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岳钟琪的兵权,权利不比年羹尧小,为什么雍正只杀了年羹尧,放过了岳钟琪?

中国历史研究所


权势地位显赫一时的年羹尧为雍正所杀,可以说完全是他自己“作死”的结果。

年羹尧与雍正的关系非常特殊。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年羹尧全家都被划归到了雍正的统领下,成为了雍正的藩邸旧人,并且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雍正迎娶了年羹尧的妹妹为侧福晋。所以,此时的雍正既是年羹尧的“主子”,又是他的妹夫。

康熙晚年的时候,年羹尧开始担任川陕总督,在康熙去世,雍正登基的过程中,很好的利用职务优势牵制了统领十万大军,同时也是雍正重要对手的十四阿哥胤禵,从而对于雍正的顺利登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牵制作用。

年羹尧最为高光的时刻,还是在于其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

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贵族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派年羹尧派兵平叛。结果年羹尧前后用时不到4个月,迅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并且战事的开销和损失都是非常之小,不仅维系了大清王朝的统一与安稳,更是帮助雍正稳定了帝位。

雍正将年羹尧称为“恩人”,甚至在对其的奏折批复中都毫不掩饰对于年羹尧的感恩与宠爱之情:

“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之知遇。”

“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在念做千古榜样人物也。”

此时的年羹尧可以说到达了权势的最高峰。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年羹尧变得居功自傲、飞扬跋扈,不仅在面对朝臣时趾高气昂,就连对待雍正也全无君臣礼仪,不仅言语嚣张,甚至当着雍正的面盘腿打坐,俨然真的把自己当做了雍正“恩人”。

在此之后,年羹尧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方面,仰仗着雍正对他的宠爱与器重,开始结党营私,培植党羽,把持官员任免与升迁,进而形成了“年选”;另一方面,年羹尧贪污腐败,收受贿赂,网罗财富,铺张浪费,极度奢靡。

这些都引得了雍正的极大不满,最终在雍正三年(1725年)的时候,雍正给年羹尧定下了九十二条大罪,将年羹尧赐死。


岳钟琪为雍正所猜忌,根源还是在于雍正年间的“曾静逆案”。

作为年羹尧的继任者,岳钟琪的行事,则比年羹尧低调了许多。

正史中的岳钟琪,并不像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所演绎的那样,是年羹尧的小跟班和副手。岳钟琪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出身于名将世家,早在康熙年间就开始独自带兵,并在跟随十四阿哥胤禵平定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中,立下大功,做到了四川提督。而在雍正年间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过程中,岳钟琪积极配合年羹尧,再一次立下了汗马功劳。

也正是因为岳钟琪自身的能力与功绩,再加上他自幼开始一直征战于川陕青藏等地,所以在年羹尧倒台之后,岳钟琪成为年羹尧的继任者,绝对是最为合适的不二人选。况且岳钟琪本人行事非常低调,并不像年羹尧那样嚣张跋扈,同时他一直践行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官风和品德也一直为人所称赞,因而包括雍正皇帝在内的朝中大部分人,对于岳钟琪都是非常的认同与支持的。

但是雍正六年(1728年)的“曾静逆案”,就此让雍正对岳钟琪起了猜忌之心。

当时,湖南教书先生曾静派自己的学生前往岳钟琪的大帐鼓吹“反清复明”,恢复汉人江山的言论,岳钟琪当即将此事报告给了雍正皇帝。于是雍正派人将曾静抓捕并且押送到了北京进行亲自审讯,曾静也交代,自己是受到了吕留良的“反动”思想的影响,进而进言岳钟琪劝其谋反。

于是雍正将吕留良扒坟掘墓、挫骨扬灰,全家人进行了流放,同时撰写《大义觉迷录》澄清事实,并且让曾静去给自己歌功颂德。

这件事情看似已经盖棺定论,况且,曾静本就是由岳钟琪自己亲自告发的,可是雍正依旧对于岳钟琪起了猜忌之心,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不管是雍正皇帝自己,还是在朝堂之上的其他官员,就都开始了对于岳钟琪的怀疑与排挤。

最终借由雍正十年(1732年)岳钟琪的一次小规模战败,雍正皇帝以“攻敌不速,用人不当”将岳钟琪降职问罪,此时以鄂尔泰为首的朝臣也开始对岳钟琪进行了弹劾,起初被判为了斩立决,后来改为斩监侯,直至雍正去世,岳钟琪也没有被处死。


雍正放过岳钟琪,除了岳钟琪特殊的身世外,还是念在岳钟琪的功劳。

首先,前文中也说到了,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而民族英雄岳飞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又是极高的,擅杀这一样民族英雄的后代,会重新激起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况且,满洲人的前身正是岳飞当年抗击的女真人。所以从舆论的角度来说,岳钟琪必然是杀不得的。

其次,岳钟琪从康熙朝时期就开始带兵征战于西部地区,不仅多次平定该地区的叛乱,更是在当地推行雍正的新政,发展生产,巩固地方统治,可以说,岳钟琪在这个时期对于川藏地区的治理与发展做出了非常突出贡献的,其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也是非常的高,在他去世之后还留有专门的陵园用以纪念他的功绩。

再次,岳钟琪并不像年羹尧那样飞扬跋扈,他的倒台除了雍正的猜忌,就是群臣的嫉妒,并没有犯什么实质性的错误要他非死不可。

也正是因为如此,雍正在处理岳钟琪的时候,留有一定的余地,进而将岳钟琪的问题留给了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继位之后,马上释放了岳钟琪,并且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新启用了岳钟琪。而岳钟琪也不负众望,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在平定大小金川的叛乱的过程中再次立下大功。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一代名将岳钟琪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雍亲王府


岳钟琪虽然一度权力、官爵不比年羹尧小,但是岳钟琪与年羹尧完全不是一类人。

年羹尧是雍正的包衣奴才,雍正一手把他提拔起来的,随着权力越来越大,仗恃着曾经为雍正鞍前马后,参与过包括夺嫡之争在内的雍正的很多政治事务,立下过汗马功劳,在独自督师西北山高皇帝远的情境下,变得越来越桀骜不驯、骄矜自大、张扬跋扈、违法乱纪。甚至在雍正阅兵时手下将士居然只知帅令,不知王命,还得意洋洋的告诉雍正,这才犯了帝王大忌。所以年羹尧之死,不是因为他官职高、权力大,而是因为他自己不知收敛,拼命作死。

岳钟琪是岳飞第21世嫡传后裔,岳飞第三子岳霖一脉之后。岳钟琪一生建功无数,却低调务实,从不居功诿过,一生鞍马劳顿,最后死在了征战的路上。

其父亲就曾追随康熙帝征伐葛尔丹,立了大功,被康熙封为四川提督。康熙五十年(1711年),由于准噶尔汗国屡屡犯边扰民,为了平叛报国,原本已经官至知府的岳钟琪毅然弃文从武,被任命为四川松潘镇中军游击,从此踏上戎马生涯的征程。他一生建立的功勋如下:

一、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准噶尔汗国大汗策妄阿拉布坦与沙俄勾结,欲吞并青藏。32岁的岳钟琪被提拔为四川永宁(今四川叙永)协副将。身为副将的岳钟琪在都统法喇的指挥下,率六百精兵作为先遣部队向里塘、巴塘进发。用计擒杀叛军首领达瓦喇札木巴、塞卜腾阿住第巴、达哇蓝占巴等,击溃叛军三千。巴塘叛军头目喀木布第巴一看形势不妙,遂降服献户。接着,乍丫、察木多,嚓哇等地的堪布(寺庙主持)、喋巴(营官)、土司(头人)纷纷顺命归降。

二、抚定里塘、巴塘后,岳钟琪率六千清兵抵达察木多,活捉了在逃的蒙古喇藏汗等几名叛军首领。岳钟琪接着孤军深入,在无法取得与上峰联系的紧急情况下,果断突袭寨桑饶巴,夺取三巴桥。沿途反叛的各藏部落首领惊闻官兵似神兵天降,六个部落数万户尽皆降顺。

三、突袭饶巴成功后,岳钟琪再设巧计捉拿了被称着“万人敌”的叛军猛将黑喇嘛,攻下拉萨门户喇哩。随后岳钟琪献计招降藏军将领公布,并再向噶尔弼献计发兵拉萨。噶尔弼命岳钟琪为先锋,岳钟琪率部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强渡过河、攻下敌堡,歼灭准噶尔军,直逼拉萨山城。岳钟琪在藏王的亲自迎接下进入拉萨后,派兵扼守拉萨各要冲,并在城内展开搜捕,活捉了策零敦多卜在拉萨的内应喇嘛四百余名,降服协助准噶尔军的藏兵七千余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拉萨平叛。

四、雍正元年(1723年),以参赞大臣职位随年羹尧西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出归德堡(今青海贵德),断敌退路。二月,袭破罗卜藏丹津大营,青海平。

五、雍正三年(1725年),授川陕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次年,奉命执行完成雍正的云贵两地"改土归流"政策。

六、雍正七年(1729年),受命为宁远大将军率部西征,会北路靖远大将军傅尔丹备攻准噶尔部游牧地伊犁。

七、乾隆十三年(1748年),参与大小金川之战,献南北夹击、直捣中坚之策,被经略傅恒采纳,并以13骑入勒乌围(今四川金川东)大营,劝导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父子归降。

八、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时年64岁的岳钟琪奉命出兵康定,会同总督策楞,结果成功讨平叛乱。

九、乾隆十九年(1754年),岳钟琪抱重病出征镇压陈琨,病卒于四川资州,时年六十八岁,乾隆帝赐谥襄勤,乾隆帝赞为“三朝武臣巨擘”。

岳钟琪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不世奇才,其赫赫武功横跨三朝,其一生不是在出征,就是在出征的路上,可以算是康雍乾盛世的守护神,特别是雍正朝,简直就是救火队长。他虽然也曾功高震主,但是自己一直非常低调务实,从不居功自傲,这才有虽然牵连吕留良案还能全身而退。

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岳钟琪因为牵涉吕留良案,招致雍正疑忌,被以"误国负恩"等罪夺官拘禁。虽然最后被以无罪释放,但是终雍正一朝,再未被启用。此期间,其修身养性,无半分怨怼之言。直到乾隆年间大小金川平叛,屡攻不下,乾隆才重新启用了他,但是其职位也仅仅是恢复到四川提督而已。

岳钟琪不但一生武功煊赫,还著作有《姜园集》、《蛩吟集》等文集。


谢金澎


岳钟琪,字东美,号容斋,是清朝最著名的汉人将领,同样也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年羹尧被雍正赐死后,岳钟祺接任川陕总督,封三等公爵,成为了继年羹尧之后第二位手握川陕甘三省兵权的封疆大吏。

当时岳钟琪以奋威将军的身份被雍正调到青海当年羹尧的副将,他协助年羹尧制定了“乘春草未生”、“捣其不备”的战略方针,亲率一万五千步兵打破罗卜藏丹津十万叛军,直捣其老巢庄浪卫以西的桌子山、棋子山,全歼叛军余孽,只罗卜藏丹津一人女扮男装逃遁,这次平叛只用了两个月,被雍正称赞为奇功。

正好年羹尧因为功大而忘乎所以,被雍正帝免除他的川陕总督等一切要职,其后更是以“大逆”、“专擅”、“贪赃”等九十二条大罪赐死。于是岳钟琪以副将身份领了大将军印,擢升川陕总督,赐爵三等公。

岳钟琪先后平定了新疆准格尔部勾结沙俄发动的叛乱,均得到雍正的表彰。另外他在治理边疆上耶实施了废除人头税等措施,还组织生产发展水利,使得新疆生产得到了恢复发展。这几年的时间里岳钟琪春风得意,混得相当威风。

但是到了雍正五年,岳钟琪就开始倒霉了。这年二月,一个叫卢宗汉的人在成都城里大喊:“从岳公爷造反!”“岳功爷带领川陕兵马造反!”卢宗汉这一嗓门,把岳钟琪惊到了,他立即命提督黄庭柱将其捉拿,并且迅速以“因私事造蜚语无主使者”砍头。当然这事瞒不了雍正,岳钟琪如实上报了。

这件事任谁都知道岳钟琪有些反应激烈了,他仓猝的将卢宗汉砍头,不免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岳钟琪这时候也很后悔,他为了给雍正表忠心就申请引咎辞职。但是雍正反而安慰他说:“数年以来,搀钟琪不止谤书一筐,可朕无从理它!”

可仅仅过去三个月,“靖州诸生曾静遣其徒张熙投书钟琪劝其反”。这时岳钟琪不再匆忙处置了,反而接见了张熙,并交给了雍正发落。于是雍正发起了一场文字狱,将曾静、张熙等一百多汉人都杀了。

岳钟琪都做到这个份上了,雍正应该明白这个汉人的忠心了吧?不,雍正随着边疆叛乱的平定,再次产生了对岳钟琪的疑心病。雍正九年,雍正连下三道申斥的圣旨,说岳钟琪是不懂得一点军事常识的胆小鬼。同年底更是斥责岳钟琪好好反省。

岳钟琪作为汉人将领受到雍正的重用,早就让一干满族大臣怀恨在心,又因为他在任四川提督时与大学士鄂尔泰发生过过节。虽然岳钟琪一直在谨慎小心对待与满族大臣的关系,但此时鄂尔泰等人还是抓住机会趁机弹劾岳钟琪“专制边疆”、“误国负恩”等等。

于是,岳钟琪被夺取职务,尽管没被找出什么实质的证据,但还是被议罪为“斩立决”,还是雍正“法外施恩”,才改成了“斩监候”。于是,岳钟琪被关进了曾经关押上司年羹尧的死囚牢,眼瞅着已经走上了年羹尧的老路。

可是,雍正没杀岳钟琪,也没放过他。显然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岳钟琪确实没有年羹尧飘飘乎不知所以然的毛病,年羹尧的下场还历历在目,让岳钟琪生怕自己行事有错会招致杀身之祸,所以他处事一向谨慎。另一个就是雍正的问题了,雍正显然看出没想一下子把岳钟琪弄死,就像年羹尧一样也没立刻弄死。他也许是在思量,很显然他已经控制住了局面,就没必要急迫的处死岳钟琪,也许以后还用得上。

果然,就在雍正还没下定决心怎么处理岳钟琪时,就突然驾崩了。乾隆即位第二年就把岳钟琪放了出来,起用岳钟琪担任四川提督平叛四川大小金川。于是,本该像年羹尧一样被雍正弄死的岳钟琪,就此躲过了一劫。


邯郸醉


岳钟琪其人无论在正史里,还是《雍正王朝》里,都和年羹尧有着莫大的关系。


雍正元年跟随年羹尧出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驻扎于归德堡,切断敌军入川、入藏的后路;以及袭破罗卜藏丹津大营,平定青海都是由岳钟琪部完成的。

岳钟琪这个角色在正史里,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是年羹尧的亲信,但是随年羹尧出征,从任务布置与安排上,都是非亲信不可为的。

但是岳钟琪在《雍正王朝》里显得还是比较有心机的。


从江夏镇的事情上,岳钟琪用刀划破脸,就足见其心机之重。既能完美实现上司的意图,又能规避职责风险,且能对未知的风险作出及时的预判。

岳钟琪和年羹尧的关系也相对比较微妙,江夏镇其他参与事情的兵勇都赏了500两银子,而唯独对岳钟琪的赏赐,年羹尧只字未提。这里不提反而说明岳钟琪是其嫡系亲信,应该是拿股份的,运回四川再分的。

雍正之所以在铲除年羹尧的同时,没有一并收拾岳钟琪,根据《雍正王朝》剧情分析,是有如下原因的。

首先,岳钟琪是雍正埋在年羹尧身边一颗比较深的棋子。


在西宁,陕西巡抚范时捷(正史中是年羹尧的亲信)在跟年羹尧要帐篷等军资无果后,透露了其向岳钟琪汇报过,使得年羹尧暴跳如雷。这说明,在权力方面即便是最亲的亲信,年羹尧也绝对不会让他人染指,更别提分享。

雍正正是看准了这层关系,才将岳钟琪收入囊中的。岳钟琪本身有很强的统兵能力,但是面对年羹尧,虽然自己是副帅,也只能是奴仆。而能给权力给岳钟琪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雍正。


其次,当时西北虽然叛乱已平,但是罗卜藏丹津逃窜,余乱尚在,需要有人坐镇。

很显然岳钟琪是比较合适的人选,本身岳钟琪就是四川人,出身武将世家,在西北属于本土制敌,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对年羹尧的军队更熟悉。

而所谓的“余乱未平”本身就是边军“养寇自重”的惯用手段。这事无法挑明,只要不过分,历朝历代朝廷往往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留岳钟琪在,本质上也就是朝廷有“小辫子”可抓。


再次,岳钟琪虽然在西北有很大的实权,但是比起年羹尧,实权要小得多,威胁自然小更多。


在年羹尧被剥夺兵权之后,由岳钟琪接任,授了一个“征西大将军”的职位(这是电视剧编撰的,正史中没有)。岳钟琪虽然说接替了年羹尧,但是资历与威望毕竟无法和年羹尧并驾齐驱。

所以岳钟琪是不可能形成年羹尧在西北形成的那个针扎不进,水泼不进的状态。自然也不会对朝廷形成实质性威胁。

但本质上为什么岳钟琪很难形成年羹尧那么大势力的原因,用正史里的岳钟琪实授的官职可以说明问题。


正史中,雍正3年,岳钟琪被升任川陕总督(《雍正王朝》里叫陕甘总督)接替年羹尧主持西北局势。但雍正收回了抚远大将军的印信,并未授岳钟琪为抚远大将军,而是加了兵部尚书衔。这本质上岳钟琪就无法形成像年羹尧那么大的权势的。

“川陕总督”只是年羹尧众多职务里,相对实权的一个。的确西北四省的军事、民政岳钟琪都有权利管辖。但是此外的更大的用兵权,粮饷监督权,以及西北人事决定权,岳钟琪实际上并不掌握了。


岳钟琪接任川陕总督的心情,理论上和祖大寿亲眼看着袁崇焕被拿下,自己接受关宁铁骑那感觉是一样的,心里除了恐惧还是恐惧。


炒米视角


岳钟琪是岳飞的后裔,年羹尧是雍正的宠臣,此二人都曾为大清立下过汗马功劳,同时也都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唯一不同的是岳钟琪下狱后只是被废庶人,而年羹尧下狱后却是被赐自尽。导致这种结果不同的最根本原因其实还是二人的为人处世的不同,以及对皇权的威胁程度不同。

岳钟琪:招忌下狱,被废庶人

受老岳家熏陶,岳钟琪也是一个能征善战的主儿,岳钟琪凭借着自己的军事天赋屡立战功,逐渐成长为了大清国的封疆大吏。

手握重权,功高盖主难免会招制祸端,更何况岳钟琪还是以汉人身份担任要职,自然招人忌恨,果然不久成都就有人讹传其想要谋反,岳钟琪赶忙上书自辩清白,还好此时雍正帝对他还是信任的。

其实真正为他埋下祸患的还是吕留良案。此案让雍正帝认识到原来满人虽统治中原快一个世纪,但民间仍然有人并没有真心臣服于满清,甚至还拉出岳飞唆使手握重兵的岳钟琪谋反,本就疑心重重的雍正帝对岳钟琪自然就没那么信任,因而雍正帝慢慢开始借着岳钟琪后期的作战不力刻意打压他,而朝中嫉恨岳钟琪官员们也是群起而攻之,不久岳钟琪被贬下狱,兵部叛其“斩决”,雍正帝念其有功,改为“监斩候”(也就是死缓),直到乾隆二年,才被放出来废为庶人。

雍正帝没有对岳钟琪动杀心,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岳钟琪懂得为人处世,对皇权并没有太大的威胁,首先,岳钟琪是一直秉承“精忠报国”的原则一心扑在西北军务上,其个人是没有什么政治野心的,即使是身居要位,也只是掌兵权,对皇权构成不了实际的危害。其次,其为人也是比较低调,特别是自成都那次讹传其谋反的事之后,其做事更是谨小慎微。但因为两件和他相关涉及谋反的事件,使得雍正帝对他终是不放心,最后才招制了被下狱的悲剧。

年羹尧:嚣张跋扈,被赐自尽

年羹尧是雍正颇为倚重的宠臣,早在雍正登基之初便是大清国的边陲重臣。基于对其的信任及宠爱,雍正赋予了他更多的权力,将西北几个省的军政要务悉数给予了年羹尧,年羹尧俨然成为了大清国的“西北王”。

雍正帝对年羹尧的恩宠,不仅没让年羹尧感激皇恩,相反年羹尧变得越加的嚣张跋扈,导致西北地区出现了“不知皇帝,只知年大将军”的局面,更为甚者,年羹尧入京面圣也不知收敛,更是让文武百官对其跪迎。这明显是对皇权赤裸裸的挑战。这还不算,年羹尧还在朝中结党营私,乃至能左右朝廷官员的任免,这应该是没有哪个皇帝愿意看到的吧。

其实凭借着雍正帝对他的恩宠,年羹尧只要忠心办事,不居功自傲,必定不会有如此下场,说白了年羹尧还是不太懂得为人处世,他真应该好好学学大唐的郭子仪。所以说,年羹尧被赐死完全是他自找的。

结语

岳钟琪下狱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儿冤枉的,胜败乃兵家常事,作战不力的确有过错,但不至于“监斩候”。年羹尧的确是罪有应得,不懂为臣之道的人,迟早是会被君主给清算的。


混沌聊史


对于这个问题,恐怕连岳钟琪自己都有些无奈,我又没结党营私、我也没有威胁皇权、我更没创建“年党”,凭啥处理我?

话说手握实权的人多着呢,李卫控制着江浙地区的财富,张廷玉控制着朝野的人脉,至少在清朝的版面上,实权的人物有很多,难道雍正要一个不留的全部干掉?没这个道理。

说白了,手握实权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将走向死路,如何运营自己在朝廷和官场上的关系,或者说如何让雍正感到放心,这才是自己是否安全的重要保障。至少对于年羹尧和岳钟琪来说,前者没做到,但后者做到了。

雍正最后选择杀死年羹尧,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自断臂膀,毕竟这是曾拥立自己上位的功臣,更在西北立下了军事上的功勋以衬托雍正的功绩,以至于年羹尧巅峰之时,大有与雍正一内一外共掌政权的态势。任命官员要听年的建议,西北军权财权以及行政皆被年羹尧的势力所染指。而即便年羹尧一度权倾朝野,雍正也仍然保持了纵容,可见他对年羹尧的壮大还是保持最大限度的容忍,但问题是,皇帝跟你客气,你不能照单全收啊!

让你手握重兵、让你参与政治和官员任命,甚至纵容你腐败,这么多的高容忍都是为了一个结果:那就是我的统治要保证、我的地位更要稳固。可你不知深浅居然要摆出一副平起平坐的姿态,那我可就不容你了!我给你充足的权力,是为了让你保证我的统治地位,而不是跟你共分江山。

所以张廷玉活了下来,因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他知道怎么区分;李卫更是混的风生水起,因为他权力再高也知道谁是他的主子。同样的道理,岳钟琪也做到了,军权我管着、西北的战争我打着,尽管我手握大权,但我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战争上,至于结党和营私,别人干不干我不管,反正我不干。

所以在年羹尧逐渐做大之时,岳钟琪却仍然是一个听话的奴才,在尊重皇命的同时更注意保持了与年羹尧之间的距离,因此当年羹尧逐渐被打压之际,岳钟琪不但没有与年联合,反而在关键时刻反踢一脚。曾静傻乎乎的前来劝说造反,反而被其直接扭送到监狱。也许岳钟琪的志向没有年羹尧远大,但在政治情商上,却远远高过年羹尧一头。


辽宁资深球迷


岳钟琪的权力并不比年羹尧小多少,为什么雍正帝杀了年羹尧却没有杀了岳钟琪?诚然,在年羹尧倒台之后,除了抚远大将军的职务之外(岳钟琪后来担任过宁远大将军,但没有担任过抚远大将军),其他的职务、职权基本上都被雍正帝交给了岳钟琪。一时间,岳钟琪一个汉臣竟成了节制数省驻军的川陕总督,而且爵封三等公!这在清朝初期、甚至中期都是相当罕见的。年羹尧好歹还是八旗汉军出身,而岳钟琪却是彻彻底底的汉臣……这也为岳钟琪后来的境遇埋下了伏笔。

年羹尧该死

很多人认为,雍正帝杀年羹尧是“卸磨杀驴”、刻薄寡恩,完全是因为年羹尧“功高震主”了!可是,诸位不要忘了,怡贤亲王胤祥理论上还是雍正帝皇位的立正对手呢,但雍正帝并没有把他怎么样,反倒是重用、礼遇到了无以复加……或许又有人要说了,胤祥手里又没有兵,雍正帝自然放心。谁说胤祥手里没有兵?雍正帝连自己长期居住的圆明园守军、侍卫的调动权都交给了胤祥,这对雍正帝的人身威胁可比年羹尧大多了!但雍正帝并没有猜忌胤祥。那么,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年羹尧该死。

那些个什么嚣张跋扈、贪财纳贿无非欲加之罪罢了……即便有,在中国古代对于年羹尧这样级别的政治人物而言也谈不上是什么“罪过”。汉相萧何不是还曾经通过与民争利、贪财纳贿向汉高祖刘邦表白自己没有野心吗?年羹尧错就错在他不该向朝廷的人事任免权伸手!所谓“年选”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本该是“雷霆雨露、皆为天恩”,结果却成了年羹尧的私相授受……这是什么?是赤裸裸的结党、结私党!试问,手握重兵、节制三省四地的抚远大将军兼川陕总督开始结党了、而且结的是私党,哪个皇帝还能睡得着觉?仅凭这一点,年羹尧死得冤吗?一点儿也不冤,他该死!

岳钟琪因何被拿下

岳钟琪为何被拿下?平心而论,岳钟琪这个人比他的前任年羹尧要低调得多!或许是因为汉臣的身份,又或许是因为性格原因,岳钟琪从来就不是年羹尧那种性格张扬之人。那么,他又为什么会被拿下呢?表面看是因为兵败、与蒙古准噶尔部作战失利,可世上哪来什么常胜将军?仅仅是一次兵败而已,降级留用、最多开缺回籍也就差不多了。可在鄂尔泰、张广泗的参劾下,岳钟琪却落得个“交部议处”的结局,这一“议处”便议出了一个斩决!或许连雍正帝自己都觉得重了,这才下旨降一级处分、将斩决改为了斩监侯。之后,岳钟琪就这么一直处于“死缓”状态,既不执行、也不减刑……直到乾隆二年才被贬为庶人,回到了成都老家。

这就比较奇怪了,鄂尔泰弹劾岳钟琪也就算了,岳钟琪的副手张广泗怎么也跳了出来?下属告自己顶头上司的黑状历来都是官场的忌讳,就算你告成了,恐怕以后的上司也不会待见你、更加不敢重用你!万一你将来再告我一状怎么办?张广泗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很显然只能是雍正帝默许或授意的,不是吗?那么,雍正帝为何要如此针对岳钟琪?仅仅是一次兵败吗?不不不,绝对不只是因为一次兵败。

汉臣掌兵不要说是在清朝初期和中期,就算是晚清时期的曾文正公、左文襄公,遭到的猜忌和攻击还少吗?年羹尧一个在旗的汉军手握重兵就已经遭到多方攻击和雍正帝的猜忌,更何况一个汉臣出身的岳钟琪?换言之,雍正帝虽然重用了岳钟琪,但对他并不放心……可屋漏偏逢连夜雨,雍正帝越是不放心什么,偏偏就来什么!

雍正六年,靖州秀才曾静投书岳钟琪,劝岳钟琪谋反!岳钟琪正如日中天,怎么可能听一介穷酸秀才的蛊惑?于是命人锁拿了曾静并将他交给了雍正帝。这符合岳钟琪一贯的作风,按理说岳钟琪这样的处置没有问题啊。问题出在岳钟琪将曾静送往北京之前,为了怕曾静在御前胡说八道、连累自己,岳钟琪在曾静被捕之后对其进行了诱供并将之做成了“铁案”。等曾静进京之后,口供、证据等一应俱全,雍正帝该怎么想?“你岳钟琪也是涉案人,本该避嫌才是。可你倒好,直接给我来了个诱供,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你想要掩饰什么?到底害怕曾静乱说什么?”这是正常逻辑吧?

自此,雍正帝虽然仍然在重用岳钟琪,但猜忌之心却越来越重。可岳钟琪毕竟手握重兵,雍正帝总得有个拿下他的理由吧?无故诛杀功臣的罪名雍正帝可不想担!雍正帝真是要什么就来什么。雍正十年,岳钟琪在与蒙古准噶尔部作战中兵败,雍正帝便借此大做文章,最终将岳钟琪判了“死缓”……说白了,岳钟琪没有野心、更加不会谋反,这一点雍正帝也心知肚明,拿下岳钟琪不过就是提前除害、防患于未然罢了。这或许就是雍正帝非要将岳钟琪的死刑改为“死缓”的原因之一吧。当然,平息满臣的“众怒”或者也是一个原因,毕竟鄂尔泰代表的恐怕不光是他自己,而是一股满臣势力,雍正帝不得不有所表示,判岳钟琪一个斩监侯、也算给足鄂尔泰面子了。

岳钟琪为何能够死里逃生

岳钟琪为何能够死里逃生,个人认为,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罪责”。年羹尧好歹还结党了,岳钟琪连这一点都没有做。雍正帝拿下岳钟琪完全是因为猜忌,是为了提前除害、防患于未然。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就诛杀国家的可用之将,将来谁还会为自己卖命?当然,平衡也是一个原因。鄂尔泰公然弹劾岳钟琪,可见二人的关系想必不会太好。雍正帝一直都非常倚重鄂尔泰,在岳钟琪与鄂尔泰将相之间发生矛盾时,牺牲谁不言而喻……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仅仅是“催化剂”而已,说到底还是雍正帝想要拿下岳钟琪。

除了岳钟琪没有实质性“罪责”之外,雍正帝或许也是想给儿子乾隆帝留下一些可用之臣吧,这就涉及到帝王驭下之术了。岳钟琪是雍正年间与年羹尧不相上下的良将、名将,其作战指挥能力是相当出众的。在那个开国元戎凋零、后起之秀又青黄不接的时期,雍正帝总得为后继之君考虑考虑吧?把年羹尧、岳钟琪这些良将、名将都杀了,将来儿子用谁?判“死缓”就不同了,也展现出雍正帝的帝王之术。将来乾隆帝一纸赦书赦免了岳钟琪的死罪,岳钟琪还不感激涕零?乾隆帝想要重新启用岳钟琪,他还不得拼了命效忠自己这位“救命恩人”?更重要的是,岳钟琪被关押多年,在军中的旧班底早已不复存在,已然威胁不到乾隆帝分毫,他只能心甘情愿当一条在战场上咬人的“猎犬”,不是吗?

事实也的确如此,乾隆十三年,大小金川之战失利,乾隆帝重新启用了赋闲多年的岳钟琪。岳钟琪二话不说,上马就走,协助乾隆帝平定了大小金川的叛乱。顺带说一句,彼时大小金川前线的“一把手”正是当年坑过岳钟琪的张广泗!岳钟琪也是个睚眦必报之人,很快便抓住了张广泗的把柄,上书乾隆帝弹劾张广泗。这时候,乾隆帝也只能是满足岳钟琪的要求、牺牲张广泗了……说到底,无论年羹尧、岳钟琪,还是后来的张广泗、讷亲,都只是雍正帝、乾隆帝手中的棋子罢了,该弃子时不会有丝毫犹豫!如果岳钟琪没有因为肺结核和心脏病突发死于军中,在军中的影响力再次做大,谁又敢说乾隆帝不会再次拿下、甚至杀了岳钟琪呢?讷亲、张广泗,哪个不是乾隆帝重用之人?杀的时候,乾隆帝可眼睛都没眨一下……


农民工歪说历史


年羹尧和岳钟琪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年羹尧曾经是雍正皇帝最为信任的部下,雍正皇帝对年羹尧非常的包容,但是自作孽不可活,年羹尧的狂妄自大把自己给害死了。岳钟琪就不一样了,他是名将岳飞的后裔,单是这个名号就不一样了,他老爹在康熙时期位居要职,岳钟琪被贬官时并没有不臣之心,主要是受人嫉妒,并且他为人谨慎,所以雍正皇帝犹豫再三后,还是没把他杀了,而是被贬为了庶人。

雍正皇帝

年羹尧恃上眷遇,狂妄骄纵,导致了身败名裂

年羹尧在康熙执政晚期,就已经干到了川陕总督,很受康熙皇帝的器重,在雍正皇帝登基后,年羹尧是雍正皇帝的左膀右臂,在雍正皇帝立足未稳时,年羹尧被委以重任,让其前往青海平叛,年羹尧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也稳定了雍正皇帝的统治,雍正皇帝更加器重年羹尧,他被封为一等公,他的父亲,儿子也得到了朝廷的封赏。

最初雍正皇帝和年羹尧的关系非常的好,雍正皇帝还让他跟着处理军国要务,但是在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尧入京进谏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和年羹尧之间的关系急转直下,因为此时年羹尧的权势已经非常的鼎盛了,连蒙古王宫,直总督都要跪拜他,他甚至在雍正皇帝面前,也十分的骄横无礼,一副你皇帝的位置都是我给你打下来的表情,这让雍正皇帝十分生气,也引起了他的警觉。

年羹尧

雍正皇帝开始让人查年羹尧,年羹尧其实也没有想造反的心思,但是他在大臣们面前作威作福,在雍正皇帝面前没有人臣之礼,在朝廷之中结党营私,雍正皇帝还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年羹尧却贪赃枉法,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雍正皇帝已经容不下年羹尧了,短短几个月内就被削去了年羹尧所有官职,年羹尧在雍正四年被赐自尽。

岳钟琪屡受妒忌,功高盖主,险遭杀身之祸

岳钟琪是在康熙四十八年,捐官入仕的,岳钟琪是文职,但是在康熙晚期由于准格尔部的骚扰,边疆战事频繁,岳钟琪主动请缨转武职,开始带兵打仗,在四川建立了不少战功,准格尔汗国和策妄阿喇布坦本来准备鼓动西藏喇嘛一起造反,岳钟琪又率领军队进入西藏平定了叛乱,岳钟琪也不断受到朝廷封赏。

岳钟琪

雍正皇帝继位后,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年羹尧才到西宁时,被叛军围困,这个时候正是岳钟琪带援军来为年羹尧解围,雍正二年,岳钟琪率部协助年羹尧围歼了叛军主力,叛乱被平定后,岳钟琪被雍正皇帝任命为甘肃巡抚,让他管甘肃、青海两地军务。年羹尧被贬之后,岳钟琪被派去接替川陕总督一职,在这个时候川陕甘三省军政要务,都由岳钟琪掌管。

雍正十年战事再起,岳钟琪又被派去和准格尔部交战,但是这次作战岳钟琪却吃了败仗,被雍正皇帝降旨斥责,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岳钟琪是封疆大吏,位高权重,对他羡慕嫉妒恨的人一大堆,加上曾静还搞过了一出编造岳钟琪造反的戏,这时候后,以军机大臣鄂尔泰为首的一群大臣,借机上奏弹劾岳钟琪,雍正也早有意削减岳钟琪的实力。

鄂尔泰

所以在雍正十年,岳钟琪被降为了三等侯,不久雍正皇帝又下令将岳钟琪交兵部拘禁候议,这一关就关了两年,岳钟琪看样子在兵部得罪的人也很多,兵部提议是要杀了他,还好雍正皇帝知道岳钟琪也没有什么问题,判他"斩监侯"罚银70万两。到了乾隆二年,雍正皇帝才把他放了出来,他贬为庶人。

转眼又过去了十年,乾隆十三年,大金川叛乱,乾隆皇帝才重新启用了岳钟琪。后来岳钟琪又为清朝平定了西藏珠尔墨特叛乱,乾隆十九年岳钟琪在平定了,重庆地区兴起的邪教祸乱后,不久就病逝了,乾隆皇帝还把他列为了五功臣之一。乾隆皇帝

结语

年羹尧的权势是远高于岳钟琪的,年羹尧心高气傲,贪赃枉法,在雍正皇帝面前居功自傲,因此引起雍正皇帝警惕,被贬官后仍然毫无收敛,因此雍正皇帝才对他痛下杀手;岳钟琪屡建战功,备受雍正皇帝恩遇,但是也因此让不少人记恨,岳钟琪被贬官后去见雍正皇帝时,战战兢兢可见他知道收敛,顶多也就贪污点钱,但是罪不至死,所以雍正皇帝最后留了他一命,两人是有本质区别的,年羹尧的权势已经威胁到了雍正皇帝的统治,岳钟琪还没达到这个程度。

影视剧中岳钟琪和年羹尧的形象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玄坤文史


都别抢,我来答。

年羹尧之死全然取决于自己的放肆和轻蔑,既不冤枉,也不值得同情。哪怕这个人对雍正来说曾有不世之功,凭着这份功劳也应放他一马,让他去守皇陵什么的。

但权力的魅力远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可以抵消的,雍正要维护自己的统治,那么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能放过一个。好比如一群小鸡仔啄了自家的菜地,那么宁愿赶走一群鸡,也不会刻意去寻找那只真正的凶鸡。

年羹尧持宠而娇,行为举止都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让雍正器重的人,抚远大将军位高权重,总督以下都要受他节制。年羹尧自认为了不起,对这些官员呼来唤去,轻则直呼其名,重则予以训斥。

交恶于下,结果雍正准备办年羹尧的时候,一大群仇家纷纷跳出来揭发年羹尧,不管他是冤枉还是真的有罪,落井下石永远是报复敌人屡试不爽的手段。

在边疆时,年羹尧作为最高长官,其架子颇如皇帝,蒙古王公竟然需要向他下跪议事。跪来拜往,可谓一时风头无两,这种作风年羹尧又把它带到京城里。

雍正让他进京的时候,他要求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跪送自己,虽说他是大权独揽的抚远大将军,但到底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差遣。

战争一结束,他就什么也不是。年羹尧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沉迷于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看到这些一二品大员跪倒在自己的脚下,想必年羹尧的内心是十分愉悦的。

到了北京城时,依然是这幅架子。一群王公大臣苦于他暂时在雍正面前是个红人,不敢与其对抗,只能顺从他的意志给他下跪,脸上无光,心中自然是怒火中烧。

年羹尧颇觉爽快,并不下马还礼或扶起诸人,而是稳坐在马匹上一路招摇过市,桀骜姿态可见一斑。骄纵是雍正决心处理年羹尧的重要原因。

说到底他有什么罪,雍正开出的九十二款大罪,三分之二都不过是子虚乌有,剩下的无非是贪赃行贿,虽是虽有应得,但还不至于让这位大功臣身败名裂,自裁而死。

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骄纵让雍正感受到了威胁,找不清自己位置在哪的年羹尧在雍正的面前也常常显露出骄纵的姿态。这是一个糟糕透顶的信号,不得不让雍正暗自狐疑。

他年羹尧如今这般傲人,难道已经是包藏祸心,决意谋反?

当雍正起了这样的疑心时,年羹尧必死几乎是一个注定的结局。一个子虚乌有的猜测可能会因为现实中很多符合猜测的举动而变成真的现实,疑心不是凭空乌有的。

如果不是年羹尧在雍正面前大摆架子,目无尊上,雍正又怎么会把他视为威胁自己皇权的一个巨大潜在敌人呢?

就算从前雍正对年羹尧说自己包括子孙后代都要记住他的功勋,年羹尧和他妻子生病了,雍正亲自过问,赠送药品。对年羹尧的父亲以及其它家人,也是常常关心。

就算雍正曾做了这些又怎么样呢?

你年羹尧已经让雍正感受到了威胁,不杀你才有假。话说回来,雍正对待年羹尧也算不薄,那么年羹尧自然也就死的不冤了。

再说岳钟琪,作为一个汉人,能够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做到川陕总督的位置属实不易。实际上雍正对他的处理实在是天大的冤枉,和年羹尧相比,岳钟琪算是老老实实。

儒生吕留良的学生曾静因为一直想着要反清复明,而岳钟琪又是岳飞的后人,所以成为对方策反的对象。但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老祖宗是老祖宗的事情。

今非昔比,岳钟琪为什么要像老祖宗一样活着呢?

再说他虽是川陕总督,手握三省兵马,但此时天下已定,清朝势力已经稳定。那个平西王吴三桂都被康熙给扳倒了,他岳钟琪为什么要去冒这个险?

他既没有这个心思,也没有这个力量。

所以立马将曾静事件向雍正说了说明,雍正这人对权力的把控十分谨慎,不容许对自己出现任何的威胁。从他对八爷党的处理手段来看,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折手段的人。

即便他已经坐稳皇帝的宝座,但依然不敢放松对八爷党的监视,生怕他们卷土重来。曾静编织的岳钟琪造反的谣言触动了雍正,但当时由于正值用人之际。

雍正选择忍了,没有追究这件事。

但由于岳钟琪在对噶尔丹策零的作战中接连失利,雍正开始生气了,你岳钟琪不是说自己很厉害吗?怎么出现这么多的失误,难道是故意拖延战争,另有意图?

雍正不敢细想,实际上他难道不害怕岳钟琪屁股一转,勾结敌人一起回身来打自己?他怕死了,所以仗还没有打完就把岳钟琪给调了回来。

经历了年羹尧这事以后,雍正属实有点杯弓蛇影了。

岳钟琪一失宠,弹劾的奏折立马送到雍正的面前,毕竟言官们向来懂得看主子的脸色形色。被弹劾的人可能并不是一定有罪,但主子不喜欢,所以必须弹劾你。

结果一回来的岳钟琪就被关进大牢里,坐了两年之后居然被兵部判了一个“斩立决”,你说冤不冤?实际上岳钟琪之所以会被判死刑,很大的原因就是他汉人的身份。

满人贵族肯定不愿意汉人方面做大做强,所以必须整死这个岳钟琪。因为岳钟琪既没有谋反,就算在战争中表现不佳,但也不至于判死刑,不然要是这么玩,以后谁还敢给你带兵打仗了。

雍正接到这个奏折以后,也觉得不妥,这要是把岳钟琪杀了,只会激化满汉矛盾。所以免除了死刑,罚银七十万两,不得不说雍正真是敢罚哈。

岳钟琪恐怕把自己卖了都没有这么多钱。

雍正大概率是知道岳钟琪是冤枉的,但为了平衡满人贵族这方面,他最终还是惩罚了岳钟琪。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一块是亲生的,一块是捡来的,雍正肯定会偏心。

总的来说,岳钟琪是忠心的,也没有什么过失,这是雍正不杀他的理由。但由于他汉人的身份,在当时还是比较敏感的,所以雍正才会整他,但是后来一看那帮满人贵族整的有点过分了。

他毕竟是个皇帝,必须平衡双方的势力和矛盾,不能让这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乱来,所以才不杀岳钟琪。但说来说去,岳钟琪都是冤枉的很,谁叫大明皇帝不争气呢。


围炉谈史


这件事的关键还是在于年羹尧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死的,不搞清楚这个问题,就无法论述为什么年羹尧要死而岳钟琪不必死。

首先,年羹尧的死,其关键不是在于他功高震主,说功高震主,后来的阿桂战功不比年羹尧小,也不是拥兵自重,说拥兵自重谁比得过李鸿章?

关键点在于他是替雍正背了黑锅,这一仗大胜之后,雍正必须借他的人头来安抚文官集团的不满。

西北这一仗,是雍正的皇位稳固之战,输了他就待不住了,但是当时的情况其实并不适宜开战,但又不能不战。为了筹集前线需要的粮饷,雍正系的官员都拼了命,伤害了很多人的利益,其中年羹尧在西北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杀了不少文官。

现在仗打完了,总得有人来承担这个责任吧?总不能雍正来承担吧?这时候雍正的注意力已经由外转向了内,安抚拉拢这些文官成了当务之急。

年羹尧就是这个现成的人选,杀了他,文官集团就有了出气筒,朝廷内部的政局就会稳固。

其实年羹尧也明白这点,所以他与历史上那些求田问舍保命的官员采取了相同的方式,希望利用与文官结党和把持军权来获得在西北地区的半独立状态,同时对敌军残部采取养寇自重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地位。

这就又犯了一个大忌讳,所以他的军权被剥夺之后,他的死期也就决定了,他自己也明白。

岳钟琪只是一个纯粹的军事将领,从未介入政治和文官领域,利用他打败仗的机会投闲置散就可以了,没必要杀死他,他的汉人出身反而是护身符,因为他根本指挥不动那些军队为自己做任何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