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這不是你以為的“元宵節”!

這不是你以為的“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習俗的形成卻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其真正作為民俗節日來慶祝是在漢魏之後。宋朝的皇帝很喜歡元宵節,就把過元宵節的假期由原來的三天改為五天。元宵節的多數習俗也都是在這個時候形成的。

這不是你以為的“元宵節”!

這不是你以為的“元宵節”!

魚龍百戲,笙歌燕舞

過元宵節吃元宵當然少不了,但除了吃的,玩兒的也不能少。

耍龍燈 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中華民族崇尚龍,象徵著祥瑞,因此龍舞流行於我國絕大部分地區。龍舞沿襲至今有著多種表演形式,主要有火龍、布龍等。

這不是你以為的“元宵節”!

踩高蹺 民間有一種傳說,說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大夫晏嬰,有一次出使鄰國,鄰國國人笑他身材矮小,他就裝一雙木腿,頓時高大起來,弄得那國君臣啼笑皆非。他又借題發揮,把外國君臣挖苦一頓,使得他們十分狼狽,踩高蹺活動由此流傳民間。

這不是你以為的“元宵節”!

劃旱船 傳說是為了紀念大禹治水而衍生的活動,這是一種模擬水中行船的漢族民間舞蹈表演。表演劃旱船的大多是姑娘,站在用薄板等做成的船中間,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且歌且舞。有時也會有男子扮作丑角搭檔表演,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樂觀眾。

這不是你以為的“元宵節”!

這不是你以為的“元宵節”!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這不是你以為的“元宵節”!

元宵節有一項標誌性的習俗——猜燈謎,自南宋起就開始流行。每逢節日期間,人們把謎語都寫在紙條上,貼在各式各樣的彩燈上供人們猜測。這是我國一種獨具民族風格的文學形式,既能啟迪智慧又頗具趣味。話不多說,大家一起來猜一猜吧↓↓(歡迎在留言區給出你的答案)

這不是你以為的“元宵節”!

l 遠看兩個零,近看兩個零。有人用了行不得,有人不用不得行。(打一日常用品)

l 一物生的巧,地位比人高。戴上御風寒,脫下有禮貌。(打一日常用品)

l 兩眼外禿大嘴巴,有個尾巴比身大。青草假山來相伴,綻放朵朵大紅花。(打一動物名)

這不是你以為的“元宵節”!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元宵節除了我們平日過節的喜慶之外,還有一種浪漫氛圍。為什麼這麼說呢?古時的都城夜晚都是有宵禁的,到了一定時間就不能出門,再加上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連白天也是不允許外出自由活動的。但是元宵節這一天就不一樣了,“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指的就是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會取消宵禁,女孩們可以結伴出來遊玩、賞燈。在封建的傳統社會里,元宵節燈會無疑不給了未婚男女一個相識的機會。

這不是你以為的“元宵節”!

元宵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可以說是地道的中國情人節。相比之前所瞭解的,這果然不是你以為的只能吃元宵的節日吧!

這不是你以為的“元宵節”!

這不是你以為的“元宵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