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寶寶“肛欲期”怪癖太多,家長以“忍”為上,處理不當易留陰影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帶娃從來不易,為了給寶寶的成長保駕護航,這個過程中家長可能會碰到各種問題。

有的屬於“熊孩子”的通病,還算好解決,但也有一些讓我們倍感煩惱,完全不知從何下手。比如寶寶的“肛欲期”,就讓廣大父母束手無策。

看到寶寶把排洩物弄得到處都是,甚至直接拉在褲子裡,大多家長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稍不注意就可能對孩子打罵伺候。

但問題在於,打罵不僅沒能改善問題,反而還可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可謂是得不償失。

寶寶“肛欲期”怪癖太多,家長以“忍”為上,處理不當易留陰影



案例:寶寶“肛欲期”怪癖太多

林女士這段時間就發現兒子很不正常,甚是苦惱,事情是這樣的:

孩子今年3歲半歲,之前一直都很乖巧可愛,與人溝通也彬彬有禮,簡直就是“小天使”一般的存在,平時她也沒少跟人誇。

可自從上幼兒園開始,一切都變了。剛去沒幾天,老師就打電話說兒子拉褲子裡了。本來覺得孩子這種沒什麼大驚小怪的,可能是剛去幼兒園比較緊張,就沒在意。

可後來實在太頻繁了,幼兒園便建議林女士先把孩子領回家,等問題解決了再來上學。

寶寶“肛欲期”怪癖太多,家長以“忍”為上,處理不當易留陰影

林女士剛聽說的時候,覺得幼兒園根本就是無理取鬧,還為此前去理論。可看了監控錄像之後,才發現孩子的問題確實很嚴重。

為了改掉孩子這個壞毛病,她先是好好溝通,後來又使用了網上比較流行的獎勵教育,可都沒有效果,最後還控制不住情緒把孩子打了一頓,可情況根本不見好轉,反而更嚴重了。

孩子有時來了便意,隨地就拉,還不停換地方,搞得家裡臭氣哄哄的。

這其實是孩子的“肛欲期”到了,林女士的做法顯然本末倒置了。這一時期孩子拉褲子屬於正常的生理反應,應該慢慢引導,而不是當成壞習慣嚴加管教。

寶寶“肛欲期”怪癖太多,家長以“忍”為上,處理不當易留陰影



何為“肛欲期”?

這一說法最早是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在人格發展學說中提出的,他將人類性心理分為5個階段:

  • 口欲期(0-1歲)
  • 肛欲期(1-3歲)
  • 性蕾期(3-6歲)
  • 潛伏期(6-12歲)
  • 生殖期(12歲之後)
寶寶“肛欲期”怪癖太多,家長以“忍”為上,處理不當易留陰影

口欲期結束後,孩子急需新的刺激點來滿足心理上的空缺,就會被糞便保留和排洩的感覺所吸引。

這是成長中的必經階段,如果家長當成壞習慣處理不當,很容易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寶寶“肛欲期”怪癖太多,家長以“忍”為上,處理不當易留陰影



此信號暗示寶寶“肛欲期”到了

本來已經學會使用馬桶的寶寶,突然不會上廁所了,而是根據自己的意願把粑粑拉得到處都是,甚至直接拉在褲子裡。而且通常不是先通知,等到“作案”後才告訴家長。

還有些孩子會故意憋著不上廁所,等到憋不住了偷偷地找地方排洩。更令人奇怪的是,他們不一次性拉完,而是每隔一段時間拉一次,每次還換個地方,以此滿足心理上的需求。

如果孩子出現以上這樣的“怪癖”,說明很可能是“肛欲期”到了。

寶寶“肛欲期”怪癖太多,家長以“忍”為上,處理不當易留陰影


寶寶“肛欲期”怪癖太多,家長以“忍”為上,處理不當易留陰影



如何正確處理孩子的肛欲期問題?

首先,家長要明確在孩子的內心世界裡,對與錯的界限很模糊,行為基本都是根據心理需求產生的。

因此,遇到此問題切不可操之過急,更不可暴力對待,家長還是要以“忍”為上,多加引導。

1)引導為主,避免暴力

打罵教育可能有一定作用,但治標不治本,反而會讓孩子在心裡留下陰影,短時間內由於恐懼而改變,但過不了多久還是會按照心裡的想法行動。

如果家長過分壓制,還可能使孩子形成“肛門人格”,常表現為吝嗇、整潔、強迫、固執以及內心衝突。

2)以進為退,轉移注意力

孩子“肛欲期”的表現是由於“口欲期”結束,心理上缺失快感導致的。

因此,家長可以用其他方式填補孩子內心的這一處空缺,比如多陪他玩耍、溝通、買新玩具,或做孩子喜歡的食物等。

寶寶“肛欲期”怪癖太多,家長以“忍”為上,處理不當易留陰影

3)使用間接懲罰

既然打罵不合適,我們可以採用間接懲罰的方式,來幫助寶寶快速走出“肛欲期”。

我們應該先對寶寶進行語言引導,說明其中利害,若孩子總是不改,那就給他穿上紙尿褲。穿紙尿褲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是很不舒服的,自然會很抗拒。

然後,我們要告訴孩子,只要不隨地大小便、不把粑粑拉到褲子裡,就可以不穿紙尿褲。

孩子受不了,慢慢就會自覺提出上廁所的需求了,此時再帶他去廁所會更願意配合。

孩子的“肛欲期”一直是讓很多家長頭疼的事,但這是成長的必經過程,並非寶寶故意不乖,他們沒有對與錯、髒亂和衛生的概念,需要家長保持耐心、用心引導,總之要記住一個“忍”字。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