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再谈太极掤劲,如水负舟行

在《太极拳释名》中,张三丰、王宗岳依据八卦五行的原理,对应太极十三势的属性,一一作了明确的归属。其中挪劲对应坎卦,属性月亮,取象为水,主阴柔。这在前文虽已提及,尚须进一步阐述,以明究竟。

再谈太极掤劲,如水负舟行

坎卦象征月亮和水

八卦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八卦中的坎卦象征月亮,居西方,顺序号排在六位后;而后天八卦中,坎卦排在首位,居北方,取象为水。八卦两两重叠便演变成六十四卦,其中坎卦排在第二十九卦。我们现在要介绍的就是六十四卦中的坎卦,卦形是,口诀是“坎中满"。

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卦辞,总的解释这卦的义理。还有交辞、象辞、象辞等文字,从各个侧面阐发其义。

坎卦的卦辞说:“习坎:有乎,维心享,行有尚。”

历代学者对坎卦的义理作了许多精彩的注释,藉以说明坎卦对人生的启发。这里主要说说坎卦取象为水与掤劲属性的关系。

朱熹指明坎卦取象为水,与先天八卦说坎卦代表月亮、后天八卦说坎卦居北方属水是一回事,说明六十四卦中的坎,,既代表月亮,也象征流水。

既然坎卦对应挪劲,掤劲的属性当然是水、月了。

掤劲如水负舟行

掤劲的性质属月也好,属水也好,均主阴柔。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表面柔弱的水,内含无限强大的生机,是不可战胜的,反而能够弱胜强、柔胜刚。所以老子接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从这里我们进一步明白张、王二贤把口劲与坎卦对应的目的,是为了让练拳者懂得弱胜强、柔胜刚的道理,除掉争强好胜之心。

老拳谱中对掤劲属水有一生动的比喻:“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舟行。先实丹田气,次紧顶头悬。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尔千金力,飘浮亦不难。”比喻柔弱如水的掤劲,无论你是小舢板,还是航空母舰,都能载浮载沉,负之而行。这一比喻是何等的生动而恰当啊!

再谈太极掤劲,如水负舟行

掤劲属柔,不属刚

对于掤劲,常见拳家另有一比,叫做“似绵裹铁”"绵里藏针”。这种比喻首先肯定了掤劲“似柔绵”的属性,再用铁、针比拟刚强。揣摩比喻者的用意,是表明外柔内刚、外虚内实的意思,所以也是通达的。问题出在流传过程中,有的对“铁”与“刚”的理解有异。这两个字并非同义词,用作比喻尚可,如果把它们等同起来,就会产生误解,误以为“掤劲属刚,不属柔”。这样的表述实有商榷之必要。

翻开张三丰、王宗岳等先贤的拳经秘诀,只说到“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养气者纯刚"等语,未见比作“铁”的。即使武禹襄说到“运劲如百炼钢",其用意在“百炼”上,因为“百炼成钢”这句成语,内涵很宽,应用范围很广,培养人才也可称做百炼成钢,所以无人因此而说掤劲属“钢”。

其实,太极拳的柔与刚有其自身的规律。老拳谱《太极下乘武事解》对刚柔关系有一段精妙的论述:“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而求柔软,柔软之于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所难者,内要含蓄坚刚而不施外,终柔软以近敌,以柔软而应坚刚,使坚刚尽化无有矣。”

这段论述,对太极内劲的描述入木三分,尤其是“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以及“所难者”句,更是发人深省,掤劲乃至太极内劲主阴柔的属性便昭然若揭了。

纯柔者纯刚

掤劲属水月,主阴柔的属性,还可以从另一个层面作探索与认识,即从防止产生“入于硬拳”的偏向上分析。

这个问题是《八五十三势长拳解》中提出来的。该文说:

“自己用功,一势一式,用成之后,合之为长,滔滔不断,周而复始,所以名长拳也。万不得有一定之架子,恐日久入于滑拳也,又恐入于硬拳也。决不可失其绵软、周身往复、精神意气之本,用久自然贯通,无往不至,何坚不推也。”

所以我们行功走架时,要切切贯彻决不失其松柔及精神意气之本,积柔成刚,达到“养气者纯刚”的境界。

纯刚者,其本质属性还是柔软。譬如水,在涓涓细流或平湖秋月时,显得恬静、柔和、优美,但当它形成喷射的水柱时,柔和变成了刚强,冲击力很大;一旦变成了暴发的山洪,那就更加至刚至强了。水柱也好,洪水也罢,它们仍然是水,水性未变。正如太极拳积柔而成的刚,其本质属性依然柔性,不过那已变成精柔、纯柔的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