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张之洞在变法失败后,做法让人费解,营救杨锐,到日本行刺康有为

杨锐,自幼聪明过人,他曾经长期担任张之洞的幕僚,他的文笔酣畅,下笔如流,曾被张之洞评为今日的“苏轼”。

他的另外的一个身份,就是戊戌六君子的中坚力量。

但是,当维新变法失败后,杨锐身陷囹圄以后,张之洞既然拥护慈禧太后的压制维新变法的意图,应该对杨锐的被捕听之任之的,但是,张之洞却是极力营救杨锐,其中的情由实在让人难以道破。

张之洞在变法失败后,做法让人费解,营救杨锐,到日本行刺康有为

张之洞在同治三年入仕的,为朝中清流派首领,由于在中俄交涉事件中,他处理的得当,所以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鉴于晚清腐败落后的境况,张之洞上书请求变法图强。

但是,张之洞与维新派关系是很复杂的,即出资赞助,又极力阻挠。

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张之洞的态度是反对协议的。为了变法图强,张之洞是积极支持的,并且张之洞还上书《吁清修备储才折》,他的意图很鲜明就是“修备储才急图补救”。

为了显示自己拥护变法的坚决性,他还向北京强学会捐银5000两。

对于手握重权的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对“新法”拥护的如此的坚决,引起了康有为的注意。康有为把张之洞推荐的丁立钧推为强学会的总董事之一。

上文说过,张之洞对变法所持的态度,即拥护,同时也阻挠。

张之洞在变法失败后,做法让人费解,营救杨锐,到日本行刺康有为

张之洞的变法和和改良派不同的,他对康有为的“孔子改制”是极为不满的。而且对于康有为犀利的笔锋,难免有时会有些过激的话。开始张之洞的做法,只是让报馆的汪康年加以限制。

但在《时务报》风靡全国的时候,张之洞却让大家都订阅。

张之洞的这些做法充满了矛盾。这或许他并没有意识变法的彻底性,只是做表面上的工作,比别的朝廷大员表现的鲜明一点,也没有意识到变法所带来的对当时朝廷的重要性。

当维新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回到了紫禁城,立即将光绪囚禁了起来,并下令通缉康有为、梁启超,并且逮捕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等。

当这个消息一传到武昌,张之洞立即就倒向了慈禧太后,开始压制两湖地区的维新变法运动。

为了取悦慈禧太后,张之洞不但镇压维新运动,而且还主动抓捕康有为、梁启超。在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后,张之洞在没有得到日本领事的同意以后,就想派张斯洵去行刺,以至于引起了日本政府的强烈的抗议。

可以说,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时期的这种做法,在极大程度上破坏了自己的名声。

张之洞在变法失败后,做法让人费解,营救杨锐,到日本行刺康有为

但是,他对自己的得意的门生杨锐却是念念不忘的。

当张之洞得知杨锐关在了刑部大牢,就急电盛宣怀,请顺天府尹陈夔龙及户部尚书王之韶营救杨锐。

在给瞿鸿的电文中,请他找王之韶、刚毅帮忙。

但是,刚毅由于杨锐说他昏聩无知,而且阻挠变法,导致变法没有成功,反而在慈禧太后面前鼓吹“此辈多杀几个何惜?”

张之洞在变法失败后,做法让人费解,营救杨锐,到日本行刺康有为

最终,慈禧太后在北京的菜市口将谭嗣同、康光仁、刘光第、林旭、杨锐和杨深秀处死,史称“戊戌六君子”。

张之洞对变法的摇摆,其实他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变法的重要性,如果有了张之洞的鼎力相助,变法会变得更加出色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