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端陵是唐武宗李炎的陵墓,在三原县徐木乡桃沟村东北,东距高祖李渊献陵约5公里。1956年8月6日,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李炎,本名李瀍,后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武宗身材高大,性情豪爽,公元840年正月文宗去世后,李瀍即位,那年已是27岁。在位7年,主要有四项功绩:

一是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

二是平定节度使刘稹叛乱。

三是崇尚道教,发动了“废佛”事件,历史上称为“会昌法难”,全国拆毁寺院、招提、兰若共4.46万余所,还俗僧尼26.1万人,奴婢15万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

四是对外击败回鹘,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公元846年(会昌六年)4月22日,李炎驾崩于含风殿,庙号武宗,葬于端陵。年仅33岁。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端陵就在路边,堆土成陵,陵园为夯筑城垣,平面略呈方形,东西540米,南北593米;四面各辟一门,以四神命名,门外各置石蹲狮一对,筑阙台一对。城垣四隅建角楼。城垣早年已毁,现尚存东、南门外阙台及乳台遗址,东南、西南和西北角楼基址残迹。

朱雀门外设神道,长248米,其南端为乳台一对。神道自南而北依次排列华表、翼马、鸵鸟、仗马、翁仲等石刻造像。夯筑封土居陵园中央,呈覆斗形,底边东西长58米,南北长60米,高约15米。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石狮,每神门各置一对,共四对;距离门址约10米左右。现东、南、西三门石狮尚在,通高1.60~2.05米,身长1.25~1.41米,身宽0.9~0.98米。蹲踞状,比例向横宽发展。北门二狮已佚。

神道石刻:现存11件,均石灰岩质。自乳台阙址北65米处为起始,分东、西两列向北排列,两列间距约66米,原来依次为:华表、翼马、鸵鸟各一对,仗马五对,翁仲十对。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华表:通高8.1米,方形基座,边长1.57米;八棱柱身,有收分;顶部为莲苞状,其下承以圆台。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翼马:华表北9.8米为翼马一对,通高3.06~3.12米,身长2.8~2.85米,宽1.05~1.10米,两肋雕有卷云纹双翼。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仗马:鸵鸟北西列残存有仗马2件,均残;背置鞍鞯,披障泥,饰鞅鞧,尾下垂。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翁仲:仗马北残存有翁仲4尊,其中两尊缺头,完好者通高3.12~3.20米,皆著冠,穿长袍;东列3尊文官执笏,西列一尊武官拄剑。另有翁仲基座3件,散置神道旁。

寻找这些石刻颇为费力,走进村子多方打听,村里人说就在南边玉米地里,玉米较高,我们顶着炎热,头上流着汗,胳膊被玉米叶的刺红一道黑一道。走进石刻,每一个都用栏杆围了起来,石刻外方方有一米多宽,然后就是茫茫玉米地。但每每看到一个石刻,心里还是蛮高兴的,觉得很有成就感。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华表、翼马、仗马在土塬边上,高大,威猛,石刻工艺精湛。站在马前,放眼塬下关中平原,真有一种雄赳赳气昂昂,战士要出征的感觉。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唐武宗李炎之陵——端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