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二戰時一場戰役雙方死亡人數會達到幾萬甚幾十萬,他們的屍體是如何處理的?

弦月226190504


二戰時期,對於犧牲的士兵屍體處理,一般就三種方法:

挖坑填埋

戰鬥結束後,戰勝方會讓俘虜來挖坑,然後對戰場上所有的屍體進行填埋。挖好坑後,把屍體扔進去再蓋上白布,算是解決事情了。這種處理方式在戰場上是比較常用的。

火化

如果戰鬥時在夏天,屍體很容易腐爛,引起瘟疫和各種疾病,還有難聞的味道,而火化能解決這些問題。戰後把屍體堆在一起,灑上汽油,用火點燃後燒乾淨。

丟棄

有時候進軍途中,沒有條件處理屍體,只能丟棄在野外。然後慢慢腐爛,被野獸、蟲子啃食,成為一堆白骨。

以上是屬於戰後的屍體處理。


如果是在持續戰鬥中,且屍體在雙方都不敢踏入的無人區,那就只能等著變成白骨了。

尤其像凡爾登、索姆河這種地方

(圖上雙邊戰壕,中間是無人區)

雙方在推進的過程中採用人海戰術,但推進速度慢而且傷亡非常大,在獲得新的前線的時候,無人區裡的屍體就可以得到比較好的處理。

(屍體拖進戰壕處理)

但是如果進攻失敗,等夜幕降臨,會有隊友幫忙把傷員拉回陣地,而那些無法呼救的傷員只能在無人區等死,更別說那些已經變成屍體的戰友。

有的被鐵網掛住,死在鐵絲網上,慢慢的肌肉腐爛,骨架脫落,只有一堆衣物掛在上面

還有更難處理的

像以上這些屍體,在持續的戰鬥中,除非己方部隊能推到對面陣地,不讓只能看著他們慢慢腐爛,被動物啃食,然後變成一堆白骨。

戰爭,帶來的不止是破壞,更是一條條鮮活生命的離去,願世界不在有戰爭。


大國布衣


有的管一管,有的根本不管!

這個真的要結合具體情況而看,而且針對不同國家我們處理的方法應該也不一樣。

比如提起來就讓國人氣憤的南京保衛戰和南京大屠殺,12月1日十萬中國守軍殊死抵抗,終究抵擋不住日軍先進的武器裝備,犧牲的軍人屍體堆了一層又一層。13日,日本開始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30 萬無辜同胞慘遭殺害,此時的南京城已經屍橫遍野,日本為了消除證據,竟然喪心病狂的焚屍滅跡,把骨灰直接扔進大海!

那麼我們是怎麼對待日軍的呢?先讓我們看一個實例:

靈丘縣老幹部李首銘回憶到,在他12歲那年,他們村裡打過一次仗,打完了以後部隊就開拔了,他就跟著大人們去“撿洋落”,就是日軍的罐頭、餅乾、水壺以及雨衣、斗篷等,反正是能吃的能用的都拿走,有的甚至扒下了日軍的皮靴、腰帶等……

所以,通過這個實例可以看出,有的時候我們是來不及處理敵軍屍體的,尤其是遭遇戰,所以就扔在那裡,自然有老百姓去管,拿完東西了,他們自然也知道屍體會發臭滋生病菌,所以他們會自己去選擇是就地掩埋還是放火焚燒。


那麼我軍的屍體呢?我們再看一個實例: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某團在完成作戰任務返回到集結地域,清點人員裝備後,發現少了10具犧牲戰士遺體。團領導在報告上級批准後,全團返回作戰地域作戰這些遺體!經過一個晝夜的尋找後,才找到了5具,回國後,這個團的主要領導全部收到了紀律處分!可見,戰場上我們是盡最大能力帶走自己戰友的遺體,這是留給後人的情感寄託更是部隊的紀律規定。

此外,如果是陣地戰的話,勝利的一方通常會打掃戰場,不僅僅可以繳獲武器裝備,畢竟我們解放軍那個時候人多槍少嘛,另一方面可以看看軍官身上有沒有情報可用。之後嗎,以我們對於日軍的仇恨噢,那必須是一把火燒了,毛也不剩!

至於歐洲戰場,情況也大同小異吧,通過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血戰鋼鋸嶺》可以見得。


戰馬一號


在戰場上,大量的屍體的妥善處理至關重要,否則就會帶來一場災難,因此作戰雙方都比較重視屍體的處理,基本上就是一下三種處理辦法:

一、就地掩埋,這是在常見的屍體處理方法,一場大的戰役死的人太多了,沒辦法就只能讓士兵挖一個大坑,將海量的屍體掩埋起來,以防屍體腐爛,發生傳染病。最令人可恨的是在二戰中,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直接活埋俘虜,慘絕人寰,泯滅人性,簡直就是喪心病狂。

二、直接火化,由於在戰場死的人太多了,一一收斂是不可能的,為了讓自己的士兵回到自己的家鄉,就會就地火化,將士兵的骨灰送回國內。在二戰中,日本人這樣做的最多了。

三是天葬,拋屍荒野,無人問津。有些大的戰役雙方死亡幾萬甚至幾十萬,無法掩埋和火化,只好拋屍荒野,任鳥獸啃食腐爛,最後成為野墳場。

戰爭是殘酷的,在戰場上死去的士兵更悲慘,很多人都成為了無名烈士,成為孤魂野鬼,不能魂歸故里。珍愛和平,遠離戰爭。


密探零零發


針對二戰中的士兵屍體處理問題,說起來真的令人感到非常痛心。就讓我用三個二戰老兵的日記告訴大家戰場上的屍體是如何處理的吧。

二戰時期北非戰場,著名的阿拉曼戰役打響,當一場戰爭結束後的間隙,英聯邦陸軍上尉勞爾瓊斯將戰爭後的慘狀和屍體的處理方式,記錄在自己的《戰場日記》中。

“......當意大利人的炮火結束後,我們暫時也可以休整一下,長官命令我帶人去清點一下人數,將傷員搶回來,並且將能帶回的屍體一同帶回來......那些曾經健康活潑的小夥子們如今一個個倒在這裡,很多人已經分不清面孔,甚至有些燒焦的屍體連敵軍和我軍都分不清,四處滿是斷掉的四肢和碎肉,你想找到一具完好的屍體嗎?那一定不現實.....

“我命令阿里斯上士帶著他的人不論是我軍還是敵人的屍體,都撿回來,但是遭到了他的反對,我氣憤的告訴他這是命令,他懼怕我,不得不按照我的命令去辦事,他們這些小夥子將昔日的戰友和敵人的屍體都撿回來,丟進三個很大的彈坑中.....半個小時後,就在那三個彈坑快要填滿時,我接到命令,長官命令我快速轉移陣地......”

“為了節省有限的油料,我們只能將少量油料澆在這些破碎的屍體上面,我猜想這裡面也許還有人活著,只是不能說話了而已,但我們顧不了這麼多.....當火焰點起後,我聽到肌肉燃燒爆開的聲音,我強行令自己不去聽,但是這些聲音還是傳到我的耳中,我命令士兵快些離開這裡,很快就有飛機來轟炸這裡。那些遺留在戰場上的士兵們,只能丟棄在那裡,顯然我們撿回的屍體連四分之一都不到,但是沒有辦法,誰讓這是該死的戰爭時期呢.....”

這些日記告訴我們,一場戰爭下來,屍體的處理難度,除非是敵軍完全被剿滅,讓自己有充足的時間來處理屍體,否則只能任由這些屍體丟在戰場上。

另外兩名曾經參加過二戰的日軍也曾有過記錄,一個是日軍上等兵河野高太郎,他曾經參加對中國的戰役,後來調任到東南亞,在新幾內亞島與澳大利亞軍團作戰,最終囂張的日軍以失敗暫時終止戰爭,但是澳大利亞人對待日軍是出了名的狠,根本不給日軍留活口,這讓日本鬼子很頭疼。

河野高太郎寫道“.....我恨透了那些跟袋鼠做朋友的傢伙,他們根本就不把我們當人看待,我看到過有投降的士兵被他們當場打死。我想撿回同鄉江渡君的屍體都變成了一種奢侈,我和小野君他們幾個試了好幾次,但是敵人一點機會都不給我們,將同鄉的屍體丟下是件很丟人的事情,我曾在入伍前答應過他的父母,如果他戰死要將他的骨灰帶回去.....”

“最終,我沒有辦法將江渡君帶回來,因為長官要求我們更換陣地,對方的機槍手死死盯著我們,也許還有狙擊手藏在某個地方,用屍體做誘餌引我們上鉤,我的腰被自己的刺刀柄弄傷,這令我的行動變緩慢,如果我強行過去,一定會跟他一樣將屍體丟在這裡,我們大和民族是不能拋棄朋友的,我們只要能做到,就一定要將屍體搶回來,然後燒掉,讓他們早一點到達天照大神哪裡.....”

最終河野高太郎也沒有搶回屍體,只能任由那些熱帶的蟲螞將他們的屍體吃掉。

著名的《東史郎日記》中,東史郎寫過不少次自己經歷的戰役和對待戰友的屍體處理方式,他在寫到徐州會戰時,曾詳細描述道:“.....我們沒有想到遇到了中國士兵這麼頑強的抵抗,他們很勇敢也很狡猾,這讓我們傷亡了不少人,但是他們傷亡的更多,雖然我沒有時間去統計,但是我想應該是我們的3-4倍,如果不是炮火支援及時的話,他們是不會逃走的,我們也不會這麼早的結束戰鬥。萬幸我的小隊沒有人傷亡,只有幾個受了點皮外傷,但是來自宮城縣的那些傢伙就沒有這麼幸運了,誰讓他們想出風頭打頭陣.....”

“我看到宮城縣的秋田在將他朋友的小指頭用刺刀切下,這是他要帶回去的,然後這些屍體會被想法燒掉。我們的士兵屍體可以被擺放整齊後燒掉,但是那些跟我們作戰的敵軍屍體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等我們走後,或許會有老百姓來將他們的衣服扒掉後丟棄掉吧,誰知道呢.....”

“我看到三個中國士兵倒在一起,中間那個趴在德國機槍上的應該是個長官,他年紀可真小,最多隻有十五六歲吧,這麼小的年紀就當兵而且還是個長官,真令人敬佩,他用鐵鏈將自己和機槍拴在一起,顯然是不退步的表現,我對他更加肅然起敬,脫下軍帽向他敬禮。但是他並不孤單,有這麼多頑強的戰士陪著他,他也許會好一點吧.....”

通過以上三位曾經參加過二戰的士兵日記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戰場上的屍體處理方式無非就是掩埋、燒掉、丟棄。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正如英聯邦陸軍上尉勞爾瓊斯說的那樣“誰讓這是該死的戰爭時期呢.....”!


大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部描寫也太平洋戰爭的電影:<>?影片中的男主人公道斯是一名不願開槍的士兵,所以他做了一名隨軍醫護兵,固執的他不僅為受傷的士兵包紮止疼,還憑藉一己之力冒著槍林彈雨救出了75名受傷士兵……

雖然血戰鋼鋸嶺改編自真實事件,但現實中向道斯那樣固執的人卻很少。真實戰場上,死亡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了,堆積如山的屍體並不是誇張的比喻,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那這些成山的屍體到底是怎麼處理的呢?其實,戰役結束後,一般都有專門的後勤兵力負責打掃戰場,主要任務就是收集武器和檢查有無倖存者,如無倖存者,那普通士兵陣亡的遺體一般都會先登記進花名冊,然後五十人一堆就地掩埋。職級高的將領如果陣亡,屍體會有專人拉走。

當然,也有一些戰役打得異常焦灼來不及打掃戰場的情況,那這些陣亡屍體一般都會青山埋骨,經過長時間後自然分解。以至於後來有人覺得這種分解過屍體的土地種出來的莊稼長勢特別好……

寫在最後:戰爭的殘酷遠遠超過了電影裡血肉模糊的扮演,而那一切,生在和平年代的你我終究不能想象的出來!

我是軍武最前哨!

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帶來精彩軍事內容!


軍武最前哨


從古到今,任何戰爭都是殘酷的!每一次戰爭的背後都伴隨著無數的生命遭受塗炭,文明湮滅在戰火中。而戰爭帶來的除了死亡,還有傷病和瘟疫。瘟疫一般來自與屍體,一旦瘟疫發生,其破壞力往往超越戰爭。所以,為了遏制瘟疫,消除不必要的損失,一般會對屍體進行處理!


屍體通常情況下選擇掩埋,大地是人類最好的歸宿。交戰後,雙方都會派各自士兵收攏並掩埋屍體,這個時候不會發生衝突,因為瘟疫是雙方共同的敵人!當然也會採取其他方式,比如火化,這樣戰爭結束將骨灰帶回國,給烈士親人留個念想,不過戰場上屍橫遍野,肢體亂飛,是誰的都分不清,很難將一個人拼湊出來,所以火化後也就掩埋了,將骨灰帶回國也是少數,終將還是埋骨異國他鄉。

我國抗美援朝是烈士的遺體也是近些年來才運回來,這是對軍人的尊重,祖國是不會忘記他們的。還有就是海葬了。海戰過後,那些陣亡的士兵和錯過救援的士兵都將沉入大海,被海魚分食連個全屍都留不下,真是悲哀啊。而最慘的便是無人收了,屍體放在那裡腐爛甚至落入水源,這是瘟疫最主要的來源。



戰後,都雙方陣亡士兵的處理,不僅是為了防瘟疫,也是對戰士們的尊重,誰也不知道下一個躺在那裡的人會不會是自己,為國捐軀的軍人都是值得敬佩的!


迷斯特里斯基


這個話題很沉重,我就分開說下幾種處理方式吧,有就地掩埋,有火化,還有最慘無人道的就是無人問津了,我們分別來看。海戰另當別論!


就地掩埋

這是最常見的戰場屍體處理方式,戰場環境瞬息萬變,一般來說只能草草處理,而在野外的戰場上,就地掩埋是最好的處理方式,掩埋之後留下標記就行。

但是,也有例外,日軍曾經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活埋戰俘,這是毫無人性的禽獸行為!



火化

不是什麼地方都能就地掩埋的,要是屍體太多,或者在城鎮,或者在炎熱酷暑,為了避免屍體腐爛,引起瘟疫,火化是很好的選擇。

但是,火化的要求相對高一些,能夠火化的部隊一般是補給充足的。


無人問津

有時候一天戰死幾萬人,而戰爭並沒有停止,屍體的處理便擱置了,在佈滿屍體的土地上,雙方在激烈戰鬥,不斷增加新的屍體。

新舊屍體交織,無人問津,雙方激戰是沒有餘力處理屍體的,只能等戰爭結束,再進行火化,運回國內,然而很多時候會有飛禽走獸啄食屍體。




最後補充一條,海戰,大規模海戰,基本沒有處理屍體的間隙,等到戰爭結束,打撈沉船時,屍體早已進入魚肚了!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補充交流!


無筆


說起處理戰爭屍體的方式,比較出名的應該是納粹集中營吧,集中營裡建了很多焚屍爐,用來焚燒屍體,以減少掩埋屍體和產生瘟疫的麻煩,但這是抓捕俘虜和猶太人後在集中營的方式,戰場上短時間內死亡的屍體更多。



通常戰役結束,勝利的一方會打掃戰場,繳獲裝備,為了避免屍體腐爛滋生細菌,防止佔領區發生瘟疫,會直接焚燒屍體,然後燒的差不多了,刨坑就地掩埋。



如果時間緊迫,無論是己方還是敵方,都沒辦法收拾戰場,時間緊迫,他們必須為活著的人負責,所以很多屍體只能讓他們暴屍荒野,要麼附近村民怕真有瘟疫去掩埋,要麼是後來有附近長期駐紮軍隊收拾。


風雲一點通


1.最多的是就地掩埋,每次打完仗,都會讓部分俘虜去挖一個大坑,特別大的坑,然後把所有屍體都扔進去,用土直接掩埋,歷史上也挖出很多萬人坑,堆堆的白骨,就是當時掩埋屍首留下的。

2.火化 這個方法至今也在沿用,如果屍體長時間不處理,就會腐爛,引發瘟疫,所以就用火化的方式處理。

3.築景觀或者叫做骷髏臺,勝利的一方,將敵人的屍體堆積成山,用土蓋住,以表戰功。

4.最慘的就是 拋屍荒野 很多時候打仗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處理戰友們的屍體,這樣就是隻能拋屍荒野。


搞笑九命貓


掩埋,燒燬,丟棄


通過參加二戰人員的日記可以看出來就是這三種方法,處理了二戰中每場戰役中死亡的數十萬人。因為一場戰爭下來,很可能敵我雙方還沒有打完,當敵軍沒有完全被剿滅的狀態下處理屍體是完全沒有時間的,因為這時候要全力準備下一場戰爭,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只能任由這些屍體被丟棄到戰場之上。屍體的隨意丟棄可能會引發瘟疫,但在那個時代人人自危隨時都有可能犧牲自己的性命,已經沒有人在乎這些了。


英聯邦陸軍上尉勞爾瓊斯說的那樣“誰讓這是該死的戰爭時期”!這位上尉在參加戰爭之後寫過一本戰爭日記,這本書中詳細的描述了他曾經見過的戰爭後的慘狀和屍體的處理方式:


“.當意大利人的炮火結束後,我們暫時也可以休整一下,長官命令我帶人去清點一下人數,將傷員搶回來,並且將能帶回的屍體一同帶回來,那些曾經健康活潑的小夥子們如今一個個倒在這裡,很多人已經分不清面孔,甚至有些燒焦的屍體連敵軍和我軍都分不清,四處滿是斷掉的四肢和碎肉,你想找到一具完好的屍體嗎?那一定不現實。”

當時為了收拾戰爭的現場,他曾經命令自己手下的士兵無論敵人還是我軍的屍體都撿回來丟進戰場中曾經炸過的彈坑。戰爭時期的這種環境,人命真正如草芥一般不值錢,無論你生前擁有金錢自由還是尊嚴,到了戰場上以後這一切都將煙消雲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