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他是《红楼梦》里唯一赞美的王爷,那可真是个王公贵族的范儿


他是《红楼梦》里唯一赞美的王爷,那可真是个王公贵族的范儿

在世界文学中,王公贵族也是有高贵范儿的,那就是所谓王者风范和贵族精神,然而这在中国文学里却很少见。中国古典小说和现代历史小说里描写的王公贵族,要么就是篡位夺权的失败者,要么就是威威赫赫的权臣,要么就是穷奢极欲的腐朽。难得《红楼梦》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堪称高贵的范儿,我甚至认为这是中国文学里的唯一。

这王公贵族的高贵范儿就是北静王。脂砚派认为他的名字叫水溶,考据家说他是以雍正或者乾隆时某位王爷为原型的,并且和曹家确实有私交。对于这些我没有兴趣去考证和争论,最重要的是,《红楼梦》里为什么要赞美这位北静王。

《红楼梦》里写北静王的文字也不多,主要是在第十四和十五回里有几处正面描写,把"贾宝玉路谒北静王"郑重地写入回目,然后就是隐隐约约地有过出现。但从这些少量的文字,我们仍可以看出在通部小说中,北静王是作者笔下唯一极其称颂珍爱的权贵人物,也是作者笔下“浊臭逼人”的男性世界中惟一白璧无瑕、备受称颂的男儿。《红楼梦》里把那些达官贵人和混账男人都写得丑恶不堪,骂得狗血淋头,唯独对这位北静王赞美有加。

《红楼梦》明确交代了这位王者的高贵身份。那是秦可卿死后出殡,东平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和北静郡王设路祭。作者特别突出北静王,说:“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尤袭王爵”。这就是说,这北静王不仅血统高贵,而且是江山社稷鼎臣的后裔,那可是货真价实的王者和贵族。

然后书中就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这位北静王的仪表风采和精神气质,说他“年未弱冠,形容秀美,性情谦和”,“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 "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那才真叫个高雅!

最重要的是,《红楼梦》里特别强调了从这位北静王身上体现出的高贵品质,说“那宝玉素日就曾听得父兄亲友人等说闲话时,赞水溶是个贤王”。这个“贤”字也就是贵族精神的表现,特别是他虽然血统高贵地位尊严,却仍然能以情义为重。北静王"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他不仅主动积极参与秦可卿的路祭发丧,见了贾府的老少爷们,"仍以世交称呼接待,并不妄自尊大,不为官俗国体所缚"。这就是说,一个真正的王者贵族,即便自己继承有高贵的血统和权位,但在处事待人中也并不是居高临下气势凌人的,而要讲点仁义,有点人情味。

北静王的贵族精神还表现在他待人谦和。他上日也曾探丧上祭,秦可卿出丧,北静王又特设路祭,在路旁高搭彩棚,设席张筵,和音奏乐,哀悼吊唁。他命麾下的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毕,便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至棚前落轿。其间,北静王又专请贾宝玉相见。他夸奖宝玉果然如“宝”如“玉”,并把皇上亲赐之鹡鸰念珠一串赠与宝玉。他对贾宝玉施以厚爱,贾宝玉素厌官僚权贵,但平日闻得北静王风流潇洒,不为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所以相见之下,彼此都有惺惺相惜之意。这种惺惺相惜也绝不仅仅因为彼此的俊美,还在于心性的爱怜。

尤为难得的是,这位北静王还能礼贤下士、结交社会名流,并且认为只有经常与这些高人相聚,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这说明他简直是一位思想解放的开明达人。应该看到,在中国封建社会,除了春秋战国时代有过王公君子养士之外,后来是绝对不准许王公结交社会名流知识精英的。北静王能这样“不为官俗国体所缚”,应该说不是写实,而只能是作者对王者之风和贵族精神的理想寄托而已。

当然,高鹗续书在第105、106两回写到北静王也确实对贾家有过“蕃郡余祯”,说是锦衣府堂官赵全到荣国府来抄家,北静王看他“混帐”,特别请旨到荣国府,将抄家的事情交给与贾家相好的西平王办理;接着又和西平王一起进内复奏,为贾家说情,“主上甚是悯恤,并念及贵妃溘逝未久,不忍加罪,着加恩贾政仍在工部员外上行走。所封家产,惟将贾赦的入官,余俱给还”。这无论是出于曹雪芹的遗稿还是高鹗的猜模,也说明这位王者在政治上也是很讲伦理的。他并非无原则地为贾家说情,只是制止堂官赵全的“混帐”,要西平王秉公办理,只严惩有罪的贾赦,而不加罪于贾政。

我认为北静王这位王者贵族范儿,也应该视为《红楼梦》里重要人物形象,他的典型意义绝不低于宝玉和黛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