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不再發布每日通告,並非提前“交作業”

不再發布每日通告,並非提前“交作業”

資料圖。圖文無關。

據報道,3月6日,河南新鄉市衛健委發佈消息稱,自即日起,如無新的疫情情況,不再發布每日通報。此前,河南省內開封、商丘、鶴壁三市同樣已停止發佈。另外,安徽阜陽市和滁州市通告稱,後續病例數如無變化,停止每日通報。

6地宣佈不再發布疫情每日通告,這是形勢使然。根據這些地方公佈的數據,不僅疑似病例、在院治療病例實現全部清零,新增病例也持續十多天呈現“零增長”。如阜陽已連續16日無新增確診病例,連續17日無新增疑似病例。新鄉已連續18日無新增確診病例,等等。這種情況下,再按部就班,繼續每天發千篇一律的通告,其實已無必要。

面對病例長期零增長,不再發布疫情每日通告,這體現出因時而變的管理思路。疫情在不同階段,就當有不同的應對策略和管理方法。在疫情持續暴發階段,相關病例數字變化的通告,必須及時、準確,動態發佈。在疫情警報全面解除時,相關通告該停就停也無妨,不能因為恪守教條變成形式主義。

有人把不再發布每日通告,視為提前“交作業”,但這也是不準確的。通告不發,不代表著疫情風險已完全消除,該做的必要防控還要繼續做到位,面對外部輸入性病例,也需嚴密防守。一旦有新病例產生,通告制度也要隨時恢復。事實上,6個地方在停止通告時,也都申明瞭一個前提,就是“如無新的疫情情況”。

疫情防控,不同區域,差異化管理,不同階段,靈活應對,這也是科學防控,精準管理的題中應有之義。其實,類似的思路,不僅體現在通告制度上,伴隨疫情風險的降低,許多防控措施,也應該適時調整,給民眾、企業,給社會經濟鬆一鬆綁。

這方面,許多地方已經開始行動。如鄭州剛剛宣佈,居民出入小區不再限次數,掃碼、測溫即可。山東也宣佈,健康通行卡有效期延長至14天,持卡人經體溫檢測正常不再隔離觀察。這些舉措,給了民眾更多自由和便利,降低了疫情防控帶來的社會成本。

循此思路,其實可做的還有很多。比如,最近,一些個體戶通過中國政府網向總理“訴苦”,稱有些地方依然在嚴控個體戶和小微企業復工,儘管這些業者已把公共衛生做到位,社區檢查也通過了,但相關地方依然不讓他們恢復營業。為此,總理專門作出批示,要求督辦此事。

顯然,面對疫情形勢的快速變化,一些地方的思維還沒有轉換過來,許多過於嚴格的管制措施,也沒有及時調整。除了個體戶和小微企業開業難,諸如封村封路、不讓快遞外賣進小區等現象,在許多地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顯而易見,一些地方類似過於嚴格的措施已經有些滯後,是時候進行全面清理了。

不再發布每日通告,疫情防控就當因時而變、隨事而制。當然,停止通告,對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為防止疫情反彈,相應的防控措施要慎終如始,要在避免走極端的前提下,做精做細疫情防控,使之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降至最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