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智利國家概況、投資機遇及風險分析(民銀智庫國別報告之二十四)

智利國家概況、投資機遇及風險分析(民銀智庫國別報告之二十四)

前言: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工商企業“走出去”及商業銀行國際化,民生銀行研究院陸續推出了國別研究系列報告。本期報告概述了智利的基本國情、經濟狀況、政策環境、國際機構評級狀況及近年來與我國經貿往來情況,重點分析了我國工商企業在智利的投資機遇和風險,以及中資銀行在智利的發展機遇和麵臨的挑戰,最後提出了對策建議(如需報告全文,請與文末聯繫人聯繫)。

一、智利概況

1.基本情況

智利位於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脈西麓,東鄰玻利維亞和阿根廷,北界秘魯,西瀕太平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智利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國土面積75.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約1萬公里。智利北部多山,為長年無雨的熱帶、亞熱帶沙漠氣候;中部地區土地肥沃,人口眾多,為冬季多雨、夏季乾燥的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南部人煙稀少,為多雨的溫帶闊葉林和寒帶草原氣候。智利境內多火山,地震頻繁。首都聖地亞哥位於國境中部,是智利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截至2017年底,智利人口總數為1805萬,其中城市人口約佔87%。智利居民多為印歐混血種人,佔總人口數的75%,此外歐洲移民後裔佔20%,其餘為印第安人。15歲以上人口中信仰天主教的佔66.6%,信仰福音教的佔16.5%。智利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印第安人聚居區使用馬普切語。

智利實行單一總統制,自1990年軍人“還政於民”以來,政局總體穩定。2006年至今,智利出現了巴切萊特和皮涅拉交替出任總統的局面。現總統皮涅拉於2018年3月11日正式就職,任期4年。

智利奉行獨立自主的多元化務實外交政策,主張尊重國際法,和平解決爭端,捍衛民主人權;大力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戰略,經濟外交色彩濃厚,對外交往活躍;優先鞏固和發展同拉美鄰國和南共市國家的關係,積極推動拉美一體化,重視與美、歐傳統關係,積極拓展同亞太國家關係,努力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重視雙邊自由貿易談判,目前已同絕大多數拉美國家及美國、加拿大、歐盟、中國、日本、韓國等64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6個自由貿易協定。

智利油氣資源較為稀缺,石油主要依靠進口,但擁有非常豐富的礦產、森林和漁業資源。智利是世界上銅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又是世界上產銅和出口銅最多的國家,享有“銅礦王國”之美譽。智利盛產溫帶林木,木質優良,是拉美第一大林產品出口國。漁業資源豐富,是世界第五漁業大國,也是世界上人工養殖三文魚和鱒魚的主要生產國。

2.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經濟開始復甦。2014年起,智利每年經濟增速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以上,2017年智利實際GDP增長1.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7個百分點。2018年,智利經濟開始復甦,GDP增長3.9%,是2013年以來的最好表現,這主要得益於食品製造業的突出表現、投資的快速增長以及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通脹水平可控,將逐步接近央行設立的3%通脹目標。2013-2017年,智利通貨膨脹率總體略高,並呈現倒V型變化趨勢。2013-2015年,智利國內通脹水平分別為1.9%、4.4%和4.4%,2016-2017年,通脹率反轉逐步下降至3.8%、2.2%。由於國際油價走高以及強勁的經濟增長支撐,2018年智利整體通脹水平預計將小幅升高至2.4%,逐步接近智利央行設定的3%通脹目標水平。失業率有望逐步降低。2013-2017年,智利國內失業率整體小幅上升,但總體維持穩健。智利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智利失業率為6.7%,與上年基本持平。根據IMF的預測,隨著經濟快速復甦,2019年智利失業率有望逐步降低至5.8%。

貨幣金融方面,基礎利率穩定,融資成本較低。

近幾年,智利基礎利率水平保持在3%左右,在上下1個百分點的區間內活動,是拉美地區商業貸款成本最低的國家之一。2017年5月,智利將基礎利率調低至2.5%,為近年來最低。考慮到宏觀經濟條件的演變使維持貨幣刺激措施的必要性降低,2018年10月,智利央行決定加息25個基點,將基礎利率調至2.75%,2019年1月又再加息25個基點至3.00%。信貸增長率逐步降低。近年來,智利信貸增長率快速下滑,2017年國內信貸增速僅為6.4%,M2增速下滑至4.6%。

財政收支方面,政府債務逐步升高,但處於健康水平。2013-2017年,智利政府債務規模雖然快速上升,但總體保持健康水平。2017年,智利政府債務佔GDP比重為23.6%,遠低於國際公認的60%的警戒線水平。2018年5月,皮涅拉新政府宣佈一項長期基礎設施投資計劃,聚焦於未來40年智利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升級改造,其中每年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將增加10%左右。因此2018-2022年,預計智利的政府債務將繼續小幅升高。

貿易及國際收支方面,經常賬戶赤字增長得到有效控制,國際儲備水平穩定。智利自2011年開始出現經常賬戶赤字,但近年來經常賬戶赤字增長趨勢得到了有效控制,國際儲備水平持續減少的趨勢逐漸得到遏制,總體保持穩定。2017年末,智利經常賬戶赤字達41.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國際儲備為389.8億美元。從經常賬戶結構可以看出,智利商品貿易長期保持順差,而服務貿易和一次收入則保持逆差,且逆差額度大於順差額度。

產業結構方面,三大產業佔GDP的比重近年來基本保持穩定,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最大。2017年,智利GDP構成中,農業佔3.8%,較上年下降了0.2個百分點;工業佔30%,較上年提升了1.1個百分點;服務業佔66.2%,較上年下降了0.9個百分點。

3.政策環境

貨幣政策。為保持貨幣政策對經濟推動作用的強度,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智利央行維持基礎利率在2.5%的水平。2018年10月,考慮到宏觀經濟條件的演變使維持貨幣刺激措施的必要性降低,智利央行決定加息25個基點,將基礎利率調至2.75%,同時重申其奉行靈活的貨幣政策,以期在未來兩年維持通貨膨脹率在3%。2019年1月,智利央行再度加息25個基點將基礎利率調至3.00%。

財政政策。智利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就業。2018年9月25日,皮涅拉公佈了2019年度財政預算。其中公共支出項目達到734.7億美元,同比增長3.2%,成為自2011年(3.1%)來最低的增長率,同時也低於同年GDP預期增長率3.8%。公共支出的低增長率體現了皮涅拉政府消減結構性赤字的決心。

4.評級概況

標普、穆迪和惠譽三大評級公司對智利的評級展望均為“穩定”。世界銀行發佈的《2019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智利在190個國家中的綜合排名為第56位。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智利的全球競爭力指數在140個被統計的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33位,較上年排名上升1位。

5.與我國經貿合作關係

智利與中國1970年建交,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南美國家。智利長期堅定奉行“一箇中國”原則。建交48年來,雙方高層接觸頻繁,在國際多邊領域保持了良好合作。2004年中智兩國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關係,2012年兩國建立戰略伙伴關係,2016年11月,習近平主席對智利進行國事訪問,中智宣佈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2017年5月,時任總統巴切萊特(Bachelet)來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智利是第一個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簽署雙邊協議、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同中國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以及自貿協定升級議定書的拉美國家,中國與智利的合作在拉美國家中具有相當代表性。

二、中資工商企業在智利的投資機會及風險分析

1.中資企業的投資機遇

智利鼓勵科技研發和新能源項目開發。對投資不少於200萬美元的高科技企業,智利生產促進局對各個研發階段均可給予不同的經濟資助。政府還推出了各種財政支持措施鼓勵新能源的發展,包括便利的貸款條件、戰略項目投資前期可行性研究的資金補助等。智利特殊經濟區主要有伊基克保稅區和麥哲倫保稅區,區內的實體企業在自由區制度框架內都可獲得一定的稅收優惠,例如免繳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

礦業方面,智利政府將採取包括簡化礦業項目各部門審批、礦業安全條例修訂、環境影響評價機制改革以及研究制定《國家礦業政策2018-2050》等措施支持礦業發展。基礎設施方面,2018年5月,皮涅拉總統在智利建築行業企業家年會上表示,新政府將擴大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投資目標是年增長率達到10%,特許經營項目投資額應達到20億美元。

能源方面,2018年5月,智利總統皮涅拉宣佈了“2018-2022能源之路”倡議,以指導政府在能源領域的工作。根據該倡議,智利能源部門從2018年至2022年間將有7項核心戰略任務。

2.中資企業面臨的風險

一是經濟結構單一、對外依存度高、能源短缺等問題突出。智利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在石油、天然氣等重要能源產品上高度依賴進口,因此其發展很容易受到國際經濟週期或是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影響。智利南部和北部地區電力資源的低效輸變及電價高企,使在該地區作業的企業承受巨大壓力。

二是智利收入分配失衡較為嚴重,部分社會矛盾較為突出,與印度和哥倫比亞並列全球三大社會環境關係問題高發國家。智利是經合組織成員國中分配最不平等的國家,這種收入差距造成了智利社會中較大的階層衝突和社會矛盾,存在由個別議題引發較嚴重社會事件的風險。此外,智利南北部的社會矛盾突出,導致實施工程非常困難。有關統計顯示,目前在智利境內執行的建設類項目中,存在116起社群衝突待解決,領域集中於能源和礦產類的公共及生產性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對外籍勞務限制嚴格。智利法律對外來勞工進行嚴格限制,規定企業外籍勞務人員不能超過總人數的15%,且外來勞務以本國不能滿足的技術性人員為主。對於中資企業而言需注意的是,智利所規定的外來勞務比例與公司規模相關(以公司人數為標準),在僱傭中國、智利籍之外的外籍員工時,要注意其工作簽證情況,降低用工風險。

三、中資銀行業務發展機遇及風險分析

中智金融合作起步雖晚,但發展迅速。中國人民銀行與智利央行簽有關於人民幣清算安排的諒解備忘錄和本幣互換協議。2017年5月,中國證監會同智利保險監管機構簽署了《中智資本市場信息交流合作諒解備忘錄》,邁開了金融監管部門合作的步伐。目前,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在智利設有分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在智利設有工作組,中國進出口銀行未來可能在智利設立分行。

1.政策監管環境

監管機構。

智利中央銀行(BCC)根據智利憲法在1925年成立,並在監管金融體系、執行資本要求和充當最後貸款人方面發揮作用。BCC是拉美地區最透明的中央銀行之一。智利銀行的主要監管機構是銀行及金融機構監管局(SBIF)。儘管該機構的負責人由總統任命,並可以隨意免職,但SBIF還是設法保持了自主權,並贏得了拉丁美洲最獨立的銀行監管機構之一的聲譽。

外匯管理。智利比索(CLP)為可自由兌換貨幣,同時智利還有發展單位(UF)和月度稅收單位(UTM)。UF的貨幣單位也是比索,是銀行作為貸款的可調節單位,價格每天調整。智利中央銀行《外匯法》第14章對外國投資、外國提供資本及外國信貸進入智利做出了規定:一是須通過一家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提出申請;二是投資資金只能是外匯;三是資本進入智利後,可以提出申請進入官方外匯市場購買外匯,也可以匯出,智利中央銀行負責審批;四是投資額在10萬美元以內,或12個月內投資少於10萬美元的不受此限制。外資企業在當地銀行設立外匯賬戶須提交公司章程、官方日報上的註冊聲明、公司納稅號、股東納稅號等材料。在利潤匯回方面,智利要求撤資須在投資完成1年後進行,只要符合稅收規定,投資利潤匯出沒有時間限制。匯往海外的資金和利潤可由投資者在當地獲得授權的外匯交易所自行決定貨幣種類。撤資金額在投資金額範圍以內不需要繳納任何稅收,超出部分須按照稅法繳納稅金。利潤匯回需要交納35%的所得稅及附加稅。此外,入境攜帶現金合計金額超過1萬美元應向海關申報。

對外資銀行政策。上世紀80年代,資本賬戶開放後,智利金融監管當局根據智利銀行法,加強對內外資銀行財務狀況的監管,提高銀行經營管理的透明度,並明文規定禁止外資銀行從事股票經紀、投資基金以及財務顧問等業務。1977年9月經過修改的《外匯管制法》第14 條,允許國內銀行引入外資。1977年開始,智利允許外資銀行在智利開設分支網絡機構和開展業務,外資銀行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1980年,智利取消了銀行外資頭寸限制。

2.中資銀行的發展機遇

一是競爭公平且規則透明。智利銀行業主要由私人銀行主導,目前在智利運營的20家銀行中,只有一家BooStabo是國有銀行,這使得私人銀行和國有銀行通常在一個公平的領域進行競爭。智利國會目前正在審議一項新的銀行總法,該法要求所有銀行在6年的逐步實施期結束前採用巴塞爾協議III標準。此外,該法還將把SBIF與新成立的金融市場委員會(管理保險和證券市場)合併。這項法律獲得通過後,將提高智利銀行系統內的透明度,並允許該國主要銀行對業務進行更大的監督。

二是業務增長空間較大。世界銀行報告顯示,智利人越來越熱衷於正規金融賬戶的使用,2017年智利15歲以上的人口中74%擁有正式的金融賬戶(單一或聯合),這一比例明顯高於2011的42%和2014年的63%。智利銀行業務仍然高度集中在聖地亞哥大都市地區,農村地區具有巨大發展空間。

三是中智雙方致力於深化金融合作。2016年,中智兩國簽署關於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雙方同意深化金融合作,充分利用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在智人民幣清算安排等作用,更好地帶動雙邊貿易和投資。建設銀行智利分行作為中國人民銀行指定的南美第一家人民幣清算行,為企業提供人民幣結算、融資、金融衍生品、債券等全方位的人民幣業務,對於推動中智兩國乃至中國和南美地區之間的經貿合作與往來,推動智利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都具有深遠意義,同時也是推動人民幣在南美地區國際化的重要舉措。隨著中國與拉美國家貿易往來的逐年增加,更多的企業會考慮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合理規避不必要的匯率風險,拉美國家人民幣業務的潛力無限。

3.中資銀行面臨的挑戰

一是面臨語言文化障礙、金融監管嚴格等問題。目前中資銀行在智利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語言和文化障礙,加之智利金融監管嚴格,一些指標會對市場上的銀行產生影響,比如單一客戶風險敞口不能超過資本金的10%,關聯交易不能超過資本金的5%,對境外資金最高收千分之八的印花稅等等。且智利監管和驗收的要求都非常細緻、嚴格,手續上也比較複雜,智利監管部門還時常“查漏補缺”。

二是市場集中度高,對外資行不利。近年來智利銀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大銀行合併頻繁,已有外資銀行退出。2015年,智利有25家銀行,現在只有20家,阿根廷國民銀行和日本三菱銀行均被迫退出。截至2017年底,智利排名前十的大銀行資產佔據銀行業資產總額的96.6%。

三是網絡安全不容樂觀。2018年智利發生的一系列信息洩漏和盜刷事件顯示其網絡安全存在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顯示,智利政府對金融市場不同行業網絡安全方面的法律監管不平等且不完善,相關法規比較原則性,缺乏細節,可能導致具體執行的差異和困難,以及部分受監管機構投資不足。在拉美地區,網絡安全情況最差的是巴西,約30%的巴西人曾遭遇過網絡攻擊,其次是洪都拉斯(23.5%)、巴拿馬(22.6%)、危地馬拉(21.6%)和智利(20.6%)。

四、對策建議

智利自然資源豐富、政治局勢穩定、市場經濟體制完善、法律體制健全,是拉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下一階段,隨著中智自貿協定的不斷深化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中國企業“走出去”水平和層次的不斷提高,雙方有望在礦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旅遊、電子商務、數字經濟等領域拓寬和深化合作。在智利開展投資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做好以下幾點,預防相關風險發生。

一是事前調查、分析、評估相關風險,事中做好風險規避和管理工作,切實保障自身利益。積極利用保險、擔保、銀行等保險金融機構和其他專業風險管理機構的相關業務保障自身利益,包括貿易、投資、承包工程和勞務類信用保險、財產保險、人身安全保險等,銀行的保理業務和福費廷業務,各類擔保業務(政府擔保、商業擔保、保函)等。

二是適應當地法律環境。智利法制化水平較高,商業和金融等領域誠信體系較為完善,商業信用環境較好,企業和個人普遍重合同、守信用,相關法規對違法商業行為處罰較重,為守法經營者創造了較為公平的競爭環境。在與智利企業開展合作時,最好委託當地律師事務所或諮詢機構,瞭解智利本土商業夥伴的資信情況,也可以通過國際或本地信譽記錄系統,事前查詢合作方的商業信譽。在與合作方簽訂合同時,應選擇最保險的支付方式,切忌放賬。在出現違約時,一般通過非訴訟方式追債或是訴訟追債的方式解決,不過在起訴之前,須查詢清楚被告方是否有足夠的資產來償還債務。

三是不斷加強網絡安全保障工作。面對智利複雜多變的網絡安全形勢,中資企業要加強實踐反思,主動探索網絡攻防的新思路、新架構、新方法,增強在網絡安全方面的投資力度。與此同時,要加強技術人才建設,避免因人才資源不足導致分析能力匱乏,進而使事件發現和響應處置延誤,造成攻擊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