孟获的治所,非大理境内莫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