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孫策被刺客所殺,刺客究竟是誰所派?

冇佢哋咁叻嘅


最被大眾懷疑的郭嘉和孫權,並不是嫌疑最大的。

我們先看看孫策之死的疑點。孫策遇刺的過程沒有太多的分歧,都是說他喜愛打獵,建安五年四月,孫策又帶人出去打獵了。因為自己的馬比較好,所以跑在了前面,把隨從遠遠的甩在了身後。

追逐獵物的時候,忽然碰到了三個許貢的門客,這三人在這裡埋伏了很久,就是要刺殺孫策的。經過一番搏鬥,孫策中箭。隨從們趕來後,殺了刺客。但是孫策傷重,回去後不久就死了。


這個過程中的疑點是什麼呢?

首先是許貢這幾個門客是“神算子”嗎?打獵並不是參加別的活動,雖然有大致的區域,但是為了追逐獵物,行動路線並不確定。而這三個刺客竟然可以準確攔下孫策,如果不是運氣好,那就一定有人傳遞了情報。

其次,就算孫策的馬再好,隨從們的馬也不可能太差啊!作為貼身保鏢,又在四處征戰敵人到處都是的時代,跑到野外打獵,時刻保護主公是必然的,真能被落下這麼遠?

而且還有一點,三名刺客,全部被殺死了。正常邏輯,隨從們應該至少留一個活口,查問幕後主謀是誰,怎麼都弄死了?

所以,孫策之死,很有可能內部有人洩露了情報,甚至有可能就是隨從中的一人。


那有可能是郭嘉嗎?

郭嘉被懷疑,就是因為他準確預言了孫策會遇刺身亡。當時的情況是,曹操正在率大軍與袁紹相持,孫策將有可能襲擊許都,大家都很害怕,郭嘉才說了:“孫策很輕佻,一定會死在匹夫之手。”

郭嘉無疑是有情報來源的,但他組織刺殺孫策的可能性不大。首先,郭嘉說這話的背景是曹操手下比較驚慌,有可能軍心不穩。所以,郭嘉這個預言,首要作用就是穩定軍心。

其次,若真是郭嘉組織的這次刺殺,他要保證成功,應該不止安排這三個人,才更保險。

第三,若郭嘉甚至曹操都是幕後人物,以當時的情況,必然不會太過於張揚,撇開關係最重要。

所以,郭嘉的預言,應該是為了穩定軍心。


至於孫權,雖然他是孫策死後的最大受益者,但當時刺殺孫策,時機不對。

雖然當時已經佔據江東,但是立足未穩,又是天下混亂,十九歲的孫權能不能守住家產,還真不一定。

咱們看孫策死後,廬江太守李術反叛、廬陵太守孫輔通敵曹操、孫暠企圖奪權,還有些山匪流寇蠢蠢欲動……門閥士族也和孫權不是一條心。

孫策之死,給孫權帶來的,其實是危機重重。

所以,就算孫權想殺孫策奪權,選這個時候也不合適。


那還有誰想要孫策的命呢?門閥士族,江東豪強。

江東地方豪強還沒有認可孫策,更有可能,他們內心中是憎恨孫策的。孫策的目標是奪天下,豪強的心願是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但是孫策打仗,是需要江東豪強出人出錢的。

這些人不僅要出錢出人,還要擔心一旦孫策戰敗,惹得更大的敵人前來,歷代積累的財富就會一掃而空。固守天險,保江東平安,才是他們最大的需求。

顯然,孫策不符合他們的預期。

所以,孫策之死,很可能是江東豪強所策劃實施的。


七追風


我是和大家一樣愛歷史的小熙。

孫策被稱為江東猛虎,無人能敵,卻英年被殺,實屬可惜!被誰所殺?為何被殺?小熙和大家一同探個究竟。


建安五年(200年4月4日),孫策在丹徒山中打獵。他騎的是上等寶馬,只顧馳騁逐鹿,沒注意自己的隨從早已遠遠地落在了後面,而死神正悄然而至。

正在策馬疾馳的孫策忽然被三個人擋住了去路。一看來者不善,孫策厲聲喝問:“來者何人?”三人答道:“我們是韓當的士兵,在這裡射鹿。”孫策知道自己樹敵太多,隨從又沒跟上,以一對三,還是小心為妙,於是一邊轉移三人視線“韓當的士兵我全部認識,怎麼從沒見過你們”。一邊迅速搭弓將近身的一個射倒在地。剩餘二人見同伴喪命,急忙彎弓搭箭,向孫策齊射,孫策躲避不及,面頰中箭落馬。二人正要取孫策首級,千鈞一髮之際,孫策的隨從們趕到,將二人全部殺死。孫策傷勢甚重,當夜辭世,時年二十六歲。孫權登基稱帝后,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原來這三人是吳郡太守許貢的小兒子與門客。他們為什麼要殺孫策?據《江表傳》記載,吳郡太守許貢上表給漢帝,說孫策驍勇,應該召回京師,控制使用,免生後患。此表被孫策的密探獲得,若許貢上表成功,對孫策來說凶多吉少,被孫策統一的江東又將重新陷入分裂。孫策一氣之下將許貢絞死。許貢死後,其門客潛藏在民間,尋機為他報仇。這才引出前文中提及的孫策被害的場景。


『』小熙短評:可惜了江東猛虎孫策!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正所謂惡虎難敵群狼,一代英雄竟死在三個無名小卒手中!縱觀史海,名將僧格林沁、關羽也是死於無各小卒刀下,實在令人痛心不已!

我是愛歷史的小熙,請大家指正,請下方留言。


小熙為人人


據《三國志》、《後漢書》中記載的,許貢家人殺死了孫策,是否當真如此嗎?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看看有幾種可能。

歷史上,許貢曾經上書朝庭說過孫策像項羽,適合把他關在豬圈裡放養,於是孫策得勢後殺了許貢。而許貢又是一個聲望高的人,家裡門客眾多。許貢死後,門客們都沒飯吃了,所以說許貢家人伺機殺孫策,可能性不是沒有。所以不管是陳壽還是范曄,都認為是許貢家人為了報仇而殺害了孫策。

許貢家人為了為家主報仇或是為了揚名歷史而殺孫策一事是有可能的。還有沒有其他可能?

我們看一下孫策之死對誰有好處: 1、許貢後代。這是正史答案,我們不去提他了; 2、孫權。但孫吳政權還沒穩定,孫權也未必就能肯定孫策如果死掉,他能坐上最高執政者的位子,所以幾乎不可信。 除了這兩人外,還有沒有其他受益者?有,我們通常忽視,而史官則是刻意忽視了一個人:曹操。

這裡提出一個曹操這個嫌疑者,是因為歷史上有個十分可疑的巧合:官渡之戰時,曹操與袁紹相持不下,而有傳言說孫策正有北上的打算,頓時上下一片驚慌。此時郭嘉有如天神般說了一段話:“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意思是孫策很牛,很得人心,但太粗心大意,容易被刺客刺殺。曹操聽了這話就後就安心下來,心安理得的與袁紹打仗。 這時太很值得玩味了。郭嘉對孫策的評語我們先估且稱為神判,但是郭嘉只說孫策很可能被刺客所殺,又沒說什麼時候被刺客所殺,更沒說孫策會在北上之前被刺客所殺。所以這番話和曹操當時的問題(北面與袁紹相持,南方孫策蠢蠢欲動)可以說毫不相干。 要知道孫策自起兵起8年間平定江南,8年也沒怎麼被人暗殺過,郭嘉憑什麼就斷定孫策起兵北上之前會死??(可疑)

曹操聽了郭嘉這話後最終沒有南下回防,而是選擇繼續與袁紹僵持。而孫策這時的離奇去世,使得曹操抓住機會一統北方。

史官們有些東西不敢寫,比如:人們是如何知道刺客為許貢門客的?是通過熟人辨認,還是像《演義》中所說,刺客刺殺孫策之前大喊:“吾乃許貢門人!”? 我們都知道曹操是搞特務統治,有死士的。找一兩個死士,冒充許貢家人去有組織有目的地刺殺孫策,絕對會比許貢的草根門客殺孫策更容易。就算是通過認臉認出是許貢門客,也可以派死士和許貢門客聯繫好一起動手或乾脆揹著許貢門客的屍體去行刺。

所以結論是,歷史上郭嘉的那番驚天地泣鬼神的言論,懷疑是穿越人士所說的話,並不是在評定孫策(當然也算評定了),而是向曹操獻策,建議用殺手暗殺的手段對付孫策。這樣一來,郭嘉這話就很好理解了。 這裡提出疑問不是針對郭嘉,事實上歷史上被刺客殺死的諸候屈指可數。郭嘉能在萬里之外,連孫策人都沒見過,就能通過手頭有限的情報,推斷出孫策可以用刺客搞定,仍然是十分強大可怕的。


強哥和你聊電影


在《三國演義》中,長沙太守孫堅的長子孫策,因作戰驍勇,被世人稱作“小霸王”,但是這位小霸王最後卻被三名刺客離奇刺殺,最終傷勢過重英年早逝,孫策的弟弟孫權繼承了江東霸業,並且開創了後世的吳國,與劉備、曹丕三分天下。

小霸王孫策戰鬥力爆表,怎麼會被人刺殺呢?據《三國志》描述,三名刺客著裝竟然是孫策軍團的士兵衣服,這就讓孫策刺殺案越發顯得撲朔迷離。

那麼,刺殺孫策的刺客是什麼來頭呢?

小哥詳細分析。

孫策創立江東霸業

後世很多人認為孫權繼承了父親孫堅和哥哥孫策的江山社稷,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江東霸業,基本上可以說都是孫策點點滴滴打下來了的。

因為破虜將軍孫堅曾經和袁術一起共事,但是袁術勢大,袁術曾經派孫堅攻打劉表,但是孫堅被劉表的手下殺害後,袁術收編了孫堅的隊伍,後來孫策以傳國玉璽為抵押物品,換回了弟弟孫權,帶著千辛萬苦從袁術那裡要來的一千多人,前往江東舅舅吳景處,自此開啟了東吳孫氏的王圖霸業。

所以說,孫堅雖然也有一些勢力,但是在他去世後,這些勢力都被袁術侵佔或者被別人瓜分,到孫策時期,年僅二十歲左右的他又要照顧母親和幼小的弟弟,又要在亂世求生存,實在是艱難至極,這個時期的他,雖然勇猛又待人熱情誠懇,但是終究是勢單力薄,沒有地盤沒有自己的軍團。

說東吳江山是孫策打下來的,一點都不為過。

孫策和江東士族的矛盾

孫策作為一個熱血青年,立志匡扶漢室,在江東東征西討,逐個消滅割據的地方豪強,雖然自己的地盤和影響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擴張,但是在兼併其他勢力的途中,必然要發生流血犧牲。

所以孫策如猛龍過江一般,攪亂了江東各方勢力,也得罪了很多人,雖然深受百姓愛戴和擁護,但是對於豪強而言,恨不能手撕孫策而後快。

江東和中原不同,士族和庶族分化嚴重,這個直到孫權晚年都沒能改變,孫權晚年大殺四方,其中就有侄女婿陸遜這樣的士族代表人物,很多人認為這是孫權晚年昏庸的表現,實際上也可能是士族庶族階級鬥爭過於激烈的無奈之舉。

孫策出身庶族,雖然短期內以血腥手段獨霸江東,但是在本地士族心中,肯定是不服的。

孫策遇刺

孫策和許貢有什麼深仇大恨呢?這個《三國演義》有比較形象的描述。

卻說孫策自霸江東,兵精糧足。建安四年,襲取廬江,敗劉勳,使虞翻馳檄豫章,豫章太守華歆投降。自此聲勢大振,乃遣張紘往許昌上表獻捷。曹操知孫策強盛,嘆曰:“獅兒難與爭鋒也!”遂以曹仁之女許配孫策幼弟孫匡,兩家結婚。留張紘在許昌。孫策求為大司馬,曹操不許。策恨之,常有襲許都之心。於是吳郡太守許貢,乃暗遣使赴許都上書於曹操。其略曰:“孫策驍勇,與項籍相似。朝廷宜外示榮寵,召在京師;不可使居外鎮,以為後患。”使者齎書渡江,被防江將士所獲,解赴孫策處。策觀書大怒,斬其使,遣人假意請許貢議事。貢至,策出書示之,叱曰:“汝欲送我於死地耶!”命武士絞殺之。貢家屬皆逃散。有家客三人,欲為許貢報仇,恨無其便。一日,孫策引軍會獵于丹徒之西山,趕起一大鹿,策縱馬上山逐之。正趕之間,只見樹林之內有三個人持槍帶弓面立。策勒馬問曰:“汝等何人?”答曰:“乃韓當軍士也。在此射鹿。”策方舉轡欲行,一人拈槍望策左腿便刺。策大驚,急取佩劍從馬上砍去,劍刃忽墜,止存劍靶在手。一人早拈弓搭箭射來,正中孫策面頰。策就拔面上箭,取弓回射放箭之人,應弦面倒。那二人舉槍向孫策亂搠,大叫曰:“我等是許貢家客,特來為主人報仇!”策別無器械,只以弓拒之,且拒且走。二人死戰不退。策身被數槍,馬亦帶傷。正危急之時,程普引數人至。孫策大叫:“殺賊!“程普引眾齊上,將許貢家客砍為肉泥。看孫策時,血流滿面,被傷至重,乃以刀割抱,裹其傷處,救回吳會養病。


(刺客刺殺孫策)

在這段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孫策在外出狩獵的過程中,被埋伏的刺客刺殺,而刺客正是許貢的門人。

孫策安排後事

孫策中箭後,創痛甚劇,自知不久於人世。四日,孫策請來張昭等人,託以後事。他說:“中原正在大亂之中,憑我們吳、越的兵眾,三江的險固,足以觀其虎鬥成敗。你們好好輔佐我弟弟!千萬不要回到北方去。”《張昭傳》則記載,孫策擔心孫權不能勝任,把孫權託付給張昭,並囑託張昭說:“如果孫權不能勝任,請先生取代他的位置。如果無論如何都不能擔當克敵制勝保衛江東的重任,先生您可以慢步返回江北,無須心中有所掛礙。”又叫來孫權,親自給他配上印綬,說:“率領江東兵眾,決戰兩陣之間,,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當日夜裡過世,享年二十六歲。

在《三國演義》中,孫策可以說是氣死的,因為孫策被稱為“孫郎”,這是什麼概念?就是孫策不僅僅文武雙全,同時樣貌出眾,一表人才。

話說孫策中箭後,本來安心靜養,傷勢大概率會痊癒,但是有一天,他拿銅鏡一照,看到自己被毀容了,氣的大吼一聲,以發洩自己鬱悶的心情,結果傷口崩裂,傷勢加重,孫策最終無力迴天,唯有正視死亡,心平氣和的安排了後事。

孫策去世後,孫權悲泣不止,哭暈了多次,張昭勸說孫權,扶起孫權巡視軍隊,並把孫權繼立的消息上表漢室,傳達下屬。終於穩定住了局勢。

孫策遇刺事件分析

孫策到底是被什麼人刺殺的,他們的幕後主使是誰?在正史中是沒有明確記載的,也就是說,孫策和三個刺客死戰,這三個刺客也沒說自己是為誰報仇,或者是誰派自己來的。說刺客是許貢的門人,這是在後世,特別是宋元時期的民間文學作品(評書、戲曲等)中演義出來的。

那麼,有那些人可能是刺殺孫策的主謀呢?

第一種人:江東豪強。

這類人是直接和孫策起衝突的人,豪強一般都豢養門人,這其中除了文采卓絕之輩,就是亡命徒,所以江東豪強刺殺孫策的可能性最大。

第二類人:孫策的仇人。

孫策稱霸江東,得罪的人很多,在三國亂世,滅門慘案是非常多的,而三國時期很多人都講忠義,他們的價值觀非常簡單,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所以在孫策血腥治理江東的期間,被別人尋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當然,孫策的仇人也包括曹操等軍閥,但是曹操距離孫策很遠,雖有交往,但僅限於書信,並且曹操一代梟雄,是不屑於做安排刺客刺殺他人這種事情的。

至於很多人分析刺殺孫策的人是孫權,這是完全瞎猜亂想的,孫堅去世後,吳夫人孤兒寡母,帶著一家人漂泊於亂世,幸好兒子孫策本領不凡,孫策對於自己的弟弟們都非常愛護,特別是對孫權非常好,血濃於水,雖然周瑜太史慈等人是孫策的知己,但是無論是哪個人,都是以家族為重,比如曹操的手下,就有曹家軍和異姓將軍之分,曹操築銅雀臺靶場競技,曹家軍穿綠袍,異姓將軍穿紅袍,涇渭分明。

所以孫權是絕對不會刺殺自己的哥哥孫策的,於情於理都沒有這個可能。

關於刺客穿士兵服裝埋伏一事,這也是非常正常的,比如春秋時期的著名刺客要離,完成刺殺任務,做了很大的犧牲,而三國時期不乏忠義勇猛之輩,真要下定決心刺殺孫策,肯定會做周密的部署,比如混入軍營,比如收買孫策隨從,獲取孫策日常生活習慣,孫策喜歡打獵,那他們就埋伏在山林中,守株待兔。

孫策最終被刺殺,不管是誰派來的,最終這三名刺客以自己的性命為賭注,完美詮釋了什麼是刺客,什麼是忠義,什麼是刺客信條。

這樣的刺客有很多,比如劉備就曾經被刺客刺殺,但是劉備武功高強,同時心懷仁慈,所以最後刺殺劉備的刺客被劉備感化,反而大面積宣傳劉備的仁慈去了。

刺殺孫策的刺客是誰,這是千古謎題。


古梁鏞


哲學邏輯思維:同一件事情中出現2個以上的巧合,那就不是巧合,而是預謀。細思孫策遭遇刺殺的經過,不難發現至少存在4個以上的巧合。即:時間、地點、孫策正好孤身、刺客正好被滅口等。所以,這足以證明孫策遇刺並非單純的偶遇,而是有預謀的算計。

那麼,誰才是幕後預謀的策劃者呢?

孫策攻打劉繇之時,因挾死一將,喝死一將,自此人稱“小霸王”,可見其勇;以其父1000舊部起家,僅用短短6年時間,便能平定江東稱霸一方,可見其智;且性格開朗、直率、大度,知人善用,幽默合群,備受士人、百姓擁戴,大家都甘願為其效忠。如此智勇皆備又大權在握之人,是那麼好刺殺的嗎?結果卻死於3名宵小刺客之手。

據《三國志》、《江表傳》、《後漢演義》、《三國演義》記載,皆言3名刺客身份為許貢門客。原來,許貢任吳郡都尉、太守時,曾寫密信給曹操,言孫策有項羽之勇,野心極大,應該多加提防,以免為其所趁。這封信卻為孫策所獲,其大怒之下遂將許貢滿門誅滅,但是有3名門客幸運逃脫,從此隱藏民間,尋機為許貢報仇。

同時,史料上還曾記載,孫策帶領將士于丹徒西山打獵之時,他騎著一匹寶馬良駒,快如閃電,隨同將士一時無法趕上,當時正在追趕一頭麋鹿,突然發現樹林中站著3人,持槍攜弓。孫策隨勒住戰馬,詢問道:“汝等何人?”3人回道:“乃韓當軍士也。在此射鹿。”

對此經過,雖然《三國志》等史料並無記載,但根據孫策遇刺的結果來看,應該非常符合當時的現場情景。因為,只有孫策看到3人身著自己軍士的服裝,才回放鬆警惕,在毫無防備之下才會被刺客的箭矢射中面頰。其實,無論是《資治通鑑》,還是《三國志》等史料上均有記載:孫策在倉猝間,不及躲避,面頰中箭。

然而,就在孫策遇刺的關鍵時候,隨同的將士趕了過來。只有《三國演義》中記載:孫策急呼殺賊,但其它史料並無記載。結果, 3個刺客瞬間被砍成肉泥。

  • 巧合一:孫策長年征戰在外,行止不定,刺客與其到底是巧遇,還是在守株待兔?

  • 巧合二:刺客正好穿著孫策軍的服裝,從而吸引孫策勒馬駐足,給了刺客刺殺的機會。

  • 巧合三:雖然孫策有圍獵的興趣愛好,但畢竟不是日常工作或者戰前準備,還需要計劃一番,性之所至便可帶人前去打獵,刺客的時間把握的也太準了吧。

  • 巧合四:打獵本是機動性行為,刺客恰好出現在了孫策的必經之途。

  • 巧合五:以隨從將領之智,難道沒有一個人想到活捉刺客,審問出同夥嗎?

  • 巧合六:古代對於軍備的管理極嚴,並有“一甲頂三弩,三甲走地府”之說,那麼刺客的軍裝又是哪裡來的?


如果按照現代案件的審理說法“誰受益最大,誰的嫌疑就最大。”的標準來判斷,孫策死後,孫權繼任江東霸主,似乎受益最大;曹操沒有了後顧之憂,便可全力應對官渡之戰,似乎受益並不弱於孫權;如果說是3刺客自發的單純行為,顯然不可能成功刺殺孫策。

難道是孫權暗中謀兄嗎?

應該不會。一是孫策既有兒子孫紹,還有“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的兩大文武重臣,完全可行劉備託孤之舉;二是孫策共有兄弟6人,分別是孫權、孫翊、孫匡和孫河等。由此可見,就算孫策死了,也不一定會傳位給孫權。畢竟,孫策被刺殺成重傷後,還有較長一段時間可以進行周密佈局,其變數實在太大,誰知會將權力的“接力棒”交給誰呢?

所以,孫權謀兄的可能性極小。

難道是曹操謀劃?

應該也不會。因為當時的曹操正在全力備戰官渡之戰,此戰可是關乎其生命之憂的大戰,根本不敢隨意招惹“猘兒,謂難與爭鋒。”的孫策。同時,公元199年2月剿滅呂布、7月又擊破張楊舊部眭固,奪取河內郡,勢力範圍剛剛擴張到黃河以北,12月便開始用兵官渡,所以曹操根本沒有機會去算計江東的孫策,畢竟北方才是其霸業的基初。至於郭嘉評價孫策會死於小人之手,僅是安慰曹操的巧合藉口罷了。

意想不到的結果

既然不是孫權,也不是曹操,當然更不會是“神仙于吉”了,那麼究竟是何人所為呢?說出來可能沒有人會信,但是推論的結果皆指向一人,那就是廣陵太守陳登(陳元龍),而廣陵又地接長江,向來為孫策所圖謀。因此,在公元199年,孫策曾兩度發兵攻打廣陵,結果盡皆折戟大敗,陳登自然繳獲大量孫策軍裝備。接著,陳登向曹操進言欲圖謀江東。或許,由於曹操的全部精力用在了與袁紹的決戰中,所以沒有同意陳登的計劃。

陳登為何會提出圖謀江東的計劃呢?顯然依仗的便是刺殺孫策之計,孫策若死江東亂,便可趁勢而為。後人可是將陳登同張良、周瑜、荀彧、賈詡一同稱之為“魁奇俊傑”的人物,又豈為無的放矢,若非如此,他又有何信心去圖謀盛極一時的孫策江東。因此,陳登英年早逝後,曹操每每臨長江而嘆,悔恨不早用陳登的計策,以使孫氏在江南壯大。

《三國志•破虜傳》記載:廣陵太守陳登治射陽,陰間使以印綬與嚴白虎餘黨,於會稽圖取策。《江表傳》:廣陵太守陳登治射陽,登即瑀之從兄子也。策前西征,登陰復遣間使,以印綬與嚴白虎餘黨,圖為後害,以報瑀見破之辱。

由此可見,陳登和孫策存在家族恩怨,自然存在密謀孫策的動機,也有密謀孫策的舉動、收買孫策身邊親信的能力、刺探孫策動向的條件,還有提供軍備的便利,更有圖謀孫策的智略。同時,江北的廣陵郡,許貢3門客在此隱藏既安全,又方便報仇,且陳登和孫策之間又是對頭,因此雙方相互合作圖謀孫策也就極為正常了。


祥子談歷史


原吳郡太守許貢的三個門客在孫策丹徒打獵時刺殺了孫策,孫策面部中箭傷重而死。當時許貢已經被孫策殺害了一兩年了,是許貢的小兒子帶領這些門客,尋機刺殺了孫策。

許貢三門客也成為三國時期最為出名的刺客,改變了三國的歷史的走向。

許貢和孫策的恩怨。

公元195年開始,孫策徵得袁術的同意後,開始了創業江東的征伐,到200年正月,奪下豫章郡後,完成了江東的統一,此時他只有26歲,可謂是志得意滿了。

在奪取江東六郡時,許貢是吳郡太守,許貢被孫策擊敗後,投奔山賊嚴白虎(以前也是被孫策擊敗的豪強),孫策派軍又擊敗了嚴白虎,許貢又投奔了餘杭的許昭。孫策認為許昭是有志氣之人,因此沒有徹底解決他們。(孫策劇照)

許昭也率人依附了孫策,許貢不忘奪取吳郡,積極謀劃打擊孫策,他上表漢獻帝,實際上是曹操,上書中說:

“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於外必作世患。”

許貢看出孫策發展的勢頭,想讓曹操以召見的名義控制孫策。不過這個上表被孫策的部下攔截了,孫策與許貢對質後,孫策讓人勒死了許貢。許貢的小兒子帶領門客依附了嚴白虎。(許貢劇照)

孫策的性格和許貢三門客。

一、孫策的謀劃。孫策觀天下大勢,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紹對峙於官渡,戰爭一觸即發。孫策謀劃趁曹操忙於官渡之戰,襲擊曹操的許昌,並且做好了準備工作。如果佔領許昌,孫策將可能成為一方霸主。

二、孫策性格和愛好。孫策年輕得志,目空一切,性格倔強。他的謀士多次規勸他要深居簡出,因為這麼快統一江東六郡,仇家肯定非常多,這些仇家要麼隱藏在依附的政權中,要麼嘯聚山林等待機會。孫策表面上聽從意見,但是實際上根本不放在心上,依舊我行我素。

孫策愛好打獵,喜歡出風頭,經常一騎絕塵,護衛的武士根本跟不上他的步伐。(嚴白虎像)

三、許貢三門客的謀劃。許貢的這三個門客,得到許貢的大恩,誓死要為許貢報仇,他們跟隨許貢的小兒子依附在嚴白虎的山上。他們知道孫策在丹徒駐紮,又清楚孫策愛好打獵,肯定去丹徒山打獵。於是三人遊蕩在丹徒山中伺機刺殺孫策。(許貢三門客劇照)

事情就是那麼湊巧,孫策果然到丹徒山打獵,並且遠遠地拋開了護衛的武士。孫策突然遇到三人,三人謊稱是韓當的手下,孫策說韓當的部下我都認識,並且立馬開弓射箭射殺了一個刺客,剩下的刺客也是勇士,用弓箭射中了孫策的面部,重傷了孫策。這幾個刺客被趕上來的護衛殺死,孫策傷重而亡。

許貢的這三個門客,改變了東漢末年曆史的走向,裴松之曾經寫道:

許貢客。無聞之小人,而能感識恩遇,臨義忘生,卒然奮發,有侔古烈矣。

這就是小人物改變歷史的走向,許貢三門客也因此成為三國時期最有名的刺客。


穿越再現彼岸


究竟是誰派來的刺客,這件事其實有很多種說法,其中爭議比較大的就有三種。但是我認為最後一種說法的可靠性是最高的,甚至應該就是歷史事實。

郭嘉派來的刺客,殺了孫策曹操才能安心北伐。

當時曹操正打算北伐烏桓,可是忌憚於南方的孫策還有劉表。結果郭嘉神預測似的告訴曹操,劉表這個人優柔寡斷,只是一個守成之主,他不可能主動進攻許昌。至於孫策,每次打仗都衝在最前面,這種人極有可能死於莽夫之手,不足為慮。

結果沒過多久,孫策就被人給暗殺了。這種事情也太巧合了吧?所以很多人都認為,郭嘉是殺掉孫策的罪魁禍首。當時孫策已經佔領江東,他的老上級袁術也已經戰敗而亡。所以孫策絕對是有謀圖中原的野心的。

然而郭嘉的牛既然吹出去了,就必須要保證孫策無法北伐。孫策死於莽夫之手這種理由壓根就沒辦法讓曹操安心,畢竟孫策還活著!所以郭嘉必須要殺掉孫策,才能夠解決江東北伐的問題。

所以刺客是郭嘉派來的,這也算是說得過去。畢竟那種年代,派三個刺客到江東是一件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這三個此刻要想突破那麼多守衛,精準地找到孫策,我覺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可信度不高。



孫策死後,孫權是既得利益者,所以很多人認為孫權下的手。

在孫策死的時候,他依舊不肯忘記江東的霸業。所以他將孫權叫到身邊,把江東之主的位置傳給了孫權,所以孫策死後,孫權是獲得利益最大的一個人。

而且有孫權做安排的話,這些此刻不僅能夠混進獵場,而且能夠精準地找到孫策所在的位置。孫權更可以利用職務之便,將孫策身邊的人引走。

只要有孫權在,一切都會進行的十分順利。但是孫策死後,孫權真的可以接任嗎?當時的孫權只有19歲,孫家在整個江東才剛剛立足,所以孫權要想接手孫策的基業,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孫策因為暴政,所以那些當地軍閥都害怕他。可是孫權上臺以後,施以仁政的話,當地的軍閥還會服氣嗎?果然孫策一死,江東不少人都開始起兵謀反了。孫權是在這種情況想被孫策指定為接班人的。所以說他很不容易,為了奪取大位殺掉自己最敬重的哥哥,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也不大。

孫策對江東士族的鎮壓,引發江東士族收買刺客刺殺孫策。

江東地盤原本就是江東士族們的,當時群雄割據一方,江東處於一片混亂之中。好在這個視乎孫策殺來了,他將不聽話的士族都給消滅了,剩下的士族集團,則知道應該投靠孫策才能避免被殺。

但是這幫人對孫策的暴政是十分反感的。他們認為孫策簡直就是暴君,對江東士族的殘忍行徑一定會再次發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再次發生,所以江東士族們選擇了一條非常有風險的路,那就是殺掉孫策。

殺掉孫策以後,完全可以讓年幼的孫權上位。這樣的話,江東既能夠保證統一,又能夠保證和平穩定。如果孫策還活著一定會想辦法動用江東的力量,進行北伐,這是江東士族們所不想看到的事情。

他們只想著自保和平安,從未想過一統天下這種大業。再說了,孫策一統天下,對他們來說,壓根就沒什麼好處。榮華富貴他們現在就有了,捨身忘死為孫策賣命,最後說不定還要搭上自己的性命。所以江東士族是最有可能殺害孫策的主謀。



總結:我傾向於江東士族下的手,因為他們可以創造這樣的條件。

江東士族們完全可以將孫策的蹤跡告訴刺客,並且為此刻安排那種孫策獨處的環境。這是江東士族有嫌疑的重要原因。當然這一點孫權也是有嫌疑的,不過孫權當時年紀小,殺了孫策只會引起動亂,他不會給自己找麻煩。

當年陳平和周勃,將後少帝趕下臺以後,迎接勢單力薄的漢文帝劉恆登基,想要以此掌握朝政大權。可是沒想到漢文帝也是一個狠角色,他知道什麼叫做反抗。所以這次張昭等人極有可能是故技重施,他們覺得孫權是個沒什麼能力的孩子,孫策死後,江東大權將會掌握在自己手裡。沒想到孫權的志向還真不小,甚至通過赤壁之戰,逐漸奪取了江東大權。

所以說以張昭為首的江東士族,才是殺掉孫策的兇手。但是,孫權後來難道不知道這件事嗎?我覺得後來他是知道的。不過對江東士族集團,孫權還是有所忌憚的。即使想要為兄長報仇,也必須要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否則將會引起江東士族的集體造反。於是太子與魯王的爭端,走上了歷史舞臺,孫權以一種非常隱蔽的方式,殺了大批量江東士族子弟,從而為兄長孫策報仇雪恨。


江湖小曉生


我的答案是,孫權的嫌疑最大。孫策之死,有兩個最大受益人。一為曹操,孫策曾計劃趁曹操疲於官渡對峙袁紹時陰襲許都;二為孫權,孫策死後他執掌了江東六郡印信。孫策表面上為許貢家客行刺,其中有重大疑點:主公私下行獵屬高度機密,外人何以得知?武裝親兵隨從何以遠遠落在主公後面,剛好留足時間給刺客行刺之後再跟上來?三個刺客為什麼被當場誅殺,算殺人滅口嗎?三個刺客既然已經死了,又是怎麼認定系許貢家客的,難道都隨身有攜帶身份證不成?

彼時為官渡之戰緊要處,勢弱危險、朝不保夕的曹操關注點應全在袁紹身上,再分神策劃行刺孫策顯然不合情理,即使制訂刺殺方案針對對象也更應該是最直接、最大的威脅袁紹才對,不應該是千里之外有可能是空穴來風準備襲擊許都的孫策。本著誰最大受益誰最大嫌疑的推斷,我們有很大理由懷疑這一重大突發事件可能為孫權所為。再者,從孫權對孫策本人及其子孫後代的怠慢和防範態度,也可以作為輔證。

先稱王再稱帝的孫權如何對待大哥及其後人呢?比較不堪。1、追父親孫堅為吳始祖武烈皇帝,孫策僅僅追為長沙桓王。蘊藏的深意是,標明自己繼承的是父親衣缽,抹殺孫策開創江東基業、事實上開創吳國的偉大功績;2、封孫策唯一的兒子孫紹為吳侯,後來還降為上虞侯監視居住。吳侯封號挪給孫子、孫登之子孫英。3、孫權自己兒子全部封王。況吳侯本身就是曹操以漢獻帝名義給孫策的爵位,兒子有權繼承。孫權不但等於什麼都沒給孫紹,還無恥地搶走了屬於孫策一脈的吳侯。4、孫紹獨子孫奉承襲了父親的上虞侯。後來因民間流傳孫奉有皇帝氣象,被吳國末帝孫皓所殺。自此孫策一枝徹底斷絕。5、孫策女兒被孫權當成政治聯姻工具。其中一女改嫁給了陸遜,生子陸抗,為吳國最後的大將軍,身死國滅。6、逼迫大喬隱居,不知所終。7、忌憚孫策威望,嚴禁朝中、軍中提及,努力消除其政治影響。並時刻警惕部屬擁立孫紹。

孫權諡號大皇帝,廟號吳太祖。涉嫌謀兄奪位的他,怎麼有臉被稱太祖?


司馬砸光


殺孫策,是刺客自發行為。

孫策在江東的作為

孫策從袁術那裡借了幾千人馬後,渡江打天下,可以說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不愧為小霸王的名號。《三國志孫策傳》有記載:

渡江轉鬥,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而軍令整肅,百姓懷之。

那麼在打打殺殺的過程中,他是怎麼對待某些士大夫的呢?裴松之注有記載:

策果怒,以為輕己,乃囚之。知交及時人皆露坐為請。策登樓,望見數里中填滿。策惡其收眾心,遂殺之。

說是有個叫高岱的,是江東一帶的大文士,因為怠慢孫策,孫策就起了殺心。但是孫策殺高岱,並不僅僅是殺一個人的關係,而是因此得罪了許多江東士族。但孫策之死,與江東士族沒有關係。

許貢的門客

許貢和孫策有什麼瓜葛?

孫策在江東打下一片天地之後,許貢就上疏朝廷,說孫策這人驍勇果敢,以後會成為朝廷的禍患,建議皇上把孫策召到國都,軟禁起來。

吳郡太守許貢上表於漢帝曰:"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宜加貴寵,召還京邑。若被詔不得不還,若放於外必作世患。"

結果孫策得知後,憑藉武力殺了許貢。

策請貢相見,以責讓貢。貢辭無表,策即令武士絞殺之。

許貢死後,他的門客潛逃出去,躲在民間,伺機為主人報仇。一日,孫策獨自外出打獵,巧遇三個許貢的門客。第一個被孫策直接射殺,後面兩個隨即展開反擊。孫策被許貢的門客一箭射中了面頰。

不久後,傷勢加重,傳位給二弟孫權。

所以刺殺孫策的刺客,是許貢曾經的門客,屬於自發行為,並沒有人指使。


李杜文


喜歡歷史的老夫子回答您的問題。

孫策被刺殺,並不是誰派去的刺客,而是為主報仇的三位門客所為。事情的起因是,孫策佔據了江東之後,上書曹操將自己封為大司馬被曹操拒絕。孫策有些惱怒,下決心做大自己的基業圖謀更高的目標。這事被吳郡太守許貢得知後,向曹操上書,希望將孫策調到許昌,以免在江東留下禍患。哪知許貢送信人被孫策守軍捉到搜出書信,孫策為此怒不可遏殺了許貢。許貢的三位門客為給主人報仇,連續多日找機會殺孫策。終於有一天,孫策進山打獵落單,被三位門客圍攻身負重傷。幾天之後,孫策箭毒發作身亡。

這就是孫策被刺身亡的簡單過程。

關於孫策被刺身亡的原因,老夫子認為這之中有偶然也有必然因素,所以簡單分析一下兒,說說自己的觀點。

一,孫策膨脹的心態。當初孫策委身袁術手下,聽從朱治、呂範建議,以家人、母親被擄曲阿為名向袁術借兵,並將傳國玉璽抵押袁術處,借得三千兵丁、五百匹戰馬。憑藉這支隊伍,孫策一路收服大將兵丁,隊伍迅速擴大起來。到了孫策據有江東之時,兵力已經達到好幾萬,也算是兵精糧足的一股地方強大勢力了。在這種情況下,孫策上書曹操,要求被封大司馬。而就當時的天下形勢,莫說孫策剛剛有些勢力,即使袁術這種大豪強向朝廷要求封官,曹操也會慎重而又慎重的。因為曹操作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梟雄,是根本不會允許打著朝廷命官的名義擴大自己勢力的地方豪強出現的。另外,郡守許貢是一方地方大員,對自己的轄區負有安全及發展的責任。突然間出現的孫策勢力,而且是幾萬兵馬在吳郡落地還要生根,許貢怎能不擔驚受怕?更為重要的是,孫策佔據江東似乎根本沒有把吳郡郡守許貢放在眼裡。甚至從開始到殺掉許貢,孫策只當許貢是可有可無的一介小吏,而許貢更應在自己的帳前鞍前馬後的伺候才是正道。因為現在的江東只有孫策的武裝,沒有地方的官吏,孫策就是江東老大,是不折不扣的江東王。所以,許貢因為一封信被孫策要了腦袋,在當時的背景下,看似根本不是什麼大事。

二,孫策自負引來的殺身之禍。孫策的自負體現在做事的態度上,單就殺許貢一事上,孫策並沒有做好後續的處理。認為在江東只要有他孫策在就沒有人敢在他眼皮子地下造次,而且,他的名號為“小霸王”這就讓他更有理由相信,殺掉許貢只是小事一樁,還怕什麼復仇、報復?正是孫策的這種自負心態,許貢的三位忠實的門客在他附近已經轉悠了好幾天都沒有被發現,足以說明孫策自負的心態到了一定程度。所以說孫策被刺身亡看似偶然,其實偶然中的因素就是他身死的必然結果。

只可惜,年僅二十六歲的孫策壯志未酬身先死,也著實令人惋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